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政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江门 529000
【摘 要】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运用好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例,对该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介绍,并针对混凝土路面的一些质量通病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市政道路;施工;开裂;防治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市政道路建设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强、取材方便、造价低等优点,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广泛运用。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受材料、技术、管理、养护等因素的制约,仍存在路面开裂、坑洼、破损等质量问题,面对复杂的混凝土路面施工操作,对施工过程易引起施工质量的各方面问题应格外注意。因此,对于控制施工质量时,研究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设计为城市主干道,全长约1800m,路幅宽度约60m。中央绿化带12m,机动车道11m×2,分隔带3m×2,非机动车道5m×2,人行道5m×2。该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施工路基挖方约7.2万m3,填方约31.5万m3。路面基层约10.8万m2,混凝土路面约8.0万m2,人行道铺装约2.7万m2。
2 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1 施工材料
本项目对石料、水、钢筋、水泥等材料进行严格筛选。①石料筛选。采用细集料,集料半径不大于20mm,含砂率小于1%,莫氏硬度3级以上,硫酸盐和硫化物含量小于1%。②水源。由于项目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有机物、酸碱盐、油脂等含量偏高,所以采用自来水。③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严禁不同等级、不同标号、不同品种的水泥混合使用;严禁出场时间超过三个月、受潮或结块严重的水泥用于混凝土路面施工。④钢筋。钢筋表面应无皱纹、无油脂、无颗粒或锈蚀。直条钢筋弯曲度不得大于总长度的0.4%。钢筋长度允许偏差为50mm。此外,钢筋还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1-2008)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对施工质量也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混凝土中砂石的含量(见表1)。
2.2 路基施工
路基是混凝土道路的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平整度。路基施工宽度两侧应超出路面面层宽度50~60cm。路面和路基混凝土的回弹模量应基本相同,若路基强度不足,则可设置补强层,以增强市政道路的荷载能力。若路基面层存在高差,则应以细砂石摊铺并压实。同时,还应做好路基的表面清理,防止水渍、污渍、杂质等滞留在路基面层。
2.3 路面施工
混凝土路面施工涉及五个步骤。
(1)模板支撑。清理路基面层的污浊和油渍,模板应紧贴路基边缘,防止因震动导致模板移位。若模板与路基边缘存在间隙,则应以设置衬垫,防止混凝土浇筑中出现漏浆。模板内侧宜平铺塑料膜,既能防止漏浆,又便于拆模,确保路面边缘平整、无蜂窝。
(2)混凝土摊铺。混凝土路面浇筑中较易出现砂浆离析现象,应及时采用铁锹翻拌,反复捣鼓,使砂浆溢出,防止出现路面空鼓。若混凝土较为松散,则摊铺厚度应高于模板。混凝土路面浇筑应尽量连续,间歇时间不得超过1h。若因特殊要求,施工间隙超过1h的,应在混凝土表面铺设砂袋。
(3)混凝土振实。振捣方式先采用插入式振捣,使摊铺的混凝土均匀分布,再采用平板式振捣,保障混凝土表面平整。振捣时间以混凝土无外冒气泡或泛水为准(此时混凝土已均匀沉降)。若混凝土摊铺后,其表面存在下凹、低洼、裂纹等,则应采用细石混凝土予以填补。在振捣时,振捣梁放置在路面两侧模板上,随振捣将表面多余的混凝土刮平,保障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
(4)收水抹面和表面拉毛。抹面和拉毛是确保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和耐磨性的关键措施。混凝土摊铺平整后,以抹光机实施抹面作业,每次抹面后以丁字刮刮平多余混凝土。抹面至少四次,每次抹面间隔约30min。抹面结束后,以食指轻压路面,若出现2mm深压纹,则可开始拉毛。拉毛深度约2mm,保持动作连续完整,纹路顺畅美观平直。
(5)养护和填缝。抹面和拉毛后,以食指轻压路面无痕,即表示混凝土已达到一定硬度要求,则采用湿草帘、湿麻袋或洒水等方式,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后,仍需养护2~3d。混凝土路面养护期满后,先以钢刷或吹风机除去路面中的灰尘、污垢并以水冲洗,再以沥青或其他材料进行填缝。
本项目除采用常规混凝土道路施工工艺外,为提高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和防裂性,在混凝土中掺入部分沥青、粉煤灰,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和抗冻性。在路面干缩防治中,掺入部分防冻剂和膨胀剂,以及麻筋、纤维、钢钎等,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落实本项目提出的各类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项目部制定了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程序,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方面。事前控制包括施工准备和材料检测;事中控制包括工序质量、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测;事后控制包括竣工验收和资料图文归档(见图1)。
3 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3.1 混凝土路面开裂问题
本项目施工中,混凝土路面裂缝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角隅裂缝等。
横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垂直分布的裂缝形态。混凝土路面切缝深度不足,导致横断面应力削弱;路面承载力不足,导致不均匀沉降;路基强度不足,导致路面与路面粘合力降低;以上情况均可产生横向裂缝。为防止横向裂缝质量缺陷,施工中,要控制切缝时间和深度,合理设置施工裂缝;要保持基础稳定、回填密实、承载强度充裕。若遇路面和路基空洞,可采用钻孔灌注浆填实。
纵向裂缝是与道路中心平行分布的裂缝形态。纵向裂缝经车载反复作用将演变为贯穿裂缝。本项目采用扩缝填充和扩缝加筋法对纵向裂缝进行修补。扩缝宽度是纵向裂缝宽度的10%~20%。填充料采用沥青或混凝土。若路面强度不足,可设置横向或纵向钢筋,增强路面荷载强度。混凝土路面承载力不足,经持续车载作用将形成网状裂破损路面撬开,清理基层和搭接面,再在路面或路基上铺设钢筋和纤维,最后以混凝土或沥青复面。
角隅裂缝是混凝土路面板块交界面的裂缝。主要成因是混凝土板块之间热胀冷缩导致的应力形变。为防止角隅裂缝出现,在浇筑拆模施工中,要注意接缝的养护,防止拆模对混凝土路面边角的破坏。若遇胀裂的混凝土路面边角,则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
3.2 混凝土路面接缝问题
混凝土路面接缝问题包括路面挤碎和路面起拱。路面挤碎面积较小时,应先清理接缝处杂物,再以沥青或混凝土填充。若路面挤碎严重,则实施开槽作业,将整块路面重新浇筑,为增强路面的强度还可以添加钢筋或者钢纤维。路面起拱是混凝土板之间因温缩相互挤压形成的破坏。防治路面起拱可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在路面混凝土板间设置填塞缝,缓解混凝土板间的碰撞和挤压。二是增强路面和路基之间的摩擦强度,减少混凝土路面的相对位移。三是对已出现起拱翘曲的混凝土路面要及时开凿清理、重新浇筑。见图2。
3.3 混凝土路面其他质量问题
除了路面开裂和起拱,混凝土路面还存在底板脱空、路面错台、路面掉角、路面磨损脱落等常见的质量通病。
底板脱空是由混凝土路面基层和面层粘结不牢固产生的质量问题。脱空面积随路面的使用年限而逐渐增加或扩大,并产生路面坑洼的情况。施工中,要控制混凝土含水率和含砂率,防止因混凝土凝结产生的局部空洞。完成路面施工后,采用回弹探测法,对路面空洞进行检查。若发现较大的路面空洞,则应开凿并重新浇筑混凝土。
路面错台是由于混凝土浇注中板块之间衔接不紧密导致高低不平。路面错台将影响车辆通行,对混凝土路面使用年限产生影响。因此,在施工后期,要对相邻混凝土板之间的衔接情况进行检查。若混凝土路面错台较小,可采用沥青或混凝土实施路面顺接,校正混凝土路面错台。若混凝土路面错台较大,则需将相邻混凝土板块接缝位置拆除,重新浇筑沥青或混凝土。若是由于混凝土面层和基层相对位移产生的错台,则应拆除已建路面重新浇筑施工。
路面掉角是指混凝土路面的边缘破损。路面边缘是混凝土浇注和凝结的薄弱位置,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施工中,涉及路面边角部位要反复捣鼓振实,防止因混凝土凝结不均匀导致的表面开裂。路面边缘部位混凝土凝结后,可再施以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浆作为保护层。
混凝土路面长期使用后,可能导致路面局部面层脱落,影响路面车辆通行。路面磨损脱落与混凝土质量、施工工艺、路面车辆荷载等相关。施工中,要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做好施工后期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早凝开裂。若遇路面磨损脱落,则可采用高压喷射法,将混凝土、沥青等材料喷射到路面上,形成完成的混凝土路面。
4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路面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便利,也对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不断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同时,施工技术人员要分析思考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理,以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湾.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3(14).
[2] 邱文月.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门窗.2014(04).
[3] 魏红芳.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裂缝及其防治[J].科技视界.2014(21).
论文作者:李剑华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路面论文; 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路基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面层论文; 钢筋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