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材、教学和考试都发生了变化,怎样适应这些变化,怎样能体会到新课改的精髓,对教师的教学有重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考命题的研究分析和体会新课改的思想,探究了新课改下高考数学的命题趋势。
关键词:新课改;高考数学;命题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教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在这种情况下,分析高考试题,研究命题取向,对于高考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分析一下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
1.依纲据本命题。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而《考试说明》的依据是《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因此,高考命题最具体、最方便的依据是教材。
2.三个有利。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学生(自主办学),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实施课程改革。
3.体现三维目标试题,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十个理念,试题的解答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突出基础性、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试题设计力求突出基础性和创新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经验,又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既全面覆盖又重点突出(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5.体现公平性试题素材和解答要求对所有考生公平,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
6.注重科学性。注重试卷整体设计,力求题型结构、内容比例、知识覆盖面等构成科学、合理,试题有适当的难度、区分度,试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7.强调可操作性。构卷和命题注重考试实施的可操作性,有利于考试的组织和评卷的实施。
只要是数学高考,必考数学思想。因为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的核心,是学习数学的根本要义。《数学课程标准》重点指出:数学教育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数学思想,使学生运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其实,反思现今我国的中等数学教育,一个让人很揪心的现象就在于,很多学生厌恶数学学习,成绩走低自然不足为奇。笔者认为:学生对数学有严重抵触情绪,除了对数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外,一个重要的症结在于:学生未能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与畅快,或者说是未获得足够的成就感。若教育工作者能八面玲珑地将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与思维价值传递给学生的话,学生必将敞开心扉,用心体会数学那些缤纷要素的瑰丽!这些同时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秉承的基本理念。
数学思想是在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方面实现上述愿景的最佳切入点,因为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是数学知识的神髓。因此,重点强化数学思想,必将是新课程数学高考命题坚持并发扬光大的举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笔者现就高考命题重点体现的七大数学思想及其用途归纳总结如下(表1):
表1:
序号名称用途
①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建立已知量、参量、变量之间的关系
②数形结合的思想代数语言与图形语言相互转化的桥梁
③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揭示局部与整体的有机联系
④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地等价认识问题
⑤特殊与一般的思想认识论中“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数学演绎
⑥有限与无限的思想说明:新课程考纲实际上已删除对此项思想的考查
⑦或然与必然的思想揭示随机现象的客观本质
2015年的高考题中,蕴含丰富数学思想的试题不胜枚举。例如海南/宁夏卷的理科24题,测试“不等式选讲”的知识,难度适中,两个设问很好地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一直是高考命题所坚持的原则,《命题说明》以及《考试大纲》等几乎所有的官方文件都对“创新”给予了浓重的笔墨。《课标》在有关评价方式的具体建议中也明确指出,笔试要注重探索与创新的水平。
“创新”的试题需要“创新”的土壤,“知识交汇”则为“创新”提供了平台。创新在命题中的应用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命题内容及背景上的创新,二是命题手法上的创新。而“知识交汇”则是两种创新方式的有机结合。为适应新课程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及《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以前增加不少。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点的增加也使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新课程的高考命题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一资源,并将“显交汇”的特色突出地彰显。
如15年北京卷,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出现了不少在知识点交汇处的经典题。如理8(物理与数学相结合)、理18(导数和不等式结合)、理6(数列与不等式结合)、理16(概率统计与不等式结合)、理17(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结合)等。
再如14年全国2卷,也十分注重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很多题都考查两个或三个知识点,如第12题是三角函数与导数的综合;第16题是解析几何与函数的综合;第19题考查了方差与函数最值的求法,第20题是圆锥曲线与向量的综合等等。
据此,笔者认为,“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是新课程高考数学必将坚持、光大,并继续创新的命题手法。如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的交汇,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交汇,解析几何与平面几量的交汇,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的交汇,均为重要的交汇类型。
有关“提高应用意识”,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面鲜明旗帜。对“应用意识”的理解,笔者认为,它决不仅仅只代表用数学知识解决所谓的“应用题”。实际上,高考数学试卷中,遍布着对应用意识的考查。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高考数学中,几乎任意一道试题的解题思路,都来源于基础概念(含公式、定理)的应用。换句话说,数学试题的命制,也需依据概念的应用及概念间应用的交汇。
稳定中降低高考难度,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举措。课改先行省份的新课程高考数学试卷,相对从前难度均有所下降,表现有二:首先,《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以前,增加的数量多于删减的数量,因而在复习范围加大的情况下应降低难度来平衡整张试卷。其次,《考试大纲》中被删除或降低要求的知识在高考中都未出现或大幅降低了难度。12-15年的新课标全国1卷难度都比较平缓。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注重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对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注重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问题的掌握。
论文作者:秦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数学论文; 命题论文; 思想论文; 知识论文; 试题论文; 知识点论文; 学生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