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论文_张艾蒂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论文_张艾蒂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民族中学校)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现代教育者如何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且由此推动了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和深化,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在此趋势下,以情境教学模式为代表的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相继涌现了出来,为教师开展授课活动、培养现代化人才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也为素质教育制度的推行和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以初中数学为例,结合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内涵及操作方法,着重探究了在该学科教学中创设多样化情境的有效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情境教学方式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引进各种辅助工具将相关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其理解难度、增强教学成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真正吸收和把握所学知识的内涵,并掌握其具体应用途径。利用该种方式来组织开展初中数学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数学的魅力,还能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积极的体验,更加有信心、有动力地参与探究和实践,从而在知行合一中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从整体上促进教学成效的不断提升。

一、创设趣味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知识内涵的兴趣

(一)引进数学游戏构建情境,增添教学趣味

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时,初中数学老师可以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益智类游戏引进授课环节之中,进一步激活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更加充分地接触所学知识、了解其内涵,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具体内容,利用“角色扮演”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根据要求自主认领不同的“数学符号、图形或数字”作为个人角色,然后按照课本中给出的相关步骤来进行组合、排列等,使其在游戏中自觉发现不同的数学问题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在趣味性情境中提高其学习的质量。

(二)讲解相关故事打造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结合数学文化知识,初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利用一些数学典故来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好奇心,促进之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可以参照正在教授的新知识为学生补充一些有关的数学家的故事,也可以为学生讲解与相关数学原理、概念、公式等发展变迁有关的故事,由此让学生深入知识情境,对于正在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时刻保持活力,最终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增强其学习的成效。

(三)展示图片视频营造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所教内容,初中数学老师还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为学生构建一个生动的图片或视频情境,利用直观画面呈现抽象知识,由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趣味性的同时,促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形成更加感性和深刻的认知,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成效。比如,数学老师可以在讲解几何知识时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各种图形的变换,并利用动态图演示的方式辅助学生了解与其有关的计算公式的推导、生成过程,有效简化其学习流程;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学习环境中切实了解知识的内容,并通过发散思维形成创新、创造意识等,最终不断推动高效课堂的建立。

二、创建生活情境,努力为学生搭建探究学习平台

按照新课改理念的具体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还应有意识地将理论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以便不断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并促使他们在探究中主动将数学知识和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继而不断增强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展示生活案例设置情境,促使学生探究分析

在课堂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案例作为教学重点,以此来创建情境引导他们调动所学知识来对其进行剖析,及时发现其中蕴含的各种数学原理,进而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再次巩固自身的数学基础,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并使其掌握知识的应用途径。如,数学老师可以把生活中的某种经验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加工整合之后使其与具体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然后在课堂中展示出来供学生思考和分析,在生活化情境中不断提升其学习效率。

(二)运用生活实物设计情境,增强学生感性认知

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初中数学老师也可以引进相应的生活实物辅助学生学习和探究,使其在真实可感的物品的帮助下对教材中的知识形成感性认知,从而进一步突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引进积木块、黏土、橡皮泥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利用这些东西来辅助完成对各种知识的探究和分析任务,由此在生活实物所构建的情境中不断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更加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三、创造实践情境,辅助学生通过应用来内化知识

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方针,初中数学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发展其实践应用能力,使其在学习、应用的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把握知识内涵,并学会迁移、应用,从而不断凸显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时,教师就可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来创造情境,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通过指导他们自主制作学习所需模型、结合所学内容开展数学实验来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由此促使其在应用、探究中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有利于帮助他们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

四、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探究中把握知识要点

疑问是驱使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的主要动力,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指引他们主动去探究和学习知识,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其知识掌握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上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将所学内容有机串联起来;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他们提出更加具有导向性的问题促使其逐层探究,由此让教学活动更加有序和高效,进而使其在探究性学习中收获更加丰富的知识信息。

五、打造合作情境,推动学生灵活思维的发展提升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老师在课堂中也可以为其打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情境,使他们在互相帮助、借鉴中形成更加完整的学习思路,并促使他们不断发挥个人主体作用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推动课堂教学成效的不断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导学课件辅助学生在小组内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引导其按照分析概念、试做例题、分享观点、解决疑难问题、总结知识要点的顺序进行逐层探究,并在此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分享和讨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灵活的思维、获取完善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其学习的质量。

结束语:

初中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此时借助情境教学模式来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促使他们以更加便捷、直观的方式对教材中的各种知识点进行深入探析,进而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在构建具体的教学情境时,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和性格特点,选用能够吸引其注意力的形式和内容来设置情境的主体部分,并将其与所学知识挂钩,迅速调动学生的热情,由此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长久的热情和积极性,最终不断增强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艳.创设情境 激活数学课堂氛围[J].考试周刊,2017(A5).

[2]王刚,冉建平,曾俊.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C].2017.

[3]李妙琼.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性初探[A],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

论文作者:张艾蒂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论文_张艾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