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视角与主题深化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视角与主题深化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视域及其主题深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域论文,信息资源论文,政府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政府信息资源是国家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重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从意义指向的具体层面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对政府系统及其具体机关、社会公众、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管理等均有着不同的作用。对政府系统及其具体机关而言,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协调政府行动,提升行政效能,巩固执政地位;对社会公众而言,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有利于满足社会公众的政府信息利用需求,提高公众的参政议政水平,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管理而言,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有利于扩大政府信息及其加工产品的供给,在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信息产业内部结构。正是基于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上述重大意义的认识,学界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众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成果。从具体的研究内容看,涉及基础理论、政策法规、电子政务、开发应用、教育培训和技术与实证研究等方面,其中又尤以基础理论和政策法规的研究最为热门[1]。曾有学者提出,政府战略信息资源管理和电子政府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演化的两大方向[2]。这种判断虽有道理但其精细化分析则明显不足。为了从总体上进一步厘清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脉络,分析和预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走向,本文试就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视域及其主题深化趋势进行分析。

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域的分层及其主要进展

基于政府机关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分析,可以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分解成以政府系统及其具体机关为中心、以政府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为中心、以外部环境及其信息监测分析和应用为中心的三种研究视域类型。

2.1 内向型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内向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是在政府信息资源规划基础上,从政府机关及其系统内部的信息流程再造入手,以提高行政效率与管理决策水平为目标,研究政府信息流转与共享的途径。在此视域基础上形成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具有典型的“内向性”特点。这种内向性表现在:一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一般是聚焦于政府机关及其系统内部的文件与档案信息,并着重对政府系统内部的信息流转过程进行分析;二是从政府系统外部有限输入的信息也以服务于政府决策需要为目标,外部信息输入后较少有信息的互动和反馈;三是政府信息服务以本机关及政府系统内部的有限共享为原则,其服务对象的目标定位是以政府机关为中心;四是在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特别是电子政务工程规划与建设上,强调以本机关(如规划建设机关内网)或政府系统(如规划建设政府系统专网)为中心的原则,政府系统内部各机关之间、各地区的政府部门之间、政府机关与其他组织之间均存在较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电子政务工程远没有融入到智慧城市或社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近年来,我国内向型层次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侧重研究了以下内容。

2.1.1 政府信息资源基本理论、流转过程与管理方式研究

政府信息资源基本理论主要涉及政府信息资源的概念界定、基本特点、形成与发展历史等内容。对政府信息资源的概念界定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认识,学者们多持广义的理解,认为对政府活动有影响的信息资源可以统称为政府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还进一步细分了政府信息资源的类型,并对国内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以及不同阶段的管理特点等进行了有益探索[3]。

针对政府信息资源的流转过程,近年来我国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是基于政府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思想构建了链状、环状和矩阵型三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模型[4]。这种基于生命周期理念构建的管理模型,修正了长期以来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流程中存在的“环节论”思维,从信息运动内在联系上揭示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规律。

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对象与方式的研究,学界提出了多种思路。在借鉴一般信息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有学者从宏观层面上提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应有技术、经济、法律和行政等管理方法。有学者则结合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态势,提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应以网格技术为基础平台,围绕知识发现和信息开发利用等目标,进一步解决信息整序、数据挖掘、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等问题[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子文件作为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类型之一,对其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持续关注是近年来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亮点之一。学者们从电子文件管理的流程再造、电子文件管理风险、电子文件中心建立等多个侧面研究了政府电子文件流转过程与管理方式[6-7]。上述研究成果对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提高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2.1.2 政府系统内部信息服务流程与共享机制和平台的研究

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机制研究是近年来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其研究取向上看,以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为背景是其鲜明特点。自1999年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后,政府系统内部的信息服务效果有了一定改善,但因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理论界遂开始将关注重点转向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问题的研究上,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管理体制、信息标准化、法制建设、绩效评估等方面,提出的主要结论有:应确定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管理的专门机关,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合理安排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制度;科学规划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加快构建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政府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服务中心或数据中心的建设等[8-12]。

政府系统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是解决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困境的务实性措施之一[13]。事实上,在我国政府系统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中,“纵强横弱”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6年印发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中提出,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为各级政府提供信息查询和共享服务;逐步建立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围绕部门内信息的纵向汇聚和传递、部门间在线实时信息的横向交换等需求,为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辅助决策等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对此学界也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讨[14-15]。各地也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下,进行了一系列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实践,从共享交换体系规划、共享交换平台业务设计、共享交换平台技术体系架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设策略[16]。

2.1.3 以政府网站建设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工程研究

政府网站是政府机关对外进行有效信息服务或事务服务的重要交互平台,以政府网站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也将给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实践带来根本性变化,它会改变政府信息的生成、流转和服务方式。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上投入巨大热情,学界对此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关于政府网站及其信息资源建设规划、政府网站的安全保障、政府网站的质量与绩效评估、政府网站的功能与在线服务体系设计、政府网站与信息公开、电子政务模式等均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在2009年工业与信息化部印发《政府网站发展评估核心指标体系(试行)》后,对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理论关注更是趋于集中,管理层也通过每年发布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的方法来促进政府网站建设水平的提升。因此,可以认为,以政府网络建设(重点是政府网站建设)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工程研究和实践正步入一个检视建设成果与评估建设成效的新时期。从学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向看,对电子政务、电子政府建设本身的关注似乎已经超过了因电子政府建设而引起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变革,这种研究特点是否应该适时调整值得学界反思。

2.1.4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与规范研究

为了解决政府系统内各机关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问题,近年来有关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规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均有显著成果。有专家认为,政府信息资源的标准规范主要涉及信息内容标准和信息源描述标准,提出了政府信息资源标准体系参考模型,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分为五类,即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并对上述各种标准的设计提出了具体思路[17]。也有专家提出,政务信息资源标准与规范体系基本可分为三类,即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18]。在实践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则在2007年颁布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2007),从总体框架、数据标准、技术标准、资源分类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设计[19]。

2.2 内外互动型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正如Joe Ryan所认为的那样,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处于根本性改变之中,从以注重效率的内部管理文件为基础的信息化系统,到有效管理的一个对外针对性的网络,强调互动、信息交流和服务市民。这方面的变化对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来说是新挑战,也是机遇[20]。近年来,在民主政治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指引下,从政府信息开放与开发服务入手,以推进民主行政和公开行政为目标,保护公民信息获取权利的实现,研究政府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的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实现途径等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但从总体上看,以开放为基础的政府信息开发服务研究仍然明显不够,社会需求呼唤对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服务研究的“再出发”。在此视域基础上.形成的内外互动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交互性”特点,这种交互性表现为政府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服务正更多依据社会的信息需求及其变化来进行组织。虽然这种交互性依然十分有限,但它毕竟迈出了重要一步。近年来,内外互动型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侧重于以下内容。

2.2.1 政府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的政策、法规或制度研究

毫无疑问,近年来关于政府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政策、法规或制度问题的研究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最大热点之一。这一焦点问题所以凸显,原因之一就是社会大众基于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等权利保护的需要,对政府信息利用表现出更多热情。与此相适应,政府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活动也从仅仅服务于政府系统内部开始转移到更广泛的社会服务层面。为了保证这项重大实践能获得政策与法律上的支持,学界对此给予了更多的研究热情,由此也就在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生效前后形成了一个制度与政策研究的高潮。从学界关注的问题看,主要集中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与构想、政府信息公开的主客体对象和模式与方法、公开进程中的例外信息保护或私权保护、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主体选择、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救济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管与问责制度设计等。由于政府信息公开是一种原始政府信息的主动或被动提供,它仅能满足社会公众基本的信息服务需求,并不能保证公众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的实现。因此,其信息服务过程中的“交互性”特点并不明显。为此,以满足公众个性化信息需求为导向的政府信息增值开发服务就应运而生。推动和保障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服务有效运作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整套健全的运作机制、政策和制度。学界集中对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政策和制度、政府信息公益性服务与商业性服务的界限与制度保障和政策选择、政府信息增值开发服务的知识产权制度等进行了有益探索[21]。2008年以后我国开始启动的政府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实践正是建立在上述政策、法规与制度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这保证了政府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活动的良好秩序。

2.2.2 对政府信息资源开放进程及其评价的研究

政府机关依《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规定,在遵守“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基本法律精神下,应及时、准确、充分、规范地公开有关公共信息[22]。如果从及时(时间标准)、准确(内容标准)、充分(开放度标准)、规范(程序标准)等方面考量政府机关的公共信息开放服务水平,则可以发现,作为信源的政府正经历着由随意性开放到制度性开放、从有限性开放到扩大性开放、从局部性开放到全局性开放的转变,这种转变过程可以说是十分艰难。在2008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发布的有关报告中,对各省级政府和相关部委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2008年度)公布情况进行的“百分制”评估中,当时全国只有9个省份被认定及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前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总体状况[23]。2010年6月,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的2010年中国省级行政机关透明度调查,以100分为满分计,我国省级部门机关透明度的平均成绩只有3.21分,不足5分,信息透明度情况整体滞后[24]。这是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施行两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实际效果的又一次验证。从上述调查数据中也能看出政府履行信息开放义务的基本表现。针对政府信息开放实际进展状况不佳的现状,学界从观念障碍、法律制度、问责机制、技术手段、网站功能、能力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地探讨了相关制约因素,也提出一系列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能力的对策措施[25-27]。

2.2.3 对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及其推进策略的研究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服务提供的是一种增值态的信息产品,它是为了满足公众个性化信息消费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延伸型信息服务。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服务既可以是政府机关或其职能部门直接进行,也可以是政府机关委托社会或市场主体进行。在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服务活动中,政府机关内部的信息管理机构和公立的事业型信息机构,如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信息中心等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社会组织或企业等主体也可以在保证信息服务公益性基本方向的前提下参与信息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社会组织或企业等主体进入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服务领域应获得政府授权、许可或认证,并接受政府机关的监督。作为信息服务的促进者,政府的角色定位及其能力决定着信息服务政策的供给与动员能力与水平。对政府而言,可能通过公共政策动员、引导和培育企业或社会组织等参与政府信息开放与开发服务的进程[28]。如何界定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中的不同作用与角色,针对性地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政策设计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29-30]。

2.2.4 公众参与、网络问政等活动中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公众参与、网络问政、网络民主、网络议政等是近年来多学科关注的新议题。为了提高网络问政和网络议政等的效率与效果,集成式、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政府信息服务的基本趋势[31]。集成式、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实现,取决于作为政府信息服务前台的政府网站和作为后台的共享式政府信息数据库建设水平。事实上,在政府网站建设中,针对政府网站林立的现状,加强集成化的、主题式的一站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就成为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这不仅可以极大地节省公民信息搜寻的成本,而且也可以更好地实现政府为民服务的功能,从而实现服务型、效能型、民主型政府的建设目标。由国家图书馆建立的国内首个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门户——“中国政府信息服务整合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32]。国内有专家从信息资源整合的对象出发,将信息服务整合平台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数据层(又称资源层),即把有关信息资源集中为一体;二是操作层(又称服务层或中间层),即通过软件或平台对有关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利用;三是系统层(又称应用层),即包含数据内容、软件系统以及基础设置的全面整合[33]。还有学者提出,政府信息服务整合平台在基本结构上包括政府信息服务界面(或窗口)的整合、政府信息管理与服务技术的整合、政府信息管理制度与标准的整合、政府信息内容资源的整合等内容[32]。不管观点如何表述,学界们对集成式、网络化政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和策略应该说是普遍认同的。在此类研究视域中,还有学者提出应从公众参与视角看待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引进参与机制,调动政府部门、企业公司、社会团体甚至普通公众等各方力量,建立民主性、开放型、协作化的新体制,从而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目标。学者们还从信息法律与制度制定、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政府信息提供等方面提出了互动型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框架[34]。还有学者则从电子政务与网络问政背景、公众参与水平、绩效评估等视角探讨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一般趋势和管理方法[35-36]。从目前看,在电子政府背景下关于网络问政的信息沟通机制、敏感内容挖掘和分析、政府在线信息服务能力与水平提升等问题仍有深化必要。

2.3 外向型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政府机关针对外部信息源,以提高政府决策和信息引导与监控水平为目标,从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分析入手,研究政府机关对网络舆情研判、监控和引导的方式与方法,从而指导政府的社会情绪管理。基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要求的政府信息资源研究,强调要适应网络舆情快速聚合、解体的特点,主动捕获和预测分析网络舆情内容的演变特点及其趋势,从而针对性地采取社会情绪引导与管理的措施,预防或减少社会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的爆发。这种视域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或“进攻性”。具体体现在:一是政府机关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强调对相关网络舆情的主动分析、监测、搜寻和利用。如果说过去和现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视角强调信息资源的“管”和“用”,它表现出了一定的被动性或防御性,而外向型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则强调信息资源的“找”和“研”,它体现出政府机关主动出击的姿态;二是政府机关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重视对网络舆情趋势演变方向的主动预测,并根据舆情形势对有关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进行引导;三是政府机关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将进一步扩大网络问政与网络参与的力度,从而有效提高政府机关的透明度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民主。

由于网络舆情的主体是民众,舆情内容既可以是公众的意见,也可以是公众的情绪,舆情在向量上又是多种不同意见的集合,舆情的影响在于可能会形成不良舆论,从而影响人们心理和社会稳定。因此,针对这些特点,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和引导等就成为外向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必然选择。

围绕这一视域,近年来学界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在网络舆情的特点与功能、网络舆情的传播与演变规律、网络舆情的管理与控制、网络舆情热点的分析和判断等主题内容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37],但从理论研究深度的拓展和管理实践的具体需求看,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框架内对网络舆情管理的研究仍显得十分零散和薄弱。在实践中如何将信息分析理论、方法和工具具体运用到网络舆情热点和敏感话题的跟踪、监测、抓取、分析和挖掘等就成为下一阶段外向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综观上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三个视域,虽然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渗透和交叉,但其研究特点上的差异还是显而易见的。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域急待转型,即适应政府转型需求,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从内向型向互动性和外向型方向的转变。

3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应关注的几个重要趋势

从适应政府转型需要和社会信息利用需求的发展趋势看,对应于上文关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域的分层,在内向型、内外互动型和外向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取向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分别重点关注以下研究趋势。

3.1 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资产运营管理问题的研究

为了从整体上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水平,政府信息应实现从“资源管理”到“资产运营”的理念转变,即政府信息不仅应发挥服务于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作用,而且应发挥其作为一种资产的可能作用,通过科学运作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资产化”,使其能够成为有关主体谋取经济利益的凭借。正如笔者在有关文献中分析的一样[38],政府信息资产是一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它能给有关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政府信息资产既可以是实物型资产,也可以是非实物型的无形资产;政府信息资产是一种权利型资产和非经营型资产;政府信息资源向信息资产的转化需要系统的制度安排。从近年来我国内向性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主要成果看,将政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管理资源、决策资源、文化资源或政治资源正日渐成为一种共识,研究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共享机制建构、管理系统共建等方式推动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已有较大进展。但是,从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表现及其在我国信息资源总量中所占有的地位来看,如何深度挖掘政府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经济资源或资产的价值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

从理论上看,只有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科学运作才能推动政府信息资源由潜在生产要素向现实生产要素的转变,也才能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利益增值目标,从而完成信息资源向信息资产的转变。从制度安排的具体内容看,它由国家性制度度安排、社会性制度安排和政府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安排三部分构成。国家性制度安排是指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对政府信息开放与使用及其产权等进行强制性规范,从而对政府信息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开发权、转让权以及收益权等进行界定和分配;社会性制度安排是一种更广泛、非正式和非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它是由价值观和规范、公众认知、社会伦理体系以及引导和激励性政策等构成。例如,制定动员和促进各类主体参与政府信息资产化的开发政策等就是社会制度安排的表现;政府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安排是指为了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向信息资产的转化,政府机关应就政府信息的开放、开发和集成服务等制订一系列的行为规则和工作机制。

上述三类制度性安排对政府信息资源向信息资产的转化具有基础性作用,也为政府信息资产运营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了加速政府信息资源向资产的转变,在上述三个层面上开展制度安排问题的研究就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向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主要课题。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的政府信息资产运营策略也不容忽视。通过对政府信息资产激活、重组、优化、评估、安全等全方位运营策略的制定,从而进一步深化内向型层面上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3.2 进一步加强政府在线信息开放与开发服务能力和对策研究

内外互动型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强调的是政府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具有频繁的信息输入与输出,政府系统根据外部需求信息的输入,不断调整政府信息服务的内容、形式或政策。电子政务省景下的政府信息在线开放与开发服务因其互动性、即时性和高效性等特点显示出明显优势[39-40]。从政府信息在线开放与开发服务的主要方式看,政府信息发布、政府信息在线利用、政府信息一站式访问等均是可取的形式。政府信息发布是通过政府网站向公众发布政府信息目录或重要样本数据与文件,公民可以利用各种可视工具查询、定位、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在线应用是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政府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向政府信息需求者提供实时、自适应、双向互动的政府信息服务;政府信息一站式访问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多个政府信息生产和管理机构联结起来,以元数据为基础,实现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形成一个连接分布式空间数据库虚拟的空间数据仓库,提供统一的互联网访问入口和集中管理控制平台,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交换。从实践进展看,目前我国政府在线信息服务仍停留在信息发布的水平上,政府信息在线应用和一站式访问仍未取得明显进展。从提升政府在线信息服务能力和对策设计的要求看[31],它涉及政府信息管理体制、政府信息开放与安全制度、政府信息管理标准、政府信息共享平台与数据库建设等众多问题。只有在理论研究上取得更多进展并在认识上达成一致,才有可能将政府在线信息服务的实践推向深入。

3.3 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导控与应对的研究

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进一步拓展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导控与应对研究是基于政府转型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服务型政府、开放型政府、透明型政府等建设均要求政府变被动为主动、变内部管理为外部服务,要求将管理与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政府系统外部,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而社会管理创新则要求社会管理方式和途径有效涵盖网络舆情的内容范围[41]。由于网络舆情客体(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的丰富性和舆情主体的多元化,这就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为了预防网络舆情失控及其对社会管理的挑战,监测网络舆情、应对网络突发或群体性事件就成为社会管理的新任务。笔者认为,以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和引导为核心的外向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重点应解决以下问题[42]:

(1)进行政府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的顶层科学设计。实施网络舆情管理的顶层设计包括网络舆情管理预案和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网络舆情管理预案是政府针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或网络舆情可能演变的态势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通过该预案,并基于对网络舆情的研判,一旦发生网络舆情,可及时按照预定方案行动,以防止网络舆情的出现或使网络舆情在可控范围内。从功能结构上看,网络舆情管理预案应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方案或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方案或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的整体框架内进行网络舆情管理预案的统筹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网络舆情类型分别制定引导性预案、管制性预案等。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包括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网络舆情管理专家咨询队伍以及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分析、预警、报告、响应、应急机制等。

(2)增强政府合理利用网络舆情的能力,建立面向政府决策需要和回应公众诉求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为了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对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建议与意见,保证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和科学,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在被动接受网络信息基础上,主动搜寻和分析各类网络舆情信息。政府机关只有在科学甄别和判断网络公共事务信息的前提下,科学预见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和舆论导向,从而做出正确的公共决策并提供符合主流民意的公共服务。事实上,政府这种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搜寻、分析、引导和利用的能力均是政府回应能力、执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表现。为此,进一步优化网络舆情管理的政务流程,提高网络舆情汇集的广度和深度、网络舆情研判的准度与精度等均可以对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提供重要保障;为了引导网络舆情的走势,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群体性或突发性事件,政府机关在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捕获网络舆情热点与焦点,积极回应以网络为表达渠道的公民诉求,提高网络舆情回应的速度与力度,从而树立起亲民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回应型政府的良好形象。

标签:;  ;  ;  ;  ;  ;  ;  ;  ;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视角与主题深化_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