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必须把握三个基本环节:创设探究问题情境、预设问题研究路径、运用自我反思策略,以此促进探究性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活动 引导策略 分析
一、创设情境,准确把握研究目标
引导探究性教学中教学目标是一条主线。它不仅指挥着教师对物理问题的设置,而且也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对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方向及探究学习进行程度施加影响,最后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研究自己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确定学生探究学习中应该完成的内容,不切实际,缺少研究的教学目标,就不能设计在探究课堂上。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但问题又通常是存在于问题情境中,其包含“目标”、“给定信息”、“障碍”三种成分。目标,指有关问题结果状态的描述;给定信息,指有关问题初始状态的一系列描述;障碍,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需要解决的因素。以下问题实际上就是在给定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例如,在“蒸发制冷”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设计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把装有乙醚的玻璃杯放在表面沾有水的塑料薄片上,迅速蒸发乙醚,学生惊奇地发现杯底与塑料薄片的接触处结了一层冰。这时教师提出应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在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包括了上述的三种基本成分,同时又是一个很好的探究性问题,一表现在问题目标的指向性上,也较好体现了探究目标,有明确的活动指向;另一方面,表现在问题探究的价值性上,问题的起点与目标之间有潜在的较大距离,有值得探究的空间,也需要学生努力思维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的问题才是探究式的问题,教师预设的“蒸发制冷”问题情境,可以能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能促发学生超越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并将已有知识经验与探究活动有机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关注预设,理清问题研究路径
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起点,问题解决预示着探究的终点尽管从起点到终点的研究路径具有一定的生成性,但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设计时,应对预设问题情境以及课堂上随时生成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整理和设计这些内容,精心编制探究过程的知识结构以及探究过程的导向图,从而明晰问题研究路径。弗利德曼认为,成功的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导向系统,运用逻辑形式和规则的活动导向结构与导向图来详细标明探究的起点、探究的目标、探究的中间环节及步骤、可能生成的问题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探究过程准确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准确地选择相应的引导策略,而不至于在探究过程中过于随意而偏离教学目标。以上述的“蒸发制冷”情境为例。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研究任务后,教师首先是设计了两个实验,让学生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实验手段将疑问和现象解释联系起来,这两个实验其一是让学生用酒精涂在手的表面,其二是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在空气中先读出它们的示数,然后将其中一根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中后取出,对比观察两根温度计的示数。然后,让学生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用自己的观点尝试对这一难以说明的现象做出解释。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评点。
三、反思总结,引发学生自我提问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但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教师不可能事先预测到探究的所有过程和结果,另一方面,学生也未必完全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流程进行探究。如何确保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朝着既定目标进行?尽管教师精心设计的研究路径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由于探究性问题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发散性,加之探究性活动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应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实际情况,运用元认知策略,通过灵活而恰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式的反思,使探究性教学既是一个目标导向的过程,又是一个自我调节与反思总结的过程。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反思,充发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探究性教学?我们可以参考钟启泉教授提出的如下步骤:1.现在我们正在做什么?2.我们有没有了解这个探究主题的大致轮廓?3.我们现在掌握了哪些与该主题有关的事实?4.进行这个主题探究的意义是什么?5.处理该主题的最好方法是什么?6.我们过去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情境?7.我们用这种方法处理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8.我们是否充分了解这类事物?9.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事实?10.我们从哪里可以获得这方面的事实信息。探究性教学不应是形式上的探究活动,而应是真正意义的探究,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探究性教学也不可能是唯一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特点,选择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不应是放任自流、学生完全自主的探究,而应是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的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明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6,(33),40-41。
[2]战青 前瞻课改动态 洞察高考方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7),50-51。
[3]周谭 浅谈高中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的配合[J].学周刊,2016,(33),30-31。
论文作者:王沛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学生论文; 探究性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目标论文; 导向论文; 过程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