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设计艺术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设计把系统方法运用于教学系统,而教学系统是有层次的,大至一门课程,小至一节课甚至其中的一个阶段,从而就有了课程教学设计、学期(年)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的局部设计等层次。本文将在讨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简略程序基础上,探讨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艺术。
一、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程序可分为准备阶段、构思与设计阶段以及评估优化阶段(见下图)。
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准备
进行化学课堂设计构思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分析与研究教材、分析与研究学生及准备相关资料。
1.分析与研究教材 化学教材主要指教科书、教科书以外的教学文字材料、教学音像资料以及图表等教学资料。化学教师分析与研究教材是教学准备的首要工作,要经常对章、单元、节或每课的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它主要步骤包括: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分析与研究学生 分析与研究学生是个动态过程,这是由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不断增多和学生的不断发展所引起的。分析与研究学生既要了解全班的总体情况,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分析与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及非智力品质等内容。采取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测验、观察学生、跟学生谈话、家访等。
3.准备相关资料 准备相关资料主要是指与设计课题相关的拓展性化学知识,以及与该课题设计相关的化学教学资料。
(1)拓展化学知识
要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气氛活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一定的化学知识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紧密联系的知识,如环保、能源、卫生保健、材料运用和社会公德等。
(2)查阅相关的化学教学资料
查阅相关的化学教学资料,特别是与设计课题相关的成功的教学设计或教学体会,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可以在这些相关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吸取成功经验,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三、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艺术
研究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有不同角度,本文从方法论角度提出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包括经验归纳法和理论演绎法设计艺术。
无论经验归纳法设计,还是理论演绎方法设计,都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要符合认识规律、符合教学规律、符合逻辑思想、强调学法指导、引入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体现自身的教学特色。
1.经验归纳法设计艺术
经验归纳法设计是以大量的化学教育教学经验为依据,从教学经验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经验归纳法设计需收集大量的各种教学经验,仔细研究这些教学经验,归纳出其中的先进经验要素,然后,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并以它们为依据,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运用经验归纳法设计,需要明确:①对于已有的教学经验,要善于归纳和借鉴,不是全盘搬用,要在它们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设计。②经验归纳法设计不是纯经验设计,它不脱离理论的渗透性指导,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思想,要求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已有教学经验中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因素,加以改进。
可以说,绝大部分教师惯用经验归纳法进行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应该善于总结经验、修正经验、借鉴经验,才能提出创造性的设计方案。
例如,突出初中化学“硫酸的性质”教学重点的设计。
特级教师陆禾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借鉴一些先进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符合自己特色的突出重点的方法。他强调:突出重点要处理好系统与重点的关系。所谓系统性是要求理出“双基”,使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网络层次分明,能够体现出各知识点的地位、从属关系和彼此间的联系。在教学里有了知识系统才容易学会,也便于在使用的时候进行检索。所谓重点是必须掌握的要求较高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等。重点不是“孤点”,重点要寓于系统之中,在系统里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重点如果脱离了系统,就不容易找到它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会使学生对重点的掌握受影响。在处理系统与重点的关系时,也要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的方法,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才比较容易。一般情况,如果系统处理得好,就会使重点容易突出,因为重点寓于系统中,显得主次分明,条理性强,更可烘托共重点。据此可设计如下的系统:
在上例中,把硫酸的整个性质作为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通过板书来突出重点,同时,系统里的其它部分做烘托,显得主次分明,条理性强。最后,又以实验和练习进一步突出重点。
2.理论演绎法设计艺术
理论演绎法设计是以某种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教学理论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理论演绎法设计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①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修养,包括认识论、心理学理论、教学论、系统论、信息论及思想方法论等内容;②要有把教育教学理论与化学教学相结合的设计能力;③能从理论高度把握设计方案实施的实践能力。当然,理论演绎法也离不开实践,由理论演绎而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修正。
例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与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提出了教学中的四个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动机原则、反馈原则。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把布鲁纳的教学结构原则运用于化学教学,它对化学教学的要求是:化学教学内容尽量“简约化”、“单纯化”,突出基本结构,舍弃繁杂的枝蔓,使学习者易于理解,并有助于记忆;探求使提供的知识成为具有活力的知识体,即使化学知识具有“生成力”。把布鲁纳的教学程序原则运用于化学教学,它对化学教学的要求是:知识的呈现应按照知识的逻辑系统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要选择最优的教材显示顺序及方式;不仅要处理好知识的结构化,而且要处理好知识显示的程序化。由此,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可以设计成“由线引点、由点连网”的学习、研究程序。
(1)每单元的第一节课,就给出知识主线。例如:
a.知识主线横纵都给出学习、研究的顺序。横向依次研究该系统的各类物质;纵向依次研究每一种具体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等。
b.由于中学化学11种元素的知识主线具有相似性,因而可举一反三,有利于各章教学的前后呼应,联系对比。
c.知识主线具有两个重要功能:既给出每一单元的知识系统,又给出研究、学习该系统知识时的程序。
(2)讲授具体物质时,依据纵向研究每一种具体物质的程序, 依次给出知识点。
a.知识点的引出和归纳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b.要采取多种启发式形式。例如:①实验和直观启发;②问题和讨论启发;③类比和比喻启发;④练习启发;⑤化学史启发等。
(3)每章的复习课教学,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 并总结归纳出知识网。
以上“起始课给线,讲授课引点,复习课连网”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程序化过程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