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当兵要当新四军”
□ 谢留洪
位于溧阳市竹箦镇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像一座巍巍丰碑,向人们展示着当年陈毅、粟裕等在此运筹帷幄,领导沿江及苏南地区军民奋起抗日的恢弘场景和建立的不朽功勋。新四军官兵的一言一行,完全颠覆了旧时“兵”的概念,塑造了崭新的形象,强烈地震撼着当地老百姓的心弦,“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的民谣油然而生,不胫而走。
要知道,老百姓对“兵”是有历史成见的,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兵”历来就是一个不待见的社会角色。“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自古来,兵匪一家欺压百姓”(京剧《智取威虎山》李勇奇唱词)等等,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语。更何况当时是兵荒马乱的年代,日本鬼子、国民党兵的大施淫威,一幕幕残酷血腥的事实,着实令草民百姓惶恐不安。
然而,新四军却大不一样,1938年7月前后,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一、二支队由皖南进入苏南敌后,当即就以司令部、政治部名义发出布告,明确要求“不侵犯抗日人民一针一线”,并订立新四军十条军规。在当年6 月12日竹箦桥营以上干部会议上,陈毅公布了新四军不拉夫、不派款、不扰民“三不”政策。他以身作则,几次露天宿营,不进民房,在屋檐底下坐到天亮。这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抗日队伍,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人们纷纷把队伍迎到庄上,安排住处。在驻地,同志们帮助干农活、扫院子、挑水、上门板,事无巨细抢着干。新四军减租减息、治病救人、军民节日联欢、挽救浪子成才等鱼水深情不胜枚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一桩桩、一件件从细微之处感化了老百姓。老百姓则以站岗放哨、送情报、护伤员,发展生产、筹粮支前、踊跃参军来支持新四军。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水乳交融。
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政权更替的基本动因。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不惜一切地支持人民军队,“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单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当前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温新四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具有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