欧洲联盟扩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联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促使生产发展突破国界,要求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导致某些国家的国际联合,建立具有一定的超国家的经济政治一体化实体。欧洲联盟(欧共体)正是当代世界最早建立的、最具代表性的这种一体化组织。从建立伊始以迄于今,它已走过了37个年头。其间的变化和发展为世人所瞩目。1957年签署《罗马条约》,从建立一个六国共同体市场的欧共体开始(集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于一身),其间经历了成立欧洲货币体系,通过统一欧洲大市场法、建立欧洲经济区,直至1991年12月,签署了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的《马约》,并在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在司法方面采取联合行动。马城会议通过的《欧洲联盟条约》赋予欧共体新的意义,使它成为范围更大的欧洲联盟的组成部分。至此,欧盟的发展经历了逐步扩大与深化的过程。由此,欧共体演变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1993年11月,《马约》开始生效,欧盟也随之成立。1994年1月欧盟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一年后,瑞典、芬兰和奥地利成为欧盟新的成员国,至此欧盟完成了第四次扩大的进程。由于这三国的入盟,欧盟的总入口将超过3.7亿,比未扩大前增加6.2%,欧盟的总面积将增加1/3,即从236.3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23.5万平方公里;其国内生产总值将比1994年增加7%。欧盟今天不仅拥有自身的内政、外交、社会经济发展的行政机构,还有议会、法院和审计院等,以保证欧盟的各种重大政策措施,得以顺利付诸实施。由于成员国的增多,欧盟现有机构及其运作方式,今后还会发生变化,因此,其机构改革将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二
从欧共体演变为欧洲联盟的过程看,其每一轮扩大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并通过多次磋商,根据双方需要达成共识后,申请国才得以“登堂入室”,获准为正式成员国。例如,之所以迫使英国最早申请入盟,一方面与英国对待欧共体政策发生变化有关。共同体成立初期,英国态度冷漠,采取不介入的立场。随着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的顺利实施,英立即作出回应,以“欧自联”为阵地,转而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但随着英国经济状况恶化,英联邦作用削弱和英美特殊关系松动等因素的影响,才使它改弦更张,申请加入欧共体。另一方面,整个欧洲形势变化与共同体内法德矛盾的加剧,使法国在外抗美苏、内制西德的打算下,逐步转变态度,同意英国加入。由于英国的影响,丹麦与爱尔兰也出于自身的经济、政治需要和英国同步加入。原六国共同体扩大为九国,实力大大增强,标志着欧洲国家联合趋势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两年后,希腊和西班牙、葡萄牙先后申请加入,共同体又经历了第二次与第三次扩大。从经济方面看,这三国和共同体经济联系密切,加入后有利于三国经济地位的增强,特别在农业方面更是受益者。从安全角度看,希腊地处欧洲敏感地区巴尔干半岛南端。西葡两国位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咽喉要道。由于三国地处战略要津,是大国争夺军事霸权、进行渗透的对象。三国为了自保,只有走入盟的道路。欧盟所以接纳三国,一方面是有利于原共同体各国工业品进入三国市场,同时,三国入盟也有利于增强共同体的实力,成为抗霸的重要力量。从今年1月1日起,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并与欧洲自由联盟脱勾。过去欧盟对外的一些贸易壁垒措施,对三个新的成员国来说已不复存在,使本来就很有竞争力的三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更加方便。这样既使欧盟的力量空前增大,也使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前景黯淡,大有朝不保夕之势。它们入盟带来的影响和意义是不能低估的。首先,从政治上看,有利于欧洲的稳定,并以新的方式保持欧盟的平衡。早在冷战时期,三国均是中立国,而今它们联袂加入欧盟,表明它们开始抛弃冷战的政治观念。其次,从经济上看,由于三国的加入,对于历来主张贸易保护主义的某些老成员国来说,等于引进了“制衡机制”,今后在欧盟内企图实现与外界隔离的愿望,将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新成员国一般都主张自由贸易。第三,欧盟这次扩大,影响深远。有人认为,这是从西欧联盟通往全欧联盟道路上迈出的巨大一步。德国在这次欧盟扩大谈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越来越把自己视为东、西欧之间的纽带,认为这次接纳三国,是欧盟以后向东扩大的先期阶段,是向东欧国家发出“政治和心理的信号”,表明欧盟的扩大并非就此终结,今后将继续扩大,由于芬兰和俄罗斯接壤以及通过奥地利也便于向中欧东欧地区推进,不仅使欧盟与东欧国家关系得到改善和加强,也将为欧盟实现一致外交政策带来希望。
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在欧盟内部虽存在扩大派与深化派的矛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盟有日益扩大趋势。扩大固然对深化有影响,但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实践证明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扩大与深化的结果,增强了一体化的实力和吸引力。如第一次扩大造就了欧洲货币体系和推动了农业政策的发展,第二、三次扩大则带来统一市场近300个项目的付诸实施,而新近的第四次扩大,则是以“马约”为基础,使欧共体得以顺利地迈向欧洲联盟。可见,每一次扩大,都带动和包孕着深化的因素。当然应注意到,欧盟的不断扩大必将对其实现超国家政治经济实体的目标更加难以如愿。
三
那么欧盟今后进一步扩大及其目标如何呢?我们认为其近期的方向很可能是欧自联国家。如今欧自联国家以英国为首先后脱盟,现在只剩下瑞士、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已不成规模,政治影响和经济实力,大大削弱。总人口不到1200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4000亿美元,远不能和日益扩大和深化的欧盟相抗衡。加之欧盟信奉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它们也是一种制约。虽然瑞士和挪威还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终究势单力薄,何况它们还存在公共经济比重大和缺乏支柱产业的弱点等等。从欧自联的地缘关系、人文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经济上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组织上欧洲联盟的成立来看,对推动欧自联的入盟不仅是可能的,且具有刺激性,当然在时间上有个或迟或早的问题。
当前令人注目的是欧盟东扩的计划。去年12月在埃森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六个前华约国家应邀参加,这表明为东欧国家参加欧盟敞开了大门。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对此深受鼓舞,认为这是它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要求入盟的欲望更加高涨。就在这次会议上正式批准在本世纪和下世纪之交的某个时候吸收六国加入欧盟的计划。这就是说,欧盟已把东扩计划提到议事日程,尽管尚未规定参加的预定日期。上述计划的战略重点可归结为已同欧盟签订为联系国的六国要逐步接近欧盟内部统一市场。为此,首先各联系国应有计划地接受欧盟的法规,尤其是竞争和补贴政策。其次,要建立“结构化”关系。从今年起欧盟每年邀请联系国参加首脑会议,研讨联系国接受欧盟的现状和前景。最后,关于财政问题,欧盟已确定在今后5年内,每年至少要对这些国家进行22亿马克的援助,以资助它们作入盟的准备。
随着欧盟东扩计划的出台,东欧国家入盟之心更切,然而东扩计划在具体实施方面,绝不是一帆风顺。在通往入盟的道路上,东欧国家本身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有人分析这个过程至少尚需10年。一则目前东欧某些国家经济状况远未达到欧盟要求的标准,它们的生产率水平最高也只相当于联盟内最不发达国家的一半,它们的大批企业要达到入盟条件并非短期内的事。今年2月,欧盟的一份文件中曾明确指出,东欧国家入盟条件尚未成熟,它们缺乏加入该组织开放市场的基本体制和基础设施。这就是说,东欧国家必须加速体制改革,逐步和欧盟相衔接。再则欧盟东扩计划势必涉及到欧盟本身的机构改革,现行欧盟的决策能力已远不能适应成员国不断增加的要求,而机构改革又牵涉到方方面面,关系到主权国根本利益等问题,非常复杂和棘手。但是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不改革无法接纳新的成员国。这一改革的前景如何,尚难预料,人们正拭目以待。
在欧盟内部向来有东扩和南扩之争。德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直力主东扩,而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则强烈主张把战略由东向南转移,即所谓重新调整欧盟内部平衡。据外电报道,欧盟已开始重视南方战略,即向南部地中海国家扩展。而土耳其、塞浦路斯和摩洛哥等国对加入欧盟也表现出极大热情。例如土耳其30多年来一直为争取入盟作出多方努力,欧共体当时也提出同土合作的具体建议,包括土加入关税同盟,同欧共体实现财政和政治上的一体化。但西欧一些国家多次以土人权状况为由,阻挠欧盟不与土实现关税同盟。由于土在欧亚大陆的重要战略地位,欧盟大多数成员国认为不应将其拒之欧盟大门之外。正是在这样的舆论背景下以及希腊收回否决权后,今后3月上旬欧盟已就同土耳其组成关税同盟达成协议,预定明年1月1日生效,届时双方将相互开放边境和一系列商品与服务。土耳其由此将可得到10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同时还确定了塞浦路斯人盟谈判的最后期限。这样,马耳他入盟谈判也将指日可待。另外,欧盟现已同摩洛哥、突尼斯、以色列和埃及缔结了“欧洲地中海”协定(还将同约旦进行谈判)。谋求在地中海地区进行经济改革,在下世纪建立欧洲——地中海大自由贸易区,这是欧盟采取行动深化与地中海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的重要举措,已经引起各方的关注。当然,地中海地区加入欧盟的问题还比较复杂。
最后,有必要提及俄罗斯与欧盟一体化的可能性。不少的欧洲政治家都认为,欧洲联合的结构,不应把俄罗斯排除在外,主张建立一个以欧盟为核心,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完整的欧洲框架结构。但欧盟原先的一体化设想,并没有考虑到把俄罗斯纳入全欧进程,因为它是个“庞然大物”,兼之亚洲色彩较浓。从近年来事态发展看,俄罗斯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在改善同欧盟的合作关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贸易条约的基本原则多已重新修订,确认了前苏联时期的贷款并获得新的贷款。欧盟也继续承诺对其技术和人道主义援助,并就签署一项内容广泛的伙伴关系协定进行谈判,这可使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如果俄继续沿着市场经济道路发展,欧盟必将更为积极地维持和扩大同它合作关系。然而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其对俄罗斯的合作关系,也将带来不利影响。其一,到本世纪末以欧盟为基础,可望形成由20多个成员国组成的新的、更为广阔的一体化空间,这是成员经济进步的激励因素。对俄而言,这一进程却孕育着潜在的歧视性条件的增加和产品销售条件的恶化。其二,从双方多次谈判看,欧盟无意和俄罗斯转入高一级的国际合作形式(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只是因为俄方坚持,在谈判的某个阶段上欧盟确曾原则同意将建立工业品自由贸易区的条款列入协定草案。但在进一步商讨落实时才发现所谓同意还附加有难以实现的条件。从而使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只不过是一纸“空头支票”。现在看来,俄罗斯正值多事之秋,它的经济状况短期内不会有什么起色。欧盟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背大量援助的包袱。现俄民族矛盾上升,一旦爆发严重危机,将给欧盟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以至危及全欧的稳定与安全。对此,欧盟理所当然存有戒心,更不会考虑它的入盟问题。当前,欧盟对俄的基本方针,将最大限度协助其稳定国内局势,鼓励并支持它继续沿着所谓民主化和市场经济方向迈进,力争这一进程不致中途逆转。
四
欧盟的扩大涉及经济、政治与安全等各个方面。它越扩大就越增大内部协调的难度,使离心倾向变得更加难于控制。它的进一步深化所导致的国家主权的让渡,也必然引起多数成员国的强烈抵制,使内部矛盾激化,进而使企图建设一个超国家的政治经济实体的目标成为“空中楼阁”。例如,德、英等大国主张加快扩大速度,以提高它们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并减轻它们在联盟内的经济负担。但联盟内弱小成员却担心扩大后它们的地位下降,获得的帮助减少。至于联盟内大国间的矛盾更是无所不在。如上述德国曾正式提议将欧盟扩大到东欧,但法国认为欧盟扩大应以一种合乎情理的速度进行,并把注意力转向南方,坚持必须为北非提供更多援助为代价,甚至提出阿尔及利亚欧洲化问题。看来此项平衡术在实践中绝不会那么顺畅。在欧洲前途和欧盟最终目标上,德法观念素不相容,这是人所共知的。德国统一后,在欧盟内部,力量对比明显向有利于德国方面转化,地缘和战略影响使法国相对逊色,这当然是法国所无法忍受的。在法德关系出现裂痕的时候,英国作为欧盟的后来者和孤立者,这时乘虚而入,竭力拉拢法国,企图把欧洲建设的前途纳入自己设想的蓝图。表面看来,英法关系在升温,这似乎仅仅是暂时的一种“姿态”,因为双方在改善关系的同时,英国又附加无意削弱法德关系的意思,法国则声言还需进一步加强法德轴心关系。不难看出,英法关系再紧密,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还难以瓦解法德同盟关系。但欧洲的领导格局已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发生微妙变化,出现了某种三角领导关系,在货币联盟上更多体现着法德联姻,而在外交和联合国的作用方面更多反映出法英的历史渊源和特殊关系。当然,这种三角关系并非是绝对的,说不定哪一天它们在某一个问题上闹翻了,就会改变原有的“结盟”关系。欧洲的某些政治家曾提醒人们,指出没有良好的法德关系,欧盟和欧洲就会出现分裂,但德国新一代的政治家则认为,它们一旦上台,绝不会信守过去那种以对法国协调为基调的观念。
总之,欧盟的不断扩大,成员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别和多样性的增加,它的向心力将随之削弱,从而更加松散。在各成员国都坚持本国利益至上的情况下,它就更加无力作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决定。这是欧盟扩大前景方面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但也须看到,欧盟之所以有今天,就是由于各成员之间有着极其广泛的相互依存和利益关系,谋求共同发展,仍然是它们的一致愿望。尽管道路坎坷,步履维艰,欧盟继续扩大和一体化的进程,还会继续沿着矛盾——妥协——前进的路子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