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区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政策论文,启示论文,区域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区域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兼顾效率和公平,防止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促进整体经济均衡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同时,区域经济政策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及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从分析、总结外国区域经济政策的特点入手,对制定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提几点管见,以供参考。
一、外国区域经济政策的特点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地区经济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中政府实施的区域经济政策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世纪美国南部、西部和山地诸州和北部各州的经济比较落后,美国政府当时就推行以开发西部为主的区域经济政策;本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又致力于加强发展南部和西部的新兴工业和农业,掀起了运用区域经济政策的第二个高潮。英国早在20年代末(以1928年设立“工业转移委员会”为标志)就开始针对北部旧工业区产业衰退和高失业问题实施明确的区域经济政策,促使劳动力由萧条地区向繁荣地区转移;二战后(以1945年颁布“工业布局法”为标志),再次推行区域经济政策,重在鼓励投资者在萧条地区投资设厂,帮助这些地区摆脱困境;80年代以来,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英国的区域经济政策又作了调整。1990年原东西德统一后,区域经济政策被德国列为经济政策的重点,到1995年,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缩小了1/3。归纳起来,上述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1.因地制宜确定落后地区的产业导向政策 美国开发西部地区,一开始以发展农牧业为主,主要考虑到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气候条件,同时可以作为东部工业区发展的市场和产业补充,后来又根据南部和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把尖端武器生产、航空工业和电子工业定为南部和西部的中心产业。英国的北部和西北部是采煤、造船、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集中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这些地区的失业者已习惯于制造业的经济环境,英国政府在实施区域经济政策时就根据当地失业者的这一特殊习惯,促使工业企业由繁荣地区向这些地区转移,把制造业作为萧条地区的主导产业来解决失业问题,从1960年到1980年,上述地区的就业人员增加了六十多万。
2.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区域开发的先导,注意开发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源 美国西部的开发首先是运河的挖掘和汽船的应用,然后是铁路的建设。全国交通网的完成加强了东西部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带动了西部农牧业经济的发展。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看作是南部经济起飞的关键,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并且直接参与了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例如,阿肯色河水利工程耗费了政府12亿美元的经费;田纳西——汤比格水利工程花去了联邦政府40多亿美元的经费;联邦政府还直接出面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专门负责这个区域的开发。此外,美国政府还注意对落后地区进行教育投资,开发人力资源。早在60年代,美国投资于全国人口不到1/3的落后地区的教育经费就占到联邦支出总额的45%。当时人口只有500 万左右的北部印第安纳州仅从联邦政府那里就得到5千万美元的教育经费; 而人口相同的北卡罗来纳州每年从联邦预算中领取的教育经费则将近1亿美元。 联邦政府还采取补贴等措施鼓励北部的高素质人口向西部和南部流动。60年代出现人口南移高潮,大批科学家、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向南迁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这极大的推动了南部新兴工业的发展。
3.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干预刺激落后地区的生产性投资 英国政府采用行政措施对企业选址进行控制,引导投资者到萧条地区建厂;另外还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主到落后地区投资。从60年代末起,企业主在落后地区的加工工业和服务行业中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就可以向国家领取“奖金”;向落后地区投资可以得到附加的投资优惠和津贴;政府还对加强落后地区的职业培训提供特别补助金。70年代初,英国落后地区获得国家在折旧方面的税收折扣及政府补助大约比全国平均数高40~50%。此外,由于企业选址控制政策不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所以使用比较频繁。在德国,如果企业为东部地区提供高技术职员(年薪65.5万马克以上),就可以连续五年获得相当于普通职工工资一半金额的政府补贴。
4.划分经济区域, 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美国联邦政府1962 ~1963年间先后颁布法令把全国的贫困落后地区划分为若干个经济开发区,覆盖全美2/3的县份,此后,又颁布法令将贫困落后地区划分为规模更大的开发专区。到70年代中期,经济开发署共投资成立了137 个经济开发专区。美国对其经济开发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共同的地理、文化、经济关系及存在的问题,这种划分往往跨越州界。这有利于长期综合规划和对区域经济实行综合开发。另外,美国还规定开发专区中必须有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水平、能带动整个专区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这些增长中心大多是一些新兴城市。在德国,区域经济促进区内也有一些发展重点,它们作为本区的经济中心,而投资者也往往在这些发展重点进行投资才能得到国家的补贴。
5.重视将私人资本作为开发资金的来源 18世纪美国开发西部地区时,政府为私人资本提供信贷,鼓励它们流向落后地区。1865~1890年的铁路建设,政府援助仅占10~15%,大部分投资由私人提供,而其中约1/4则是外资。
6.注意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作,讲究区域经济政策推行的计划性 在美国,联邦财政对经济开发区的援助不是统包到底,它也要求地方政府给予开发区一定的资助。一般情况是,经济开发区成立的最初两年,区域委员会的全部经费由联邦政府承担,此后,该金额就减为50%。美国的区域经济政策还讲究计划性。联邦政府的地区经济开发专署要求专区和开发区委员会制定本地区的总体经济开发方案,并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修改,然后作为联邦是否给予赠款或贷款的基本依据。德国则在1969年就制定专门法律规定,改善区域经济结构是联邦和各州的共同任务,区域政策主要由各州具体执行,联邦起协调作用,在经济上予以资助(提供50%的资金),联邦和州在合作制定和推行计划的过程中尽量保持目标一致。英国在本世纪80年代前,中央政府贸工部和劳工部是区域政策的实施主体,地方政府一般无所作为。80年代后,政策有所调整。90年代以来,区域发展政策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制定,分级实施,共同遵循欧盟原则,中央政府主要提供咨询等非财政性帮助,鼓励地方政府直接和欧盟挂钩,充分利用欧盟的财力发展地区经济。一些区域发展项目贷款实际上属于欧盟大区域政策性财政的构成部分。
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致经历了50年代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60年代的区域经济反不平衡发展战略和80年代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90年代后,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着重点是实现地区间非均衡的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在制定和实施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时,有必要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
1.区域产业政策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的原则 因地制宜,一方面指产业布局要依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另一方面指产业布局还要依据地方已有的产业发展条件和基础。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农业;东部地区和外界沟通便利,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信息已经发展了一批轻纺、家电、电子为主的轻工业;东部地区还有一批重化工业基地;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西部地区适宜发展农牧业;“五五”以前国家建设投资的重点在中西部,中西部也建有一批军工、资源开发型工业基地。今后,东部地区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商业、农业,完善主要的重工业基地,然后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发展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西部理所当然地应首先在开发资源基础上发展能源、加工等基础性产业。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要实现优化全国经济结构的目标,中西部产业也要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可将资源开发及深加工结合在一起发展纵向一体化工业,提高资源产品的档次,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挖掘本地市场的潜力,在保留地方特色消费品工业的同时,适当发展一些高水平的消费品工业,满足本地需求,协调东西部地区轻重工业的比例。
2.中西部发展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为契机 中西部交通运输业相对落后,地理环境条件相对闭塞,这已成为制约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有必要加大对中西部交通建设的投资,同时,可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股份经营、引进BOT 投资方式等多种形式引导民间资本及国外资本投向中西部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西部地区的路网密度,改善中西部与东部的交通状况,打通沿海地区对外联系的通道,活跃中西部商品流通市场,改善中西部投资环境,促进中西部产业发展。此外,有必要适当增加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择优重点扶持基础较好的高等院校,并积极引进外资,通过外资企业与东西部企业联合的方式直接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建立企业内职工培训制度,提高现有职工的素质。
3.区域平衡发展要重视以点带面 这对东部和中西部的发展都有意义。东部地区内部也存在二元的经济结构,需要发达的中心城市带动其周边的落后地区发展。中西部地区要选择一些临近交通线且有一定基础的城镇或资源点作为“增长中心”,进行重点投资,重点建设,通过它们的幅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用有限的资金促成西部地区的“造血”功能。
4.广开源头,走开放型的区域发展道路 建议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主要利用外资走外向型、自我发展的道路,而中央政府只提供辅助性的资金支持。中央政府应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启动中西部经济发展,改善中西部的经济环境,增强中西部地区对国外投资者和东部地区投资者的吸引力,引导中西部地区逐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5.注意中央与地方的协调 在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应注意中央和地方的协调,要按总体效益优先的原则,使地方的局部利益服从国家的总体利益,并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央对区域经济发展要制订一个长远的总体规划,地方规划不能有悖于中央的总体规划精神。在这方面,主要防止出现地方政府因过分强调本位利益而相互投资、抢政策,盲目攀比的现象。中央可以尝试通过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规划开发区,从而淡化地方政府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