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芳[1]2002年在《大学生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证候学分析》文中认为调查目的:探讨抑郁症的患病率、高危因素及中医证候特征。 调查内容:以某高校在校本科生为受试对象,调查抑郁症的患病率、高危因素、中医证候分型。 调查方法: 第一阶段:对分层整群抽样的662名学生进行SDS自评量表及高危因素表调查,其中SDS总分≥50者231人; 第二阶段:对231人分别使用HAMD抑郁症状评定量表进行他评及四诊诊察,以CCMD-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作为标准,确诊抑郁症者48人,并结合抑郁症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中医辨证。 调查结果: 1.某高校在校本科大学生抑郁症的患病率为7.3%; 2.抑郁症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气机失调,且以气滞为主。13名患者以气滞为主要特征,另外33名患者以寒湿、虚热、虚寒、痰热、瘀血等为主要特征,分别有11例、9例、7例、4例、4例,气滞兼见于各种证型之中; 提示:以气机失调证为切入点,可以从本质上认识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为抑郁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一条全面的、符合临床诊治的新思路。 3.经历过较多负性生活事件、学习负担重、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父母不和、个性内向、情绪不稳定为抑郁症的高危因素;兴趣广泛、爱好交友的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较低;是否为独生子、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及城乡差别、年级、性别对抑郁症的患病无明显影响。
曹欣冬, 王伟[2]2008年在《单相抑郁发作与双相抑郁发作中医证候学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抑郁症不同表现类型-单相抑郁发作和双相抑郁发作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辨证治疗不同类型抑郁症提供依据。方法:观察符合研究标准患者共459例。按照中医辨证的原理,结合郁证的特点,编制抑郁症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搜集四诊资料。结果:在459例情感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患者中,344例为单相抑郁占74.9%;115例为双相抑郁,占25.1%。单相抑郁组,男性109例占31.7%,女性235例占68.3%;双相抑郁组,男性55例占47.8%,女性60例占52.2%。单相抑郁组总病期为75.6±28.7月,双相抑郁组为139.9±33.7月。单相抑郁组有诱因者为242例,占70.3%;双相抑郁组为44例,占38.3%。单相抑郁组气虚197例占57.3%、火热185例占53.8%、阴虚138例占39.2%,血瘀193例占56.1%;双相抑郁组分别为84例占73.0%、26例占22.6%、16例占13.9%,血瘀52例占45.2%。单相抑郁组涉及中医病位肝186例占54.1%,脾196例占57.0%,双相抑郁组涉及肝99例占86.1%,脾95例占82.6%。单相抑郁组肝郁气滞型12例占3.5%,肝郁脾虚型15例占4.4%,痰气郁结型17例占4.9%,气郁化火型79例占23.0%,脾虚湿盛型92例占26.7%,心脾两虚型8例占2.3%,脾肾两虚型87例占25.3%,肝肾阴虚型34例占9.9%;双相抑郁组肝郁气滞型4例占3.5%,肝郁脾虚型38例占33.0%,痰气郁结型11例占9.6%,气郁化火型9例占7.8%,脾虚湿盛型19例占16.5%,心脾两虚型11例占9.6%,脾肾两虚13例占11.3%,肝肾阴虚型10例占8.7%。上述方面比较两组有显着性差异。结论:中医流行病学资料、证候学、病位和辨证方面两者有差异。
包祖晓, 田青, 周威, 孙伟, 何贵平[3]2012年在《助阳舒心方对抑郁症肝肾阳虚型患者中医证候学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助阳舒心方对抑郁症肝肾阳虚型患者中医证候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肾阳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用助阳舒心方治疗,对照组50例,用氟西汀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2周、4周、6周时的变化以及证候学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分值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周、4周、6周时的证候学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6周时对神疲乏力、性欲减退、畏寒喜暖、腰膝酸软、舌质淡的减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情绪低沉、兴趣减退、善惊易恐、思维迟缓、少言寡语、舌体胖大的减分值与对照组相当(P>0.05),对意志减退的减分值不如对照组(P<0.05)。结论:助阳舒心方对抑郁症肝肾阳虚型患者中医证候学指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王玉婷[4]2016年在《失眠伴焦虑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中医药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对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及统计分析,探讨失眠伴焦虑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的特征,为临床及时准确的识别和诊断失眠伴焦虑状态以及正确进行辨证施治提供了临床依据。根据所得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临床经验拟定基本的中医药干预治疗方案,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为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临床实践资料。研究方法: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导师门诊的符合标准的138名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进行调查统计,收集记录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自制的失眠中医四诊信息采集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评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水平的评估。根据所收集资料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采集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聚类分析及t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前期纳入的106例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中,男性29例(占27.4%),女性77例(占72.6%),男女例数之比为1:2.66;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49.88士1.349岁;脑力劳动者80例(占75.5%),体力劳动者26例(占24.4%);文盲2例(占1.9%)、小学7例(占6.6%)、初中14例(占13.2%)、高中及中专38例(占35.8%)、大学生43例(占40.6%)、研究生2例(1.9%);曾服用过辅助睡眠药物者50例(占47.2%),未曾服用过辅助睡眠药物者56例(占52.8%)。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对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PSQI评分有显着影响(P<0.01)。失眠类型入睡困难93例(占87.7%),多梦88例(占88例),睡不实、易醒95例(占89.6%),早醒87例(占82.1%)。此类失眠的类型以入睡困难、眠浅易醒为主。前期所纳入病例中,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PSQI评分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不存在相关性(P>0.05);PSQI评分与脑功能活动中工作负荷、无意记忆、排除杂念存在相关性(P<0.01)。HAMA评分分组组间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功能活动中工作负荷和排除杂念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越高工作负荷越大,排除杂念的能力越低。对所有纳入的病例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出现频率较前的25项症状进行聚类分析,总结归纳得出失眠伴焦虑状态的叁大主要症候群:肾气亏虚,脾失健运;肝郁脾虚,肝郁化火;经脉淤滞,清阳不升。总结出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心肾失调,并伴有经络淤滞不通,清阳不升的病理过程。结合导师临床治疗经验,拟定治疗方案,对32例失眠伴焦虑状态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并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研究。中医药干预治疗前后,PSQI和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药干预治疗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状态皆有效。且PSQI评分改善总有效率为43.74%,HAMA评分改善总有效率为59.38%。研究结论:1女性、中青年年龄段、高学历、脑力劳动者为伴焦虑状态的失眠易感人群,以入睡困难为主要失眠类型;2本研究中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心肾不交,并伴有经络淤滞不通,清阳不升的病理过程;3针对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主要病机,结合导师的临床治疗经验,拟定基本中医药干预治疗方案,在常用基础方的基础上辨证加减,对睡眠质量及焦虑程度的缓解,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
叶丹[5]2012年在《香港地区失眠症中医证候学及太极拳干预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香港地区的失眠症进行证候学研究调查,总结香港地区失眠症的症状、证候分布规律,探讨现代失眠症病机特点。初步揭示香港地区失眠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运用杨式太极拳对失眠患者进行干预,观察评价传统杨式太极拳干预对改善失眠的作用疗效。通过上述研究为香港地区运用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提供可借鉴的数据理论依据,以期有效地减少当地失眠症的发生,提高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中医药在临床运用多种疗法防治失眠提供可靠的相关依据和经验积累。方法:本研究所有病例来源于2010年1月-2011年7月期间就诊于研究者工作的香港中医村门诊集团和香港荃湾中医针灸诊所的失眠症患者。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国精神科学会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并排除了患有全身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近期未服用抗精神病或抑郁药物者及不愿合作者。研究一:通过对研究者门诊120例失眠患者进行统一的中医证候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香港地区失眠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研究二: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杨式太极拳治疗2个月,对照组则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治疗2个月,并随访2个月。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得分情况,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评价杨式太极拳治疗失眠症的疗效。结果:研究一:通过对香港地区120例失眠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利用数理学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肝火扰心、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为香港地区失眠患者常见证候。通过因子得分,将患者重新归类为不同的证候,则可见归为肝火扰心证的患者46例(38.3%),阴虚火旺证29例(24.2%),心脾两虚证24例(20%),心胆气虚证21例(17.5%)。研究二:研究表明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睡眠障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总分有差异(P<0.05)。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有差异(P<0.05)。结论:1.香港地区紧张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其失眠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激烈的竞争,社会逆境、失业、工作不顺利、过度紧张的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矛盾等造成人们情绪波动、焦躁、烦闷。并且香港地区生活方式直接影响患者失眠症的证候分布规律。2.杨式太极拳通过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调神调气,能够有效地提高其睡眠质量以及睡眠效率,促进失眠患者日间精神功能的恢复,同时,亦可良好的改善因失眠引起的精神困倦、精神焦虑、抑郁等症状。
李崧[6]2012年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特点以及不同因素与中医证候分布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本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为提高该病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以117例FD患者中医临床资料为依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资料、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及中医证候分布与不同因素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结果:117例FD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40-49岁为该病最多见发病年龄组,不同性别的患者在各年龄段之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情绪因素是最常见的发病诱因;职业分布以干部最多;饮食习惯有明显的偏嗜,患者多偏嗜辛辣;患者病程在3-6月的所占比例最大;患者症状分布排前叁位的分别是嗳气、胃脘胀满、倦怠乏力,舌质以淡红为主,舌苔以薄白为主,脉象以弦、弦细、弦滑为主;患者中医证候以肝胃不和证最多,肝胃不和证主症出现最多的是胃脘胀满,次症出现最多的是嗳气,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型总体构成不同(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职业因素与中医证候分布无关(P>0.05),饮食习惯和发病诱因与中医证候分布有关(P<0.05)。结论:1.F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肝胃不和证(31.63%)、脾胃虚弱证(26.50%)、脾胃湿热证(15.39%)、饮食停滞证(14.53%)、寒热错杂证(11.97%);患者的中医证型总体构成不同(P<0.05)。2.FD中医证候分布与不同因素的相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职业因素与中医证候分布无关(P>0.05);饮食习惯和发病诱因与中医证候分布有关(P<0.05)。
聂哓伟[7]2013年在《失眠人群的个性特征、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候学研究》文中提出失眠,中医谓之“不寐”,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为临床上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压力激增,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失眠的临床证候表现和影响失眠的发病因素较多,因此,在前贤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关注失眠的相关研究,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失眠的特色和优势,是当前主要的研究课题。本项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研究思路,从症状入手,对以失眠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借助统计学手段,观察失眠的中医证候及分布。在进行中医证候观察的同时配合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评定,探讨分析失眠的中医证候、睡眠质量及个性特征的内在联系。本项研究共收集120例患者,从一般情况来看男性占37.5%,女性占62.5%,女性失眠人群明显多于男性。从年龄来看,以20-29岁最多,占28.3%,60-69岁占18.3%,50-59岁占17.5%,30-39岁占12.5%,40-49岁占11.7%,70-75岁占11.7%。40岁以下年龄段失眠人群最多,占40.8%。提示中青年人群的睡眠质量较差。失眠与职业关系调查,知识分子占30%;工人占17.5%;行政工作者占15%;服务行业占10.8%。提示知识分子睡眠质量较差。同时发现,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其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无明显相关性。按中医辨证,其中心脾两虚型45例,占37.5%;心胆气虚型20例,占16.67%;肝郁化火型22例,占18.33%;痰热扰心型10例,占8.33%;阴虚火旺型23例,占19.17%。临床上以心脾两虚型最为多见。以上分型中,肝郁化火型、痰热扰心型偏于实证,占26.67%;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偏于虚证,占54.17%;阴虚火旺型偏于虚实夹杂,占19.17。观察发现,临床上失眠多虚实夹杂,而以偏于虚证者多见。失眠有虚实之分,证候表现各有不同,临床上当审其邪正的虚实分别施治。研究表明,心气虚、心阳虚、肝气郁结、脾气虚、胃火炽盛、胆气虚等因素能够诱发失眠、加重失眠程度。中医证候总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呈正相关。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活动均较正常人下降。失眠人群中倾向内向-情绪不稳及外向-情绪不稳的人群均高于正常人群,提示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的个性特征诱发或加重失眠。
何磊[8]2018年在《量表在中医健康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健康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西方医学和中医学共同研究的方向之一。人类现代社会对于健康的要求和追求日益热烈。健康的评价、健康早期辨识与早期干预一直是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中医在认识健康和给予及时干预的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中医强调人的健康在人类的生长壮老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也契合了现代医学对于人类生命全过程健康的追求。许多中医学者已经在研究健康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九种体质判定标准的建立和健康状态的提出。在中医学者进行健康评价相关研究中,量表是最常用的研究工具。本研究从量表切入,对现有健康相关理论和研究的现状与成果的梳理和总结,比较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健康评价类量表和问卷,利用对量表应用进行客观分析,为进一步进行健康评价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方法1.理论研究:采用大量文献复习和整理的方法,对健康医学领域内的健康相关概念来源发展进行梳理,对健康评价相关的研究和研究成果进行分类阐述。2.文献研究:(1)量表比较分析:对国内外应用较广,接受度高的健康评价量表进行条目简化、规范化处理和归类。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对条目频次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2)量表的应用比较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Wang Fang Data)、维普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7年1月-2017年12月收录的中文文献。按照文献排除和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文献导入Note Express2.0软件进行文献管理。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资料提取。将所需文献资料信息录入Excel表。分类处理资料,对量表和文献各项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理论研究:健康的涵义和包含的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西医学领域对健康的理解经历了生存、消除疾病和躯体、心理、社会适应上都感觉良好的过程。中医学的理论和中国许多文化传统从一开始就包含了目前西医学者们对健康理解的全面内容。中医学界对健康相关概念的研究包括了健康、亚健康、健康状态等概念的探索。目前对于健康的评价包括了人的体质研究、健康多个维度和特殊人群的研究。检查健康水平的手段由最开始的传统医学体格检查发展到目前基因检测。评价健康的工具和方法由以前的直接取材人体组织或者创伤性检测扩大到许多非侵入式测量方法,比如量表测量。健康检测和评价的数据被国家层面整合起来得到更全面的应用,比如建立国家健康指标系统来指导卫生工作。2.文献研究:2.1量表比较分析:最终确定10个量表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是,诺丁汉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康奈尔健康量表(Cornell Medical Index,CMI),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5 Dimensions,EQ-5D),SF-36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五态人格测验表,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基于证素的健康信息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1)各个量表条目分布不同。①条目总数最多的量表是CMI,条目总数最少的量表是EQ-5D,平均条目数为75.2个。②维度条目最多的是CMI的躯体维度,有150条,维度条目最少的是CMI的社会维度、健康信息表的社会维度、SF-36的社会维度、ED-5D的社会维度、NHP的总评维度、五态人格测验表的躯体维度、社会维度和总评维度,均是0。③国外量表的总评维度、社会维度和躯体维度的条目所占比例均高于国内量表;国内量表的心理维度条目所占比例高于国外量表。(2)躯体条目情况:国内外的量表都从几个方面对躯体情况进行评价,国外量表常常通过多方面间接信息对躯体状况进行评价,比如“自我照顾能力”,“身体活动能力”等方面。而国内量表更习惯于直接对躯体状况提问进行评价,如“睡眠情况”,“二便情况”等方面的条目均是直接询问具体躯体状况。经筛选,躯体条目共有233条。其中与疼痛相关的条目共有33个。200个躯体条目中①出现频率大于3%的躯体条目有2条,为怕冷,睡眠总体自评;②出现频率在2%~3%的躯体条目有4条,为心悸、咽异物感、气短、头晕;③出现频率在1%~2%的躯体条目有32条,依次为失眠、胸闷、大便干燥、睡眠质量差、盗汗、鼻塞、健忘等;④出现频率小于1%的躯体条目有94条,为听力差、眼睛干涩等。(2)经筛选,心理条目共有158个条目。①出现频率大于10%的心理条目有2条,依次为抑郁、焦虑;②出现频率在5%~10%之间的心理条目有4条,依次为认知、自尊自信、紧张、愤怒;③出现频率在1%~5%之间的心理条目有19条,依次为敏感、固执、幸福与快乐、悲观、兴趣广泛、生命活力等;④出现频率小于1%的心理条目有13条,依次为性格淡漠、主观、依赖性强等。(3)经筛选,社会条目共有71个条目。①出现频率大于10%的社会条目有1条,为社会支持度;②出现频率在5%~10%之间的社会条目有11条,依次为经济状况、生活环境、住房条件、交通条件、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的获取、获取新信息的机会、社会隔离、社会接触、人际关系、社会安全感、休闲娱乐参与;③出现频率小于5%的社会条目有4条,依次为家庭生活、处事能力、自然环境、角色评价。(4)各量表评分方式以量化分级评分为主。①2级评分的有5个量表,分别是SF-36、NHP、CMI、五态人格测验表和健康信息表;②5级评分的有5个量表,分别是SF-36,、ED-5D、WHOQOL、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③模拟线性评分的有2个量表,分别是ED-5D和自测健康评价量表。(5)国外量表语言描述更加具体清晰易懂,同时也具有西方文化特点。国内量表口语化不足,表达不够清晰。2.2量表的应用比较分析:根据预定检索式进行中文文献检索,CNKI、万方、维普和CBM一共检索到849篇文献,分别为CNKI227篇,万方65篇,维普43篇,CBM514篇。逐一阅读文献题目后排除明显不符合研究内容的文献125篇,剩余724篇。通过阅读摘要后排除77篇综述类和思考类文献。再删掉重复文献115篇。得到532篇文献。对532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按照排除标准删掉文献资料信息不完整或者错误的,未明确量表或问卷来源或名称的文献,排除文献中涉及的量表仅仅是疾病专属量表的文献和测量量表侧重健康某一方面的文献,比如心理个性类、疼痛类、睡眠和疲劳类量表文献,剩余225篇文献。根据研究内容,排除研究人群为患者的文献,最终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文献82篇,共包括27个量表。(1)82篇文献中,共涉及27个健康评价类量表。包括期刊论文66篇,学位论文15篇,会议论文1篇。属于量表/问卷编制的论文15篇,量表/问卷评价的论文11篇,量表应用的论文56篇。(2)总体呈增长趋势,2005年开始到2009年逐年增长。2010年暂时发文量少于2009年,但是2011年开始发文量有了显着增高。2013/2014两年是文献发表最多的2年。2015年以后趋于平稳。2017年发表文献数量又开始增长。(3)量表的研发机构主要为各大中医院校。研发健康评价类量表数量超过2个的中国机构分别是南方医科大学(4/27),广州医科大学(3/27),中国中医科学院(2/27),上海中医药大学(2/27)北京中医药大学(2/27),南京中医药大学(2/27)(4)27个量表在82篇文献中引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前5位分别为中医体质量表40.38%(42/104),SF-36 14.42%(15/104),亚健康自评量表(Sub-health Self-rating Scale,SSS)7.69%(8/104),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V1.0)3.85%(4/104),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2.88%(3/104),亚健康状况评价问卷(SHSQ-25)2.88%(3/104),中医健康量表(Health Scale of Traditional Chine se Medicine,HSTCM)2.88%(3/104),WHOQOL-BREF2.88%(3/104)。(5)文章里涉及的研究设计的类型既包括横断面研究(62/82),其中有1篇是采用了横断面和非随机对照研究两个方法,也有随机对照试验(13/82)和自身对照试验(6/82)。研究人群的样本量在24到8448间,有48篇文献的样本量100-1000之间,大于1000例样本量的文献有22篇。其余12篇为小于100的小样本研究。(6)第一作者来源机构共43家,主要是各大中医药大学,比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发表文献3篇以上的7家,分别为南方医科大学11篇(13.41%),广州中医药大学10篇(12.20%),北京中医药大学9篇(10.98%),上海中医药大学4篇(4.88%),中国中医科学院3篇(3.66%),南京中医药大学3篇(3.66%),天津中医药大学3篇(3.66%)。7家机构发文数占43家机构总发文数的一半以上(52.44%)(7)①中医体质量表(包括英文版和韩文版)的42篇文献中,4篇文献是关于体质量表的编制和评价(1篇为英文版量表的编译过程,1篇为韩文版编译过程,均为学位论文),38篇为将中医体质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进行的研究文献,绝大多数文章里利用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26/38篇),1篇为横断面调查联合非随机研究,8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3篇自身前后对照的文献。②SF-36所在的15篇文献中,1篇文献里是将SF-36当做效度标准对其他量表进行评价的研究。4篇文献里采用了随机对照研究方法,5篇文献采用了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5篇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了解人群健康基本情况。研究人群范围较广,包括了老年人、门诊和体检中心人群、社区居民和大学生,还有警察和部队人群。③8篇文章涉及亚健康自评量表(Sub-health Self-rating Scale,SSS)。6篇期刊论文,2篇为学位论文,其中1篇学位论文涉及量表编制过程。流行病横断面调查研究有6篇,研究人群主要为大学生,随机对照试验2篇,研究人群有医院职工和大学生。④4篇文章(3篇期刊论文,1篇学位论文)是应用了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2篇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群来自工人、教师、学生、公务员、社区居民和体检人群。⑤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出现在3篇文章中,研究人群为社区居民和单位职工,研究方法均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亚健康状况评价问卷(SHSQ-25)涉及3篇文献,1篇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大学生的健康情况,2篇为随机对照的试验,研究人群为体检人群。世界卫生组织健康量表WHOQOL-BREF主要是作为测量标准出现在2篇文献中,另外1篇应用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⑥4个量表的应用文献为2篇,15个量表应用文献仅有1篇。结论:通过对国内外量表的统计,发现国内外量表的维度和条目分布上不同。国外量表的特点是条目多,社会维度条目所占总体条目数量比例较高,同时单个量表中心理维度条目所占单个条目总数的比例差别不大,说明国外量表比较注重社会环境和心理状况对健康的影响。国外量表采用的评分方式有2级评分和5级评分和模拟线性记分,量表中采用2种评分方式相结合的情况较为常见。国外量表的条目语言描述更加简单清晰和口语化。国内量表条目中,躯体维度条目多见,社会维度条目较少,说明国内量表对于社会维度关注不够。在量化评分方面,国内量表采用的评分方式与国外相同,但是每个国内量表均只用了 1种评分方式。国内量表的语言常有表达不够清晰,口语化不足的问题。
张楠[9]2013年在《伴抑郁状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伴抑郁状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证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伴抑郁状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中医证候信息,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测试,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该病的中医证型、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和中医证候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因子分析得出11个公因子,结果较为杂乱,不能较好的归纳总结证候,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可归纳出叁个证候群;2.男女、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抑郁程度有显着性差异,关联性不大;不同职业及证型的人群的抑郁程度有极显着性差异,其中证型与抑郁程度的关联性一般,职业与抑郁程度关联性不大;不同年龄段及病程的人群的抑郁程度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伴抑郁状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与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均相关,研究显示:女性、文化程度高、脑力劳动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抑郁程度更重;2.中医证候分型为: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痰火扰心证。其中轻度抑郁患者以气阴两虚证受试者占多数;中度抑郁患者以气滞血瘀证和痰火扰心证受试者占多数;重度抑郁患者以气滞血瘀证受试者占多数,其次是痰火扰心证。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证候学分析[D]. 史俊芳. 天津中医学院. 2002
[2]. 单相抑郁发作与双相抑郁发作中医证候学比较[J]. 曹欣冬, 王伟. 四川中医. 2008
[3]. 助阳舒心方对抑郁症肝肾阳虚型患者中医证候学影响的临床观察[J]. 包祖晓, 田青, 周威, 孙伟, 何贵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
[4]. 失眠伴焦虑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中医药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研究[D]. 王玉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5]. 香港地区失眠症中医证候学及太极拳干预的研究[D]. 叶丹.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6].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学研究[D]. 李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7]. 失眠人群的个性特征、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候学研究[D]. 聂哓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8]. 量表在中医健康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分析[D]. 何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9]. 伴抑郁状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研究[D]. 张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
标签:中医学论文; 中医论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论文;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论文; 睡眠状态论文; 抑郁发作论文; 精神抑郁症论文; 抑郁失眠症论文; 双相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失眠症论文; 抑郁情绪论文; 养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