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吉利汽车_汽车论文

国际吉利汽车_汽车论文

走向国际化的吉利汽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向论文,吉利汽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吉利集团(或称吉利)是民族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它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种种实践,深深镌刻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里程碑上。特别是其自主开发的CVVT-4G18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和整车车型等核心技术成果,“实现了中国几代汽车人孜孜以求的梦想”。自主创新虽然十分艰难,但这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唯一成功通道。正是凭借着自主创新,吉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外行变为内行、从拿不到“准生证”到进入中国汽车工业十强,从造低端汽车到能够造中高端轿车的转变。也使得轿车价格回归真实,让轿车这一“奢侈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普通百姓提前圆了“汽车梦”;也使得中国汽车有了“民族品牌”,让原有的汽车格局得以改变,撑起了民族汽车工业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当然,自主创新对于吉利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它为吉利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基础。正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说:“中国汽车要想走出去必须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如果没有过硬的自主研发能力,就算走出去了,也不可能长久。”

李书福的梦想是“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自2004年吉利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国际化举措频频,其中包括与马来西亚、英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合作伙伴签订各种合作协议,到2006年效果日益显现。2006年吉利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BH)签订合资协议,是吉利国际化战略的标志性事件。在年末对吉利进行大盘点的时候,李书福向媒体透露:吉利汽车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实现了“参与全球汽车工业重组,改变中国汽车工业格局”的目标。虽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毕竟这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

国际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6年10月24日,李书福在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英国上院领袖阿莫斯女男爵的见证下,在英国伦敦皇家花园酒店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签下合资生产世界名牌出租车的协议。这是继吉利集团与马来西亚IGC集团就整车项目及CKD项目正式签约、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正式签署在香港合作开发新型轿车体系并带动有关零部件开发项目的合作备忘录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国际合作,意味着吉利在参与全球汽车工业重组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媒体报道,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在上海生产知名的伦敦豪华出租车。在新公司中吉利集团占股51%,吉利集团下属的上海华普占股1%,锰铜控股占股48%。锰铜控股将以每股2.5英镑(1英镑约合14.8元人民币)的价格,向吉利集团下属的吉利汽车(0175.HK)定向发行30%新股,计570万股,合1425万英镑。此外,锰铜控股以知识产权作价560万英镑,两项合计1985万英镑,以换取合资公司48%权益。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车将持有锰铜控股扩大后股本的23%,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以中方控股的形式携手英国锰铜控股公司打造偶像级名牌出租车,一举打破中外合资外方控股的惯常做法,开启中外合资造车的新一页。

据透露,由新合资公司所生产的出租车主要返销英国及其他国外市场,除此之外也将试销中国市场。预计2008年中开始投产,上海华普将负责最后的组装和销售,并拥有在亚洲的销售权,而锰铜控股则拥有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销售权。这为吉利进军欧美市场创造了条件。

2006年是吉利的又一个“吉利年”,据吉利方面介绍:全年销售各类吉利轿车逾20万辆,同比增长40%以上;出口近1.5万辆,同比增长11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亿元,同比增长41.88%以上;实现利税近15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取得了全国轿车销量排名第九,1.5L以下轿车销量排名第二,增长速度超过40%的佳绩。

40%的增速从何而来?李书福指出,“成熟的技术、超高的性价比和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是吉利决胜国内市场的杀手锏,也是进军国外市场的有力武器。

吉利的竞争力在干完全的自主研发和别人很难克隆的低成本。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今,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也成为吉利竞争优势的一部分。据介绍,吉利已在国内拥有近400个4S店和近600家服务站。而在海外,也已建有26家代理商和128个销售服务网点。从2003年首次出口400辆吉利轿车至2006年底,累计出口近30000辆。产品销往中东、拉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吉利人来讲,2005年9月和2006年1月,吉利汽车参加法兰克福车展和北美国际车展的一幕还历历在目。作为近百年来参展的中国汽车唯一自主品牌,吉利展台被来自世界各国的新闻记者围得水泄不通。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在现场直播时指着吉利自由舰说:“电视机前的观众们,这辆来自中国的汽车没有天窗,也没有豪华的装饰,无论你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无论你们同意还是不同意,这就是汽车的未来!”通过参加国际两大顶级车展,让全球认识了吉利汽车。在车展上,李书福接受了近百名中外记者专访,与数百个代理商进行合作意向洽谈,有力地推动了吉利海外市场的建设和拓展。

在大力发展经济型轿车的今天,对于吉利汽车的性价比,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很说明问题。据了解,自2001年吉利汽车正式列入国家汽车产品公告并开始市场销售以来,累计销售各类吉利轿车近60万辆。成熟的技术在李书福看来是吉利汽车走出去的最核心优势。可以说,如果没有自主创新,就无法降低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价格,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也就很难实现,而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也就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幻。

打造国际化品牌换标先行

李书福表示:走国际化路线是吉利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球汽车销量已超过6000万辆,而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不到10%,90%的市场在海外。这对于到2015年,完成“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在国际市场份额将达到2.5%,吉利汽车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目标的自主品牌吉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吉利作为一个自主品牌,可以充分利用与调动国际化资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并行,以优质廉价的汽车去占领国外市场,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锻炼自主研发的能力,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接下来它需要做的就是完成从本土品牌到国际化品牌的转变。因此,吉利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从它的原出生地脱离出来,以国际化的形象面对消费者。

2007年1月9日下午,吉利集团在北京嘉里中心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媒体宣布:设立360万元专项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新车标设计图案。其中“大师奖”1名,奖金200万元人民币;“吉利奖”10名,奖吉利远景轿车一辆;“入围奖”100名;慧眼奖300名。这预示着吉利的国际化品牌战略正式启动。

吉利汽车车标的发展演变其实浓缩了吉利汽车发展壮大过程。最初,吉利采用的吉利美日商标,由字母“M”和中文“日”组合而成。震惊中外的中国汽车产权标本案就与这一商标有关,该案最后以吉利胜诉而告终。随后,吉利一直采用了现在椭圆型的“6个6”图案商标,并且该商标已经成为了中国驰名商标。李书福认为,虽然吉利当前车标在推广上已耗费几亿元,但它的影响还只在国内。随着吉利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以及消费者价值观、审美观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吉利需要有一个更为国际化的、更具审美观、更简洁的车标以吸引全球消费者的目光。他们希望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新车标的形式,让老百姓来评议、参与、提升、重新认识吉利的车标。

业内人士指出,吉利现有商标图案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色彩,不利于在海外市场的传播,而提早换标有利于节省吉利走上国际市场后换标的成本。同时它的作用还在于提高吉利汽车固化的“经济型轿车”形象,为吉利未来的高端产品的销售创造良好的条件。

对于将在2008年8月产生的这款新标志,吉利最主要的要求是“国际化”。吉利方面表示,此次全球征集的新车标要求具有标识性、艺术性、实用性等特点,体现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诠释集团打造中华民族百年汽车基业的愿景,折射吉利汽车的品质、技术和工艺水平。新标志还要鲜明易于记忆,对现有车标有一定继承性,便于运用各种工艺手段生产和制作。

“希望吉利成为中国人喜欢、全球人喜欢的品牌,也希望吉利车标更加符合国际潮流,全世界喜欢吉利关心吉利的人能共同参与到这次新车标的设计当中,共同见证吉利的成长,早日实现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目标。”李书福意味深长地说。

国际化道路任重道远

近年来,吉利的发展有目共睹:企业的资产总值超过100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并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同时“吉利”以55.37亿元的品牌价值进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前百强。

目前,吉利集团在浙江的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生产的制造基地。并在临海建立了吉利汽车轿车开发中心和试验中心;在上海建立了新能源、清洁燃料、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及经典车型研发中心;在宁波建立了发动机研究所、变速器研究所;在路桥建立了电子电气研究所。具备较强的轿车整车、发动机、变速箱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每年可以推出4至5款全新车型和机型。现已拥有年产2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拥有吉利豪情、美日、优利欧、美人豹、华普、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轿车。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八大系列发动机和八大系列变速箱,均已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III排放标准,其中1.0L(四缸)、1.OLVVT—1发动机已经达到欧Ⅳ标准。截至到2006年底,已经获得各种专利266项,发明专利30项。其自主开发的4G18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并获得2006年度中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唯一的一等奖;自主研发的EPS,开创了国产品牌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先河。吉利集团还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强大的技术实力,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近十年来,吉利成功地从世界各地吸引来大批汽车精英,特别是近几年从国内外知名汽车公司引进的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组织起颇具实力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吉利集团现有员工80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00余人,占总人数的18%以上。同时拥有院士四名、外国专家十多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

然而,一切的成绩都属于过去,等待他们的是更大的使命:“到2010年,将推出十五款全新车型,八款发动机,六款手动变速箱,六款自动变速箱,三款电子无级变速箱,一个油电混合动力项目和一个赛车项目;到2010年,将实现产销100万辆目标,其中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吉利汽车将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首选品牌;到2015年,将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在国际市场份额将达到2.5%,吉利汽车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从目前的20万辆产能到200万辆,从1.5万辆的出口量到130多万辆,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上的差别,而意味着不仅要走得快而且要走得稳。国际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为此,吉利确定了“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联横、后来居上”的发展战略。这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跟随发展战略:紧随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在一些领域实现超越,尤其是部分核心技术领域方面的突破。不仅如此,吉利还招贤纳士,广泛团结、利用各方面的力量,为实现后来居上的理想而努力。

目前,吉利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现已全部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和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TS16949体系建设与认证、欧盟的ECE、美国的DOT和EPA等认证工作也在吉利集团和各子公司全面启动。

据透露,吉利集团一个集成世界先进技术的开放型研发中心和一个创新成果应用平台正在筹建当中。

早在几年前,李书福就指出:“我们要主动站在真理一边,而不能要求真理站在我们这一边。中国汽车制造的终极真理,就是一定要创造出具有真正中国血统的‘中国造’,而不仅仅是命脉掌握在外资手里的‘中国造’;就是一定要制造出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而不仅仅是富裕阶层才有资格消受的豪华车;就是一定要做世界汽车业的‘制造工厂’,而不仅仅是世界汽车制造商的‘组装车间’”。

为全心全意地圆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梦,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吉利人充满信心,义无反顾。

标签:;  ;  ;  ;  ;  ;  ;  ;  ;  

国际吉利汽车_汽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