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中的几个问题_台当局论文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中的几个问题_台当局论文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峡两岸论文,若干问题论文,经贸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年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但回顾这一历程,不能不令人深感其中仍存在着重重的障碍,尤其是从去年8月开始,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关系提出“戒急用忍”的政策,为两岸经贸合作蒙上了阴云。新年伊始,台湾“经济部”表示,在新的一年里,“经济部”对厂商赴祖国大陆投资将采取审慎的态度,将订定大企业或特殊企业赴祖国大陆投资的合理规范[①]。

与此同时,在台湾学术界,若干基本问题仍存在着严重的争议。这些问题主要有:(一)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总体经济的发展是利还是弊?(二)如何认识并实施两岸经贸关系互补互利的原则?(三)两岸经贸关系应导向不断密切,抑或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由此导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对于两岸经贸关系是否必须进行人为的限制、控制或干预?有关上述问题的争论,可能已不仅是学者所秉持的经济理论或理念的分歧,而包含有相当的政治考量或意识形态成份,由此反应到台湾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便是充满顾虑与刻意阻扰。

因此,值此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十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学术界应该对两岸经贸关系的成就、问题与未来架构进行一次全面的、深入的检讨,以期对上述问题取得某种程度的共识,方能有效地扫清横亘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共同规划未来的两岸经贸合作。

一、如何认识两岸经贸关系

台商到大陆投资,难以有精确的统计。粗略统计,截至1996年9月底止,台商赴大陆投资项目约近3.3万件,协议投资金额将近320亿美元。以实到投资金额占协议投资金额三分之一推估,则实际投资金额约为100亿美元左右。1996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金额,据台湾“经济部”最近预估,已达215亿美元,较1995年增长2.8%。由于迄今为止,两岸贸易活动仍是主要由投资活动所带动的,所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活动。

台商前来大陆投资,原因甚为复杂,有外在经济竞争环境的变动,有岛内投资环境的变化等等,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诸层面,论者已详,毋庸赘述。最近,台湾一位金融机构投资部门主管在赴大陆对台商作了实际调查之后,就企业发展的角度,指出台商投资大陆有三个目的:(一)扭转竞争劣势;(二)攻占大陆市场;(三)扩展产业纵深度。其中举证事例丰富,相当有说服力[②]。该文所获得的结论可说已相当之深刻。

然而,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台商赴大陆投资,似乎尚必须有更为宏观的视野,始可获致明晰的结论。基本上有三项因素是必须深入探讨的:

第一,未来世界经济与亚太地区经济的整合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与集团化的格局业已形成并正继续发展。受此潮流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整合也在加速,由此直接导致了三个结果:(一)从事对外贸易的国家与地区的区际贸易环境将愈来愈严峻,拓展贸易将面临更大的制约与竞争;(二)各国与地区的内部市场将更为开放,企业的竞争力将取决于其国际化程度与研究发展的能力;(三)各国与地区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其整体的科技实力[③]。

面对此种形势,目前台湾方面的目标似乎是,期待着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在亚太地区组织国际分工,从事经济整合。此一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尚有待于观察,然而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是: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经济整合在台湾的总体经济整合架构中占据何种地位?对此不同的评估将会导致两岸经贸关系不同的发展进程。台湾“经建会”经济研究处处长萧峰雄撰文指出:“台海两岸间的经贸活动,由初期单纯的贸易行为,衍生为投资与贸易结合互动的经济活动,两岸彼此的经贸依存关系日益增强,并进而影响双方产业结构的变动。因此如何规划两岸经贸事务,建构两岸产业分工体系,以发挥两岸互补互利互惠之最大利益,应是当前刻不容缓的课题”[④]。显而易见,台湾当局如何规划两岸经贸事务,将成为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第二,台湾经济的升级与转型。关于台湾的产业升级,台湾学术界议论纷纭,迄无明确的定义。我们认为,台湾产业升级问题实质上是确立台湾未来经济发展方向与模式的问题,其所要解决之主要课题有三:(一)确立台湾经济在世界经济与亚太地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二)鉴于服务业占GDP比重已逾60%,必须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三)制造业仍是台湾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必须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为了达致上述目标,近年来台湾提出了“建设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的计划。单从经济面考察,不能不说此一计划确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构想。事实上,未来台湾经济可能也必定要沿着类此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此一发展中,台湾经济以大陆为腹地仍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前提,易言之,台湾经济升级与两岸经贸关系之间究竟关系为何,乃是一个深值研究的课题。此一问题愈早获得明确的结论,对台湾经济的发展便愈是有利。最近,台湾民进党籍“立委”王拓撰文认为:“事实上,今天对两岸关系的思考应该扬弃留守资金盲目投资国内的心态,选择优势产业做重点式发展,以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及加速产业升级,同时制定明确的投资大陆策略,扩展两岸产业分工的规模以达成两岸在经济利益上的互赖共利。”[⑤]王拓并非经济学家,但此一意见代表了台湾相当一部分学商界人士的观点,可说是颇有见地的。

第三,台湾企业的国际化。为了因应未来的国际竞争,台湾企业必须走上国际化的道路。所谓国际化,主要包含两个涵义:(一)透过参与或组织国际分工,达致规模经济,降低经营成本;(二)经由扩大的市场保障,厚植企业的研究发展实力。

因此,就台湾企业实现国际化的角度考察,大陆不但是台湾经济的腹地,而且也是台湾企业得以壮大发展的舞台,诚如台湾《工商日报》所报道的:“大陆是台商落实国际分工乐土。”[⑥]王永庆所以热衷于投资大陆,“就是想要在跨世纪的年代,将台塑由台湾的石化王发展成为‘东方世界的企业王’”。统一企业亦然,“高清愿冀望统一在二十一世纪,成为全球第一大的希望就在大陆”[⑦]。

二、两岸经贸关系波折的经济原因

进入90年代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时生波折。单从经济层面考察,波折的产生与台商投资大陆从防御性投资向扩张性投资转化有关,也与台湾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有关。基本上,台湾未来经济的发展既取决于两岸经济的整合,也取决于台湾自身产业升级的努力。二者的关系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关键是,台湾必须明确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或许正是由于台湾当局对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存在着矛盾的认识,才导致对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欲迎还拒的态度。在台湾学术界中,也不乏对两岸经贸关系的批评之声。

一种意见是关于资金流向问题。根据对外投资理论,对外投资的产生本来就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金相对富剩的必然结果,因此资金的流出是毋庸多虑的。防御性投资或许对内部生产与就业会发生若干排挤效果,扩张性投资则尤其利多于弊。高长等人的研究表明,“海外投资也许会加速终止边际产业在国内的生命,但对整体经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似乎是利多于弊”[⑧]。

然而,李登辉认为,台湾资金大量流向大陆,但台商赚的钱又没回来,长此下去将造成产业空洞化。国民党文工会主任蔡壁煌更进一步指出:“总统认为,许多人将资金移到大陆投资事业,现在后遗症也出来了,台商赚的钱回不来,大陆上部分地方甚至连水、电等基础设施兴建都要由台商出资,台资大量流大陆,使国内投资减少,造成产业空洞化。”[⑨]

从经济学观点看,此种意见存在着颇多可争议之处。仅就资金流向问题而言,刘常勇等人(1992)的研究指出,虽然台湾资金流出供台商在大陆的营运所需,但由于台商至大陆的投资获利不差,根据他们调查访问,平均有52%的利润汇回台湾,这部分赢余的汇回台湾,使台湾并未强烈感受到大陆投资热潮所带来资金紧缩的压力[⑩]。最近,台湾“中央银行”所完成的一份内部评估报告表明,若就两岸资本帐而言,台湾资金呈现净流出到大陆,但由于两岸转口贸易台湾年年钜幅顺差,经常帐大陆资金流入台湾远远超过资本帐台湾资金的流出。因此,就经常帐加计资本帐整体收支而言,两岸资金仍然净流入台湾(11)。的确,近年来与东亚各国或地区比较,台湾有投资率偏低的现象(参阅表1),然而此一现象似乎与储蓄率的下降相伴随,部分与社会转型有关。基本上,台湾目前的民间投资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一是投资环境转变或恶化,非经济因素干扰严重;二是台湾的技术力量长久以来累积不足,常使厂商有心无力,很难将产品层次靠自我研发努力来提高;三是技术取得困难,加上台湾市场太有限,研发成本难回收,因此无法自制关键零组件。上述因素使得台湾企业不论投资传统产业,抑或高技术产业都面临着困难。解决之道可能正在于改善岛内投资环境,并加强两岸产业与科技合作。

然而台湾另有一种主流意见,认为两岸经贸互补不必然导致互利,甚至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不利。台湾“经建会”副主委李高朝就说:“两岸经贸愈密切,对产业升级愈不利。”其原因是一旦台湾业者以大陆作为岛外低成本投资地点,此时往往会过于强调大陆的比较竞争优势,忽略国际化的再开发、再提升产品技术层次,时间一久,也就容易为大陆产品所取代(12)。台湾学者钟琴强调资源高度互补的台商对大陆投资,对台湾产业发展构成额外的竞争压力,而近十年来台湾对大陆间接出口的蓬勃发展,本质上乃是一种贸易的替代,即只是把原先在岛内销售给下游厂商的原材料及半成品,转换成出口的形式卖给到大陆投资的台商(13)。

表1储蓄率与投资率比较 (单位:占GNP百分比)

国(地区)别 1993年 1994年

储蓄率投资率

储蓄率投资率

台湾 27.8 24.8 26.1 23.6

加拿大13.7 18.4 ……

德国 20.4 19.0 ……

日本 32.2 29.7 ……

韩国 34.9 35.2 35.1 36.2

马来西亚 32.5 36.9 32.3 39.1

菲律宾16.3 23.8 18.524.4

新加坡48.9 38.1 32.3

英国 12.8 15.1 …

美国 14.9 16.4 …

上述意见部分反映出台湾经济产业升级的结构性困难,同时对两岸经贸关系则是一种倒因为果的偏见。事实上,台湾产业升级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尤其是结构性不足,不可能要求台商对外投资导致立即而明显的升级效果。就算两岸贸易截至目前只是一种水平的贸易替代,然而在台湾下游产业必须对外投资的前提下,两岸贸易维持并促进着台湾中上游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未尝不可视为是莫大的贡献,何况它就已经促进了台湾贸易结构的升级。台商在大陆投资获得壮大发展,自会为了维持竞争优势而加速台湾中上游产业的升级。

许多台商投资大陆之后,都迅速扩大了投资规模、市场占有率,因而同时惠及其在两岸所经营的生产,例如宝成实业曾是台湾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厂,在1989年投资大陆之前占世界运动鞋产量的3%,投资大陆不出五年,该集团设在大陆与台湾的运动鞋产量合计已占世界运动鞋产量的10%。旺旺休闲食品投资大陆之后,一年营业额高达1.5亿美元,净利相当一个资本。巨大在台湾奋斗20年,年产量达到120万辆,而今在昆山建厂仅三年,至1996年底产量即可达100万辆。中兴宜而爽内衣在台湾一年最多销售140万打,而今在大陆每年产销500万打。上述企业在大陆发展壮大的同时,都并没有损及台湾本地工厂的产销量值。尤其是统一实业,三年前在台南投资新台币140亿,兴建一座年产60万吨马口铁底片厂(世界仅有5座此类厂),但台湾本地只有30万吨的马口铁需求量,统实通过投资大陆兴建马口铁厂与铁罐厂,迅速消化了岛内生产的马口铁底片的产品。这是一桩透过投资大陆,将下游产品延伸到需求潜力最大的大陆,从而促进大陆与岛内上下游一齐得以扩建成长的典型事例,因此,台湾专家认为:“统实没有大陆马口铁及铁罐厂合计23亿美元的投资,恐难有台湾马口铁底片厂140亿元的投资。”(14)从中不难领悟两岸经贸关系促进台湾产业升级的许多深刻的道理。

再有一种意见是对台湾产业空洞化的忧虑。此种意见在台商投资大陆一开始即被广泛提出并引发争论,然而近十年来伴随着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客观的事实是:台湾产业升级呈现出加速之势。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1992年的研究报告从已呈现的升级成果以及投入面的努力两方面切入研究,发现台湾经济在1986至1991这五年中的转型与升级相当地成功,因此认为这五年的产业升级成就可称为第二次台湾经济奇迹(15)。与此同时,近十年台湾对外贸易也稳步增长,而且金额的增长显著高于量的增长,贸易结构显著改善。

所以,吾人完全同意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学者的研究结论:台湾产业没有空洞化的危机,有的只是产业升级的问题(16)。根本的解决之道可能还是要从改善岛内投资环境与增进两岸产业科技合作上求之,诚如味全公司董事长黄南图所云:“大陆进行产销分工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如果一味禁止台商到大陆投资,逆势而为,反而容易让国内产业空洞化。”(17)

三、政治与经济

如前所述,在行将跨入新世纪之际,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归根结底,发展经济是攸关两岸民众福祉的大事,海峡两岸经济已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岸政治分歧非短期间所可以解决,倘若因此而阻滞两岸经济的发展,非两岸人民所愿。1995年春节前夕,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不以两岸政治分歧影响、干扰两岸经济交往与合作的主张,是一项审时度势、实事求是的重要主张。台湾当局曾经提出:“以经贸为主轴,推动两岸交流交往”的口号以为呼应,旋即政策遽变,似非明智之举。

事实上,近年来,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已与其在两岸关系上的政治意图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前引台湾《自由时报》评论指出:“李总统在八月中有关‘亚太营运中心非西进大陆依据’谈话,更让原本开放的大陆政策出现煞车……这意味着政府有意整合经贸资源以进行长期的政治对抗。”换句话说,台湾当局为了追求现行的政治目标,已不惜以政策的力量强行阻抑两岸经贸交往,遑论合作?

在台湾岛内,目前对于两岸经贸关系的分歧态度,明显地受到主张者本身的政治立场所制约(参阅表2)。前引钟琴文章指出:“赞成统一的人通常倾向于肯定和大陆进行经贸交流,而支持独立者则容易为两岸经贸的不断升温感到忧心……一个清楚的两岸经贸政策,必然是跟随清楚的两岸关系政策(或曰台湾自我定位政策)而来:倘若我们追求的是独立于中国大陆之外的政治实体之定位,则两岸经贸政策显然应朝‘独立发展’与‘经贸分散化’的道路设计,但若我们追求的是两岸最终的统一,则一个强调交流甚至‘经贸大陆化’的政策显然才符合逻辑。当然,在此两极之外,还存在着第三种政治定位的可能性,那就是保持台湾‘未来再做选择的权利’,亦即目前不确定统、独立场,但因未来可统亦可独,因此在经贸政策上就须保持最大的弹性空间。”显而易见,台湾当局究竟采行何种两岸经贸政策,实质上业已成为政治上所追求目标的温度计,两岸经贸关系可能成为政治意图的牺牲品。

就台湾企业界而言,对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态度同样也一定程度受到政治立场的制约。当然,有些企业在商业利益考量上,所呈现出来的政治算盘是“政治靠独走,经济靠统走” (18),然而在现今台湾岛内主流意识的笼罩下,此种态度显然已经受到困扰,于是,近来岛内关于台湾经济对大陆依赖程度过深的呼声四起,有的认为:“大陆的经贸发展若相对台湾快,反而会压缩台湾的国际发展空间。”有的表示:“我对大陆经贸依存度过高已引发产业空洞化忧虑。”象西陵电子董事长吴思钟的意见:“两岸经贸已进入互利互补阶段,若政府限制台商投资只会引起负作用,因此不需回避到大陆投资”,几乎成为空谷绝响(19)。

表2 台湾自我定位与两岸交流策略

台湾自我定位 两岸最适交流策略

政府是否介入

追求独立 规范交流;经贸分散化

追求统一 放宽交流;经贸大陆化

保持抉择权利 规范交流;经贸分散化

资源来源:钟琴《为何大陆投资应该设限?》,台湾《经济前瞻》1996年11月5日出版,第48期,第28页。

倘若台商投资大陆强行受到政策限制与阻扰,倘若两岸经贸关系日趋密切是一种可忧的前景,那末,两岸经贸交往与合作从何谈起?两岸经济整合又从何谈起?在此种政策之下,两岸经贸关系必将遭受严重的伤害乃是必然的结果。

面对新的世纪,世界经济格局正在进行巨大的新的重组,各国与地区间的经贸竞争与整合既提供着机遇,也构成了压力。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必须从宏观的角度,作大格局的思考,谋求两岸经济携手自立于世界经济之林之道。事关两岸经济未来长期发展的前景,也攸关两岸民众的根本福祉,两岸各界贤达之士应该承担起此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两岸经贸关系目前已成为维系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支柱。尽管海峡两岸在政治上存在分歧,然而在发展经济上却存在着颇多的共同点,若能本着互惠互利的立场,则不仅大可以因应世界经济新局,小亦可以维系经济发展,然而台湾当局似乎已执意要以两岸经贸政策作为“政治对抗”之筹码,为了“政治独立”目标之需要,试图强行建构台湾“独立的经济体系”,为此即使损害经济发展亦在所不惜。这样的政策必然会使得两岸经贸关系遭受损害,而谈两岸经贸合作或经济整合,似乎是更加艰难了。

不论如何,大陆经济必将持续发展,台湾当局的政策归根结底也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诚如台湾有识之士所指出,两岸经贸关系所形成的互补互利局面为两岸经济发展之所需,此乃不依人的主观意愿所可转移的时代潮流、客观趋势,它必将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台湾当局的政策倘若只是试图阻抑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势头,则至多只令发展的进程多历曲折坎坷而已,但倘若是意图人为地疏离、分割两岸经贸关系,则将给两岸经贸关系带来严重的伤害,可能台湾经济将受创尤巨。从去年年底“国发会”的“共识”来看,着重点似集中在岛内投资环境改善与非经济因素干扰之排除上。这固然十分重要,但要发展台湾经济,两岸经贸关系仍是一项无可回避的前提。究竟台湾应该执行何种两岸经贸政策,正考验着台湾经济学界的学识与良知。

注:

[①]参阅台湾《联合报》1997年1月1日报道。

[②] (14)张忠本《台商投资大陆背景探讨》,台湾《经济日报》1996年9月21日第11版。

[③]参阅拙著《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宏观思考》,《台湾研究集刊》1995年第3/4期合刊。

[④]萧峰雄《对大陆地区投资、贸易与两岸产业分工之分析》,台湾《自由中国之工业》,1995年11月,第19页。

[⑤]王拓《从经济整合解决两岸政治问题》,台湾《中国时报》1996年11月3日第11版。

[⑥]《大陆是台商落实国际分工乐土》,台湾《工商时报》1996年12月23日第16版。

[⑦]谭淑珍《李登辉一箭射下缓缓升空的大陆投资热气球》,台湾《新新闻周刊》1996年8月25~31日,第494期,第77页。

[⑧]杨雅惠主编《台湾产业发展与政策》,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出版,1995年9月,第415页。

[⑨]参阅台湾《联合报》1996年10月4日第2版报道。

[⑩]同[⑧],第425页。

(11)参阅台湾《联合报》1996年10月5日第2版报道。

(12)《九七之后两岸经贸暗潮汹涌》,台湾《自由时报》1997年1月3日第14页。

(13)钟琴《为何大陆投资应该设限?》台湾《经济前瞻》1996年11月5日出版,第48期,第25~26页。

(15)同[⑧],第489页。

(16)参阅拙著《当前台湾经济问题与因应之策——评〈台湾产业发展与政策〉》,《现代台湾研究》1996年总第13期。

(17)黄南图《产业海外投资应完整规划》,台湾《自由时报》1996年10月4日。

(18)同[⑦],第78页。

(1)9 (20)参阅台湾《自由时报》1996年9月5日第4页报道。

标签:;  ;  ;  ;  ;  ;  ;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中的几个问题_台当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