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就在身边---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
吴拉洁 温州市仰义第二小学
【案例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多有条件的家庭都会选择让子女在校外学习各样的乐器,以助于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而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生源大多是周边工厂的外来务工者子女,他们连买几块钱的竖笛都感觉囊中羞涩,在校外学习音乐就更无从谈起了。尽管如此,孩子们对音乐的需求是一样的!那么,到底如何满足学生对音乐的渴望,帮助他们更多、更好地接触音乐、体验音乐?这是我曾经一度思考的问题,奈何总是得不到解决。幸运的是,在这个学期初,与班级学生一同观赏了央视举办的《开学第一课》,这让我找到了思考的方向。其实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如果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它便是最好的音乐素材。
【案例描述】
一、缘起:央视《开学第一课》
这是在二年级的教室里观看央视举办的《开学第一课》,这时候学生已经静坐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由于各种原因,好些同学已经对观看失了兴致。有的趴在桌子上,目光黯淡地斜视着屏幕;有的开始跟邻座悄悄细语;有的自顾自地玩弄着。正在这时,王小丫带着小小彬出现在了屏幕上,然后比了几个动作,分别是搓手、响指、拍手、拍腿,很普通的几个动作,然后抛给大家一个问题:来猜一猜是什么意思?我观察了下班里的学生,虽然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依旧感觉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致来!突然王小丫提议叫现场观众一起来做这些动作,随着现场观众的参与,造就了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风声到小雨淅淅沥沥,再到大雨倾盆,活生生地把下雨这个自然现象带到了演播厅。只见我班学生的精气神儿一下子就窜上来了,个个眼神泛光,拍掌的拍掌,响指的响指,教室里好不热闹!在观赏结束后,我让这些蠢蠢欲动,早已按耐不住的孩子们现场布了一次景。“同学们,大家想不想来模拟一下刚才下雨的场景?”“想!”齐刷刷的一个“想”字掷地有声。于是在我的指挥下,他们当即来了一遍,各个饶有兴致!最后我做了个总结:“刚才我都感觉有雨点滴在我的身上了,同学们表现地特别棒!这个表演还让我们发现自己就是一件多变的“乐器”,能奏出不同的美妙的音乐!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乐器”躲起来了,交给大家一个任务:每人找出一样隐形“乐器”,并为你的“乐器”取个漂亮的名字!下节课就看你们的表现了!”孩子们听了我的话之后兴奋不已,各个跃跃欲试,用眼睛扫描着教室的各个角落,寻索目标!
思考:[跻身于农村学校,深知学生物质条件的匮乏。孩子们喜欢乐器,但却得不到,所以对乐器有着特别的情结。在这堂课里,学生通过观赏,模拟,揣摩,对“乐器”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他们知道了原来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是“乐器”,原来生活中随时都跳动着美妙的“音符”。只要学会欣赏,将它们进行想象组合,便可以变身为一首动听的乐曲,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寻找躲在我们身边的隐形“乐器”
作业布置后的两天里,时不时地有学生带着他的新发现出现在我面前。“老师,闹钟可以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可不可以算一件乐器?”“老师,我发现妈妈平时在工厂做工用的那个缝纫机发出来的声音很像电视里的冲锋枪的声音!”学生寻找“乐器”的兴致非常浓,见到我就向我展示他们的“乐器”,一个个不亦说乎!
思考:[小学低段正处于培养音乐兴趣的关键时期。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如何让学生快乐地、自觉地、积极地、自由地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乐器是奢侈品,他们没有相应的物质条件进行学习,因此,乐器对他们而言,显得更具诱惑力!身边的“乐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对乐器的渴望,并拓展了他们对音乐的认知。所以他们兴致特别高,寻找地特别认真。]
【反思与分析】
新课标指出:“要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资源。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一个星期只有两节音乐课,所以我们无法通过区区两堂课让音乐跟学生如影随形,所以唯有将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找到身边人事景物与音乐的共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1、借身边资源的多彩,渲染音乐的形象
音乐始于生活,当音乐课堂变成生活的缩影时,学生便会倍感亲切。像让学生在身边寻找乐器、并进行演奏这样的形式,打破学生对音乐的惯有形象,并让学生明白了音乐不止存在于音乐课上,还一直活跃在他们的生活中,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活。
2、借身边资源的利用,促就对音乐的兴趣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注重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为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出现“不开金口”,对于课堂贯有的形式缺乏新鲜感的情况,我想这只源于未到情深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创建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通过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自主地参与其中。比如利用学生喜闻乐道的综艺节目来提升对音乐的兴趣。我曾经把《快乐大本营》的歌曲搬上六年级的课堂,并学唱了主题曲《快乐你懂的》,课后我进行了观察,几乎每个学生都是哼着《快乐你懂的》离开课堂。生活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源对我们音乐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可以借以润泽音乐课堂,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兴趣更加浓郁。
3、借身边资源的潜规律,提升音乐的素养
新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音乐的重要性,了解音乐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让学生随处都见到音乐的影子,并能将其与音乐知识联系起来。譬如听到公鸡打鸣能感受它的音高是由低到高再回到低。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论文作者:吴拉洁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音乐论文; 乐器论文; 学生论文; 身边论文; 课堂论文; 孩子们论文; 响指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