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人才格局论文

《三国演义》的人才格局

文 《法人》特约撰稿 尚论聪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历来为人推崇,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智慧经久不衰。而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抢人大战”,体现了魏蜀吴在吸引人才、识别人才、运用人才等方面的韬略

《三国演义》中的魏蜀吴三国的结局,以蜀国最先亡于曹魏,继而曹魏被司马氏篡国,最后吴国被晋武帝所灭。三国灭亡之先后,虽然有着复杂的内因和外因,但不能不说与各自的人才格局有很大关系。

魏国的人才战略

魏国的人才发展走向,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曹操的魏王时代、曹魏的“文明”(文帝、明帝)时代、被司马氏所掌控的后曹氏时代。我们先来看曹操时代。曹操本人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也能够使用人才的人,文臣有“五大谋士”——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这五个人负责出谋划策、安抚地方、筹备钱粮,是他的首席参谋;武将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在攻城略地、冲锋陷阵、守卫城池等方面各有所长。从这十个人,我们会发现曹操团队有着完整健全的人才储备。

据研究者统计,曹操的掾属人员最多时达到102人,除了前面说过的居于首席的五大谋士外,居于第二梯队的则为陈群、杜畿、刘晔、董昭、蒋济、司马懿等人,这其中有些人一直到西晋建立后仍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本刊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省人大机关廉政教育工作,12月5日上午,省人大机关邀请省委党校二级巡视员、机关纪委书记张传武为党员干部做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解读专题辅导。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负责同志,常委会机关党组成员,机关和珍珠泉宾馆党员干部共150人参加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王守涛主持会议。

[27]Selected Works of Jawaharlal Nehru, Second Series, Vol.10, New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397.

曹操的将军序列中,除了“五子良将”之外,还有一大批战功卓著的猛将,如典韦、许褚、李典、满宠、庞德等等,这些将军有的早期追随曹操一起起兵,有的则是从敌对阵营投奔来的,曹操都用之不疑,凸显了他的胸襟。此外,曹操还注重在战争中培养自己的宗亲为将,如出身夏侯氏的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出身曹氏的曹彰、曹仁、曹真、曹纯、曹洪、曹休……曹操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使得他们成为能够独领一军的大将。

曹魏集团进入曹丕父子的“文明时代”,早先的一些谋臣猛将虽然凋零不少,但曹丕仍然拥有一个良好的班底,曹休、张郃等良将俱在,后起之秀又有邓艾、钟会,从而使曹魏集团对吴蜀二国保持着进攻态势。后来魏国灭亡,一则是皇帝幼冲,权柄操纵在大臣手中;二则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两族争权,司马氏抢占了人才高地,曹操时代的贾诩、陈群都有巨大的号召力,都倒向了司马氏,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俩也都着意培养自己的人才,如司马望、王昶、胡遵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人才是公司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的要素,财务公司应该认识到外汇管理人才的价值,对外汇风险管理人才进行储备。一方面,财务公司应该提升薪资待遇和福利待遇水平,吸引更多人才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财务公司应该对内部外汇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教育,为管理人员介绍最新的国际金融理论知识,设定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

蜀国的人才构成与短板

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提过的蒋琬、费祎、董允这三人,在蜀地确实是俊才,但也只是守成之才,而非进取之雄。董允担任侍中多年,竟然不能扳倒一个地位低下的宦官黄皓。董允死后,黄皓专权,君臣离心,害怕受猜忌的姜维不得不离开朝廷屯田,所以蜀国灭亡也就可以理解了。

“五虎上将”相继亡故后,蜀国的人才严重断代,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逞先锋”的情况。与曹魏相比,蜀国能拿得出手的将领如关兴、张苞都缺乏大将之才,且都早逝。诸葛亮死后,姜维虽然凑起来一个以王平、马岱、廖化、张翼、张嶷五人为主将的“小五虎”局面,然而,由于宦官黄皓在朝中掣肘,姜维没能有更大的作为,蜀国只保持了一个守势。

曹魏用人,不拘于出身与地位,而刘备集团的人才构成主要是入蜀时带来的人,西川本土的人才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作为一个外来政权,一方面要弹压本地势力,另一方面理念也与本地世家大族不合。李严与诸葛亮在治国理念上的冲突,实际上就是本地大族与皇权不合的一个反映。蜀政权在西川多年,实际上并未与当地力量融合,这也导致本土力量未能被尽用。

与曹魏集团相比,蜀汉集团的人才则相对匮乏。刘备创业期仅有关羽、张飞、赵云三将,入主西川时又招纳了黄忠与马超,从而构成了“五虎上将”的格局,堪与曹魏的“五子良将”相呼应。文官队伍则有诸葛亮、庞统、法正、黄权、李严等人,可以看作是刘备的五大谋士。不过,庞统、法正去世太早,黄权、李严仅具备中人之资,实际上是诸葛亮一个人在支撑局面。

完善水稻育种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育种的相关条例体系建设。在社会中加大水稻育种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水稻新品种的保护意识。对一些大力培育水稻新品种的企业,进行相应的支持和鼓励,使企业可以通过完成水稻新品种培育实现企业发展。

吴国的人才链条

与蜀国比起来,吴国在人才方面可圈可点,并且影响深远。吴国的体制与魏、蜀略有不同,形成了丞相负责内(政事),都督负责外(军事)的体制。《三国演义》中非常清晰地展现了吴国的人才链条,第一代大都督为周瑜,副都督为老将程普,属下将领黄盖、徐盛、丁奉、韩当、周泰、甘宁、凌统、太史慈等将领可与曹魏帐下诸将相匹敌,这些人打赢了赤壁之战,奠定了东吴政权的基业。第二代大都督是鲁肃,鲁肃善于团结人,尤其是先前的宿将,所以吴国依旧保持着上升态势。第三代大都督是吕蒙,“刮目相见”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他,他是从周瑜时代的将领中成长起来的统帅,是他设计干掉了蜀国第一大将关二爷。第四任大都督是陆逊,与周瑜一样都属于少年英才,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将刘备的七十万大军瓦解,直接导致刘备白帝城托孤。第五任大都督徐盛,同样是宿将出身。吴黄武三年(公元224)魏文帝曹丕亲率大军伐吴,徐盛设下疑兵之计,使得曹丕只能望着长江浩叹,无功而返。陈寿说徐盛是“江表虎臣”,是不过誉的。第六任大都督丁奉,丁奉参加过赤壁之战,当时只是小将,参加了吴国的历次大型军事行动,还协助主君除掉了企图篡位的孙綝,属于能御敌,又能安内的人物。第七任大都督陆抗,他是陆逊的儿子,也是世家子弟出身。是最后一个能与晋国争锋的人物,他在西陵击破晋军,使得晋国的都督羊祜只能修德待机。竟陆抗一生,晋国不敢窥江,直到陆抗死了,吴国的最后一柄利剑折断,晋国才出兵灭吴。

在文臣方面,吴国同样不弱于曹魏,并且形成了江南底色的家族式人才库。除了江南大族张昭、顾雍、陆绩、朱恒四个家族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还有虞翻、步骘、薛综、诸葛瑾等重臣的辅佐。同样,在吴国的后期也出现了统治集团内部企图篡位的情况,孙权死后,大权逐渐落在了丞相诸葛恪(诸葛瑾之子)的手中,此人骄横跋扈,堪称吴国的司马氏,但因吴国独特的人才结构,并不得人望,故而很快失败被诛杀。吴主孙亮即位后,丞相孙綝又欲篡位,但以丁奉为首的一批将领并不支持他,所以也很快失败。

西晋倾国之力灭吴,被俘虏的吴主孙皓拜见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说:“我在这里给你摆了一把椅子,等你很久了。”孙皓竟然说:“我在南方也摆了一把椅子,等你很久了。”司马炎听了只当是诳语,大笑而已。但这段对话颇有宿命色彩,西晋政权仅仅过了三十多年就崩溃了,晋元帝司马睿跑到在建业去找了一把皇帝的椅子坐,建立了东晋,而这就是传说中孙皓摆放的椅子。这把椅子的背后,其实仍然是江左地方的人才链。

(编辑:王茜)

标签:;  ;  ;  ;  ;  ;  

《三国演义》的人才格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