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农业论文,FD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而外国直接投资金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中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1.农业产业化的含义
农业产业化指农业的生产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组织为主体进行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实现一体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运作方式。根据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农业产业化大致有如下几条规律:(1)农业份额U型下降规律;(2)农业现代化规律;(3)农业结构非农化规律;(4)农工商一体化规律。① 总体而言,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意义在于改变长期以来一家一户为主要生产主体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结合。因此,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培育大量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
2.中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中国的农业产业化20世纪90年代初才逐步兴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几乎同步。而西方发达国家在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80年代中期就基本完成了农业产业化过程。相比而言,中国的农业产业化起点低、层次低、效益低、产业化组织的辐射带动力弱。目前,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种种问题。首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业链条较短,结合也不够自然、紧密。其次,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加工技术总体上比较落后。目前大量存在的都是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不足。再次,农产品品种较为单一,质量较为一般。最后,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竞争力不强。
二、FDI对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1.农业领域的FDI现状与趋势
表1 年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截止2003年)
行业名称 项目数
比重
合同外资
比重
总计
495277
100
9431.31
100
农、林、牧、渔业 13333
2.87
180.36
1.91
工业
338952
72.85 6003.98
63.66
建筑业
10040
2.16
242.49
2.57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5235
1.13
238.13
2.52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23565
5.06
288.42
3.06
房地产公用服务业 40941
8.8
1808.96
19.18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10333
2.22
163.19
1.73
科研、技术服务业 3528
0.76
41.59
0.44
其他行业 19350
4.16
464.19
4.92
数据来源:外经贸部外资统计
表2 2001—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农业情况
年份
项目数
占全部外商直接投
合同利用外
占全部合同利用
实际使用外资
占全部实际使用
资项目的比重(%)
资(亿美元)
外资的比重(%)
(亿美元)外资的比重(%)
2001
887
3.3914.83 2.38
8.99
1.92
2002
975
2.8516.89 2.04
10.28 1.95
2003
1116
2.7222.76 2.0
10.01 1.87
数据来源:外经贸部外资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外资和直接利用外资数额逐年上升。2003年中国合同利用外资突破100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FDI流入最多的国家。从表1和表2看,数量巨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农业领域的十分有限。截止2003年底,农业领域累计利用的合同外资为180.36亿美元,在全部9431.31亿美元合同外资中仅占1.91个百分点。2001到2003年,中国农业领域每年流入的合同外资占全部合同外资的比重在2%到3%之间,绝对数值呈下降趋势。
中国现已加入WTO,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外商来华投资环境更加宽松,而且国内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市场前景广阔,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里,外商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扩张。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内企业投资农业的增加,农业领域投资对外商的吸引力也将会有所增加。中国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领域持积极支持态度,在2000年出台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里,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的储藏、保鲜和加工被排在第一位,国家还对外商直接投资农业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业给予减免税等优惠。从世界范围看,国外不少大公司都属于涉农企业,全球500强中也有四十几家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大型农业综合公司,随着发达国家国内市场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比较优势下降,它们势必会把眼光投向海外市场。
2.农业领域FDI对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首先要说明,中国农业领域FDI的历史比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历史悠久。中国农业产业化90年代初才出现,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涉农企业在80年代就有很多了,如:中、美、泰合资的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1985年开业)、中日合资的大连海产有限公司(1985年开业)、中德合资的广州麦芽公司(1987年开业)等等。90年代以后外商直接投资涉农企业就更多了。FDI 对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实力强大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或者说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企业的形成上,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影响之一:加大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规模化经营还是一体化经营都离不开资金支持,但资金缺乏一直是中国农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国农业现有的三大投资主体是国家、集体组织和个人。其中,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土保持、环境整治等;集体资金主要用于地方性的中小型的公共设施建设等;个人投入的主要是生产费用。上述几方都很难有多余的大量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化。因此,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依靠社会多元化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是其中重要并将更加重要的一元。
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为中国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资金,加速中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促进农业生产进一步规模化,延长产业链。三资企业因为资金充裕,规模化经营和一体化经营得以保证:养虾企业通常会建起上千亩的虾场,并配备饵料加工厂和冷藏室等;洋参企业会建立大型西洋参场,加工厂,以及包装、销售和研究新产品的部门;制造葡萄酒的企业会自建至少数千亩的葡萄基地,从种植到酿造形成独立的生产体系。
影响之二:提高中国农业生产和加工的科技水平
外资的流入往往伴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流入。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发达国家精深加工能力强,加工技术与装备先进。当外商直接在中国投资设厂时,一般都会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中法合资的北京友谊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建立时引进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酿造设备并利用法国在世界领先的葡萄酒技术进行生产。出于利润的考虑,作为子公司的外资企业有时候会有机会获得母公司某些不轻易出售的技术和设备。外商直接投资不仅直接提高了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和设备水平,而且通过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还能间接带动了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
另一方面,外商投资设立相关的研发中心能直接促进中国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从90年代初期以来外商逐渐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自1997年出台设立中外合作合资研发中心办法后,外商来华设研发中心就更多了,其中也有一部分研发中心涉及农业生产和加工。例如,世界500强中排名甚前的瑞士雀巢公司在中国大陆建立18个现代化生产基地后,于2001年10月设立了一家独资的上海雀巢研发中心,专门从事脱水烹调产品和营养食品的研究开发。
影响之三:提高中国农业相关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
中国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规模大、经营能力强的产业化组织不多,中国农业企业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地方很多,尤其是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三资企业为中国涉农企业学习国外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80年代外商在华投资的一些企业就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经营的雏形,如1985年8月成立的中外合资上海大江有限公司当时拥有大型现代化饲料厂、祖代种鸡场、孵化厂和几家联营的肉食品厂,形成饲料生产——种鸡繁育——肉鸡饲养——屠宰加工——内外销售——技术服务的“一条龙”作业体系。
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的公司能加速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与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的接轨速度。例如,象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在国内建立的子公司在生产中往往采用和集团公司一样的严格的质量标准、品质控制程序和科学的经营管理。目前,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已经很普遍了。而中国国内5万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只有100多家企业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HACCP体系和ISO9000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则更为薄弱。
表三
影响之四:扩大产品出口,提高农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企业性质
数值(亿美元)
比重(%)
数值(亿美元)
比重(%)
数值(亿美元)
比重(%)
总计 180.25 100 212.49 100231.16 100
国有企业
88.12
48.86
92.65
43.6
71.22 30.81
三资企业
68.43
37.94
81.52
38.36
100.52 43.49
集体企业
10.37
5.7512.25
5.76
12.42 5.37
私人企业
13.26
7.3626.00
12.24
46.72 20.21
其他企业
0.07
0.040.07
0.03
0.28
0.12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中国农产品出口月度统计报告》数据计算
外商投资企业由于能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并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直以来,拥有FDI的三资企业都是除国有企业外农产品出口的重要企业,且其重要性呈不断增加趋势。而且在2004年,三资企业的农产品出口比重达到43.49%,超过了国有企业的农产品出口比重,并一举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最多的企业类型。(见表3)。不少三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甚至以全部出口为目标,如中外合资的宁波宁泰茶叶有限公司。
从另一个角度看,出口农产品总值在全国列前几位的省市,如广东、山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也是农业项目招商引资上作做得比较好,农业吸收FDI比较多的省市。以农业国际化势头良好的青岛市为例,该市全年加工出口能力8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中外资企业占70%,这些外联国际市场,内联出口基地的外资企业是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桥梁②。
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农产品市场日益全球化,农产品竞争国际化。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一些实力强大的跨国农业企业的企业集团抓住良好的发展机会不断壮大自身,不断在全球寻求投资机会。他们需要中国市场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而中国企业也可以利用跨国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扩大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并学习他们的丰富的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
三、简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中国作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应充分重视FDI对中国农业产业化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首先,要积极利用FDI来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吸引更多的FDI投向农业领域,必须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农业领域投资的吸引力。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农村的行业协会等。其次,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能过度依赖FDI,最重要还是在学习与竞争的过程中发展本国的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毕竟伴随FDI 的流入能获得何种技术的是以投资者利润为决定因素的。最后,在欢迎别人“走进来”的同时,主动“走出去”。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有助于中国农业企业利用外国资源,学习国外经验,转移国内过剩的加工能力和传统技术,加快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
注释:
① 贾生华、张宏斌著:《农业产业化的国际经验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1),第一章
② 刘志杨:“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竞争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1期。
标签:农业论文; 外商直接投资论文; 农产品论文; 农业产业化论文; 中国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种植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