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面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稳定的关键工程,并且目前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质量,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面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对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与养护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准备;施工技术;注意事项;养护
地面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地点,因此地面施工对于建筑工程非常重要,基于此,以下就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分析
1、做好基层清理工作。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前,首要将基层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包括基层的砂浆、踢脚线部位的砂浆、以及其它杂物等。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基层清理中会有许多机械难以清理的部位,因此针对这些部位需要利用人工进行修整。具体来说,施工人员可以用水沖洗地坪,并检查阳角等机械难以清理的部位,如若存在杂物则要进行人工处理。最后基层清理完成后需要交由施工员进行检查验收并签字,只有经施工员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2、施工材料准备工作。建筑地面施工材料主要是石材、水泥、砂等等。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要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用量。首先,在石材的购进中必须要向厂家索取产品合格证明,并检查石材种类、光泽度、规格、技术等级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对于水泥和砂石的购进,必须要严格要求其运输、储存环境、以及包装等等。其中由于水泥具有易受潮的性质,因此,在购入后还应该对水泥的储存进行防潮处理。其次,水泥的储存期限也不宜过长,最好是保持在三个月以内,其主要原因在于水泥一旦凝结便无法使用。
二、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分析
1、地面基层施工技术。基层处置是最重要的项目,由于其和基础层构造后期水泥砂浆地面的抗磨性以及强度有着直接联系。因此需要在建筑部位上铺设大小一样的碎石,进行碾压之后在建筑地坪,方便解决现浇筑地坪在多次载重下形成缝隙等品质毛病。面层混凝土灌筑作业是确保地面品质的重要工作程序,灌筑混凝土要使用分区分层次的灌筑形式,就是把地面划分成很多一样大小的区域,按序进行建筑。底层灌筑完成之后,要使用震动设备匀称的捣实,把混凝土里面的空气清除干净同时匀称的铺筑在地面上。为确保基层处置环节的质量,要打扫干净之后,保持比较干净的建筑条件。在灌筑完混凝土之后,等其固定成型之后再使用鑿毛设备把表面凿平整,使其符合平整度的标准,然后再用清水进行清理,清理掉外层的尘土,在开始下一个环节的建筑。
2、地面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地面模板施工技术要运用弹线找规矩的方式进行建设,具体操作步骤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弹基准线地面抹灰前,应该在墙面的四周弹出一道基准水平线,使之成为水泥砂浆层面进行标高的根据。在拉好水平基准线之后应该运用水平基准线测量出地面的标高并且反弹回墙上,使其成为地面面层建筑的水平基准。在进行弹线时,要依据建筑工程的相关规定对墙面进行弹线;第二、做标筋。根据做好的水平基准线,工程建筑人员应该从墙角开始,每隔一定的距离,用水泥砂浆进行标注。等到标注完成后,在墙面上做出从横方面同样长的标筋,进而达到控制面层高度的目的;第三、找坡度。在进行地面建设时,对于浴室、厕所、厨房的地面要做好坡度设置的工作。如果房间有地漏,要对地漏四周进行大于百分之五的泛水,防止地面积水以及倒流水的现象发生。第四、校正。将以上内容全部校正核对过,才可以正式实施面层涂抹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地面的面层涂抹施工技术。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进入到面层涂抹工序后,说明地面的施工基本上已经结束,因此面层涂抹的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质量好坏具有重要作用。在对面层进行涂抹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其用清水清洗一遍,保证面层的湿润,从而使得面层涂抹的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在各标筋之间用混合料进行一定的填铺,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的拍实工作,从而使得表面的平整度得到切实的保证,在进行拍实之后,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利用铁抹子将其抹平,从而使其表面保持在细致的状态下,直到表面的水分完全溢出为止。如果所有的涂抹工序都已经完成,但是其表面的水分还没有完全的溢出,那么可以向面层的表面撒上一层干水泥,从而将面层表面多余的水分吸干,保证表面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初凝之后,为了保证面层的质量,可以在其上面涂抹一层混凝土,同时对其进行压实、压光,使得混凝土内部存在气泡、空隙的问题从根本上得以消除,并保证其表面的光滑平整。
三、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的注意事项及其养护
1、整体地面施工的注意事项。(1)混凝土垫层施工的注意事项。进行灰土或者是素土地面的施工时,为确保工程资料,需要先设置一层混凝土垫层。在进行混凝土比例设计、浇筑、振捣、收面等工作时必须完全依照有关标准。还要保证建筑工程的地基承载力满足有关规定。实际施工包括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场地通常都很狭小,所以要用打夯机来夯实,而在宽阔的室外,则要使用碾压机。(2)混凝土垫层浇筑前的注意事项。建筑地面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主要是将地面上的石块泥土还有一些垃圾杂物等影响施工质量的东西清扫干净,在浇筑地台之前要进行洒水湿润,但是不能存在积水,如果洒水过多,应立即扫除,避免水多对混凝土产生浓度影响。(3)混凝土垫层抹平收面的注意事项。在混凝土地台浇筑做抹平收面时,有可能出现石子外露的现象,这时可以剔除整个石子然后立即用相同配比的混凝土水泥砂浆填补抹平。混凝土抹平后会浮出一层水泥浆,至少有三毫米的厚度。通常要使用规定的设施进行两次泌水后才能够开展后续施工。施工人员进去作业时可能会在地台表面留下脚印而使其表面产生变形,所以,在这一时期工人一定要穿铝制的网鞋进入,后期则需要穿上防水纸质鞋。
2、整体地面施工养护的分析。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完成以后,为了保障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质量,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进行养护。并且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养护工作对于保证整体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而且做好养护工作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加强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养护工作。当整体地面施工完成之后,就是地面的养护阶段,养护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温度条件来看,并根据各个季节的温度合理控制养护时间,通常情况下,养护最适宜的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常用的养护方法主要表现为:安排专业养护人员,在整体地面完工后,采用草席或者木屑等覆盖在地面之上,并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适量的洒水,使地面保持湿润的状态,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养护阶段合理控制洒水量,在湿润的情况下逐渐得到硬化的地面,混凝土内部不易出现裂缝问题;如果施工季节是在夏季,养护要在涂抹24小时之后进行,若在冬季,就要在两天后进行;养护期间,必须严禁人在地面走动,避免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应用非常广泛,使得地面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并且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要求的提高,因此必须合理应用施工技术提高地面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大智.试论建筑工程整体地面的施工[J].民营科技,2017
[2]姚诗雨.探讨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7
[3]周良智.基于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
论文作者:蒋守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地面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面层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表面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