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析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愈率、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和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且观察组较高.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且对照组的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均较高.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非手术治疗SAP并发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疗效较为令人满意,且中药对SAP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特别是对胃肠功能衰竭的预防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衰竭;中药;非手术【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80-01
基于高分解代谢严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疾病,其被激活的胰酶会自身消化胰腺以及其周围的组织.SAP发展迅猛,病情凶险,往往会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致死率极高,且预后不理想,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危重急腹症.由于SAP病情复杂且变化较快,故治疗较为棘手.SAP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胃肠功能衰竭,这也是MSOF的局部表现之一,是SAP的治疗难点和重点.本文旨在通过非手术治疗SAP并发胃肠功能衰竭患者,探析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32例,男40例,年龄23-78 岁.排除存在严重心、脑、肾疾病患者.所有受试者可以随机分为观察组(52 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受试者的主要症状为程度有所不同的腹胀和腹痛,伴/不伴有发热、呕吐、恶心等症状.体腹部均出现腹膜刺激征,不包括其它外科的急腹病症.且血清及尿液淀粉酶的检测结果呈上升趋势,然而有些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虽然显著降低,但是其病情却恶化严重.入选者的诊断均符合2003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关于胃肠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和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指南.其中19例(26.39%)患者在腹腔穿刺时有血性腹水抽出,而血性腹水内淀粉酶的含量上升,14例(19.44%)患者发生难复性休克,且通过扩容治疗后休克仍无好转.发病原因:暴饮暴食7例、高脂性11例,酒精性22例,胆源性32例.受试者均予以综合治疗: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一系列指标进行监测,患者的胃肠予以持续减压,无便秘症状;早期应选取杀菌、高效、光谱以及能够良好穿透血胰屏障的抗生素,细菌培养后依据药敏与培养结果使抗菌覆盖面尽量在短时间内下降,将抗菌转至针对性的治疗;使用H2受体抗结剂以及质子抑制剂对胃酸分泌进行有效抑制;使用生长抑素对胰液分泌进行有效抑制,采用生长抑素进行24h静脉持续点滴;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对重要的器官功能进行有效保护;对酸碱紊乱进行纠正,使水电解质保持平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除了常规治疗外,还添加使用中药丹参进行静脉点滴,每次100mL的中药生大黄,通过胃管内滴注,停留约1h,2次/d,疗程约为5-7d.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均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数据计量,采用t检验和卡方(x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文共纳入72例SAP患者,其中观察组52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大量SAP并发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以被治愈,此提示临床上升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对SAP的整个发病机制具有可行性,不失为一种有效举措.对于SAP患者,饮食显得特别重要,它对此病的疗效有着直接地影响.通常食物会产生大量的酸性食糜,一旦进入十二指肠,该酸性食糜会帮助胰腺快速分泌,此时肠管内压会迅速上升,使胰腺病变加重.故必须对SAP患者严格实施禁食[1].本研究中使用H2受体抗结剂以及质子抑制剂对胃酸分泌进行有效抑制,避免或减轻了在酸过多条件下胃肠黏膜受损,使循环衰竭与胃肠衰竭发生率降低,有效阻断MSOF的发生.早期SAP患者受炎症介质和胰酶自身消化的作用,大量血浆和血液渗出,其总丢失液量通常可占血容量的30%左右,故早期SAP患者较易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症状,因此在疾病早期及时补充血容量是一种重要的措施[2].SAP患者胃肠道受损,在胃肠功能发生衰竭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胃肠动力功能受障主要是由SAP诱发,其中由于低钾血症引发的胃肠黏膜损害与麻痹性肠梗阻大约占35%-58%[4].而胃肠功能衰竭可以划分成功能受损期、功能衰竭早期以及衰竭期三期.故SAP患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是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其衰竭往往早于其它重要脏器.故改善胃肠动力可以对SAP治疗起积极作用,对降低SAP并发症发生率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总之,对SAP患者实施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疗效较为令人满意,中药也可以有效预防SAP患者出现并发症,中药对胃肠功能衰竭的预防效果尤为突出,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是尚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作用的机制[5].参考文献[1] 陈伟,陈应果,杨忠衡.1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4):1856-1857.[2] LakheyPJ,BhandariRS,KafleBetal.Validationof’ModeratelySevereAcutePancreatitis’inpatientswithAcutePancreatitis[J].JNMAJNepalMedAssoc,2013;52(192):580-5.[3] H,MinghaoW,XiaonanYetal.Acutelunginjuryinpatientswithsevereacutepancreatitis[J].TurkJGastroenterol,2013;24(6):502-7.[4] 戴洪银,汪小燕.不同早期营养支持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1;40(18):1834-1836.[5] 王严庆.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45例分析[J].重庆医学,2004;33(6):896-898.
论文作者:张显红1 谢佳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患者论文; 胰腺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并发症论文; 胃肠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胃肠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