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企业审计;监督
一、加强企业审计监督的重要意义
1、部门相互制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作为一个内部结构部门繁多的组织体,各个部门之前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任何部门的运作出现问题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构建审计监督体系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监督各部门的运作,与其他职能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优化企业运行。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内部稳定性,部门相互制约则可以避免权利的集中,减少违规行为,对企业的稳定有着很大帮助。
2、监督企业运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正是因为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存在违规的获利空间,而一些违规行为或者是失误的行为很有可能会给企业利益带来严重损害,所以需要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来增加企业运作的透明度,提高违规行为的陈本,同时也通过监督体系及时发现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以保障企业运作符合长远发展利益。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每一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辛勤劳作,有监督才能减少懈怠减少投机取巧并及时发现工作认真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做好奖惩提供一线数据,以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3、减少管理失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审计监督就是为了及时发现企业运作过程存在的问题而设立,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是审计监督的主要目的,也是减少企业运作失误避免损失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措施。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运作中,各种各样的管理失误或者职能部门的操作失误都是在所难免面的,甚至很多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也是存在的,这些东西不可避免,但通过严格规范的监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把因为各种错误而引起的额外损失降到最低,就是在不断的帮助企业实现规范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二、提高企业审计水平,确保监督到位需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从审计监督的职能来看,监督仅仅是一种必要的手段,而服务才是最重要的宗旨。本文认为,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源头肃清企业内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目前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部分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两条指令能够解决的,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找到问题的源头,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另一方面,监督与服务的工作性质存在很大差别,如果说相关机构打着服务的标语去监督企业,一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甚至会引起企业的抵触情绪,这种情况在社会上是普遍发生的,因此绝对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2、正确处理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是审计判断的基本依据,但是要做出更加客观、全面的审计判断,还应该兼顾市场经济条件和企业实际。从严格的角度来说,依法审计是在某些情况较为恶劣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必要性手段,并且在依法审计的时候,企业已经出现问题了或者具有某些嫌疑;实事求是则是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判定,多数情况下还没有走法律程序。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企业审计人员必须分清楚情况,才能决定采用何种方式来工作。
3、认清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推行全面审计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形式,但是必须分清楚主次,把握重点,重要时段的重大投资项目力求查细、查实、查透。由于我国的经济环境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有些企业为了在起始阶段获得较大的成就,利用一些不法手段谋取了较高的利益。但是部分企业仍然是在守法的情况下进行经营。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是,前者包含后者,而后者是前者的重要工作。提高企业审计水平,就是要在不同的时段,选择不同的工作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确保监督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提高企业审计水平,确保监督到位的路径和方法
1、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要注重宏观环境、政策动态方面的研究,结合自身管理状况,及时梳理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和控制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紧紧环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适应新形势下国家监管和舆论监督的客观需要。突出重点,积极开展集体企业、用户资产管理专项调查、农村电网维护费管理、大额资金管理等专项调查,多领域开展审计调查,加强重点领域、大额资金的规范管理,促进风险防范工作,确保资产、资金安全管理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推动集体企业规范管理,调查全面、客观反映财务资产状况和管理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及时摸清用户资产管理现状和财务入账情况,提出规范、有序接受用户资产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反映农村电网维护资金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严肃年金管理、大修项目管理、电价执行、招投标管理等成本费用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管理。将内外部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作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纳入整个审计闭环管理主要工作议程。同时,坚持边审计、边整改、重实效的原则,在现场审计中,把以前年度遗留问题,做为主要内容进行重点披露,并严格落实整改结果。在下达审计决定时,对整改事项逐项、逐条落实,扭转过去“只管审计、弱化整改”的被动局面。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整改联动机制,创新审计整改模式。审计部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管理风险及被审单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分专业提出整改意见,及时进行传递与反馈。各业务部门结合管理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形成审计与专业部门齐抓共管、共同落实整改成果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整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切实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
电网企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监督力度加大,面临着监管风险、运营风险、安全风险等诸多风险,供电企业审计工作要积极服务大局,探索创新,求真务实,提升审计履职能力。
(1)转变理念,坚持风险导向引领原则
以风险为导向,全面提升专项审计立意和高度,关注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梳理排查风险点,主动思考,提前介入,及时调整审计重点。一是以风险大小为依据选择审计调查项目,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对经营管理事项进行风险评估,选择敏感事项、管理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找准切实点,及时排除风险隐患。二是通过开展审前调查,摸清业务流程等基本情况,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评估。在调查实施过程中,根据风险程度,综合考虑审计资源,将高风险管理事项作为重点审计对象,有效控制审计风险。三是调查报告应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评价各项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恰当、有效,着重揭示内部控制缺陷和存在的重大风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
(2)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审计成果运用
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完善,总体表现为三个“建立”:一是建立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完善审计成果运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审计成果运用的管理责任,规定整改要求和处罚措施,建立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落实机制及审计成果运用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通报制度,取得实效。明确审计工作每季度要向党政联席会议汇报,通报审计工作情况,对新发现问题、管理中存在风险、业务流程中薄弱环节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并以审计工作动态等方式,对审计成果运用结果在企业内进行通报,改变了“重审计、轻整改”的状况。三是建立源头治理,闭环管理。对各类违规现象和风险要素进行源头治理,从内部制度进行完善,从业务流程方面进行改进,着力解决“屡查屡犯”问题。做好审计回访工作,通过限期上报整改情况和定期开展审计成果运用检查等措施,加大整改力度,实现审计工作闭环管理。
四、结束语
企业审计工作要切实服务于企业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努力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为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监督保障。
参考文献:
[1]解薇薇.新常态下审计监督模式的改革探索[A].江西省审计厅、江苏省审计学会.江苏省审计机关第六届青年审计论坛论文集[C].江西省审计厅、江苏省审计学会:,2015:6.
论文作者:尚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企业论文; 风险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审计监督论文; 部门论文; 成果论文; 工作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