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私有制、公有制与发展社会生产力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私有制论文,公有制论文,社会生产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确信,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是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此,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立高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铲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建立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公有制。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向着文明的方向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的80多年里,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放弃了社会主义、放弃了公有制而恢复了私有制,社会主义的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对传统的公有制进行了改革,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私有制的发展。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私有制、公有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以及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一、对私有制的两种不同批判
在浩瀚的西方政治理论著作中,我们仔细考察便会发现,马克思对私有制的猛烈批判,并不是开了人类社会历史上对私有制进行批判的先河。“人类很早以前就在琢磨: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不公正现象的大量产生。正是由此产生了贫困与奢侈的对应、饥饿和饕餮的对立、无权和政治压迫的对立。因此,许多哲学家和革命家在不同的时代却同样激烈地要求取消、废除私有制,在世界上建立一个社会公正的王国。”(注:《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7页。 )西方近代社会以来,从霍布斯、洛克,到孟得斯鸠、伏尔泰,从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利益辩护的立场出发,都把私有制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的产物,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较早科学地揭示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不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产物、并把私有制看作是人类一切不幸和灾难的原因、从而猛烈抨击私有制的是法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卢梭在那部永垂史册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深刻揭示了私有制的起源及对人类道德伦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卢梭认为,“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注: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1页。)这就是私有制的起源, 这就是文明社会的开始。在卢梭看来,冶金术和农业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动因,是人类从愚昧状态进入文明状态的有力推动者,“使人文明起来,而使人类没落下去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金和银,而在哲学家看来是铁和谷物。”(注: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1页。)私有制一方面促进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发展, 而另一方面,又促使人类道德伦理的衰落。卢梭以一种慷慨激昂的笔调,对私有制进行了猛烈地批判,自从私有制产生以后,人人享受自由平等阳光普照的美好时光结束了,不平等、奴役的社会开始了;人的自然、善良、纯朴、快乐、自爱、平等的观念和美德消失了,在原始的大地上疯狂成长起来的是丑恶、高贵、虚荣、自尊、财富、贪婪、狡诈、凶狠、残酷的观念和品德。但卢梭对私有制的这种批判,与其说是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之上,不如说是建立在道德伦理学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他的理想国的政治设计中,道德理想、道德目标、道德的人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但卢梭并不主张铲除私有制,而主张建立小农式的私有制。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私有制的批判也是建立在道德伦理的基础之上的。卢梭和空想社会主义者这种对私有制的道德批判,开了社会批判的先河。此后,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共同汇成了社会批判的洪流。从马克思的早期作品,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可以看出,这种对私有制道德批判的风格,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的思想。
如果说,卢梭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道德批判的思想,影响了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的话,那么,在马克思参加了《莱茵报》编辑的社会实践和经过了《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以后,马克思从理论上对私有制的道德批判,转向了现实中对私有制的政治批判。与卢梭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私有制进行激烈地道德批判不同,马克思对私有制的政治批判,是建立在辩证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一方面,马克思看到,以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为基本内容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取代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从而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的合理性和进步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度的建立使得“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256页。)另一方面,以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为核心的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以至于资本主义越是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对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关系的反抗越是日益激烈。马克思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巫师那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256页。)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的发展反抗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相联系,“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257页。)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的所有制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因而,不可能通过资产阶级本身来改变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关系,而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铲除私有制,建立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可以断言,曾经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关系,越来越与代表人类社会进步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只有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才代表者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这样,马克思就从政治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类社会必然实现由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的根本性转变,并指出了实现这种转变的途径和主体力量。
对私有制的道德批判和政治批判,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含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卢梭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私有制的发展看作是人类道德退化和堕落的过程,因此,未来社会应当是恢复和重建人类远古时代的道德本性,但又主张保留私有制。这种理论视角是瞄向过去的,是与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主流相违背的。因而,他的这种理论遭到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相信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启蒙思想家的反对。而马克思对私有制的政治批判,是建立在铲除私有制、重建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他的理论视角是着眼于未来的,是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的。
二、私有制的极限与公有制的起点问题
卢梭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进行道德批判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卢梭认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人类道德堕落和退化的根源,是罪恶之源,因此,必须对私有制进行彻底的否定。另一方面,在未来社会的设计中,又并不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马克思对私有制的政治批判高于卢梭对私有制的道德批判的地方在于,马克思既看到了私有制在人类道德堕落方面的负面影响,又看到了私有制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方面的促进作用;既看到了私有制的现在,正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又看到了私有制发展的未来,必然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但马克思并不主张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而主张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直到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极限为止。在马克思看来,私有制发展的极限就是公有制发展的起点。
当私有制还没有发展到极限,还在促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发展的时候,破坏私有制就是破坏社会的进步。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了私有制的产生给人类带来的一切道德的堕落和灾难,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认为私有制是绝对坏或绝对恶的东西。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终尺度的思想出发,认为,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取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占有,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它更加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任何事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存在,都有一个孕育、形成、发展、衰落和灭亡的过程。就私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言,当私有制还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而没有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的时候,那么,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就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因素。在这个时候,新的更高级的所有制关系,是不可能产生和发展的。“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第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私有制是该受到诅咒的,但是它在彻底完成其在人类生活中的文明传播者的作用以前,它是社会的进步因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正在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大踏步的前进,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晚年,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还在不断地变换着形式,通过资本组合和股份制的形式,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主张立即采摘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刚刚结出的不成熟的果实,而是让它继续发展。在没有事先确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完全失去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之前,不能因为私有制在道德方面的负面影响而人为的消灭。恩格斯曾经针对杜林主张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实现平等、自由和幸福的思想给予了批判,恩格斯明确指出:“当一种生产方式处在自身发展的上升阶段的时候,甚至在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方式里吃了亏的那些人也会热烈欢迎这种生产方式。大工业兴起时期的英国工人就是如此。……只有当这种生产方式已经走完自身的没落阶段的颇大一段行程时,当它有一半已经腐朽了的时候,当它的存在条件大部分已经消失而它的后继者已经在敲门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开始从已经过时的事实出发诉诸所谓正义。”(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第612页。 )如果在私有制还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以前,就消灭私有制,其结果只能是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私有制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极限,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的起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的发展前途,是在完成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之后,被适应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所取代。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完成释放出来,因而,并不主张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但与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不同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认为私有制是永恒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出发,认为,在资本主义自身的范围之内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社会生产力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相适应的所有制关系,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当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所能容纳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极限的时候,以推翻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为使命的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便爆发了。由于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不可能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中孕育和产生,因此,当私有制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就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建立的起点。
三、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从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私有制的对立形式是公有制,公有制是私有制的归宿的观点,并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的。17世纪以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都曾经提出过公有制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但是,把公有制看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从根本上论证了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将是自然的历史的必然的发展过程,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的。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公有制建立在理念上“应当如此”、“符合正义”的空想和道德的基础上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公有制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础之上。这是在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这个问题上,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的物质前提。前面讲到,马克思恩格斯尽管认为私有制产生了许多罪恶和灾难,但私有制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主张在私有制推动生产力发展尚未达到极限的时候,立即消灭私有制。这是因为,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奠定物质基础。没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没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力的较高的发展水平。 在19世纪70年代,当资本主义由竞争走向垄断、 由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走向股份公司,从而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恩格斯并不认为已经达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他认为“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发展到甚至对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阶段,才有可能把生产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以致使得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持久巩固,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或甚至衰落。但是生产力只有在资产阶级手中才达到了这样的发展水平。”(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第616页。 )在资产阶级手中发展起来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的物质前提。
铲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要从经济上来实现,而不是单从政治上和法律上来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尽管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一切罪恶和社会不公之源,应当铲除。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认为铲除私有制能够在政治的范围之内来完成,而是认为,只有在经济上才能彻底铲除私有制。正如前苏联学者利西奇金在《神话与现实:改革需要马克思吗?》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言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客观必然性,然而都指出了这一发展过程两种可能的方案。生产社会化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实现。一种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即在一个个生产部门巩固了相互依存关系,在发达的社会劳动分工的范围内自然而然、合乎逻辑地转变为一个工艺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出现的。一个采用工业化生产工艺的大型蔬菜种植场和一个蔬菜加工厂互相吸引,不由自主地置身于一个生产组织之中。这是经济上的社会化的一个例子。这种类型的社会化还可以举出更鲜明的例子,如邮政、电报、铁路。这些部门的经济社会化走得很远,以至突破了私人占有的狭隘的框架,生产资料逐渐成为社会的财富。社会不得不把生产资料变为社会所有。”(注:《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页。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问题,曾经给予经济上、而不是政治上的说明。“我说‘不得不’,因为只有在生产资料或交通手段真正发展到不适于由股份公司来管理,因而国有化在经济上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条件下,国有化——即使是由目前的国家实行的——才意味着经济上的进步,才意味着在由社会本身占有一切生产力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准备阶段。”(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第302~303页。)显然,恩格斯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生产资料社会化,一个是经济上的社会化,另一个则是政治上的社会化。只有经济上的社会化,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是社会进步的条件。
在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斯大林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公有制、铲除私有制,却不是从经济上来理解,而是从政治上(行政命令式的)上来理解。在斯大林之前,列宁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发现社会主义革命以后的俄国,其生产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远没有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水平和质量。正如科西奇金所说,列宁在俄国革命以后直接了当、断然决然地公开说:我们抵达的地方还不是我们航行的目的地,因为我们的社会化生产还没有达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考如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组织新社会的原则时所设想的质量。 (注:《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页。 )“主要的困难是在经济方面:对产品的生产的分配实行最严格的普遍的计算和监督,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在事实上社会化。”“要从国有化和没收过渡到社会化,即使有世界上最大的‘坚决性’,也是不够的。”(注:《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第154、273页。)列宁深信:将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和没收的办法,是无法达到生产的社会化的。因此,列宁果断地结束军事共产主义政策,注重于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注重于生产的社会化问题。他十分清楚私有制造成的种种消极的社会现象,也知道私有制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因此,列宁并不急于用行政手段、强制手段去消灭私有制,而是去探索将私有制纳入正常的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化的过程的途径。但是,由于列宁的早逝,其注重生产的社会化措施尚未全面展开,便被斯大林过早地中断了。斯大林对私有制和建立公有制的理解是武断的、机械的。一方面,他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它本身就是罪恶,因而必须尽早的铲除,而没有看到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他认为公有制都比私有制好。只要是公有制就会使生产力比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以更快地速度发展。同时,公有制的建立,不必考虑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只要依靠政治和法律的手段,将生产资料集中到一起,宣布为国家所有就可以实现了。基于这种思想,斯大林根本不顾私有制发展的成熟程度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私有制的发展潜力,便运用政治和法律手段,建立了生产力落后和生产过程无法达到公有制的社会化水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其结果是,这种公有制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过程社会化的程度不相适应,最终不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是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按照斯大林的这种模式,仅仅运用政治和法律手段,建立了公有制。从理论的角度来看,都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从经济上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思想。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对私有制的绝对否定,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道德伦理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卢梭和杜林对私有制的道德否定,在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然而,对私有制的这种道德伦理上的批判,在社会革命和社会实践的层面上,是无助于将人类社会推向前进的。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诉诸道德和法的做法,在科学上丝毫不能把我们推向前进;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入情入理,经济科学总不能把它看作证据,而只能看作象征。……愤怒出诗人,愤怒在描写这些弊病或者在抨击那些替统治阶级否认或美化这些弊病的和谐派的时候,是完全恰当的,可是愤怒一用到上面这种场合,它所能证明的东西是多么的少,这从下面的事实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到现在为止的全部历史中的每一个时代,都能为这种愤怒找到足够的材料。”(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第162~163页。)1989年,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彻底放弃了公有制而恢复了私有制,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下面的结论:
不管政治上的、行政上的或法律上的公有化的行动,是多么的拥有力量,不从经济上来铲除私有制的基础,是根本不可能真正铲除私有制的,也是不可能建立符合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只有在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必然彻底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标签:公有制论文; 恩格斯论文;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生产资料所有制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人类进步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哲学家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