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大开发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大开发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西部地区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西部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国内存在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快西部发展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西部地区面积68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5%;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6%。但GDP为20080.9亿元,仅占全国19.2%,人均GDP5514.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尚未实现温饱的2800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也分布于这一地区。如果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将会拖全国实现现代化的后腿;没有西部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西部的小康,全国的小康就不巩固;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全国的现代化就不完整。西部要实现快速发展,避免区位、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薄弱等传统因素的不利影响,必须自觉树立起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实现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良性互动,这是关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新世纪得以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特别是西部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西部地区工业化建设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

西部地区工业化建设进程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能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使西部地区的潜在资源优势,通过西部地区工业化建设的优化配置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化,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人们普遍认为,由于我国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所以西部开发应当追求以人为本,以富民为宗旨,实现西部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并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目标。中央政府对西部的支持,以及各地对西部的对口支援,应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教育和城镇建设等公益性项目上。这也是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最好切入点。虽然国家在西部大开发初期的重点支持领域中,没有列入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建设,但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技教育,都与西部地区工业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应当首先放在包括西部地区工业化在内的经济发展上。如果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太大,没有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就不会有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西部地区工业化是西部大开发的主题

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对应的是,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目前,西部地区的工业化程度约为30.2%,大大低于东部(44.4%)和中部(39.4%)的工业化水平。西部地区要实现大发展,必须重视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大开发中实现西部的大发展,并且使这种大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继续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既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21世纪西部大开发的主题。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之一是工业化滞后,其他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落后除了自然条件、交通落后的影响外,都是由于工业化滞后引起的。

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主题。虽然目前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和地方主要把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但只有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培育有竞争力的工业和产业,西部地区的经济才能获得较快的发展,而且这种增长也才具有可持续性。正因为如此,在西部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的推进。虽然国家对西部的政策导向并不偏重于工业化,但强调特色产业,也是要求西部地区不要上一些低水平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且没有竞争力的项目,这也可以说是中央政府对于推进西部工业化的要求。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广大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大大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这种状况在相当长的时期是无法根本改变的。但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完全可以在某些方面后来居上,至少不会出现更大的发展差距。虽然国家目前提及西部大开发时明确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政府领导人和决策层越来越多地使用了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用语,表达对西部发展带有突破性产业的一种描述,也表明人们在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以外,对真正能够促使西部走向富裕的产业的关切,也就是对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关切,因为无论是何种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都是离不开工业化发展的。没有西部的工业化,就没有西部的城镇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二、西部地区工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西部地区各省区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绩,建立起了规模较大、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已经占到GDP的30%多,初步完成了工业化起步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过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工业化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迈向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时刻,西部地区工业化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国工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十分落后,工业化还处于一个中初期阶段,正在加速工业化。落后的西部地区更是如此。目前,西部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西部工业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其表现是西部地区的产业链条短、附加价值低。据测算,目前农产品加工系数,东部高达1.6,而西部地区仅为0.4。西部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1%,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1.8%,东部的这两个指标分别为45.3%和70.3%。如果西部资源的深加工系数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则西部经济增加值将会成倍增加。社会经济生活中诸多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工业化程度过低上。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创造就业机会的两难冲突日趋严峻,已成为困扰四部地区工业化推进的一大难题。在工业化进程中,西部地区既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和资本技术集约化,又必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西部地区农村众多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的历史性转移。这就需要解决好在劳动力过剩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目前,西部地区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总量估计达8000万以上,而农村劳动力供给仍在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增加,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估计在500万以上。西部地区未来的工业化发展将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是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就业,另一方面是经济,特别是工业的资本密集度越来越高,单位资本所能吸收的劳动力日趋减少。要保证西部地区充足的劳动就业,必然会给工业化特别是集约型的工业化发展带来巨大的问题。这样,西部地区工业化很难摆脱传统工业化发展的路子,很难实现新型的工业化。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也很难带动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另外,西部地区工业目前走的还是一条政府主导的路子,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仍然是工业化投资的主体,都是为了从利用本地区的资源、确保本地区劳动者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出发进行考虑的。所以,西部地区工业化出现大量低水平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不足为奇。小钢铁、小煤厂、小电力、小纺织、小炼油厂、小酒厂遍地开花。“地方政府通过控制资源流出,对本地区加工工业进行保护和直接对加工工业进行投资等行政手段,迅速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发展。区域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低、相似系数颇高、结构趋于同构化。”(注: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第45页,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总之,西部地区工业化问题突出,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建设的对策

西部地区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差异较大。工业化水平落后并且还很不平衡,还没有形成发达完善的城镇网络体系,信息化发展更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并且参差不齐。正因为如此,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实现西部地区现代化不可能在西部地区采取全面开花的策略,而是必须以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大中小的城镇、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极和增长极,逐步推进西部地区的开发,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的工业化,特别是农村的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没有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就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只有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的地区,才能率先实现现代化。所以,实现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是实现西部地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鉴于目前西部地区工业化落后的状况,工业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促进作用的不足,信息化水平的低下,传统工业化的陈旧发展模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不足,应该借助西部大开发之机,实现新的工业化。这就是:

1.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中实现西部工业化

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工业薄弱,更加依赖于农业和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西部工业化进程不会再为吃饭问题而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支持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调整,推进各种农产品原材料的深度加工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西部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步伐,又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西部地区农产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3左右,而其有市场需求和前景的加工业还不到全国总量的1/10。所以,大力发展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实现西部工业化,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虽然国家已经明确了西部工业化发展的方向,但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西部工业发展规划中,仍然将发展一些市场明显供过于求的加工业,如饮料、食品加工业等。这是很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在这样的项目进入投产阶段前,市场上的供求问题便暴露出来了。出路何在呢?“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把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把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大调整结合起来,实现工农业联动互促,是西部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加快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西部地区工业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现在很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的调整。进行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重点是要加快培育一批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讯装备、数字电视系统等核心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生产的产业和企业。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业,努力突破其核心技术,掌握信息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积极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电子商务业和电子政务业。通过发展具有品牌的通讯、计算机和网络产品,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西部地区国有电子信息企业的公司制改组改造,大力发展民营电子信息高科技企业,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努力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方面通过依托重点优势企业和科研单位,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租赁和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另一方面通过加快现有电子信息类企业的技术升级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之成为新时期兴旺发达的“新兴产业”,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化产业。

3.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实现传统工业的现代化

西部地区工业化不仅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而且还要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实现传统工业的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实现传统工业的现代化,一方面,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改造促进传统工业产品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创造新需求,使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的技术创新,延长价值链。延长产业的价值链有利于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传统产业的有效需求,从而使传统产业得以有效发展。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水平总体上虽然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一些城市如成都、西安等,在电子、新材料、新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大量国内领先的成果还停留在科研院所内,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应当率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区的电解铝、稀有稀土金属、石油化工、钾肥、中成药等工业企业,促进本地的资源比较优势向产业竞争优势转化;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等省区产业发展的科技层次,使生物制药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走向全球。同时,要利用重庆市、四川省和陕西省科技、人才优势,积极发展更尖端的电子信息产品,逐步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此外,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保产业和绿色产业。也就是说,西部地区传统工业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在能源、冶金、化工、轻纺、机械、汽车、建材及建筑等行业,有重点地用信息技术改造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以提高它们的竞争力。工业企业要高度重视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和利用的能力,发展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等电子商务,提高西部整个工业化发展的效率。政府要创造有利于西部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环境,为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创造各种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实现西部地区传统工业的现代化。

4.西部地区工业化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还应抛弃传统的工业化,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传统工业化道路是只注重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忽视科技进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时期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这条道路就是工业化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道路。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特别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提高科技在工业化增长中的贡献率;经济效益好,就是要使西部地区工业化适应市场要求变化,提高投入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经济效益不好的产业是不能经久不衰的;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竞争优势;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广泛推行清洁、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绿色无公害产业、环保产业,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利用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条件,增强西部地区工业竞争力,并解决好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过剩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不断增加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种工业道路是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是一种低消耗而高产出型经济的道路。只有如此,那才是一条切合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目前,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不仅发展缓慢,而且还是传统的工业化。这是一条高消耗、低效益、科技含量不高的工业化道路。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道路。西部地区走工业化道路,不是传统的粗放式、单纯量的增加的道路,而是依靠科技、走集约式、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道路,也就是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要利用电子信息来武装工业化进程,使工业化与信息化紧密结合。

5.西部地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应坚持走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道路

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普遍存在低水平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政府干预过度,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针对这种状况,西部地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道路只有减少政府行政干预,走市场化道路,实现西部工业化发展才有希望。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如果西部工业化仍然以政府为主导,没有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西部工业化是没有前途的。那样,只能使低水平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更加严重。坚持走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道路,要建立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机制,引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逐步改变科研与生产相脱离、整合优势差的现状。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把西部的经济融合到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步伐。借鉴美国硅谷的经验,结合国情、西部的区情搞以信息化的试验区,例如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

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加工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是属于那种附加价值很高的产业,在技术与人才基础具备的地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符合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开发资源的产业是西部地区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西部地区具有相对明显的比较优势,资源开发的技术基础没有任何障碍。只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西部就可以实现连续性的产出。通过西部资源开发,使开发资源的产业成为西部开发扩大积累的重要产业。西部各省市都需要依靠地方的资源、工业发展现状与劳动力结构,研究国内外市场变化与本地企业的资产、设备与技术水平,确定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的优势和方向。不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开发资源型的产业,这都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否则,西部地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不可能的。

标签:;  ;  ;  ;  ;  ;  ;  ;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大开发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