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研究
□文/陈 烦1 刘 丹2
(1.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 贵州·凯里)
[提要] 随着20世纪90年代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一系列旅游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全域旅游成为新时期旅游发展的热点。以“全域旅游”为检索内容,“篇名”为检索条件,在中国知网(CNKI)内进行文献检索,通过对文献数量、类型、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全域旅游的理论与实际研究现状,以期为全域旅游发展作贡献。
关键词: 全域旅游;问题;分析
一、全域旅游研究趋势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上,以“全域旅游”为篇名检索词,对2012~2018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总共达得到2,707篇与全域旅游相关的文献,如图1所示,文献研究全域旅游从2012年开始,之后文献数量呈逐步增长的趋势,总量在不断增加,由2012年的1篇增长到2018年的1,142篇。2012年的一篇文献为毛溪浩在《政策瞭望》期刊上发表的《以风景桐庐建设为统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文章对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探索全域旅游发展实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丰富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推进立体旅游产业融合、创新旅游品牌营销模式、提升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和夯实全域旅游工作保障等六个方面发展全域旅游的措施。随着2015年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出,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以及2016发布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全域旅游发展和实践进入繁荣时期,文献研究总量由2015年的41篇增长到2016年的523篇,增长率高达1175.61%,期间文献研究大多是全域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地方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图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却愈发突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此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众所周知温室效应会对全球气候带来巨大影响,一般人们都知道它受到二氧化碳含量影响,不容忽略的是,它还和工业行业中的废热排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在严峻的环境问题面前,我们不得不去降低废热排放。研究表明通过对轧钢加温度的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在工业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废热,对企业的发展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对环境的保护更是意义深远。
二、全域旅游文献研究类型分布
笔者对2012~2018年关于全域旅游的文献(2707篇)进行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在2012~2018年,共有1,472篇文章发表于期刊,占全域旅游研究文献总量的54.38%,其中,核心期刊115篇,以旅游类、经济类期刊为主,占期刊研究总量的7.81%,占全部文献总量的4.25%,从数量上看,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发表量所占比例较低,总体研究质量不高,今后应当加强高质量论文的发表。硕士学位论文142篇,占全域旅游研究文献总量的5.25%,博士学位论文没有,硕士学位论文大多选取自己家乡所在地或者读书学校所在地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区域全域旅游发展特征、战略、问题、模式、规划、开发、示范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动力机制、指标体系、建议对策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紧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表1)
三、全域旅游研究内容分布
笔者通过对2012~2018年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对全域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域旅游内涵、全域旅游理论基础、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与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四个方面。下面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全域旅游的现状。
图1 全域旅游文献研究趋势图
(一)对全域旅游内涵的解析。厉新建等(2013年)最早对全域旅游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提出了全域旅游要有全新的资源观(包括自然旅游吸引物、人文旅游吸引物、社会旅游吸引物)、全新的产品观(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居民的参与)、全新的产业观(产业交叉、产业渗透、产业聚变)、全新的市场观(外来市场、本地市场、外出市场)。吕俊芳(2013年)提出全域旅游是全部区域一体化发展旅游,全域旅游需要突破景区局限,需要突破行政区,需要全社会参与。杨振之(2016年)提出全域旅游的核心要务包括推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在旅游资源富集区,建立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新平台、新模式;引导多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区域泛旅游产业集群;以全域旅游规划作为区域顶层设计,引导实现“多规合一”;借力供给侧改革,推动全域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厉新建等(2016年)提出要从市场逻辑的视角来看待全域旅游发展,认为全域旅游的发展基础是市场的内生动力,并从资源优化、服务优化、平台优化、管理优化和利益优化的进行了论述。
(二)对全域旅游理论基础的研究。邓爱民等(2016年)认为全域旅游的理论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基础理论和空间结构理论,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旅游系统理论、旅游产业链理论和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论,空间结构理论主要包括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区位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和空间竞争理论,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对全域旅游机制的研究,包括全域旅游的产业链构建、全域旅游的规划与开发、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全域旅游配套设施与保障体系。鄢惠丽、熊浩(2016年)认为全域旅游的实践不仅要结合现实情况开拓思路,更需要完善、成熟的相关理论进行支撑,以真正实现全域旅游理念的落地。提出全域旅游理论基础包括旅游空间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系统理论、旅游中心地理论)、区域协同发展理论、系统论以及旅游产业相关理论(产业关联理论、旅游产业整合理论、旅游产业集群理论)。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BIM应用水平的提升,需要加大相关应用研究工作力度,对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给予更多支持,提升建筑领域发展中BIM在工程设计管理方面的应用水平。
(三)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区域探索。2016年海南省提出“点-线-面”推进模式发展全域旅游。“点-线-面”推进模式写入《海南省全域旅游规划》、《海南省创建国家全域游示范区工作导则》,成为指导海南全域旅游建设的一种发展路和发展模式;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宁夏全域旅游目的地,“四全”模式通过“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时体验、全民参与”推进全城旅游发展;尤溪提出“我家在景区”的主客共荣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永泰提出了多元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从地域融合、产业融合、管理和建设领域的融合三个角度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浙江省探索以建设特色小镇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贵州省建设全域山地旅游目的地;河北省通过“党政统筹、区域联动、全民参与”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陕西省走“厕所革命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同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表1 全域旅游文献研究类型分布一览表
(四)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探索。吕俊芳(2013年)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旅游发展研究》中提出深化旅游发展意识、创新旅游规划和发展理念;坚持并创新政府主导型全域旅游方式;理顺全域旅游管理体制,拓展旅游业态、延长旅游产业链三个方面的建设路径。丰晓旭、夏杰长(2018年)在总结分析全域旅游内涵的基础上,从产业域、空间域和管理域三个维度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提出从坚持效益与效率并重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游、宜居、宜业的空间共享设施配套体系;推进旅游综合治理创新实践;鼓励区域旅游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四个方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朱宝莉、刘晓鹰(2018年)在精准扶贫的视域下探索以黎平为例的民族地区通过全域旅游实现扶贫的路径创新,即实现统筹优化的管理路径;构建综合旅游目的地建设路径;打造“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辅以多管齐下的多维帮扶路径。
四、总结
国内专家学者对全域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域旅游的概念、理念、内涵、本质、核心,部分学者对全域旅游建设的先行区域进行了案例研究,分析了开展全域旅游建设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并结合各区域全域旅游开展中取得的成绩和问题,总结出一些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和路径。学界和政府在全域旅游方面的发展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地方探索实践。在从理念上升到实践、从地方探索到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国内的学者做了很多努力,为研究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基础。
村里的自来水受天气因素的影响,水质不好,水对于傣族人民有着特殊的意义,人们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村民们为了保障自己用水的方便与健康,很多人家都安装了净水机。
主要参考文献:
[1]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28(3).
[2]吕俊芳.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旅游”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考,2013(29).
[3]厉新建,马蕾,陈丽嘉.全域旅游发展:逻辑与重点[J].旅游刊,2016.31(9).
[4]邓爱民,桂橙林,等.全域旅游——理论方法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11.
[5]杨振之.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J].旅游学刊,2016.31(12).
[6]王磊,刘家明.宁夏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4).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黔东南州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编号:黔科合基础[2017]1510-3);凯里学院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建设项目(课题编号:KLXY-11)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7月15日
标签:全域旅游论文; 问题论文; 分析论文; 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 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凯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