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前郭经济开发区财政局 吉林松原 138000
摘要:新时代下,国家叫停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提出去产业、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网络流传“投资不过山海关”说明东北的投资环境恶化,使得东北的招商引资工作更加雪上加霜,作者从实际工作经历出发,旨在从基层一线的角度分析当前东北制约开发区发展的问题,并提出易于操作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开发区;发展;思考
一、开发区基本现状
吉林前郭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7年,2012年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3年受县政府委托代管五个行政村,承担农村经济管理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责。开发区总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位于松原市区东南边,交通便利,到松原火车站仅3公里,紧临长白、大广高速。开发区内共有注册企业284户,有厂房、有门店及进入档案的企业104户,其中:工业企业70户,占企业总数的67%,规上工业企业34户。商贸流通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33%。
1.1从企业活力看
常年运行企业36户,占企业总数的34.6%。其中生产加工企业15户,主要包括电力、轻工、机加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商贸流通服务企业21户,主要包括汽车销售、油汽销售以及汽车检测等;季节性运行企业21户,占企业总数的20.2%;“双停”企业18户,占企业总数的17.3%;僵尸企业20户,占企业总数的19.2%。失踪企业9户,占企业总数的8.7%。
1.2从企业层次看
在全部企业中,没有大型企业,仅有2户中型企业,其余均为小微企业。综合考量区内企业能力,以下弱点体现的比较突出:一是财政贡献率低。通过调查发现,在所有运行企业中,缴税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22个,超百万元的企业仅有15个,其中:100万元至300万元的7个,300万元至500万元的5个,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1个,1000万元以上的2个。二是龙头引领企业缺。支撑工业的领军企业占比非常小。其中:有的企业正在运作转股易主,目前已停产。而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支撑则是汽车销售业,但营业额同比下降了40%-60%。三是抗风险能力差。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是共性的问题,企业生存能力脆弱,经不起各种外力冲击。
1.3从企业布局看
尽管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区内规划布局有些变化,但总体达到合理。汽车区块规模显现,工业区块延伸有序,商贸区块摆布合理,内部道路及绿化、亮化基本达到了要求标准。
二、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2.1停产企业影响开发区发展
全区常年生产和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占54.8%,“双停”企业、僵尸企业和失踪企业占45.2%。这部分企业有的是受资金、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而停产停业;有的是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建厂后一直未生产经营,有圈地行为的企业;还有注册后未投入生产运营的企业等。这些称不上企业的企业,占着开发区的土地资源而销声匿迹,留给我们的是一些废址,影响我们的是难以有效规划和协调推进。
2.2政策不理顺影响企业投资生产进度
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连续性不足,致使企业难以完成预期,而耽误了投资建设的最佳时机。较为普遍的就是政策遗留的用地手续问题。通过调研了解到,全区共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用地没有办理建设用地使用证,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建设和生产经营。
2.3设施配套问题,削弱运行能力和入园引力
开发区内基础设施不完善。水、暖、排等配套设施没有达标,整体降低了开发区格次。在调研中企业反映最集中的是“水”的问题,由于开发区内地下水质差,企业打的水井无法使用,用水量大的企业靠出外拉水维持运行,有的企业饮用水靠买纯净水替代。其次是“暖”的问题,企业自行取暖费用增大,改装环保锅炉后费用又增加了一大块,有的企业难以承受。再次是“排”的问题,有的企业雨季排水成了难题。
2.4融资困难问题,束缚企业发展和项目振兴
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融资难问题,这已是普遍现象。有的企业因缺资金而艰难维持,也有的企业因缺资金而进入“双停”。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呈现持续性态势,这些年来寻求的办法渺茫,突破的途径闭塞,属于困扰民营企业的一大难题,这道屏障如何跨跃,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制约开发区发展因素形成的原因
3.1历史积淀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和优化困难
20户僵尸企业和9户失踪企业都有其历史根源,追根溯源地分析,主要是开发区建设之初政策优惠、大门敞开、来者不拒。在当时,全国上下招商引资压倒一切,土地升值一日千里,因此导致一些“有钱人”把开疆扩土、掌握资源作为资本积累的最佳途径。至于选项问题,有的确实因盲目而被市场淘汰,但也有的是为了圈地而立项,把厂房建完后一直闲置,更有甚者厂房都没按立项的标准去建。
3.2政策断档问题,增加理顺难度和企业负担
有的是招商引资入驻时县政府答应为企业办手续,但因当时土地性质没有变更,所以没能及时办理,土地性质调整后,时效已过,一直拖到现在;还有是县政府当时答应边建边办,并在几年前开过“绿色通道”,有的企业已进入办件程序,有的企业已报上名,但绿色通道后期关闭,一些企业没能办成,拖到现在。
3.3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额度大,周期长,回报慢等特点,这样很难融到社会资本,只有依靠地方政府进行大包大揽的方式投资,资金来源单一,建设资金难以保证,这也严重制约了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近三年来,开发区仅投资八千万元修建一条8千米的公里和2.6千米的管线配套工程,现在开发区内部很多企业还没有连接自来水和供热管线,这严重影响企业入开发区的积极性。
3.4企业普遍缺乏资金
开发区内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是股东自有资金投入和内部融资,或者通过土地、设备等进行银行抵押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专业管理人员不足,所以很难利用信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筹资,这就导致中小企业普遍缺少资金。
四、新时代下开发区发展的建议
4.1清理陈积障碍,全面优化企业队伍
开发区运行15年,内部积淀的问题很复杂,并对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和障碍,因此,要下大气力进行清理整顿。清理的主要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圈地企业,二是僵尸企业,三是失踪企业。这三类企业既有相同的因素,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整顿措施上要坚持一视同仁,在整顿方法上要进行区别情况。总体上认为,最理想的是能够唤醒重生或易主激活。有效嫁接盘活,积极拯救“双停”企业。“双停”企业是演变僵尸企业和失踪企业的前提,也是影响开发区全面振兴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时刻关注和及时拯救。对现有的18户“双停”企业,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拯救措施。一是有效嫁接。对自身无力复活的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现存的资源、资产以及其他存量,寻求嫁接对象。采取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和转让出售等方式,使企业重新复活。二是自主盘活。通过政策支持和扶持,寻求新的生长点。三是兼并收购。对确实不能盘活的企业,争取通过政府投资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方式,将企业闲置的资源收购,作为政府资源储备,在下一步招商中,可以通过统筹安排的方式进行整合,重新对资源进行配置。加大招商力度,迅速掀起“兴企”热潮。开发区出现的发展缓慢有多种因素所致,其中主要的还是招商引资力度减弱。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才能解决开发区内企业萧条问题。
4.2解决企业用地手续问题
由政府组织国土、规划等部门重新开启绿色通道,专门解决遗留下来的办件问题。同时政府要完善政策的接续和延续,做到承前启后,使政策保持连续性。
4.3解决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由政府出面协调市自来水公司解决“水”的问题,协调市供热公司解决“暖”的问题,统一规划解决“排”的问题。基础工程建设由政府组织规划、住建、城管等部门参与实施。
4.4解决融资渠道不畅问题
在解决好企业用地手续、企业拥有抵押物的基础上,政府出面协调金融部门向企业倾斜贷款,最大程度地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同时理顺融资机构关系,寻求民间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完善信用制度,千方百计地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 结束语
政府要统筹做好相关部门的政策争取工作,认真研究上级对民营企业扶持的项目目录,不放过任何争取的机会;要研究好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贷款贴息等政策,为企业多争取扶持项目;要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鼓励和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利契机,精心研究和向上争取扶持企业方面的政策和项目。为开发区创造辉煌提供坚强的保障。
论文作者:程学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企业论文; 开发区论文; 万元论文; 政策论文; 区内论文; 的是论文; 松原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