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大师范教育”之路——聊城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聊城论文,之路论文,教学改革论文,师范学院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建于七十年代中期、办学在偏僻的鲁西、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的聊城师范学院,近几年做出了一些令师生们自豪的事:《高师语文学科专业技能培养规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物理、化学两系在教学评估中列全省同专业第一名,光通信技术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95、96两届毕业生在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合格率均为百分之百。已走上工作岗位的万余名毕业生更为母校争气,百分之九十四的人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绝大多数在基础教育领域默默耕耘,已成为业务骨干、教学能手,有的还受到国家及省市的表彰。参观、考察过该校的领导和专家都说,聊城师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聊城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表现在哪里呢?记者近日在这里采访时发现,该校既没有盲目“向综合性大学看齐”,又突破了过去单纯培养普通中学师资的“小师范”教育观的束缚,在强化“大师范教育”观念的同时,踏踏实实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实在在地抓师能训练和教师素质培养,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师资。
前几年,围绕要不要办高等师范教育,教育界曾有过一段争论,有人认为,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不办专门的师范学校,我们的师范院校也可以取消,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对此,聊城师范学院的领导和教师们有着清醒的认识:我国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落后,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高等师范教育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必须存在,“师范”的性质和特色不能丢。然而,高等师范教育必须走“大师范教育”之路,必须适应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打破原有高等师范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变单一的教育结构为多样化结构,变只为普通中学培养师资为培养各类中等学校师资。为此,学院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增设了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计算机教育、教育技术学等专业,基本涵盖了中学的所有学科。同时增设了应用电子技术教育、装璜设计与工艺教育、电教技术教育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些举措,不仅优化了专业结构,而且突出了师范特色,一种新的高等师范专业结构模式由此脱胎而出。
专业结构的调整,使教育教学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之学院对传统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都进行了富有力度的改革,目标紧紧围绕教师素质培养。中文系经过多年实践首创高等师范中文专业结构模式——“三三模式”,即整个专业体系由语言学、文学和语文三类学科构成,每类学科都以史、论、著三种文本为基础,构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个内容系统。这一模式与综合性大学的中文专业模式的区别在于,增加了语文学科,包括文章学与写作训练、阅读学与阅读训练、口才学与口语表达训练、汉字书写学、语文教学等具有鲜明师范特色的课程;由于语文学科属于应用学科,不仅使专业结构体现了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结合,而且体现了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过渡。在推广中文系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学院针对目前中等学校教师素质的实际状况,对学生进行了规范而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把教师通用技能“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的理论指导和训练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记者采访时看到,每个教室的走廊里,都有学生练字用的小黑板,每个小黑板上都有学生们隽秀而规范的字体;在口语表达课上,老师像教外语一样,一字一句地教学生们说普通话,对于大多数来自农村、有着浓重乡音的学生来说,这种基本训练无异于让他们掌握一种重要的语言工具。学生们感慨地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们手把手地训练我们的技能,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聊城师院的领导和教师们向来以为,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职前培训的有效措施。为此,他们一方面着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本地区八县市重点中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改革学生实习制度,实行教育实习校内模拟达标制,学生要先在校内进行模拟实习训练,聘请中学教师做具体指导。各系都成立了由本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中学教师组成的校内模拟实习测评委员会,为每位学生校内模拟实习评分。校内实习达标者,才能参加毕业实习。这种方式其实是校外集中实习的准备和补充。这种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校外集中实习的单一模式,为毕业生缩短教学适应期、顺利走上讲坛打下了良好基础。
职业技能只是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对于将来要为人师表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思想品德、伦理道德、文明礼仪、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文化素质具有更特殊的意义。聊城师院的教师们笃定这样的共识。为此,他们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同时,他们还推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举措:为文科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自然科学概论等理科课程,为理科学生开设了大学语文、写作、传统文化等文科课程,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文学欣赏、音乐欣赏、舞蹈、武术等50多门公共选修课和文理交叉课程。公共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自由选修。
与此相配套,学院又推行了辅修制,意在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扩展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发展个性。辅修制采取辅修专业和辅修课程两种形式,专科生可辅修其他专业课程,本科生可辅修专业,也可辅修课程。所设辅修专业都是应用性强、社会急需的专业。辅修制的实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环境。
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使聊城师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走向社会、分散在齐鲁教坛上的毕业生们用各自的能力、作风、师德和成绩对此给予了充分证明。该校前不久对毕业生的一项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聊城师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基础知识全面,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专业思想牢固,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思想品德优良,有奉献精神。
聊城师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仍在进行中,目前取得的也只能说是阶段性成果;但已取得的和将取得的成果定会划出一个鲜明的轨迹,这轨迹,既描绘出聊师的办学特色,也预示着她今后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