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唯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 扬州 225009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建筑成本也在不断攀升,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也不断加大,成本也在提高。造价风险的防范以及造价成本的控制成为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随着EPC的推行,只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完善各项运营管理机制,引入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保障建筑企业的切身利益,推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并且对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探讨,致力于提升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的高效安全施工,切实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EPC模式;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防范风险;成本控制
工程总承包(EPC)指的是指工程总承包的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实行对工程项目的勘查、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活动行为。相较于传统的承包模式,这种模式更为实用。它不仅能够促进项目设计方案、预算方案以及施工方案的顺利推行,也能够根据实际施工状况进行方案措施的调整,保证工程施工项目的效果。当然,有机会必然有风险,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方面也不例外。因此,加强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以及进行相应的成本控制势在必行。只有如此,才能促进我国工程建筑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
EPC是通过专业的分包商以及标准化的过程控制程序,实现高效设计、采购与施工的,它的推行能够使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实现各环节的有效衔接,而且职责明确,便于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但是目前在实际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1.1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意识浅薄
现阶段,许多施工建筑在施工时未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造价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投标报价中仅象征性收取一定比例的风险系数,计算风险费用的方法也不甚合理,未经过全面系统的评估计算,这样很有可能导致预估风险不足、风险费用过低的情况,一方面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工作,施工单位极有可能转嫁风险造价,要求业主进行索赔补偿;另一方面业主也以合同的形式转嫁部分风险给施工单位,在结算过程中未估算可能增加的风险补偿费用,导致投资超预算。在EPC模式下许多的工程项目都会聘请大量的重量级专家来进行现场施工的指导,因为这部分人的工资很高,所以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费用也是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施工现场还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的数量要依据施工现场的组织机构以及员工的数量而定。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是降低管理人员成本的重要举措,同时如果发现管理人员不称职的现象,需要尽快换掉不称职的管理人员,以免影响工程进度增加工程的成本。
1.2风险识别和风险处理手段落后
风险管理理论引入我国时间较晚,直到80年代中期才逐渐在一些大型重点项目中得以运用,且理论实践运用范围小、识别处理办法单一落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系统性、针对性、专门性较强的风险研究报告或风险一览表相比,我国的风险管理理论严重落后,不仅大多数的建设施工企业无自身的风险管理手册及模式,而且较多施工企业领导者目光局限,对风险缺乏前瞻性的判断和部署,风险识别能力低。工程设计是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工程项目实施示意图的过程,是计划与控制建设成本的重点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施工企业索赔管理方法不当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造价风险研究,对合同的管理松散薄弱,索赔意识淡薄。一方面不敢索赔,由于工程承接不易,中国千百年以来的人情思想根深蒂固,担心索赔会影响与业主之间的情谊和利润;一方面索赔不了,绝大多数造价人员对索赔工作力不从心,重义务、轻权利。由于工作经验不足,不善于收集日常工作中的索赔证据,一旦发生索赔事件,无法提供充足的有利证据,而导致索赔失败。要想提高建设施工成本控制水平,首先要建立高质量的施工成本预算。施工成本预算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施工预算质量的好坏,在制定施工成本预算时一定要综合考虑项目施工时的各项因素。除了比较稳定的因素外,还要注意一些容易发生变化的因素的控制,制定最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
2.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防范及成本控制
2.1提高成本意识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从企业的业务能力入手,增加销售量,但目前的建筑经济市场已经大致饱和,而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控制成本来实现。首先,项目建设的相应管理人员需要提升整体的成本意识,在制定成本预算时将各方面因素进行详尽分析,开源节流,加强对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视以及加强监督力度,尽可能地把控整个项目的成本,从根本上确保企业的成本优势。其次,项目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需要将成本控制视为己任。从小事做起,配合公司进行整体成本的控制。另外,项目管理人员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成本控制意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EPC模式下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防范及成本管控。
2.2建立成本管控责任体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造价风险的防范及成本的控制除了提高全体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项目责任的成本管理体系。一方面,建筑总承包方要对项目设计、施工等环节进行明确划分,提前制定预算机制,明确每个部门和人员的成本控制目标,并进行宣导。其次,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及奖惩制度,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权责划分并进行考核,用制度确保保障项目参与人员的成本责任。EPC模式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控制,成本控制方法贯穿在设计、采购、施工的各个阶段,EPC是适合国际形势的最优且最普遍的承包模式,本文就从EPC工程总承包成本管理入手,将工程成本控制分为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和施工阶段三个阶段进行控制,对于EPC总承包商在实际项目中控制成本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2.3正确选择成本控制方法
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是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目标。EPC模式下,合理选择有效的管理方式将促使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事半功倍。例如现在国际社会上比较推行的价值工程法、偏差控制法、作业成本法等都可以在我们实际的管理中据实推行,而速恒工程成本管理软件、骤风工程成本控制软件也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推广落实。当然,方法都是可以借鉴使用的,但必须结合企业本身实际状况。如此,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防范以及成本控制才能有保证。
结束语
EPC模式是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方式,在未来也将会取代大部分的小型承包模式。要在EPC模式下顺利完成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防范,实现成本控制,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建立健全成本管控制度和风险防范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文筠.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1):161-162.
[2]许德青.EPC总承包模式下建设项目的风险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20):16-17.
[3]黎嫒鎏.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43.
[4]吴奇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差异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6):111-112.
[5]魏琳.EPC承包模式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7,(19):242-243.
论文作者:郭长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5
标签:成本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风险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模式下论文; 项目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