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及其效益分析论文_官倩倩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及其效益分析论文_官倩倩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29

摘要: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洪涝灾害和水源紧缺问题,目前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及时明确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方案,认真的做好吸水、蓄水、净水等工作,致力于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海绵城市,然后分析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与经济效益,并进行有效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效益分析

前言

现代化建设中,市政道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建设中,工作人员将雨水得到合理利用,有效提升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效益。及时构建海绵城市,明确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建立有效的雨水控制系统,以此来实现对雨水流量的有效控制,使其更好的适应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1]。根据地形特征,构建海绵城市,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强化水资源管控,及时解决渗水问题,使得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海绵城市的相关介绍

海绵城市是以基础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出基础建设绿化、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的渗透、净化、自然积存、缓释等作用,在此过程中将防洪排涝为支撑体系,更好的实现了雨水径流减排、缓释慢排、分散蓄滞等作用,减少自然灾害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有效地改善水生态环境[2]。海绵城市建设材料的运用,充分表现出了渗水、耐磨、抗压、防滑、舒适、吸音减噪等特点,形成了会呼吸的市政道路,让市政道路不再发热。

二、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与经济效益

1.基本原则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遵循生态优化的基本原则,坚持将人工措施与自然途径相结合,更好的保证市政道路排水防涝安全。合理的控制雨水径流,确保雨水在市政道路区域可以有效积存和渗透,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雨水资源保护。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积极发挥海绵城市自身的作用,认真统筹好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好水循环[3]。

2.设计方案理念

预处理:市政道路建设中,采用道路绿化的方式将雨水引入排水系统,及时做好雨水的预处理工作,科学的将雨水有效的引入绿地中。比如将海绵城市的调节、渗透、拦截、传输、净化等设施及时安置在绿地中央,从而避免了雨水流入地表并造成土地侵蚀;通畅性:市政道路建设中,将溢流口与排水管及时连接起来,有效的释放雨水,更好的确保了雨水排放的通畅性;无污染:根据市政道路的基本特点来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在保证道路车辆运行通畅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车行道、人行横道、绿化带等部分采取有效的透水铺装、雨水湿地等措施,减少市政道路地表径流的面源污染。

3.海绵城市系统构建

(1)认真做好整体规划,了解海绵城市建设对市政道路产生的影响;(2)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合适的措施,促进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优化;(3)借助景观水系统和雨水系统,强化海绵城市建设,合理利用雨水系统,对于滨水带、建筑区等区域进行重点规划;(4)依据建筑区域的土地条件、水文条件、气象条件等因素,发挥雨水系统和景观水系统的促进作用,正确处理好市政道路建设与海绵城市构建的关系,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节约水源[4]。

4.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设计重点

4.1道路铺装低影响设计

积极分析道路铺装对海绵城市建设产生的影响,某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采用了透水性较好的沥青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实际铺装环节,及时增设穿孔花管,避免雨水流入市政道路的路基中;在透水层内部设置环保型雨水口;非机动车到和人行道等部位使用了大量透水砖,铺装时积极利用透水水泥混凝土来进行建设,有效地增加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人行道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优先选用透水性强的建筑材料,车行道设计中,路面最上层使用透水性较好的沥青混凝土材料,基层和中间层使用的是非透水性材料,使得水体沿着横坡直接排放到排水沟中,减少路基受到雨水的侵蚀。透水路面主要适用于自行车道、人行道、城市广场、小区内地面道路等施工中。

4.2植草沟设计

植草沟又被称为生物沟、生态草沟,指的是在传统的道路排水系统中增加植被种植,使其发挥出很好的收集、输送、排水等作用,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雨水净化功能,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道路等不透水面的周边,将植草沟用于市政道路绿化中,绿化带设计高度保证在20cm以下,环保型雨水口分布均匀,促进雨水过滤,发挥出控制径流污染、提高径流总量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植草沟以不同的方式将雨水输送至雨水径流口,在此环节主要有传输植草沟、干植草沟、湿植草沟这三种形式。科学地设计植草沟,植草沟的深度在0.1m到0.3m左右,分离栏高度要低于绿化带高度。认真做好道路景观规划,在允许的条件下,设置雨水口、排水管网等设施,确保了海绵城市措施与排水系统的有效衔接,保证排水安全。保证植草沟有一定的雨水输送功能,削减了雨水径流污染,并采用过滤、渗透、吸收等多种方式来控制雨水径流量,将实际地形与海绵城市建设充分结合,确保了植草沟设计的有效性。

4.3雨水花园设计

将人工措施与自然相结合,及时挖掘浅凹低洼地区,同时在该地区中种植绿色植物,便于根据土壤、植物、微生物这三者之间关系来控制雨水径流。比如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将雨水及时滞留在标准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量,形成了净化雨水、美化环境等功能为一体化的现代雨水径流控制系统,将其广泛地运用在绿色建筑住宅小区建设中,采用分散、生态型的方法来控制雨水,及时兼顾了绿色建筑住宅小区建设的高效性与经济性,科学的设置雨水花园的面积。比如在雨水花园的设计中,及时解决好水污染和暴雨径流等问题,营造一个美丽而功能完善的现代雨水花园,将植物与周围环境有效结合,有效地降低了地表径流,保证雨水花园设计有创意,通常情况下在雨水花园中种植了腹水草、蓝鸢尾、莎草、山茱萸、红花半边莲等植物,保证海绵体的连续性和重复性,确保雨水花园与整体设计相融合[5]。

三、市政道路与水系统设计衔接的案例分析

(1)某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将市政道路规划与水系统设计有效结合,及时处理好市政道路规划与水系统设计之间的关系。(2)充分考虑海绵城市建设对现代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要求排水系统具有很好的降雨排水功能,最大限度避免了自然灾害。(3)及时设置排水渠道、环保型雨水口、径流行泄通道,实现对地表径流量的竖向控制,从源头控制好雨水流量。(4)绿化带设计高度在20cm以下,使用环保型雨水口,有效控制径流污染。(5)修建蓄渗设施、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生态树池,及时形成一个集蓄水、渗透、排水等功能于一体的海绵城市大型雨水控制系统,促进了市政道路与水系统设计的有效衔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仅保持了景观的完整性,还确保了土壤排水功能良好。

结束语

以基础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出基础建设绿化、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的渗透、净化、自然积存、缓释等作用,采用道路绿化的方式将雨水引入排水系统,及时做好雨水的预处理工作,科学的将雨水有效的引入绿地中。将人工措施与自然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减少雨水径流量,从源头控制好雨水流量。

参考文献:

[1]李丽.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及其效益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6(12):16-20.

[2]胡汉文,樊建军,林林,等.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某山体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方案探索[J].净水技术,2018(2):116-122.

[3]年士磊.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措施——新排水管道方案设计可行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2):27-27.

[4]马龙,王彩云.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7(18):47-47.

[5]张娟.试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4):29-29.

论文作者:官倩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及其效益分析论文_官倩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