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 湖北 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评价唤醒管理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5年9月,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1例,分别给予常规唤醒护理、规范化唤醒管理。结果:观察组躁动、并发症合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2%、7.7%、0.0%低于对照组17.6%、30.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后1h、2h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唤醒次数、出ICU时MRC-Scor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唤醒管理,可提高唤醒质量,降低护理风险,降低长期镇静导致的肌力减退分险。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唤醒管理;镇静
【中图分类号】R35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269-02
重症患者因机械通气、各类侵入性管路的留置、疾病疼痛,往往有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增加患者痛苦,易引起精神障碍,影响治疗依从性,增加机体耗氧量、应激反应,延长机械通气时间,还可能导致自行拔管等不良事件[1]。故,临床对于重症患者往往采取镇静治疗,如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等,但这些药物本身也有不良反应,同时因麻醉深度不易控制,常出现镇静过度、戒断症状等并发症。为此,在镇定治疗的同时,需要每日唤醒患者,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2]。目前尚无规范的唤醒管理方法可供遵循,本次研究试在ICU内规范唤醒管理策略,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5年9月,医院ICU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给予镇静治疗;②年龄>18岁;③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唤醒疗法禁忌症,如支气管哮喘、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DRS)、心肌缺血、颅内高压等;②姑息治疗;③低血容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④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⑤严重意识障碍甚至昏迷;⑥典型患者;⑦心力衰竭;⑧既往精神病史。共入选患者182例,其中男104例、女68例,年龄18~84岁、平均(56.1±10.2)岁。内科疾病74例、外伤108例。APACHE14~53分、平均(24.1±5.1)岁。均使用机械通气,留置尿管13例,静脉营养支持101例。右美托咪定镇定71例,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镇定111例。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1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侵入性操作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病种、镇静方式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唤醒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每日早7点、下午3点停用镇静药物,或适当增加频次,时间点与正常生物钟周期相契合。以言语刺激睁眼,若无躁动、呼吸窘迫症状,可完成简单的指令性动作如眨眼、握手,甚至清醒可说话,回答3-4个问题,或基础状况差无法清醒,但出现血压上升、心率增快等反应,则提示达到预期的唤醒效果[3]。镇静水平采用Ramsay评分标准。责任护士每隔1h评估1次镇静程度,
1.2.2 观察组
医护人员均进行1次全面的培训,务必使用户人员都知晓唤醒疗法的基本原理、方法,明确每日唤醒疗法的禁忌症,强化唤醒管理。
(1)唤醒前:①评估禁忌症,了解唤醒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应急准备,做好过程记录;②评估患者禁忌症,判断24h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分析药物的用量、镇静深度,分析生化指标,综合判断唤醒适应症、禁忌症。
(2)唤醒后:①密切监测体征、病情变化,评估镇静程度,机械通气者观察呼吸机参数、人机协调性,及时鉴别发现高血压、躁动等并发症,通知医师处置;②做好环境管理,减少环境不利刺激,光线柔和,调低报警音量,减少不良刺激,尽量减少唤醒期间不必要的操作;③做好呼吸道管理,维持呼吸道通常,鼓励自主咳嗽,提出雾化吸入,定时翻身拍背,做好气道湿化,若患者配合能力较好、病情稳定,可指导开展呼吸机训练;④准确评估撤机标准。
(3)并发症护理:①积极预防躁动,做好巡视,密切监控神志变化,做好床边档护,预防性应用约束带;②做好导管固定,妥善安置导管,预留一定的长度,避免拉扯导致导管脱出;③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末端皮肤温度、色泽;④做好舒适管理,及时微调,做好床单元整理。
(4)心理护理:①做好心理护理,善用肢体语言,如抚触、握手等,减轻患者焦虑情绪;②善用积极性语言,耳便叮嘱;③24h 床边陪护。
1.3观察指标
人机对抗、应激性高血压、躁动(躁动评分>4分)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自行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例。每次唤醒后1h、2h,躁动评分。唤醒次数。出ICU时MRC肌力评分(MRC-Score)。
1.4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描述统计,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与护理不良事件
观察组躁动、并发症合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唤醒目前尚无规范的方法可供遵循,过去采用传统的唤醒管理,低氧血症、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唤醒后患者躁动评分持续上升,为此护士不得不降低唤醒的次数,反过来又增加镇静过度、ICU衰弱发生风险[2]。研究中对照组唤醒次数、MRC-Score评分低于观察组,也证实了这一点。
目前关于ICU内唤醒的仍存在许多争议,唤醒的标准、次数、适应证、禁忌症都不明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唤醒的管理[5]。唤醒需综合考虑药物、并发症发生风险,在唤醒时还需做好监护,做好抢救准备。医院有必要做好唤醒的护理管理,做好护士的培训,规范唤醒的护理流程,设置基本的适应证、禁忌症标准,选择科学的检测技术,量化评价镇静深度、躁动严重程度。在唤醒患者后,做好唤醒后护理,密切监测体征、病情变化,做好陪护,做好环境管理,积极预防处理并发症,做好心理支持。
综上所述: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唤醒管理,可提高唤醒质量,降低护理风险,降低长期镇静导致的肌力减退分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2):893-892.
[2]丽美,蒋云琴,汪惠芳,等.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219-220.
[3]刘夕珍,史广玲,李平,等.33例机械通气患者唤醒期间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18-121.
[4]俞玲娜,张娜,尹安春.ICU获得性衰弱的干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82-83.
[5]吴永红,高燕,李琴.多发伤镇静镇痛治疗患者每日唤醒计划的实施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3,28(10):39-40.
作者简介:李媛,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老年护理。
论文作者:李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禁忌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不良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