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 沈阳市虹桥中学 110036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1-046-02
时事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时事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要选择这一论文题目呢?……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与大家交流,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初中生的低效学习状态
我发现身边有些学生处于低效痛苦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状态,比如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功夫没少下,记了忘,忘了再记,学了不会用,成绩不理想,甚至感觉彻底学不明白,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丧失信心,也会影响了高中阶段学习政治的兴趣和信心。其实这也是一部分教师的困惑,感觉教不明白,课堂低效。
其次,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新课改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呢?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发挥的空间和平台呢?从学科规律出发,想到了时事这个平台。
第三初高中衔接的要求
高中政治100分,而且考查的试题特别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种能力,要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在初中必须加强相关学科能力培养训练。通过现实中的人和事分析来培养多种学习生活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那么如何应用时事,哪些方面应用时事,时事的应用又会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怎样的作用呢?
我认为时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要用于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三分钟时事评析
这一环节的设置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全员发展。
时事评析从参与人员来看全班同学都要参与播报,评析的方式多样,可以自评也可以他评。从方式手段方面来看也灵活多样,学生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多种渠道查阅选取;可以自行组合,也可以单独播报;可以采取口述、图片讲解、幻灯片、视频观看讲解等多种手段。对于个别内向老师的同学,老师协助他们完成,不让他们掉队,尽力让他们能在这项活动中获得自信。需要说明的是老师至少得准备一类报纸或一类杂志,以供学生急用。
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辨别选择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分析评价等多方面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情感。
第二环节时事在新知识学习中的运用
这一环节的设置遵循了学科规律:所谓的中考考点或“道德与法治”理论、观点,都是在生产、生活、管理等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一些结论,或总结出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这些知识,在教学中要把这些结论、规律性的东西还原到事实中呈现给学生,由学生分析概括总结重新得出结论。
例如:资料一: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探明有储量的矿产有157种,我国的煤炭、水泥、钢、磷、硫铁矿、10种有色金属以及原油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固体矿产开发的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第53位,只有世界水平的一半。
资料二:
自然资源总量排序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的位次
矿产第3位第80位
耕地第4位第67位
水资源第6位第121位
在自主学习阅读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概括这两则材料,学生很快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事实的基础上,学生接受认同了这一观点,理解了这一理论。时事为学生搭建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平台,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因此说时事是开启学生学习新知大门的钥匙
第三环节时事在复习消化旧知的中的运用
复习旧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消化、理解、活学活用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离不开时事这个媒介,否则又陷入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误区。
例如:资源现状中的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即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消化理解呢?通过下面两则材料完成这一重难点。
资料:当前中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 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 倍。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中科院测算,2003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在新知学习的基础上,设置了一道有难度的问题:通过材料分析,你会得出什么结论或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分析得出结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这一资源现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一环节的设置,提高复习效率,培养分析理解、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说时事是复习消化旧知的催化剂、酵母。
第四环节时事在检测试题中的运用
遵循学科规律:“道德与法治”理论源于现实生活,也服务于现实生活。所以“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实现知---信----行的过程。因此命制试题时,依据这一学科规律组合时事材料,设置问题。
例如: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强调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教材知识联系非常密切,请你写出与“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整体内容相关的教材知识。
通过这一材料内容及设置的问题,完成了学生的认知过程。
材料二:在沈阳市湘江街33号楼下,浴池老板安树堂摆起小桌,为顾客退还联票款。每天18小时的蹲守,只为将手中4万多元票款,退还给顾客。三天来,顾客已经领走了3.8万元,周围邻居说他讲诚信,“最讲究的东北纯爷们。”安树堂被评为2013年感动沈阳人物。
(2)请从“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角度,说明浴池哥安树堂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具体内容?
通过材料二中浴池哥安树堂的诚信事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情感上接受和认同了这一理论,并会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一种性格品质。
(3)请结合自身实际,从“公民价值准则”的角度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任选其中一方面做法及意义)
这一环节实现了从知---信----行的过程考查。有利于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内化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指导他的行为。顺应学科规律,学习如庖丁解牛 。
再加上第五个环节,整合上述四个教学环节,构建导学练测教学模式。
例如: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一)导【视频导入】:三鹿毒奶粉事件,致使数万名儿童患病,甚至个别死亡…….。
(说明做一个负责任公民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专题内容点评] :他们丢了良知,丢了道德,也丢了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心,更丢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学【明理环节】(自主学习加事例分析)
1.自主学习:
2.讲讲身边故事(以小组为单位):这是课前布置的作业,收集身边人负责任的事例(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亲属邻居等)
[小组合作探究]这些负责任的人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什么?
(三)练【笃信环节】(通过时事资料正反分析,对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情感认同接受,并悄悄内化为性格品质)
1.“信守承诺”内容的学习
(1)开展 “信守承诺”小模范评选活动:
(2)由“信守承诺”小模范谈一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信守承诺所带来的益处或收获。再由
2.“勇担过错”内容的学习
事例对比分析:海尔集团成长经历与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
3. “自觉承担责任”的内容学习
情境教学:题目为“今天我值日”(道德与法治理论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小品再现学生生活中的三组镜头,设置现场情境)
(四)测【实际践行环节】(完成知---信----行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做,来践行做一个负责任公民的承诺呢?为自己制定一个行动方案,要求制定出:
编写导学案,创建高效课堂,使学生走出低效学习的误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为高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也为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
最后谈几点教学感受:
1、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一座蕴藏着巨大潜能的宝藏,只要给他纸笔工具,他就会创作出各种美丽的画,甚至会带给人们很多惊喜!
2、教师心中要有爱。只有心中有爱才肯无怨无悔地付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很累的学科,时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庞大而繁杂。而时事材料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没有它,这饭就很难下咽了。没有它教学就会陷入枯燥无味的说教模式,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无从谈起了。所以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用责任和爱去啃这块硬骨头。
3、不仅要会教书,更要研究如何更好地教书。以前只顾埋头拉车,从不看路,而现在不仅抬头看路,而且还绘制路线图。以后不仅可以指导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路上行进,还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提示其他同路人。
论文作者:赵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这一论文; 学生论文; 时事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环节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