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未来4000万丧偶的老年妇女的养老金问题呢?_性别比论文

那未来4000万丧偶的老年妇女的养老金问题呢?_性别比论文

未来4000万孤寡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怎么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孤寡论文,老年论文,妇女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背景]

有学者认为,老龄问题的关键是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这个认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国际老年人年开年仪式上的讲话印证了这个结论。他说:“在老 龄化过程中,我们还应特别注意性别差异问题。在几乎所有的地方,女性的寿命更长于男性 。但是,女性老人一般比男性老人更贫穷,患慢性病及因病致残的比例更高,也更易受到歧 视和忽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在本世纪前半叶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同时呈现出高龄 化趋势。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老龄问题也必须直面孤寡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据预测, 从2010~2050年,我国孤寡老年妇女将从790多万增加到近4000万,其中,80岁以上的将占 到50%,达到2100多万。

面对这个孤寡老年妇女群体,我们常常感到一种复杂的心态。一方面,老年妇女作为生育 抚养后代的母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为其长寿而高兴,也应该为 其能够欢度晚年而祈祷。一方面,我们又看到,由于孤寡老年妇女群体自身的一些弱点—— 健康状况较差、经济水平较低、文化程度不高、照料资源不足、社会和家庭地位较弱等,常 常成为最需要关注而得不到关注、最需要赡养而得不到充足赡养、最需要保护而经常受到损 害的群体。所谓边缘群体、弱势群体的称谓就是对孤寡老年妇女群体特征和地位最形象的概 括 。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也是追求“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世纪,更是我国实 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世纪。如何解决近4000万孤寡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使她们 也和其他群体一样享受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成果,是我国现在就要考虑的重要课题。其 实,能否妥善解决孤寡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本身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尺之一。

中国老年妇女人口的变化趋势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老年妇女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男女两 性 预期寿命的差别,老年妇女人数要多于老年男性人数。而且,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男女两 性预期寿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已经被发达国家的经历所证实。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 的提高,老年妇女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老龄问题将越来越成为老年妇女问 题,因此,了解老年妇女人口的变化趋势十分必要。

1 数据与方案

本文预测以199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分年龄人口结构为基数,预测期间为1990~2050年,因 为在这一期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都已经出生,所以预测中不需要考虑生育水平,而只需要 考虑死亡因素。

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68.35岁,女性为71.9 1岁。根据联合国世界各国平均预期寿命变化的经验数据,假定预期寿命的变化序列如下

(见 表1)。

表1 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假设 岁

性别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男性69.8570.81 71.7172.5672.9673.36

女性74.0775.77 77.1777.8778.2778.67

2 老年妇女数量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老年妇女的数量和总人口一样持续增加,并且老年妇女数量的增长 速度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1953年第一次普查时,中国有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2286.2万人 ,1964年为2407.3万人,1982年增加到4105.9万人,1990年第四次普查时已经增长到5082.6 万人,是1953年的2.2倍,根据我们的推测到2000年中期,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已经达到669 3.7万人。在本世纪的前半夜,老年妇女人数增加将更为迅速,2010年将达到8725.3万人,2 020年超过1个亿,2040年超过2个亿。2010~2030年将是老年妇女人数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平均每年增长高达3.7%,2020~2030年期间平均每年净增549.3万人。本世纪的前50年老 年妇女人数将增加1.5亿左右,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人数将是2000年的3.2倍左右( 见 表2、表3)。

表2 中国60岁以上老年妇女数量变化趋势

(万人)(年中)

年份老年妇女人数年份老年妇女人数

1953 2286.22010

8725.3

1964 2407.32020

12547.6

1982 4105.92030

18040.6

1990 5082.62040

20837.5

2000 6693.72050

21645.0

注:1.1953、1964、1982、1990年的数据为普查数据,其余为预测结果。

2.数据指中国大陆31个省的60岁以上老年妇女人数,没包括现役军人在内。

表3 中国60岁以上老年妇女增长速度

年 份平均每年净增人数(万人) 平均每年增长率(%)

1953~1964 11.0 0.47

1964~1982 94.4 3.01

1982~1990 122.1 2.7

1990~2000 161.12.79

2000~2010 203.22.69

2010~2020 382.2 3.7

2020~2030 549.3 3.7

2030~2040 279.71.45

2040~2050 80.8 0.38

3 老年妇女年龄结构的变化

老年妇女数量变化的同时,老年妇女的内部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如果我们把60~69岁 的老年人称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老年人称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 称为“高龄老年人”,则在老年妇女数量增长的同时,老年妇女的年龄结构也在老化,表现 为60~69岁的低龄老人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见表4 )。

老年妇女年龄结构的变化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有很多相似之处。1953年和1964年普 查时,65%以上的老年妇女年龄在70岁以下,8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人数很少,全国不到130万 人,并且,1964年和1953年相比,年龄结构有所年轻化。到1982年普查时,60~69岁的老年 妇女比重有明显下降,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显著上升,达到了8%。1990年第四次普查时 ,60~69岁的老年妇女比重已经降到60%以下,80岁以上老年妇女比重接近10%,近500万人 。根据推算,2000年8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有700多万,占老年妇女人数的11%左右。本世纪的 前30年,老年妇女的年龄结构变化不大,60~69岁的低龄老年妇女比重维持在55%~58%之间 , 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妇女比重在11%~13%之间波动。但是,在该期间高龄老年妇女的人数却 增长很快,201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妇女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2020年达到1479.4万人, 2030年达到2109万人,接近2000年的3倍。2030年以后在高龄老年妇女人数迅速增长的同时 ,老年妇女的年龄结构也在迅速老化。到204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妇女比重达到15%,人 数超过3000万,2050年高龄老年妇女比重达到21.7%,人数将近4700万。2010~2030年是老 年妇女人数增长最快的时期,高龄老年妇女人数在2030~2050年期间增长最快。

表4 老年妇女年龄结构的变化

%

年份60~6970~7980*年份60~6970~7980*

1953 65.0 29.4 5.52010 54.5 33.0 12.5

1964 66.8 28.1 5.22020 57.8 30.4 11.8

1982 60.3 31.7 8.02030 55.7 32.6 11.7

1990 58.8 31.4 9.82040 45.1 39.9 15.0

2000 55.8 33.2 11.0

2050 42.7 35.6 21.7

表5 80岁以上老年妇女人数的变化

年份 人数(万人) 年份

人数(万人)

1953

126.120101089.9

1964

124.620201479.4

1982

328.420302109.0

1990

496.620403126.9

2000

736.120504690.4

4 老年人口性别比的变化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总性别比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先升后降,2000年以前(除了1964年 外 )总体上是一种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开始单调下降。低龄、中龄和高龄老人的性别比的 变化趋势和总性别比的变化趋势相同,也是先升后降,低龄老人的性别比也是在2000年达到 峰 值,而中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的性别比推迟到2010年达到峰值(见表6)。

老年人口性别比的变化主要取决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分年龄性别比的变化,二是老年人口 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化。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正常情况下,老年人口的分年龄性别比会升高 ,因此会使总性别比或各年龄组的性别比升高。另一方面,标准的性别比随年龄变化的曲线 是 单调下降的,年龄越高性别比越低,因此,当老年人口的内部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时,会使总 性别比下降。在人口老化过程中,老年人口的分年龄性别比升高和老年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是 相伴发生的,他们对总性别比的作用方向相反,总性别比和各组性别比的变化是这两种力量 综合作用的结果。2000年以前,中国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还是比较年轻的,所以总性别比的 变化更多地是表现出分年龄性别比升高的影响,随着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年龄结构对 总性别比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预期寿命提高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因 此分年龄性别比升高的影响会越来越小,性别比将表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

表6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的变化 %

年份 总性别比 60~69 70~79 80*

195381.7 90.269.5

47.0

196475.5 82.364.8

45.5

198286.7 96.576.2

53.8

199090.8 101.6

81.7

54.6

200092.6 103.7

85.3

58.1

201090.9 101.1

86.0

59.4

202088.6 97.383.8

58.1

203085.7 94.980.4

56.5

204082.9 95.379.5

54.4

205082.2 99.179.3

53.7

从2000~205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将下降10个百分点,这一过程伴随着老 年 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这意味着老年女性人口超过老年男性人口的数量会大大增加。2000年 以前女性老年人口比男性老年人口多400~600万人,2010年将增长到800万人左右,2020年 超过1400万人,2030年超过2500万,2040年超过3500万,2050年达到3855.5万人,这些人85 %以上是70岁以上的中龄和高龄老年妇女(见表7)。由于中国夫妻年龄一般是男大女小,所以 这些人绝大多数会处于无偶状态,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是解决老年人养老的核心所在。

表7 女性老年人口超过男性老年人口的数量

万人

年份总计

60~69

70~7980*

1953

418.5146.2205.566.8

1964

589.2283.7237.667.9

1982

548.0 86.0310.2151.8

1990

468.4-49.0291.8225.6

2000

497.7-137.6

326.9308.4

2010

793.3 -52.5

403.7442.1

2020

1435.3198.3

617.8619.3

2030

2584.6514.0

1153.1

917.5

2040

3573.4444.5

1701.7

1427.2

2050

3855.5 83.0

1599.7

2172.8

丧偶老年妇女的经济保障需要关注

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应注意边缘群体问题。老年妇女是老年人口中值得关注的易受伤害和脆 弱的群体。边缘群体问题如果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将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压 力,促进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1 老年妇女的长寿以高丧偶率为代价

女性在寿命上较男性有优势,1998年,我国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9.39,女性为73.11 , 比男性平均多存活3.72年(注: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1998年中国人口.中国统计出版社)

,又由于妇女嫁的男人年龄一般比自己大些的社会风俗,她们的 长 寿却是以高丧偶率为代价的。1995年我国60岁以上男性老年人口中,失去配偶的仅占20.38% ,而在老年妇女中达到45.47%。从绝对数看,丧偶男性为1228.4万,女性达到2976.3万, 是男性的2.4倍(注: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

?2 老年妇女的经济生活保障水平低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妇女问题,老年妇女的生活条件和地位随着社会 的发展也有了明显改善。我国几千年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使得老年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普遍 受到关心与照顾。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城市老年妇女享受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与前人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 ,由于社会发展在各年龄组人口中的效益不平衡,老年妇女仍然是人口中的一个弱势群体。

这一代老年妇女生育胎次多,周期长,加之社会原因,她们的经济活动率大大低于男性老 人。退出生产领域后,多数老年妇女便失去了独立的收入来源,无法享受收入和医疗的社会 保障,不得不依赖于家庭。老年妇女中只有小一部分人享有退休金,其收入也一般较男子低 。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4年的调查,男性老人以劳动收入和以离退休金两项为主要经济来源的 比例在市、镇、县男性老人中分别占83.4%、72.6%和51.7%;而以子女或其他亲属供给为主 要经济来源的相应比例分别为15.3%、25.6%和46.0%。而在女性老人中,以子女或其他亲属 供给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老人占到全部女性老人的2/3,比男性高出了一倍。女性老人以劳动 收入和以离退休金收入两项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比例在市、镇、县女性老人中分别只占43.3% 、18.7%和17.3%;而以子女或其他亲属供给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相应比例分别达到53.7%、77.1%和80.7%(注: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之分析.中国社会工作,1998;3)

。显然,她们在经济供养上对子女或其他亲属的依赖性大大高于男性。配偶去 世后,老年妇女不像男性老人一样更容易再婚,而是常常一人生活。她们的经济保障问题更 加突出。

?3 缺乏收入保障对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经济是物质生活的基础,缺乏收入保障,不仅直接导致老年妇女的生活水准大都低于其他 家庭成员,而且她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都难以解决。

(1)疾病与贫困的困扰。老年妇女的高龄化程度较男性高,相应地发病率也高。老年妇女大 都缺乏充分的医疗保障,普遍存在看病就医难问题。终生的低收入、低养老金水平、低下的 社会地位和不易获得财产和遗产,使得她们更可能贫困。上海市1995年调查,特困老人中, 女性老人大大多于男性老人。无收入老人的男女性别比例为9∶91,低收入老人的男女性别 比例为17∶83。江苏省南通市特困老人中女性占54%,城区达到70%。无锡市特困老人中,女 性老人占82%。无锡和南通两地的调查表明,特困老人第一位的经济来源都是遗属补助,分 别占49%和41%(注:张坚,朱洪发.浅谈城市贫困老人的社会救助.上海老龄科学,1997;2

周光伟,李锦诚.江苏省南通市特困老人调查分析.全国老龄工作,1998;7)

(2)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人格与尊严受到挑战。经济上不自立决定了老年妇女在家庭中处于 不利地位。男性老人在家庭中多处于主导地位,家庭大事一个人说了算。丧偶后老年妇女依 靠子女供养,她们往往要面临更多危险的境遇。近几年,老年人权益受侵犯的事件各地均有 所闻,农村地区尤为严重。在受虐待、遭打骂、被遗弃,甚至被迫自杀的老年人中,多数是 无配偶、无业、无文化的老年妇女。老年妇女的赡养纠纷比较突出。尤其在农村,赡养纠纷 占老年人案件的60~90%,其中多数是丧偶后的老年妇女。有的地方赡养纠纷每年递增10%, 虐待、遗弃案件每年上升2~3%。因赡养问题导致自杀的占六成以上。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 现象更多发生在法庭之外,主要表现为物质生活保障的水平低、生了病无钱看病就医、行动 不便时不到应有的帮助、再婚受到阻挠、住房质量差和缺乏保障、家务劳动负担过重等等。

(3)贫乏的精神生活。旧社会重男轻女的传统剥夺了老年妇女受教育的权利,她们中文盲、 半文盲占了多数,1995年女性老人的文盲、半文盲比例高达83.2%(注:作者根据“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1992年)数据计算)

,加上过重的家务劳动 ,她们的文化活动时间少、生活内容单调、贫乏,如今,空巢家庭增多、代际分离趋势发展 ,致使许多人感到空虚、孤独和寂寞。老年妇女中的社会老人多,她们渴望健康长寿,但限 于经济条件和缺少家庭温暖,许多人不得不在宗教中寻找精神寄托,以至于个别人被法轮功 这样的邪教所迷惑,受骗上当,走入歧图。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生理等方面的原因,老年妇女经济上不能完全自立,受到性别和 年龄的双重歧视,成为社会的弱者。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较年轻妇女及男性老人低得多,更 少、更晚地从社会发展中收益,而社会和家庭的振荡产生出的各种冲击和困难却总是先作用 到老年妇女这个最脆弱群体的身上。

?4 解决老年妇女经济保障的人道主义原则及社会意义

思想、文化上的误区导致老年妇女的社会价值成为隐性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由于 强调有收入的劳动,妇女从事的人口再生产和家务劳动等对家庭和社会的间接贡献历来不被 承认,得不到社会保障的补偿,相反,她们长期被认为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如今老年妇女 在家庭中还承担了大量劳动。落在老年妇女肩上照料老年人的负担比男性重,尤其是低龄老 年妇女。调查表明,当行动不便时,城乡男性老人依靠配偶照料的比例平均值分别为74%和6 4%(注: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国统。)

。老年妇女在培养第三代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她们的劳动解除了子女工作的后顾之忧 。

妇女生育率的下降直接导致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尤其是在21世纪前半叶,独生子女的父母 将 陆续进入老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如何解决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涉及到我 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的这一基本国策能否长期顺利进行下去的重大战略问题 。如果丧偶老年妇女的晚年生活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人们将把老年的安全重新寄托在子女身 上。当千千万万年轻人为响应国家的号召而实行了计划生育之后,这就意味着保障老年妇女 晚年的生活,在经济上使她们得到保障,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是政府责无旁贷的重任。 提高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自身的地位,已经成为摆在社会面前刻不容缓亟待研究解决的重 大 问题。

?5 提高老年妇女地位、保障经济生活的途径

老年妇女过去为社会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因此,她们有权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198 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发展的目标是在全体居民充分参与发展并公平 分配所得利益的基础上,改善全体居民的生活。发展过程必须提高人的尊严,使不同年龄组 的人平等分享社会资源、权利并且平等分担责任。每个人,不论年龄长幼性别或信仰,都应 各尽所能,各得所需。”

提高老年妇女地位、保障经济供养的途径包括:

(1)老年妇女问题不仅是一个人道主义问题,而且也涉及到男女平等、社会发展、以及计划 生育国策更好实施的问题。在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时应认识到妇女的年龄差异,特别注意 改善经常处于极为不利地位的老年妇女的处境,满足她们的特殊需要。

(2)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社会政策向老年妇女中的特殊群体(如单身、无子女和丧偶)倾 斜。

(3)加强老年法的宣传普及工作,把敬老养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落实和巩固家庭养老。

(4)在向老年妇女提供人道主义帮助的同时,努力消除年龄歧视和性别歧视。

老年作为生命历程中的一环,是妇女在各个生命阶段地位和状况的积淀和反映。老年妇女 群 体福利和地位的提高和改善,最终取决于整个妇女群体福利和地位的提高和改善。

老年丧偶妇女的养老问题及其前瞻

?1 问题的提出

老年丧偶妇女的养老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于所有老年人口中,不仅女性的比例 要远远大于男性,而且女性中丧偶的比例也相当高;年龄越增长,这一现象越明显。据1999 年全国人口抽样变动调查数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0),60岁及以上丧偶妇女在60岁以上 丧 偶人群中的比重为70.9%,性别差异极其明显;同时,全国15岁以上丧偶妇女中的79.3%集中 在60岁以上。这就形成了老年人群体中相对庞大的老年丧偶妇女人群。要关注老年人口的养 老问题,就不能不对为数众多的老年丧偶妇女予以特别的重视。

老年丧偶妇女人群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因素。医学证明,由于 女性特有的生理构造与遗传物质的作用,女性抵御疾病的能力要大于男性;加之女性受各 种不良生活习惯和社会有害因素影响的概率小于男性,二者的共同作用造成了男性死亡率高 于女性,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长于男性的现实。二是婚姻习俗因素。在一般的婚姻习俗中,夫 妻 的婚龄差以男性长于女性为主。较长的寿命与较低的婚龄使很多妇女在步入暮年时,不 得不忍受失偶的遭遇。

?2 配偶在养老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城乡的涵义并不一致。城市是在大部分老 年人自身有退休金的前提下,由子女予以经济上的额外资助和生活上的必要照料为主要模式 ; 而农村则是以老年人个人的劳动,辅之以子女经济上的援助和生活上的必要照料为主要模式 。可以说城市是经济上“社会+子女”、生活上“个人+子女”模式;而农村则是经济、生活 均为“个人+子女”模式。

实际上,在这样归纳城乡养老模式时,配偶的作用已被隐含在内了,并没有凸现出来。由 于夫妻在经济和生活上均是同位体,因此所谓的“社会+子女”或“个人+子女”中的社会因 素和个人因素部分均是指夫妻的共同部分。即如果丈夫享有离退休金,即使妻子并没有此待 遇 ,但夫妻共同生活的经济基础则是以离退休金为主;同样,当夫妻共同生活时,彼此照料是 先于子女照料发生的。很多老年人的相关调查难以区分夫妻间在经济上和生活中的互助作用 ,因此配偶的作用反倒在子女之后了。也有调查显示了配偶在生活照料中的重要作用,但调 查结果往往是在男性照料中,配偶作用突出;在女性照料中,则强调了子女的帮助。之所以 如此,在于没有区分受照料者的婚姻状态,由于夫妻间的年龄差异,经常是丈夫患病时,妻 子能够给予照料;而妻子暮年卧床时,丈夫早已逝去,只能从子女处得到照料。

至于精神慰藉,再没有别的慰藉方式能够比得上恩爱夫妻间的互让互谅,相携相助的感情 密切了。

?3 老年丧偶妇女的养老处境与问题

按照丧偶发生的早晚,可把老年丧偶妇女区分为老年前丧偶和老年后丧偶两种类型。对于 老年前丧偶,即中年甚至青年丧偶妇女,1999年的数据显示其比例仅为全部丧偶妇女的1/5 , 这部分妇女在进入老年前还存在较大的再嫁的选择余地,可以以再婚的形式脱离丧偶状态。 有关老年前丧偶妇女中再嫁比例的研究较少。但如果老年前丧偶妇女一直保持丧偶状态至老 年 ,其与子女的关系将大大密切于其他家庭类型,因为子女势必成为支持其生活的重心。对于 老年后丧偶妇女,虽然也有再嫁的机会,但老年再婚的机遇要少得多,条件也难得多,很多 人将保持丧偶状态至生命终结。

一旦遭受丧偶的命运,老年妇女在经济来源、居住方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各方面都面 临挑战和选择。老年妇女相对于男性来讲,属于弱势群体,这一现实与老年妇女的自身素质 、就业经历和社会地位有密切关系。数据表明,目前的老年妇女中,文化程度普遍低于男性 ,有过工作经历的比例普遍低于男性,享受离退休金待遇的比例也远远低于男性,这就势必 使得老年妇女在丧偶之后,很难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维持自身生活,经济来源将成为首要问 题 。在缺少社会保障,千方百计寻找各种零散就业机会自食其力的同时,子女成为老年丧偶妇 女最主要的依靠。一般来讲,比起男性来,妇女与子女间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这成为丧偶妇 女在依赖子女养老时最有利的条件。另外,鉴于以往的高生育率,目前老年妇女的子女数普 遍在3个以上,起码在子女养老的人力资源上有所保证。至于居住方式,研究证明,老年丧 偶妇女多采取与子女同住的方式,有时是与第三代同住。对于老年后丧偶妇女,即使以前采 取的是夫妇独住的形式,在配偶去世后,也多改为与子女同住。这样的好处是既能够在家 务劳动和孙子女照料方面发挥余热,也避免了独居所引发的生活上的不便和情感上的孤独。

由于生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老年丧偶妇女的养老问题在古代就有所体现了,只不过没有 形成今天的规模而已。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就成功地刻划了两位老年丧偶 妇女的形象,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社会中老年丧偶妇女的养老解决途径。一位是家世显赫、养 尊处优的都市贵妇贾母;一位是外愚内精、知恩善报的村妪刘姥姥。虽然在小说中两者的社 会 地位差距悬殊,但同作为老年丧偶妇女,其养老方式却是一般无二:即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要形式。所不同者,贾母以年轻时的陪嫁和丈夫遗下的家业权势为倚仗,享受儿子、媳妇及 孙子女的孝敬;刘姥姥则靠的是自己勤谨的劳动和对外孙子女的看顾,换取女儿、女婿的奉 养。虽然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但从凝聚当时社会生活缩影的小说中,也可窥见我国传统 养老方式的一斑,城乡养老方式的异同以及今天养老方式对传统的继承。

虽然家庭养老能够成为目前老年丧偶妇女养老的主要形式,子女成为其主要依靠,但养老 质量的高低却差异很大。尤其对于自身没有任何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又很差,甚至生活不能 自理的老年丧偶妇女来讲,所能得到的供养水平与质量就完全取决于子女的孝心。随着社会 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原有的养老传统和目前的家庭养老方式能维持多久已成 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4 未来老年丧偶妇女养老前景

随着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以及随之扩大的男女寿命差异(世界范围从50年代前半 叶的相差2.7岁到90年代前半叶的相差4.3岁;我国从1981年的相差3岁到1995年的相差4.5岁 ),老年丧偶妇女的养老问题将作为老年人口养老问题中的一部分持续下去。即使比例不再 变 化,其规模也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而扩大。

近期来看,目前老年丧偶妇女的优势是子女数量较多,家庭养老的传统仍在;劣势是经济 收入来源少,自身文化素质较低,这使得她们在享受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的同时,养老的 经济水平和情感的寄托方式有所不足。对于这些老年丧偶妇女,继续维持家庭养老的现有模 式是最主要的任务,同时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予以支持:一是加强医疗保健工作,使老年 人自身的健康寿命尽可能延长,缩短患病和不能自理的时期,减轻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二 是随着社会化养老的发展,以一定的社会化养老形式对家庭养老予以补充,如提供各种必需 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等,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三是在宣传上加强社会道德意识和尊老爱老的传 统教育,使子女能够自觉在养老方面承担责任;四是为健康老年人提供就业和婚姻上的机会 ,增强其自身的养老支持能力。

远期来看,未来的老年妇女与目前的老年妇女在文化素质、工作经历、社会保障和子女数 量方面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工作经历增加,社会保障加强,而子女数量 因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普遍减少,总的趋势是家庭养老尤其子女养老的支持减弱,但自身养 老的能力增强,经济水平提高,情感寄托方式多样化,依靠社会养老的可能性增大。另外, 社会方面可以从改变婚姻习俗入手预防和减少妇女丧偶的发生,如改变夫妻婚龄差的方向, 提倡婚配中女性年龄适当大于男性等。

?[评论]

本论坛邀请了三位专家参加讨论。

刘金塘副教授对本世纪前期我国孤寡老年妇女数量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从195 3~2050年间分年龄的女性老年人口超过男性老年人口的具体数量,这是我们研究的基础。 徐勤研究员从经济保障角度分析了丧偶老年妇女的问题及原因,并指出,丧偶老年妇女群体 养老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整个妇女群体福利和地位的提高与改善。宋健博士则在分析当前老 年丧偶妇女养老状况之后,又对未来丧偶老年妇女前景提出了自身条件提高和改变社会习俗 的看法。

综合以上观点,本论坛认为,要解决未来丧偶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 则:

其一,国家关注原则。孤寡老年妇女群体是老年群体中最脆弱的部分,也是对国家和家庭 作出重要贡献的群体。因此,国家应该对孤寡老年妇女群体的特征和需求进行专题研究,制 定出有利于孤寡老年妇女群体的特殊政策,使孤寡老年妇女真正融入社会,充分享受社会经 济发展的成果。在强调国家作用的同时,也应鼓励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民间机构等关心 和参与解决孤寡老年妇女群体问题。

其二,社区支持原则。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社区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大。由 于身体和心态情况,我国孤寡老年妇女基本上愿意稳定地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之中。这样 ,社区实际上成为孤寡老年妇女最直接的依靠。家委会到居委会的变化,反映了社区与居民 关系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社区应该负起的责任。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孤寡老年妇女与 家委会的情感联系也应该在居委会中同样得到。

其三,大家庭原则。研究表明,老年妇女对家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孤寡老年妇女的依 赖性可能更强一些。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子女的减少,孤寡老年妇女独居的现象可能会大 大增加。这种独居现象对孤寡老年妇女的生活、心理、健康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如 何 让孤寡老年妇女回归家庭是一个大问题。从国外的例子看,建立姐妹家庭、亲属家庭、邻居 家庭或朋友家庭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路。老年姐妹居住在一起,关系比较好的亲属、邻居、 朋友住在一起,建立一个新的大家庭,既可以生活上相互照料,又可以避免精神上的寂寞。 大家庭拥有孤寡老年妇女最需要的两点:一是有家;二是有亲情。

其四,健康原则。解决孤寡老年妇女养老问题,除了外部条件以外,还需要从孤寡老年妇 女自身做起。提高孤寡老年妇女的健康水平是提高孤寡老年妇女自立能力的关键。目前,很 多老年妇女积极参与社区健身活动是一件非常好的值得大力提倡的事情。只有孤寡老年妇女 群体的健康水平提高了,孤寡老年妇女养老问题才有根本解决的希望。另外,努力提高全体 老年人健康水平,使男性老年人的寿命尽可能的延长,这也是解决孤寡老年妇女问题的一个 方法。

主持人:姚 远

?China has entered an ageing society as far as population is concemed,which is to reach its population ageing peak at the first half of this century,accompanie d with advanced ageing processing.Since it is commonly recognized that the key t o the ageing problem is weather the female elderly is well supported,China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the supporting problem for the widowed old women.It is esti mated that from 2010 to 2050 the number of the widowed old women in China will i ncrease from 7.9 million to nearly 40 million,among whom those aged 80 and above accounting for 50 percent,i.e.21million.

?As mothers who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childbearing and bringing-up of their o f fspring,the widowed old women deserve people's respect and support in their twil ight years.However,the defects in them such as poorer health,less income,less e ducational experience,lower social and family status often put them in a vulnera ble p osition to be ignored,hurt and poorly supported.

?What shall we do about supporting for the widowed old women so that they can e nj oy the social achievements with other members of the society?We should think abo ut this issue from now on.Because whether the widowed old women can be well and properly supported is an indicator of measuring the social improvement.

?The forum points out that four principles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solving the p roblem.Firstly,the country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the charact e ristics and requests of the widowed old women and making corresponding policies.Secondly,the community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helping the widowed fem a le elderly in the most direct and convenient way.Thirdly,the family and“expande d family”made up of sisters,relatives,neighbors and friends should continue fun ctioning in supporting the lonely female elderly.Lastly,the women themselves sho u ld improve their health conditions;the effort to lengthen the lives of males sho uld be made at the same time.

标签:;  ;  ;  ;  ;  ;  ;  ;  

那未来4000万丧偶的老年妇女的养老金问题呢?_性别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