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德育的内容、途径和特点分析_道德教育论文

美国高校德育的内容、途径和特点分析_道德教育论文

美国高校德育的内容、途径及其特色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德育论文,途径论文,特色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470(2009)01-37-04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风气趋于败坏,各种社会运动如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越战运动等此起彼伏,尤其是60年代席卷欧美、矛头直指传统价值的学生风潮更使朝野上下大为震惊。这表明,二战后美国一度以加强智力和技术训练为核心的教育运动走进了死胡同,人们对社会道德的约束功能和人类品格弱点的担忧日益加剧,要求学校加强德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德育重新反证了自身在学校中存在的必要性,开始了它的重振与复兴历程。从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逐渐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是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教育界尤其是高校进一步加大了道德教育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高校道德教育体系。本文拟对美国高校德育的内容、途径及其特色做一简要分析。

美国道德教育家重视学生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发展,而不是让学生掌握和服从特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规范。如著名教育家杜威等就反对向学生直接灌输特定的道德原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反省思维和理智能力。他们认为,“教育的理想的目的是创造自我控制的力量”。①在教育中,“‘他如何获得价值观’这一问题比‘他获得了什么价值观’更为重要。”②在他们看来,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那些做出理智的决定并根据它们来行动所必需的能力,是教给他们熟练的方法。

美国高校对于德育的目标,一直没有统一的表述,这是由美国学校教育多元化、多样化特征所决定的,也是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学校教育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当然,从美国高校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大量的德育活动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美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基本内涵与特点的:其一,美国高校德育目标是一种“大众型”目标,基点在于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爱国、爱他人、遵纪守法、履行义务、健全的人格被认为是合格美国公民的基本素质。除此之外,并没有要求通过德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水平“超高”的人。其二,美国高校德育目标强调健全人格和个人完善。在美国,追求个性自由、个人发展、自我完善是社会和个人的共同价值取向。这当然也是高校德育目标题中应有之义。其三,政治性寓于德育目标之中。美国高校德育的政治性要求表现在爱国和遵纪守法之中,爱国主义精神和守法精神被看成是社会政治制度在高校德育中的体现。培养遵守法律和忠于美国制度的合格公民是高等学校对社会和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各州、甚至各校长都可以根据各自的价值观去表述各自的德育目标,但从内容上看都会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突出爱国主义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育。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合格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具有爱国精神。美国特别主张道德教育的民族同化功能,把不断涌入的移民“美国化”,建立和维持一个统一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在美国,大学生都得必修一到两门理论性和政治性都很强的历史课程,如美国政治制度史、美国外交史等,这些课程充满了其社会主流的政治观、价值观,宣扬美国式的政治经济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此外,美国国土辽阔,各类资源极为丰富,高校也经常通过地理教育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地理教育和历史教育总是能很好的协调,形成合力。

其次,价值观教育突出个人主义,认为个人与社会相比,个人处于更本位、更中心的地位,这是美国人奉行的核心价值观。美国道德教育家认为,任何道德教育必须回答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在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坚持个人主义。他们强调这方面的教育包括个人主义、平等自由、节俭勤奋、自由竞争、乐观进取、讲求实际等内容,并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品德的发展和完善,在于改善人的道德生活,增进人的幸福,从而满足个体品德发展的需要。在他们看来,道德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强制力量和外部控制下解放出来,使其无拘无束地自由发展。因此,他们不仅通过大学教科书来进行教育,而且也通过校内外各方面、各领域的教育来实现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完善这一目标。

再次,将法制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高校德育的另一内容就是培养遵守法律和忠于美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公民。美国极力宣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目的在于使人相信,美国的法律和制度是公正和合理的。美国高校中的法制教育已从中小学侧重法律条文上升到研讨法律形式、法律演变,即从社会历史背景中去分析美国的法律制度。法制教育最终要说明美国法律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权威性,这种制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永恒的。与法制教育相关的是纪律教育,它与价值观教育互为补充。

由上可见,美国高校德育的内容与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和义务的“责任公民”,以建立和维持一个统一而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适应美国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在高校德育途径和方法上,美国高校的德育没有采用公开灌输的方式,而是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结合各学科普通课程特点进行隐蔽式德育的办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它是美国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传统做法。美国高校把有关德育内容融入整个教育活动,通过普遍开设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宗教、伦理学、美国现代文明、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社会制度等课程和相关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美国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这些课程和讲座的政治性、理论性很强,充满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观念和思想意识。美国人自己说:“一个美国学生必须对美国的文化和精神传统有一个起码的体验和理解,否则他就不能算是个受过教育的美国人。”③

美国高校不仅注重在文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注重在理工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使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与对学生的德育结合起来。美国一些理工科大学的做法是:对任何一门理工科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伦理的角度进行学习和研究,对专业课的学习要考虑一下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以及将要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具体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等等。

美国高校还非常注重营造和利用校内校外宽松有效的德育环境开展德育教育。其一是重视学校历史传统、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波伊尔曾建议:“所有大学都要为新生开设一门短期的给学分的课程,可将它取名为‘大学:它的价值与传统’。这样一个讨论课,虽然要把行政管理的各项程序和课外生活告诉学生,但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把大学的学术传统告诉学生,并帮助他们理解学者是如何进行工作的。”④通过这种“入学教育”,使新生理解学校的传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美国许多大学都十分注意在校园、校舍的设计布局、文化景观中渗透、营造校园精神与氛围。因为校园的物质—空间环境起了一种“无声语言”的隐蔽性教育作用。“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一切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们自己的智力的积极活动,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而学到的”⑤。

其二是注重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公共环境进行道德教育。在美国,除利用电影、电视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主张外,近年来还不断扩大“校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做法。美国每年都有上千所学校订阅《教室内新闻》周刊。在社会公共环境方面,尤为重视建设一个美国主义的宏观情境。美国政府不惜大量投资进行社会政治教育环境、场所的建设。像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杰弗逊纪念堂、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这样耗资不计其数、规模宏大的场馆,在华盛顿就有十几所,各种参观点有一百多处。这些场馆集中表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宣扬着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成了无所不在“泛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主活动中实现道德教育,美国各高校都很重视各类学生组织及其活动。仅康奈尔大学的校园内就有600个俱乐部、学会或协会供学生们相互联络,发展共同的兴趣、才能和业余爱好。⑥对于学生体育活动,美国高校认为这是校园中除专业学习之外最引人关心与投入的活动,除了普通的体育锻炼活动有利于健康与丰富课余生活、发泄旺盛精力等目的外,体育竞赛是体育活动的重点与热点。学生作为观众参与运动会,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公共集体观念的最好形式。大学生从直接与间接的体育活动参与中“学会”的不只是公平竞争与集体协作等观念,也有诚实、正直等方面的品性。

美国高校的学生活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社会政治活动,一类是社会服务活动。前者如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反对种族歧视、倡导男女平等、环境保护等,后者包括非常广泛的社会服务(如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所做的“全国大学生调查”表明,美国大学生参加的社会服务活动按参加人数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筹集基金(用于社会服务)活动,选举与竞选活动,为老年人、残疾人和退休者服务活动,环境治理项目与医疗服务活动。美国高校大学生中约有一半以上实际参与了各种各样帮助别人的社会服务活动。美国高校对于这些活动大都予以积极支持。

此外,美国高校都设有咨询指导机构,主要职能是进行大学生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其中心理辅导的道德教育功能较为显著。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其人格。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传递和发展了一套适合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政治民主制度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实践证明,从维护其社会制度的角度看,包括高校德育在内的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是十分显著的。立国两百多年来,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成功地以爱国主义、自由、民主等思想价值为社会凝聚剂,基本保证了国家的稳定繁荣,实现了美利坚民族的团结与和谐。美国社会从来没有因核心道德规范的丧失,而导致基本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制度的瓦解。⑦

美国高校把道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通过教学、管理、服务、活动、交往和环境等手段方式来进行,称得上是真正的“大道德教育”。与美国高校的德育教育相比,我国高校的德育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有必要加以充分学习与借鉴。譬如,如何充分发挥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载道”作用、“渗透”作用,倡导教师教书育人,减少德育中学生的“防备”、逆反意识,提高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效果;如何进行校园及社会文化建设,发挥其潜在的道德教育与活动的德育功用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总之,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高校在德育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符合现代德育教育发展规律的有效做法,这些可以看作是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我们可以也应该加以借鉴和参考。当前,我国正在快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德育也遇见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曾经碰到过的德育滑坡等类似问题。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对美国等西方国家高校德育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进行必要的研究比较,从比较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从借鉴中探索出当代中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新思路与新方法。

注释:

①(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阂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和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②Raths,L,Harmin,M,Simon,S.,Values and Teaching,Second Edition,Columbus,Ohio:Merill,1978.p.8.

③刘文修著.哥伦比亚大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05页.

④(美)博耶著.美国大学教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2页.

⑤魏贤超著.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9页.

⑥徐新义等著.康奈尔大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页.

⑦(美)理查德·哈什等著.道德教育模式.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标签:;  ;  ;  

美国高校德育的内容、途径和特点分析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