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呼吸科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时间2013.3-2017.10,患者为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共有46例,回顾分析所有患者诊断与治疗的相关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通过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然后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等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最终获得痊愈。结论: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在具体诊治中应注重病原微生物培养,保证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感染控制基础上实施引流,从而保证患者预后。
关键词:细菌性肺炎;肺炎旁胸腔积液;临床分析;实践思考
细菌性肺炎作为肺炎的主要类型,对于细菌性肺炎主要采取抗生素药物治疗方法,随着临床细菌性肺炎病例的增加,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为更好地保证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治疗效果,为这一类型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本文结合笔者在2015.3-2017.10期间接诊的46例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对其临床治疗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时间2013.3-2017.10,患者为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共有4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2.6±5.3)岁。所有患者就诊时主诉存在咳痰、咳嗽、发热、胸痛等表现,使用影像学诊断可见患者存在胸腔积液,经询问患者相关病史,患者不存在其他因素引发的胸腔积液。
1.2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总结患者各项检查资料方法、治疗方法、患者治疗效果等资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有:(1)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2)患者血常规检查指标;(3)胸部CT检查影像表现;(4)治疗方法以及患者预后。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对整理的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参数均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
46例患者通过细菌培养,其中有28例存在细菌生长,所占比例为60.8%;经过检测,28例中有16例细菌检测呈阳性,阳性率为57.1%。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共有20例,革兰氏阳性菌有8例,具体的病原菌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药敏试验表明替卡西林、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敏感;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对主要的革兰氏阴性菌较为敏感。
2.2血常规检查
患者血常规检查后显示WBC均超过10×10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2.3CT诊断结果
使用CT对患者胸部常规检查,影像资料中可见23例患者为右侧胸腔积液,14例为左侧胸腔积液,7例为双侧胸腔积液,同时可见部分患者存在肺下叶实变、肺囊肿、肺叶高密度影等表现。
2.4治疗以及预后分析
所有患者入院后及时采取常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强化对患者的对症支持治疗,如祛痰、镇咳等。保证患者的营养支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结合前期治疗情况对合理的选择抗生素药物,根据检查结果明确患者胸腔积液量多少,借助于超声实施定位,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于部分患者采取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在治疗期间使用CT进行检查,观察患者胸腔积液改变情况自己肺部病灶变化情况,所有患者最终均获得痊愈,顺利出院。
3、讨论
细菌性肺炎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对于单一细菌性肺炎采用常规抗生素药物可取的较好效果,不过随着临床抗生素药物使用率的增加,部分细菌出现了耐药性,因而对于常规抗生素药物使用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则需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以及药敏试验使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药物[2]。
在小儿或者是老年群体中,会因为自身免疫力较低、营养状况不良等因素,细菌性肺炎在发病后会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现代临床研究表明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在发病过程中需要经历渗出期、纤维脓性期、机化期,因而临床上对于存在细菌性肺炎表现且有胸痛表现患者需要注重对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的诊断。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的血常规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存在异常,与此同时,结合胸部X线、CT等检查资料进一步确诊,明确炎症侵犯范围。为后期治疗提供详细的参考。
在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在接诊后应及时予以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根据CT胸部影像资料表现,对于胸腔积液量较少的患者通常不需要进行胸腔穿刺引流,不够需要定期对胸腔积液变化情况进行检查,便于在出现胸腔积液量增加的情况下快速处理。如果患者胸腔积液量较大,此时需要进行穿刺引流,便于将胸腔积液以及相关细菌微生物排出体外,促进病情的恢复,降低脓胸发生风险。在具体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处理,如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耐受性、营养状况等[3]。
鉴于当前抗生素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在对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具体治疗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耐药性分析,对于单一抗生素药物作用不显著的可采取联合用药方式,通过抗生素药物的联合促进患者康复。在治疗同时还应配合全面的综合护理,保证患者营养支持,依据患者个体差异落实各项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在具体诊治中应注重病原微生物培养,保证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感染控制基础上实施引流,从而保证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笑爽.利奈唑胺与厄他培南治疗肺炎旁胸腔积液的疗效比较[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03):319-320.
[2]周娇妹.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04):324-325.
[3]刘彬,赵玉歧.细菌性肺炎合并肺炎旁胸腔积液的诊治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1):50-51.
论文作者:刘栋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胸腔论文; 细菌论文; 患者论文; 积液论文; 肺炎论文; 性肺炎论文; 抗生素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