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赞美--从现代京剧“黄景树”看_黄荆论文

爱情的赞美--从现代京剧“黄景树”看_黄荆论文

爱的礼赞——京剧现代戏《黄荆树》观后漫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戏论文,漫笔论文,礼赞论文,京剧论文,黄荆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似清洌的泉水沁人心脾,如清秀的柑桔勾起人恬淡回忆。也许由于我的出身经历,观看了由北京青年京剧团排演的现代戏《黄刑树》,对于我这样的“职业观众”,也竟然情不能已,不意中泪花挂满了腮颊。

故事很简单,民办青年教师秦秀云为继承丈夫——为山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人的遗志,背着行囊,率着幼女,在风雪弥漫之中,踏过三十里荆棘路,来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偏僻山村。这个小小的山村叫黄荆树,因这里到处长满着一种黄荆条的灌木而得名。孰料,展现在豪情满怀、风尘仆仆的秦秀云面前的却是一堵断墙,三面破壁,屋角倒塌,桌椅无存的茅屋,这就是她将要工作、生活在这里的小学校。夜降临了,呼啸的风雪中夹杂着时而传来的狼叫,脚已冻僵了的女儿杨波偎在母亲怀中取暖,抬头却见墙上写着一行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学校。”然而口号毕竟不是现实。这个山村因生活困难,多数家长不愿送孩子上学,交不上学费,买不起课本,并有“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秦秀云用一颗爱心温暖着山村孩子们幼小而荒漠的心。她宁愿自己吃“鱼腥米”(一种草根)而将米饭留给饿肚子的学生吃;把一针一线为女儿做的棉鞋送给脚被冻烂了的女学生穿;为修校舍,她不顾纤弱之身到荒山深谷之中砍黄荆条,又被主管教育的党支委误解,以“毁坏森林”的罪名加以惩罚。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把秦秀云难倒。她凭着自己的一颗爱心与毅力终于赢得了纯朴的农民的信任和敬佩,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终于响彻了这个小小的山村。

作为一名观众,此情此景几乎是我四十余年前生活情景的再现。记得小时候,舅舅为我买了一只母山羊,说是好好放养着,等老羊下了小羔,小羔再下小羔,卖了小羊羔,可以作为上学的学费。上学了,但要时常请假帮助爸爸下田干活,送粪、撒种、间苗、除草……。功课误下了,晚上就着母亲纳鞋底的油灯补习作业,清晨点着从山上砍下来的松节油到教室里朗读课文。夏披蓑衣,冬穿草鞋。期终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我的蒙师、业师看到一个刻苦攻读的穷孩子的成长,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和满怀期望的殷殷的目光,至今历历在目。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然而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造成了广大农民的无文化。建国四十余年来,尽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许多农村尤其是一些边远的山村的落后面貌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在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注重教育发展科学,迅速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就成为新时期以来的基本国策。京剧现代戏《黄荆树》的可贵之处,首先就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重大的时代主题,它朴实生动地描述了我国目前一部分农村的经济、文化现况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思想、情感与心态。而且它的这种描述不仅具有当代生活的真实感,同时蕴藏着深沉的历史感。中国世世代代的农民虽然自己没有文化,却热爱文化,希望得到文化,他们向来是把有文化的读书人看得很尊贵的。《黄荆树》中通过秦秀云给女儿唱从她奶奶那里学来的儿歌作了巧妙的体现:“月亮粑粑跟我走,我跟月亮提笆斗,笆斗装了三升米,一送送到大屋里,大屋的姑娘圆团团,养个伢伢考状元。”“养个伢伢考状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农民朴素的文化观,具有很深广的历史涵蓄力。而成为全剧的核心与灵魂,成为主人公秦秀云性格内在张力的则是对于爱的礼赞。这是一种伟大而宽广的爱,一种无私奉献的爱。这里有夫妻之情——继承丈夫的未竟之业;母女之爱,与小女儿杨波的相依为命;还有更为宽广的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爱。这里闪灼着人性美的耀眼光辉。正因为有了这种人间最珍贵的爱,所以主人公才能拥有百折不挠、顽强进取的毅力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既有现实生活的时代精神,又有历史文化的深远意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剧中通过秦秀云向女儿讲述“精卫填海”这一久远的神话故事,揭示了她思想性格的历史源渊与文化内涵。

《黄荆树》在音乐形象的塑造和饰演秦秀云的青年演员王蓉蓉的表演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功。整体音乐既保持了京剧的基本特色,又具有时代感,并且融进了湖南民歌与地方音乐素材,质朴清新,和谐自然。民工盖房时唱的“赞梁歌”增强了戏剧的民间气息和地方色彩;贯穿全剧的山歌:“你到我家来呃——,爬哒几罗岩呀——,打片赤脚呀得喂没穿鞋呀……。”渗透着一种悠远的历史感。几个主要唱段,如秦秀云听了女儿埋怨自己把棉鞋给了别人穿后所唱的“小杨波声声怨妈妈”、她进山砍黄荆条负伤后所唱的“临张望拉着我的手”等,婉而不哀,悲而不伤,缠绵悱恻,深沉感人。王蓉蓉的演唱富于激情,对声腔的运用、气息的控制度适中,游刃有余,低婉处如山泉幽咽,高昂处似银河飞瀑,扣人心弦,振人豪情。她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情感的体验也比较准确,朴实自然,有法度而无程式的生硬感。剧中其他一些人物也大都称职,导演的整体布局也大体适当,风格统一。总体看来,《黄荆树》不失为当前京剧现代戏的一出佳作。

作为传统戏曲的京剧表现现实生活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建国后曾有过一个较大的发展,产生了一批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近几年的戏曲现代戏创作,地方戏进步比较明显,又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而京剧则相形见绌。究其原因,一是许多老观众喜爱传统戏,剧目丰富(所谓唐三千、宋八百、说不完的三国等),流派纷呈(梅、程、尚、荀,谭、马、杨、奚,余、言、裘、赵、张等);二是现代戏难搞,以传统的形式表现现实生活还有许多难题没有解决好,如程式,流派等。就此意义上讲,《黄荆树》已是难能可贵的了。然而就艺术创作的视角,就京剧现代戏的发展历程而言,则还不能满足,尚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就文学剧本而言,不足之处所感有三:其一,时代感不够强烈。普及农村教育,这是一个长远的主题,但新时期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现在普及教育有什么新情况、新问题,即社会背景有什么新变化,这一层不明显,似乎与四十余年前差不多。其二,秦秀云是由山外边的“大世界”来的,应该视野比较开阔,社会阅历比较宽广。但在剧中所表现的秦秀云坚持在困境中办学,好象就是为了实现丈夫的遗愿和对孩子的爱这一永恒的主题。这一则使秦秀云性格缺乏充实的内在依据,二则作为一个艺术形象缺少新鲜感。其中有的情节人为的痕迹比较明显,如秦秀云是前任杨老师的妻子,这一情况一直保密到剧终;又如抓教育的党支委郑昌生由于误会秦秀云砍黄荆条是“到我们的碗里把饭争”而以“毁坏森林”的罪名惩罚她,而秦秀云竟未做有力的反驳。这都是一戳就破的窗户纸,经不起推敲的戏剧冲突。其三,在创作方法上,该剧缺乏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结构上比较散。剧中有些细节很好,如“棉鞋事件”、“飘纸船”等,但就整体而言,则显得平、散。

在二度创作上,导表演、舞台美术处理缺乏新意,比较平淡。而且舞台风貌与剧本中所规定的戏剧情境不够协调。该戏的具体背景是湘西山区,剧中较多地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如贯穿全剧的“山歌”,党支书郑老爹惩罚不让孩子上学家长的手段是“杀猪出谷,拆屋下瓦”,穷孩子秀秀冬天以棕片包脚等。而现在的舞台体现,基本上是京腔京调,是北京地区的音容笑貌。立于舞台中心的平台既未创造一个恰切的戏剧环境,也没给表演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加上演员缺乏湘西山区农民的气质,就更缺少应有的艺术魅力。

戏剧创作应当大力提倡主旋律,提倡表现新时代、反映新生活、塑造新人物。同时又要十分注重艺术表现的感染力,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丰富性,尽力做到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生动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戏曲还要注意它的观赏性与娱乐性,这样才能既赢得新观众,又不失去老观众,才能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目的。当前京剧现代戏正需要在这方面有一个较大的进步与提高。

标签:;  ;  

爱情的赞美--从现代京剧“黄景树”看_黄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