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短语及其完整性_现代汉语论文

汉语短语及其完整性_现代汉语论文

汉语词组及其整体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整体性论文,词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 (2000)05-0038-06

词组的重要地位

词组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一级语言单位,处在语言单位的中心地位,应该是句子分析的最基本的单位。分析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只能在词组中进行。汉语的词在单独存在的时候,处于静止的不确定的状态,它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既无从判断也无从分析。例如“生”,就其语法属性来说,分属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词类;就其语义来说,一般有20几个义项。但一旦进入词组,其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一般就比较确定。请看下面词组中的“生”:

考生 招生(“生”,学生,是名词,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

生出小芽 生下来了(“生”,生长、生育,是动词,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

生萝卜 手生(“生”,未煮过、生疏,是形容词,具有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我们可以这样说: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一般只有进入词组才有可能确定。分析词离不开词组。

分析句子也离不开词组。构成句子的直接单位是词组。分析句子应该以词组为基本单位。分析句子的一般程序,首先应切分出句子所由组成的词组,其次是分析词组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然后再分析词组之间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例如:

地区教育部门为扩大生源积极挖潜力订措施甚而至于把招生范围扩大到地区以外。分析这个句子,第一步必须先切分出词组:地区教育部门/为扩大生源/积极挖潜力订措施/甚而至于/把招生范国扩大到地区以外。第二步分析这些词组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地区教育部门”,是名词词组,一个地区的教育单位;“为扩大生源”,是副词词组,行为的具体目的;“积极挖潜力订措施”、“把招生范围扩大到地区以外”,是动词词组,扩大生源的具体办法;“甚而至于”,是连词词组,连接两个动词词组,后一个动词词组是前一动词词组所及的范围。第三步是分析这些词组之间的关系。“地区教育部门”,是充当主语,行为的主体;“积极挖潜力订措施”和“把招生范围扩大到地区以外”,是谓语。主体所发出的行为;“为扩大生源”,是行为的目的,按汉语的习惯一般放在动词谓语前面;“甚而至于”,充当连接作用,连接两个谓语。

这种分析方法包含这样一些观点:

1、词组包含在句子里。不包含在句子里的词组,也可能是句子。

2、词与词相结合所组成的语言单位,都是词组。 但如果加上一定的语境、语调、语气,也能成为句子。这说明词组要成为句子是有条件的,词组不等于也不同于句子。

3、分析句子必须分析直接构成句子的词组。如“为扩大生源”, 是直接构成句子的词组;“把招生范围”就不是直接构成句子的词组,而只是直接构成句子的词组“把招生范围扩大到地区以外”中的一个词组。“积极挖潜力订措施”,“积极”同时修饰“挖潜力”“订措施”两个动词词组,也只能看作是一个词组,其中的“挖潜力”“订措施”,都不是直接构成句子的单位。

我们可以这样说:词与词按一定的语法和语义要求组成词组,分析词不能离开词组;词组与词组按一定的语法和语义要求组成句子,分析句子就是分析词组与词组的关系。

处在各级语言单位中心地位的词组,其所以重要,还因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把握这一特点就有可能深化对词和句子的认识。认识词组整体性特点,还有可能有助于深入理解自然语言,提高机器翻译的质量。这将另撰专文论述。

词组研究的现状

自《马氏文通》首创汉语语法体系以来,各个学派的语法体系,一般都是以词的分类及其语法功能为支架建立起来的句法分析体系。语法研究的重心一直放在词和句法上。词组在语法研究和各派语法体系中虽也占有一席之地,但处在十分次要的地位。对词组的分析,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是停留在对词组内部结构的分析上,对应该重点分析的词组在句中的整体功能,往往三言两语一带而过,所占篇幅极小。这种情况近十几年来才开始有所变化,但仍处于探索过程中。

高校的现代汉语教材一般能反映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研究观点,我们不妨从高校近十几年出版的一些现代汉语教材来看看对汉语词组的理解和认识。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只分析词组内部的结构,不涉及词组的语法功能。如北京大学93年版的《现代汉语》教材,只有词组的结构分析,把词组结构的基本类型分为: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主谓结构、联合结构等5类。

第二种情况是,按词组的结构和功能把词组分为两大类,但结构分类较详,功能分类较略。如胡裕村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词组的结构分类为:偏正词组、后补词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同位词组、连动词组、兼语词组等8类;词组的功能分类,依据词组在句中的功能分为名词性词组和非名词性词组两大类。名词性词组的特点是能充当主语、宾语而不能充当谓语,非名词性词组的特点是能充当谓语。关于词组的功能分析非常简略,还不满一页。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也把词组分为结构词组和功能词组两类。结构词组的基本类型分为: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正补短语、主谓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等7类;功能词组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3类。对功能词组的分析也比较简略,只是一页多一点。邢公畹主编的《现代汉语教程》,先把词组分结构和功能两大类。结构分类与上述教材大同小异;功能分类分为体词性词组、谓词性词组(包括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和特殊的谓词性词组—主谓词组)和副词性词组三类。对词组的分析采取二次分类:“第一次分类以语法功能为标准,第二次分类(下位分类)以结构关系为标准。”总体思路是在功能分类下对词组的结构进行语法·语义分析。

第三种情况是,虽按词组的结构和功能,分为两大类,但两者的界限模糊不清。如马国荣主编的《现代汉语》,结构分类与其他教材基本相同,但功能分类却别出心裁地分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5类。其中, 主谓短语和介宾短语两个短语的名称与结构分类的名称完全相同,而且与前三个短语的名称并列,显得不伦不类,十分不协调。

以上各教材对汉语词组,主要是功能词组的理解和认识,真可谓各抒己见,百花齐放;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还没有一个像对结构词组那样有一个基本统一的看法。这种现象反映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汉语词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汉语词组面貌的认识还模糊不清,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在对词组研究中因没有明确的理论而表现出来的困惑和无奈。这种困惑和无奈在黄伯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有着比较典型地反映。该教材第一版中,对词组只有结构分类。在1991年的增订版中增加了词组的功能分类,并且解释说:“主要分出四类:1.功能和名词相当,一般以名词为中心的,称为名词性短语或体词性短语。2.功能和动词相当,一般以动词为中心的,称为动词性短语。3.功能和形容词相当,一般以形容词为中心的,称为形容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话经常充当谓语,性质和动词、形容词相同,可以合称为谓词性短语。4.功能和副词相当,经常做状语的,称为副词性短语。”

但在1997年增订二版的词组功能分类一节,觉得增订版中的分类有所不妥,又把原先所分的四类概括为名词性短语和谓词性短语两大类,然后对这种改动显得十分无奈地说:“短语的功能分类还需要深入研究,某些短语的归类目前不易断定。”黄伯荣是一位老先生,是一生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的资深学者。他对汉语词组功能分类的看法很有代表性,而且也反映了目前汉语词组研究的现状。这种研究现状说明:

一、汉语词组的研究,长期以来注意力一直停留在词组内部的结构分析上,而有意无意地忽视对词组的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对词组的语法功能分析还是近十几年的事,对词组的语义分析至今似还没有强烈地意识到。对词组内部结构的分析,虽然对认识词组的形成是有益的,但不能代替词组的整体功能的分析,包括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的分析。词组研究的重心应该放在位于句中的词组与词组的关系上。

二、对汉语词组还缺乏宏观研究。无论是对词组的结构研究,还是功能研究,视野所及,只是汉语中部分的词组现象,虽然是主要部分的词组现象;所依据的语料也相应的只是反映部分词组现象的语料;所得出的一些看法,也是从部分的词组现象中概括出来的,因而目前的各种说法都还只能解释词组现象的一部分。在词组研究中还存在着一片盲区。如对汉语词组结构的分析从来不涉及虚词词组的分析;对词组功能的分析,也只是涉及实词词组,甚至也只涉及实词词组的主要部分。现有的有关词组的种种分析都缺乏概括性或涵盖性。

三、还没有形成一个判断并确定汉语词组名称的明确的客观标准。各教材在对词组进行功能分类时,虽然也都说是按词组的语法功能分类,但从已有的分类来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到现在为止,好像还没有人试图提出一个判断并确定词组的具体标准,哪怕是有争议的标准。科学的词组名称,就像词的语法分类一样只需要一套就行,没有必要按词组的结构和功能分立两套名称。正如合成复音词内部也存在词素与词素的句法关系,但并没有因此而为复音词的结构另立一套与语法属性相并行的名称。

四、对词组的整体性似还缺乏应有的认识。这恐怕是产生以上三种情况的一个主要症结。下面将专节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汉语词组的整体性

词组是在语言各级单位中处在中心地位的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应该看到它的整体性。凡是大于词,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都应该在研究的视野之内。词组是由词组成的,但这种组合不是随意的,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方式,并且在组合以后还必须符合语义的要求。如“吃食堂”,是一个词组,表示在食堂用餐,“吃”表示行为,“食堂”是吃这一行为的处所。但“吃餐厅”,语法结构与“吃食堂”完全相同,“餐厅”也可表示吃这一行为的处所,但是不能成为汉语中的词组,原因就在于它虽符合语法要求,但不符合汉语的语义要求,汉语中只限止“食堂”一类极其少数表示处所的词可与“吃”组合成词组。由此可见,词组的组成必须严格符合一定的语法方式和语义要求。凡是整体的东西,一方面总是可以按一定方式进行分解,一方面又可以按一定的方式进行组合。语言是高度抽象的事物,汉语词组的分合可能具有潜在的灵活性,但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首先应该着眼于它的整体性。

汉语词组既是语法单位,也是语义单位,它的整体性可从这两方面来看。先从语法方面来看:

一、词与词可组合成词组。词与词的组合都必须遵循词组内部固有的结构方式。组成的方式不同,所形成的结构类型也不同。如各教材中分别提到的结构词组:主谓词组、动宾或述宾词组、偏正词组、述补或中补、正补、后补词组、联合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量词词组、方位词组以及介词词组、“的”字词组、“所”字词组等,它们的不同名称,就反映了它们组成的方式。汉语中的这些词组都是以整体的面貌客观存在的,上述的结构分类,就是从词组的整体结构分析出来的。

二、词组与词组可组合成句子。在句子里一般只存在词组与词组的关系。例如:

长江三峡/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经常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上一句子是由“长江三峡”、“留下过”、“许多人的梦”三个词组组成。下一句子是由“经常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三个词组组成。词组中的词只与同一词组中的其他词发生关系,而不与其他词组发生关系,当然更不与其他词组中的词发生关系。如“长江”只与“三峡”发生限定关系,“过”只与“留下”发生时态关系,“许多”先与“人”然后合起来与“梦”发生修饰关系。“经常”只与“锻炼”发生修饰关系,“身体”只受“对”的支配,“好处”只受“有”的支配。从句法角度来分析,两个句子应该这样分析:

长江三峡(名词词组)+留下过(动词词组)+许多人的梦(名词词组)

经常锻炼(动词词组)+对身体(副词词组)+有好处(动词词组)这里只是想说明在句中的这些词组,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只与句中的其他词组发生关系。至于对这些词组在句中的地位和作用用什么术语表示合适,这涉及到句法分析更深层的问题,可以再进一步讨论。

从语义方面来看:

一、词组义具有独立性,单一性和稳定性。词义不具有这种特性。词义单独存在的时候,往往处于静止的多义状态,它不能自己表示所具有的义项中的任何一个意义;只有进入词组,词义才有可能被激活。激活的词义在组成词组义时,只被允许其中的一个意义进入词组,与相关的词义组成语义结构。如“热”,《现代汉语词典》共收有7个义项:

①(物)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物质燃烧都能产生热。热是生物界不可缺少的东西。②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水/趁~打铁/三伏天很~。③使热;加热(多指食物):~—~饭/把菜汤~一下。④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退~。情意深厚:亲~/~爱/~心肠儿。⑤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中。⑥受很多人欢迎的:~货/~门儿。“热”这个词在单独存在的时候,谁也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意思,而且谁也一时不能说出它所有的意思。但一旦与其他词义结合,如词典所举的词组义例,只允许其中一个意义进入。词组义,不仅是独立的,而且一般说具有单一性和稳定性。词典中所举的词组义,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参与造句,都是同一意义。

二、组成词组义的几个词义,互相制约,互相依赖,共同组成一个语义单位。因此,参与组成词组义的词义,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既受别的词义制约,但同时又制约别的词义,而且又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如发热的“热”,受“发”的制约,才能表示生病引起的体温高的意义;但“发”也是一个多义词,它也只有受“热”或“烧”的词义制约,才表示感到、觉得的意思。如果进入词组义的词义,没有互相制约、互相依赖的关系,那么可以肯定这个词组义不能成立。如“吃食堂”能构成词组义,“吃餐厅”不能构成词组义,就是因为“吃餐厅”中的“吃”和“餐厅”不构成互相制约互相依赖的关系,尽管“吃餐厅”也符合汉语语法。

这里涉及到一个理论问题。即词义只存在于词组中,或者说,只存在于语言的作品中。不能进入词组或语言作品的词义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形同虚设,就像古汉语的字典中有的字(词)虽然也有释义,但不见应用,这样的词就不存在使用价值,等于没有一样。同样道理,词典中所收的有应用价值的词及其词义,都是从词组或语言作品中的具体用法中概括出来的。一本词典的好坏,就取决于概括的准确与否。即使是最好的词典也只能概括一个词的各种比较常用的意义。如“热”,《现代汉语词典》虽然收了7个义项, 但是仍然有一些常用义没有概括进去。如“他头脑发热,容易干出蠢事。”“发热”,情绪失控(前面必须有“头脑”一类的词,“头脑发热”应该看成是一个词组);“他心里一热,几乎哭出声来。”“热”,激动,感动(前面必须有“心里”一类词,“心里一热”应该看成是一个词组)。

另外,词组的整体性还可从词组与词和句子的关系来看:

一、词组和词的界限,有时很难区分。在难以区分的时候,往往容易把词组看成是词,而绝不会至少是很少会把词看成是词组。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词组与词一样,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汉语的合成词中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曾经经历过从词组到词的演变过程。如“国家”“江河”“矛盾”“婚姻”“妻子”“坟墓”“影响”“感激”“引申”“指示”“沐浴”“高大”“富贵”“和平”等这些现在看起来是地道的词,但在历史上都曾经历过词组的发展阶段。这种经由词组发展为词的过程,在汉语的历史上一直在持续着,今天也仍然在延续。现代汉语的词组与词的界限今天仍然不是十分清楚的。随便拿一篇文章让人甚至是对词和词组有研究的人,划出其中的词和词组,我敢说,所划分出来的词和词组肯定不会一致。因为我本人就参与过这种实验。据说一些学者在研究《世说新语》中的词汇时,各人所理解的词汇数量颇有出入,出入还不小。有趣的是,尽管对词与词组的理解有分歧,但并不影响对语义的共同理解。但无论是理解为词组,还是理解为词,彼此都是独立的语言单位,都具有整体性。

二、在汉语里,词组和句子的构造原则是一致的。已故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认为,词组只有被包含在句子里时是词组,独立时就是句子。当然,独立的词组就是句子,还是有条件的,还必需加上诸如语调、语气等条件。但词组和句子的这种高度一致性,也足以说明词组的整体性方面和句子是完全相同的。

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只是强调词组研究的重要性和词组的整体特性,还没有涉及词组研究中一些更深层的问题。例如:

一、判断和确定词组的标准的问题。现在判断和确定词组是两个标准,而且是分别适用于词组的不同层面。一个是结构标准,是分析词组内部词与词的结构关系(实际上是句法关系);一个是功能标准,是分析词组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实际是句中的词组与词组的关系)。因而造成目前词组的名称没有像词类一样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名称。

二、宏观研究词组的问题。现在的词组研究只涉及语法,不涉及语义,而且对词组语法现象的研究也只限于词组语法现象的一部分,所得出的一些看法只能说明部分词组的语法现象;词组的语义现象,根本就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把它们看成是语法现象。

三、句法成分分析问题。这个问题还与给词组的命名有关。如果对词组的整体性有了统一认识,研究的视野也覆盖了汉语中的所有词组,并且已有一个划分词组的共同标准,但句法分析问题不解决,词组的名称、句中词组的切分也都很难解决。

四、词组的语义结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更有现实性和紧迫性。这个问题的研究如能有所突破,还可能有助于解决机器翻译中对自然语言的处理。

收稿日期:1999-07-17

标签:;  ;  ;  ;  ;  

汉语短语及其完整性_现代汉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