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陈 英
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现实价值。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在操作层面,具体应该怎么做?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些方法措施。
方玫突然动了一个念头。她主动提出给徐东洗衣服。徐东那种惊喜的表情,让方玫觉得很有趣,就好像发现了一个只属于她的小秘密。
一、用产业振兴作为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的有效方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富裕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关键,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的关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首要的是切实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只有贫困问题解决了,才能促进广大乡村实现生活富裕,才能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促进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立足于我国实际,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构想。他说:“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保障事业等方面都有了大踏步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可是,整体上看来,广大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都比较落后,有部分地区仍然处于贫困状况,甚至在一些偏远山区还有部分村民处于极度贫困状况,农村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状况之间仍有较大差距。为切实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让全体人民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用乡村振兴的战略思想作为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的基本方法,强调农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产业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在目前城市已有发展的基础上,党和国家要想尽一切办法扶持农村地区的发展,通过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而广大农村地区要利用好国家的帮助和扶持,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此来促进乡村实现生活富裕。实施产业振兴,一是要立足实际利用好资源,要充分利用好当地各种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同时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的重要方法。二是在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注重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村生活富裕。三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紧紧围绕发展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把产业发展落到实处,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以此来推动乡村实现生活富裕。
二、用文化振兴作为培育文明乡风的有效原则
20世纪以来,工业、科学技术的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意识变革。这时,动态雕塑的审美范畴、概念边界不断被拓宽,时间、重力、惯性等无形的要素革命性地介入到雕塑表现之中,动态的参与把时间、重力、惯性等要素视觉化,动态成为了统合雕塑造型与时空概念的理想手段。而这个过程中,自然力的介入是重要的环节。
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很关键。我们发展各种特色产业,振兴广大农村,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乡村人才振兴,一是要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要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掌握培育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所需的种种技术技能,从而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要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鼓励大学生们深入基层服务农村,让各类人才在农村的舞台上各尽所能、各施其才,共同建设美丽乡村。三是要引进职业农民,在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的基础上,把更多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逐步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让杰出人才在乡村的广阔天地自由翱翔,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茁壮成长。
由表1可知,大坝上游坝坡在各种运行工况下稳定性较差,均小于规范允许值;特别是在工况5,上游坝坡安全系数仅有0.98。说明上游坝坡存在失稳可能,而下游坝坡稳定性较好,因此需重点加固上游坝坡。
三、用人才振兴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对广大农村地区而言,人才振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征程中,深入思考广大农村的现状和发展问题,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加强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加大广大农村地区人才振兴力度,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改变农村地区贫穷落后现状,加快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用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促进农村文化繁荣的有效原则,强调要振兴乡村文化,倡导良好家风,倡导淳朴民风;强调要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以此来培育文明乡风。
关于文化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要让广大农民工能够在城市安心地工作安心地生活,同时要让留在农村的老年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能有更多的获得感,要更加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的传承。二是要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很重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注重抓好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要注重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解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解读,去发现挖掘广大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思想观念,以此来培育更多的乡土文化,大力弘扬农村社会中涌现出的正能量,培育积极健康的良好家风,培养崇德向善的淳朴民风。四是要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德治法治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效结合,从而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使整个乡村焕发出蓬勃生机,更好的培育文明乡风。
体育老师在具体的动作示范过程中,要让学生直观地看清自己的每一个示范动作,因此老师要根据动作的展示方向变换不同的示范方位,比如正面示范法、背向示范法、侧向示范法等,以此增强老师示范的成效,学生也能充分了解所学动作的构成和要领。
四、用生态振兴作为推动宜居乡村建设的有效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要切实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他认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直接决定着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农村产业兴旺,同时更要改变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改善农村文化氛围,改善农村的水、电、煤气等配套生活设施,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等各个方面。用生态振兴作为推动宜居乡村建设的有效支撑,一是要规划先行,在尊重乡村自身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张扬乡村特色,保留乡村风貌,保留乡土气息,留住人们的思乡情结。二是要坚持绿色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三是要持续开展整治行动,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度,建设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村拥有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
五、用组织振兴作为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乡村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有效乡村治理的核心力量和组织基础,是我们党在广大农村的基层组织和领导力量。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切实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他说:“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一个具有先进性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在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和领导核心。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尤其是要注重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要让党组织书记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体现,更好的凝心聚力,带领广大村民建设美丽乡村。二是要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各种职能,通过种种便民活动的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逐步形成治理有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乡村振兴理论是新时代指导和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现实价值。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直接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繁荣富强;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农村的发展承受了很多压力,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广大农村地区产业振兴的强度,加快广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快广大农村地区文化振兴的广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创造条件。
(作者系贵州警察学院理论教育训练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谢义飞
标签:贵州警察学院理论教育训练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