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贸易组织论文,零售业论文,对策论文,中国加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末,我国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进程大大加快。随着入世后零售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内零售业将面临来自外商的强大压力。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制定对策,是摆在我国零售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我国的零售市场开放及其影响
自改革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但考虑到流通行业的特点,国家对国内贸易领域的开放采取了十分审慎的态度。1992年之前,我国禁止外商在中国开办独资或合资的零售企业,直到1992年7月,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的批复》的文件,批准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等6个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进行中外合作零售企业的试点,首开我国零售市场对外开放的先河。但是,这种开放是十分有限的,国家对外商投资在商业存在形式、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政府审批程序上,都作出了严格的限制。199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经贸委、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规定商业零售为“限制外商投资产业,”只允许有限度地吸收外商投资。1997年12月,有关部委对《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商业零售继续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并明确“不允许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必须“由中方控投”。由此可见,我国零售市场的开放只是一定区域、范围的有限度的开放。
然而,这种状况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发生重大转变。作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国必须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并按照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等有关条款来对待外商投资。这样,我国原有的规定将难以为继,我国的零售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对外开放时期。
零售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对我国的零售业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为国内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从有利的方面看,零售市场的开放对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可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首先,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国内零售商业,其中一部分将以合资的形式进行,这有助于缓解国内商业企业、尤其是国有商业企业资金严重匮乏的状况。其次,外商的进入带来现代管理、营销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通过外商的示范作用,可以推动国内商业的改革创新,有助于国内商业企业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外商的进入有助于改变我国目前零售布局结构和业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使我国零售商业布局过于集中、业态形式过于单一的局面得到改善。
从不利的方面看,零售市场大范围对外开放,势必导致外商的大批入侵,对国内零售商业造成极大的冲击。我国零售市场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全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近3万亿元人民币, 持续几年保持10%以上的发展速度,使外商一直看好中国的零售市场。一旦大门敞开,外商的大举进入在所难免。目前,在我国零售市场半开放的情况下,一些国外零售企业已经捷足先登。据统计,1995年世界47家最大零售业排名前10位的巨头中,已有半数以上进入我国,如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等。这些企业大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无疑将大大增强尚未进入的外商的投资信心,吸引更多的外商进军中国的零售市场。从理论上分析,商业领域具有投资门槛低、投资周期短、投资回报率高、竞争相对充分等特点。这就使外资很容易进入他国市场,站稳脚跟,并不断向外扩张,其结果是国内零售业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市场地位发生动摇。随着外商的进入,国内的零售企业不得不直接面对外商的竞争。而我国零售业目前的状况很难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外资企业相抗衡。因而在一段时间内将出现销售额减少、利润下降、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的局面,一些弱小的企业则可能因亏损而倒闭。目前国内一些地区的零售业已感到这种压力。以上海市为例,1997年上半年,洋超市的销售额已占到全市超市销售额的5%,这一比率仍在不断上升。 深圳的沃尔玛购物广场一经开业,周围的超市营业额普降10%以上。南京的麦德龙和家乐福开业时,当地最大的百货公司新百在第一个双休日,客流量就减少10%,月销售额下降6000万元。
二、我国零售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
1.规模实力上的差距。我国零售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首先表现在规模上。由于我国零售企业仍以独立企业为主,扩大规模主要是走单体扩张的道路,限制了规模的发展。而国外大多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使其规模得以充分地发展。从零售业的零散度来看,我国高达90%,而欧美国家只有40%左右,日本为50%。从连锁经营所占比重看,我国连锁销售额占全国零售商品总额不到3%,最高的上海也只有6%,而美国则达到60%,日本为40%。因此,我国的零售企业在规模上与发达国家对比悬殊。例如,全球零售业的“巨无霸”美国的沃尔玛,1995年有连锁店2943个,销售额为940亿美元。而我国前20位连锁企业总共才只有656个连锁店, 只及其1/5;全国50家大型商场的销售总额为490亿元人民币,只相当于其1/15。
2.管理技术上的差距。在管理技术上,自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先进国家开始在商业领域运用现代科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例如,沃尔玛在美国的总部拥有规模仅次于美国联邦政府的计算机系统,并用自己拥有的商业卫星频道,时刻传送和处理来自世界各地市场和连锁店的信息。各分店也拥有包括客户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财务管理、商品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而我国商业界才刚刚开始提出“自动化”,技术装备及应用都大大落后于国外。即使走在前列的上海华联超市,其技术的投入也只有3000万元,现代化技术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3.经营方式上的差距。在经营方式上,国外零售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百货店之后,产生出各种新的业态,以其崭新的经营方式,取得竞争的优势,并取代了百货店的市场主导地位。其中一个最具挑战性的优势,就是在低成本基础上低价格。与之相比,我国的零售业还是以百货店为主,采用传统的经营方式,加之经营手段的落后,使得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无力与超市等新业态在价格上进行竞争。例如,深圳的沃尔玛、上海的麦德龙等仓储式商场,其商品价格比其他商场低5-10%, 并以会员制的方式集聚了数以万计的稳定客户,令其他商场难以招架。
4.经营观念上的差距。在经营观念上,国内企业与外商也有极大的差距。国外企业把以消费者为中心落到实处,真正为顾客利益着想,处处体现了注重实效、着眼于长远的现代经营观念,使之更能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相比之下,国内商界的一些观念则显得十分陈旧,如只注重形式、急功近利、过分的功利主义等。由此产生的诸如盲目地追求大型化、高档化、几十年如一日的营业时间、一些商场的电动扶梯只上不下、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促销活动等现象,使其日益失去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一旦外商进入,顾客的大量流失也就在所难免。
三、提高国内零售业竞争力的对策
1.调整业态结构。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零售领域的对外封闭,割断了与发达国家零售业态的交流,因而在国外零售业态朝着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大型购物中心迈进之时,我国还停留在百货公司为主的早期阶段。单一的业态结构使我国的零售业在百货业态上市场饱和甚至过剩,竞争十分激烈,而在各种新业态上却留下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当外商以新的业态形式进入时,很容易占领市场,而国内百货业态的零售商业很难与这些新业态展开竞争。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零售业要从整体上对业态结构进行调整,在原则上不再兴建大型百货商场,着力发展各种新型零售业态。目前,我国人均GNP已接近1000美元, 恩格尔系数也降到50%以下,已初步实现小康,同时家用电器已经普及,定期大量购物的习惯正逐步形成,加之住房的商品化,城市人口开始向城郊扩散。这些变化都表明我国已具备发展超市的条件。因此,近期内业态调整的主要目标,一是在城郊居民区和非中心商业区兴建各种类型的超级市场;二是对部分百货商场进行改造,转变为大型综合超市;三是在对中小企业改造的基础上,发展专卖店和便利店。通过调整,使我国零售业能够在外商大批登陆之时,抢先进入各种业态市场,形成合理的业态结构,这样才能更有把握地应对来自外商各种业态的竞争。
2.扩大企业规模。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零售企业几十年来形成的是一个庞大的数量整体,而单个的企业规模过小,实力薄弱,无法和国外的商业巨头抗衡。因此,扩大零售企业规模,造就出一批中国的商业“巨人”,是改变目前国内商业竞争劣势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单纯依靠企业自我的资本积累,其扩大规模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必须走联合的道路,通过兼并与重组的方式,或强强联合,或以强并弱,对国内商业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组建一批大型的商业企业集团,形成我国的商业“联合舰队”,以便和国外的“航空母舰”对抗。在组建集团公司时,应借鉴国外的经验,重点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一种把大规模生产体制和分散单个性的零售业结合起来,形成大规模销售体制的经营方法。它以资本为纽带,将分散的、单个性的店铺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从而使企业经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国外的一些巨型零售企业,正是依靠连锁才达到如此巨大的规模。目前,我国的连锁经营还存在一些体制上的障碍,如财政的分灶吃饭、企业的承包经营等。另外,连锁管理技术上的滞后,也影响到连锁的发展。为此,应深化财税体制和企业经营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为零售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改善商流、物流条件,加速配送中心的建设,使连锁企业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真正能够取得规模效益。
3.发展信息技术。零售商业的现代化,是与科学技术现代化分不开的。现代大型零售企业之所以能够对如此众多的连锁店能够实行有效的管理,正是得益于现代科技、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发达国家,电子信息技术已为零售业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同时降低了经营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我国,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许多商场大都配备了电子计算机,但由于没有形成网络,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提高我国零售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是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商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国内零售业要把发展科技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来抓,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积极开展POS、EOS、EDI、VAN、MIS、SIS以及其他辅助系统的建设,加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国家对零售业的信息化建设应给予大力扶持,企业也要加大技术改造的投资,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尽快实现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现代化。另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应参与这一过程,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4.转变经营观念。由于计划经济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官商”影响,加之前一时期商场“闭着眼睛也能赚大钱”所造成的错觉,使得我国零售业普遍存在经营观念陈旧、经营思路狭窄的问题。虽然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也了解一些现代经营理念,也强调顾客至上,但在实践中总是有意无意的与之相悖,如降价销售中的欺骗行为、打假过程中的包庇行为、经营中的不正当行为等。对于企业的发展缺乏战略眼光,没有明确的定位和个性等。在经营方式上一味坚持代销制,慎行买断经营,为逃避风险而扭曲了工商关系,加大了交易成本。因此,我国的零售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观念的转变已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国家应加速国有零售企业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彻底转换经营机制,为新观念的树立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零售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彻底摒弃落后的经营思想与观念,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真正树立起现代经营观念和全新的经营意识,包括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信息意识、创新意识等。要由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由单一营销型向资本运营型转变。坚持市场为导向,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使企业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人才配备、营销策略等方面都发生质的飞跃,以崭新的姿态来迎接21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