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的人性化探究与反思论文_董伟玲

城市建设的人性化探究与反思论文_董伟玲

摘要:城市建设的人性化要素是城市设计的关键,城市设计所表达的人性化意象,是理想化设计构思,反映着设计人对城市景观环境认知的理念和审美期望。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城市建设人性化要点,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建设;人性化;设计

Abstract: the human ele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the urban design, urban design expression of human image, is the ideal design concept, reflecting the designer of the concept of city landscape environment cognition and aesthetic expecta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briefly analysis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key points of human nature, hope to be helpful to the related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Human nature; design

1  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系统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普遍存在交通阻塞、事故频发的混乱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不合理。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行人为本。行人是道路规划与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许多交通事故是由于行人违章所致。步行本来就耗时耗力,城市道路中的护栏、天桥等设施更是加剧了步行的消耗。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行人都必须绕行数百米远的天桥,其辛劳可想而知。与之相比,过街地道不仅舒适,而且由于对城市景观的破化度小,可以缩短相邻两个过街点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可以与地铁、地下商场等相连通,形成地下步行网络。此外,人行道上乱停乱放的现象也形成了行人的路障。其实,如果人行道的行走环境十分舒适,有谁会去抢占车道呢?

以人为本还要以人力交通工具为本。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自行车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自行车的行驶、停放常被规划与设计者忽视。这种现象在上海等大型城市尤为突出。许多道路都没有自行车专用道,而是自行车与摩托车混行;有些道路甚至没有自行车道,致使自行车与行人抢道。此外,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停车,施工路段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混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还有很多人流集中的大型商业设施附近并没有为自行车的停放预留场地,而是借用人行道;再加上自行车使用者停车后转化为行人,给人行道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人是主,车是宾。在道路规划与设计中,设计者往往更多地考虑车的行驶,而没有意识到车只有在行驶时才真正具有“车”的含义,而停靠时就会成为路障。车辆的停放占用人行道就成为了行人的路障。在城市机动车的规划设计中,公共交通网的规划与设计是核心内容。地铁等轨道交通、出租车与其的相对独立与补充,以及它们的运行和停靠都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安全与通畅。

2 城市历史文化

城市建设需要不断的发展更新,同样也需要体现城市的历史连贯性,因为城市的亲切感来源于人们对于其所在城市的记忆和熟悉。

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使得城市传统空间形式、生活肌理以及历史文脉被割裂和丧失。传统商业街逐渐被大体量的现代商厦所取代;尺度宜人、富于个性趣味、细部可观赏性、可感受性以及与行人交流作用的街市界面不断消失;从前浓荫蔽日的林荫道而今化作人们头脑中尘封的记忆。

另外,许多城市建设缺乏对地域文化的发掘和汲取,一味追求“现代感”和“国际化”,从城市整体规划、区域空间设计、建筑单体乃至街道小品都照搬欧美国家,使整个城市毫无地域特征和亲和力。更有极端的例子像“一城九镇”,每个新城模仿一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在已摆脱了政治殖民的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文化殖民。殊不知“国际大都市”和“国际化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表达城市结构的整体性,延续景观系统特色

文脉应是指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的对话与内在联系,也是常指系统中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引用于城市设计范畴,文脉即通常指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乃至整个城市与其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种种关系。城市文脉是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背景,是与其内在特质相关联的系统属性。城市文脉的构成包含着显性形态和隐形形态。显性形态是指人、地、物三者的互动联系,隐形形态是指对城市的环境与发展发挥着潜在深刻影响的因素,其中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事件、社会习俗及心理行为特征等,都可以纳入城市文脉的范畴。

4 表达城市功能的实效性,强调经济运行特色

在有关商业营运的范畴中,通常以“业态”来表述商家经营的方式与形态,它代表了商业形态与效能的统一体。同时,商业“业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调整与改变的过程与路径,则又常称之谓“业脉”。然而,此概念被引用于城市營运功能的研究上,则可用“城市业态”来表述城市营运中功能活动的组成内容与形式。同样还可以用“城市业脉”来表述“城市业态”的历史演进脉络及未来发展趋向。

城市营运的功能活动,其本质是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活动。通常是指城市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功能及其相应的营运方式。例如,在作为城市生命物质基础的经济营运中,其功能活动的业态最为广泛,一般可包括产业,商业,物业和公共事业。总之,可包含城市所有的经济活动方式及其相应的时空环境和相关的城市设施。

5 表达城市环境的情感性,展现生活情趣特色

城市景观环境虽然主要是物质化的空间,但它也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城市空间必定存在着人们的记忆与情感。正是靠着记忆与情感的传承,才将城市的历史、人文和景观定格在每一个时间的片段上、并给后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与感怀空间。城市不仅有着种种个体的记忆,而且更多更重要的是城市集体的记忆。人类正是依靠这种集体记忆维系了种族的认同、聚落的延续和城市的发展。犹如国际著名建筑大师(美)阿尔多·罗西曾指出:“当城市与记忆通过时间性扭结,空间性扭结与物质性扭结牢固结合在一起时,城市就成了人类集体记忆的一种综合载体。”人们的共识表明:城市是人类记忆的场所,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巨大容器和充满情感的空间。

6 表达城市治理优越性,彰显文明发展特色

城市理念是城市意象个性的灵魂。城市理念主要是指如何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观念架构和指导思想,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城市功能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而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和景观特色的形成,也为人们创造了个性化的城市意象。城市意象与城市理念的这种内在的关联性表现,在此可称其为“理脉”。在城市意象个性化提升的城市设计中,城市理脉的表达自然应成为设计构思的主题。

结束语:

总之,城市理念是维系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当前积极回应城市竞争的战略思维的体现。不同的城市往往根据自身在历史、地理和人文方面的不同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理念。正确的城市理念可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有效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段禹农,颜新龙.公共艺术景观中悲怆性环境美学实践探究——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J].大众文艺,2013(24).

[2]张秋雨,滕学荣.城市居住区环境设施设计现状与探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03).

[3]《以人为本的人行系统城市设计》,叶嘉安,城市规划,2005-06

[4]《城市,以谁为本》,于海,中国新闻周刊,2005-17

[5]《人性化城市最深的根》,肖来青,绿色中国,2005-19

论文作者:董伟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  ;  ;  ;  ;  ;  ;  ;  

城市建设的人性化探究与反思论文_董伟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