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鄂罗春族社会事业发展调查报告_鄂伦春族论文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鄂伦春族论文,黑龙江省论文,事业发展论文,调研报告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3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5)04-0011-09

鄂伦春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有3871人,占全国鄂伦春族总人口的52.1%。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黑河、伊春3个市(地)的塔河、呼玛、爱辉、逊克、嘉荫5个县(区)。全省鄂伦春族建有5个民族乡、6个民族聚居村。

鄂伦春族是黑龙江省10个世居民族之一。鄂伦春族长期以来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地区,从事着游猎生活。由于历史发展进程滞后,在1953年下山定居时,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历史发展阶段。鄂伦春族从下山定居以来,一直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怀与扶持,使他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濒于消亡的民族,成为国家的主人。经过3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后,鄂伦春族经济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得到普遍改善。据2004年统计,全省农村鄂伦春族人均收入达到2285元。

一、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一)民族教育得到较快发展

由于历史发展相对滞后,鄂伦春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与汉族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省政府和有关市县政府对鄂伦春族教育给予了重点倾斜和扶持。1996年,省政府召开协调会,作出了鄂伦春族教育“三级投入,就近办学,乡校县管”的规定。大兴安岭、黑河、伊春三市(地)及所在县(区)认真落实协调会议精神,从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高度来认识发展鄂伦春族教育的重要性,把民族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给以优先发展。三市(地)先后制定了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和《黑龙江省民族教育条例》的实施意见。黑河市出台了《关于鄂伦春族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发展鄂伦春族教育的政策文件,有力地促进了鄂伦春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1.加大投入,鄂伦春族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大兴安岭、黑河、伊春三市(地)充分利用鄂伦春族下山定居50周年的有利契机,在积极争取省里投入的同时,当地也加大投入,使鄂伦春族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为两个鄂伦春族乡中心校共投入596万元,建起了两栋4965平方米的教学楼。呼玛县还投入资金改造了鄂伦春族寄宿制学生的宿舍和学校食堂。塔河县每年从县财政拨出13万元用于鄂伦春族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补助和学习用品购置等。黑河市也加大了对鄂伦春族学校的投入,为新生乡中心校投入资金270多万元,建起了一栋1120平方米的教学楼。各地在抓校舍改造的同时,还对教学设施进行了更新,先后购进了微机、试验室设备等,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大兴安岭地区的两个鄂伦春族乡中心校的办学条件,是目前该地区农村学校中最好的。2002年,国家民委、国家教育部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普九’工作现场会”,黑河市介绍了鄂伦春族教育方面的经验,全体会议代表还到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参观了中心校,对学校的办学条件等给予了一致好评(见表1、表2)。

表1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小学校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图

表2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中学校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图

2.强化班子建设,学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鄂伦春族所在的市(地)县党委、政府都把促进鄂伦春族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提高鄂伦春族人口素质、繁荣民族乡经济及加强文明建设的主要手段来抓,收到了很好效果。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族乡中心校,过去教学、管理一直处于全县的最后。针对这一情况,县政府把有多年教学管理经验的历文榜同志选派到新兴乡中心校任校长,在他的严格管理和精心组织下,学校的风气得到好转,教师钻研业务已蔚然成风,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经过近3年的努力,这个学校的升学率位于全县第4位,许多邻乡的汉族学生都到这个学校读书。塔河县十八站、白银纳两个民族乡中心校经过调整校长后,新校长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科学管理,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向前迈进了几大步。教师的干劲足了,学生的学习空气浓了,学校的管理井然有序,各项工作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每个到访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采取多种途径帮扶,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选派鄂伦春族学校的教师到县市教育学院进行培训,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二是派市县(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人员到民族中小学进行业务讲课,帮助民族学校教师训练5项基本功和6项基本技能,并从备课、讲课等环节逐一进行指导,帮助民族学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三是由市县(区)教育部门牵头,开展业务帮扶活动,黑河市安排教学工作先进的中、小学校长任民族学校的名誉校长,让他们和民族学校的校长一同研究学校的工作思路等,采取传帮带的办法,帮助民族学校。四是让鄂伦春族学校与城里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结成联谊学校。逊克县的两个鄂伦春族学校和县一、二中结成联谊学校,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中心校与黑河二中、黑河六小结成联谊校,对口支援,定期交流教学经验。五是选派城区中、小学的尖子教师到民族学校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六是选派优秀教师到民族学校支教。通过上述活动,使鄂伦春族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据2004年底统计,全省鄂伦春族学校小学四率均已达到100%;初中分别为入学率100%;升学率72%;巩固率98%;合格率98%。

4.重点照顾,鄂伦春族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在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认真为鄂伦春族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大兴安岭地区的两个县考虑到鄂伦春族寄宿生的实际困难,将寄宿生的助学金进行了调整。呼玛县从原来的小学生每年90元、初中生每年120元、调到了小学生每年120元、初中生每年160元。塔河县调整到鄂伦春族中、小学生每人每年290元和210元,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分别为130元和180元。为了鼓励鄂伦春族有更多的学生考上大学,塔河县设立了奖学金制度,对考上大学的鄂伦春族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3000元,考入中专的每人奖励2000元;对考入大中专的鄂伦春族孤儿每人每年解决5000元的生活补助费和学杂费。呼玛县也对鄂伦春族学生考入大、中专给予奖励;对考入本科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大专奖励2000元,中专和重点高中奖励1000元,并且报销学生假期的往返路费。

由于采取了多种政策和措施,使鄂伦春族学生的学习有了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学习成绩逐年上升。逊克县鄂伦春族学生葛岩崎以超过逊克县一中录取分数线14分的成绩,第一个凭实力从乡里考到县重点高中。逊克县的鄂伦春族学生孟冉,以661分的好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二)民族传统文化体育得到推广和普及

鄂伦春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体育,一直传承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

1.抓住迎庆契机,鄂伦春族文化馆站建设得到加强。为了改善鄂伦春族文化活动缺少场所的局面,利用庆祝鄂伦春族下山定居40周年和50周年之际,省市县三级先后投资386万元,为5个鄂伦春族乡建起了文化站,还配备了相应的乐器、图书和相关设备。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在2003年投资170万元新建起一个可容纳300人以上的文化活动中心。他们还在老文化站内建起了“岭上人展览馆”,用图片和实物向人们展示鄂伦春族定居5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和风土人情等,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白银纳鄂伦春族乡在文化站里建起了展览室、阅览室和活动室,向鄂伦春族群众开放,为鄂伦春族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和辅导。逊克县在2003年鄂伦春族下山定居50周年之际,投资3万元为新鄂乡文化站添置了乐器并维修了文化站房舍。由于鄂伦春族文化活动场所得到了改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体育活动比较普遍(见表3)。

表3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乡文化站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图

2.经常开展活动,鄂伦春族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在鄂伦春族聚居的乡村,都能经常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普及。5个民族乡和嘉荫县胜利村,都能利用鄂伦春族的“古仑木沓节”,开展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在呼玛县的白银纳鄂伦春族乡活跃着一个“文学艺术联合会”,这可能是我国最基层的“文联”了。他们在县文联的支持下,对民族民间文学进行挖掘、整理。还组织了一支30人参加的业余文艺演出队,自编、自导、自演鄂伦春族传统文艺节目,多次在县里的重大节日上演出。2004年参加第三届“呼玛之夏”艺术节并举行了专场演出,受到好评。他们还组织书画、文学爱好者参加县里组织的大兴安岭开发建设40周年活动,很多作品获奖。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成立了一支民俗旅游文娱队,常年活跃在乡村,向来新生乡旅游观光的人们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艺。在鄂伦春族猎民中还活跃着一支业余摄影队伍,他们的摄影领域已延伸到鄂伦春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及狩猎活动的全过程,所拍照片有极高的保留价值,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3.开发旅游业,传统文化艺术得到弘扬,人们生活得到改善。随着近年来全国旅游业的不断升温,鄂伦春族地区的旅游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如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族乡开发了沾河漂流、库尔滨河漂流、刺尔滨河漂流。让游人既领略漂流带来的惊险刺激,又能观赏两岸原始自然风光,同时还能品尝独具鄂伦春族特色的美味佳肴,也可以欣赏到鄂伦春民族歌舞的韵味和民族风情,深受游客的喜爱。大兴安岭的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建起了民族风情园以吸引游人。他们还组织了由20多人参加的桦皮工艺品加工作坊。乡政府十分支持这一项目,对有残疾的鄂伦春族群众免费提供设备。这支20多人的队伍,不仅使鄂伧春族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也使他们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十八站乡的葛晓华家仅靠桦皮工艺品制作一项一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爱辉区新生乡的桦树皮工艺品,作为黑河市的产品参加了哈尔滨旅游纪念品展览,受到客人的好评,他们的产品销往哈尔滨、大连等十几个城市。

由于鄂伦春族乡村经济社会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全省5个鄂伦春族乡和6个鄂伦春族村,村村都通电,乡乡都通邮,乡村公路已延伸到每个鄂伦春族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都已走进了5乡6村的鄂伦春族人家。目前电话入户率达到82%,电视入户率达到95%,家家吃上了自来水,他们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殷实生活。

4.鄂伦春族文艺、文学作品创作喜获丰收。近年来,黑龙江省专业、业余作者和鄂伦春族作者经常深入鄂伦春族地区采风,创作了一大批反映鄂伦春族历史和现实题材的作品。如《鄂伦春族风俗概览》《鄂伦春族萨满教调查》《鄂伦春族萨满教》《大兴安岭鄂伦春》《东北军鄂伦春族将领——普列·忠传》等。特别是黑龙江省著名作家刘邦厚创作的反映鄂伦春族的长篇小说《走出大山》,获2005年首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奖3等奖;刘杰的《鄂伦春山神》获优秀奖。黑河市鄂伦春族女艺人莫鸿伟的桦皮画多次在省内外参展并获奖,受到一致好评。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干部关金芳,近年来搜集、整理、创作了一大批反映鄂伦春族历史和现实题材的鄂伦春族歌曲。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黑龙江省的民族文艺创作,也为繁荣鄂伦春族文学艺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民族医疗卫生工作水平有新的提高

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全省鄂伦春族乡的医疗卫生工作取得较快的发展。少数民族看病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多方支援,加大投入,鄂伦春族乡卫生院建设得到改善。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全省鄂伦春族乡卫生院建设有了很大改善。大兴安岭、黑河、伊春三市(地)和有关县(区)认真落实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了民族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建设。黑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黑河市少数民族卫生工作的意见》和《黑河市对口支援包扶少数民族卫生事业建设实施方案》,在政策上对民族卫生事业予以支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通过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计280万元,为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建起了一栋1600平方米的医疗综合大楼,于2003年8月交付使用。还通过县外办争取日本10万美元小额无偿援助医疗器械项目一个,更新了部分医疗设备,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率。呼玛县白银纳乡卫生院也是在2003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医院楼房建筑面积370平方米。增添了X光机、B超机和心电仪各1台。大兴安岭地区两个鄂伦春族乡卫生院都是目前两个县乡级卫生院条件最好的医院。黑河市也加大了对鄂伦春族乡卫生院的投入,新兴乡卫生院近年来新增添了一些医疗设备。逊克县还对两个民族乡卫生院的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使卫生院的条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基本上满足了民族乡群众就医的需要(见表4)。

表4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乡卫生院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图

2.强化领导,民族乡医疗水平有所提高。大兴安岭、黑河两市(地)对鄂伦春族乡卫生院的领导及医务人员的配备都给予了特殊的照顾。塔河县选派1名在该县医术很高的副高级职称的专家(原县医院外科主任)到乡卫生院担任院长。今年又派1名副高职专家(原县医院儿科副主任)到乡卫生院工作,大大加强了民族乡卫生院的领导和技术力量,使鄂伦春族乡的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不仅解决了鄂伦春族就医难的问题,还影响辐射到了周边一些地区。特别是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卫生院,自从院领导、医务人员调整和院舍改造后,到乡医疗就诊的人数由原来的年均1万人次,增加到现在的2.6万人次,年总收入增加了50万元。现在十八站乡医院除正常开展内外科、妇科小手术外,以前无法开展的胃大切、开颅、剖腹产、子宫肌瘤等较大手术也可以顺利开展,手术量由原来的每年十几例上升到现在的每年100多例,在挽救鄂伦春族同胞、当地人民生命和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的同时,还减少了转上级医院治疗给人们带来的经济负担。

3.加强培训,注重预防,鄂伦春族整体健康水平有所提高。大兴安岭、黑河、伊春三市(地)对鄂伦春族乡(村)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抓得也很紧,他们采取对医务人员轮流培训的办法,解决目前工作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对新型医疗技术和防疫工作不熟悉等实际问题。塔河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民族乡医务人员培训经费。每年都派1~2名业务骨干到地区、省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派3~5名优秀医护人员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使这些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提高得很快。他们还对民族村卫生所的村医进行培训学习,2003年,5名村医通过了省级乡村执业医师考试,获得了乡村执业医师证书。黑河市采取对3个鄂伦春族乡实施对口包扶的措施,逊克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负责包扶逊克县的新鄂、新兴两个民族乡卫生院。黑河市第二医院负责包扶新生乡卫生院。这些包扶单位除帮助解决一些医疗设备困难外,还帮助培训3个民族乡的医护人员,提高其临床经验和医护水平。

在2003年全国部分地区发生SARS疫情后,对公共卫生、防疫、疾病控制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鄂伦春族乡的卫生院同时也承担起了预防保健,地方病、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爱国卫生运动、结核病防治等任务。这些医务人员深入到民族村宣传公共卫生、防疫知识,宣传卫生保健知识,讲解不良生活习惯给健康带来的危害等,使鄂伦春族群众受到了教育,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这十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重视,鄂伦春族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1953年下山定居时鄂伦春族平均寿命为39岁,到目前平均上升到59岁。肺结核发病率也由1953年占人口总数的24%控制到现在的2.6%;鄂伦春族儿童全部实行计划免疫,婴儿成活率由定居前的58%,提高到现在的100%。妇幼保健工作也取得可喜成绩。鄂伦春族产妇生产都能到乡卫生院接生,已摒弃了过去传统的陋习和不良的卫生习惯,使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4.采取特殊政策,鄂伦春族医药费得到妥善解决。各级党政部门对鄂伦春族群众就医问题给予了特殊照顾政策,鄂伦春族农民医药费实行全额报销。在财力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呼玛县将鄂伦春族医药费从每年的5.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15.5万元。其他县(区)也都增加了医药费额度。黑河市爱辉区的鄂伦春族群众医药费每年都能得到及时报销,没有拖欠鄂伦春族医药费的现象发生。塔河县为了有效管理鄂伦春族医药费,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为组长、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县卫生局、监察局、财政局、民委、乡政府和鄂伦春族群众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鄂伦春族专项医疗卫生经费的使用情况,使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的经费和鄂伦春族专项医疗经费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发挥最大的效能。黑河市对居住在鄂伦春族乡的少数民族群众在就医方面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除全额报销医药费外,凡居住在乡镇的少数民族群众在县、市级综合、专科、中医、妇幼保健院就诊时凭本人身份证,可得到减免20%的住院床位费和各项辅助检查费。辖区内的卫生、防疫单位对农村少数民族群众办理卫生许可证、年检证、健康体检、婚检等方面的费用给予减免。实施这些优惠政策,使鄂伦春族群众得到了实惠。

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鄂伦春族下山定居50年来,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和自己的过去比,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世界进入高科技的发展阶段,鄂伦春族和其他民族相比,无论在观念上、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还是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有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也有客观原因。

往往在一些人中,特别是在一些不了解民族工作的人中间,一谈到少数民族,就将其与愚昧落后联系起来,愚昧落后成了少数民族的代名词。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对少数民族的一些要求,总是觉得过多和过分,没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民族问题。因而,也就造成了对少数民族感情上的伤害。有的部门和个别领导,由于缺少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学习,缺少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学习,对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情认识不够,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缺少学习,导致了在工作上不关心和不够重视。

从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社会事业发展看,由于投入不足,无论是民族教育,还是民族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都呈现出整体水平不高,发展受到困扰等实际问题。

(一)民族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族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亟待提高。从全省5个鄂伦春族乡中心校看,教师的学历大多数都是通过函授获取的第二学历,真正是大学专科、本科毕业生的不多,还有一部分教师学历没有达标。民族乡大多处于边远的山区或半山区,条件艰苦,很少有人愿意到民族乡任教。有一部分当地的鄂伦春族教师,大都是通过政策照顾考上中专或大专的。毕业回乡后任教师,由于本身的基础差,教学生等于是“非良性循环”。师资水平整体不高是影响鄂伦春族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投入不足,民族学校的教学手段还很落后。我国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这已被国家和有识之士所认同。特别是实行“一费制”以后,鄂伦春族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尤为突出,民族教育的投入更显得捉襟见肘。由于逊克县的财力困难,两个民族乡中心校校舍是20年前盖的平房,基本上是危房,由于缺少经费,只能是修修补补。教室的供暖、采光、面积都不适应办学要求。另外,这几个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学设备落后和不足的问题。图书馆藏书少而陈旧,电脑大部分都是386型的,已接近报废年限,生化和物理试验室不规范,开设远程教育课就更是遥遥无期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民族教育的发展,达不到国家和省里对农村学校办学的要求,特别是按照省政府2004年《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差距就更大了。

3.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浓,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鄂伦春族历史发展进程较晚的客观原因,在有些人中对教育的认识还有一定偏颇。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几年学、会认字就行了。目前,鄂伦春族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在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拿出更多的经费让孩子上学念书,对一般家庭而言确实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家庭由于父母身体多病、家庭困难,孩子吃饭都是问题,这样家庭的孩子就更不愿上学读书。

(二)民族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族文化人才匮乏。在鄂伦春族群众中,人们都能哼唱出一些鄂伦春族小调,都能舞一曲“依哈嫩”舞。然而,整体水平不高,拔尖人才没有,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20多年来,省民委与省文化厅已相继举办6届(4年1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文艺调演,涌现出一批成绩不斐的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歌手,享誉省内外歌坛。然而,鄂伦春族却没有培养出较好的歌手。另外,对鄂伦春族文艺研究不够。到目前为止,鄂伦春族的舞蹈语汇还不够完善和丰富,本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不够明确,没有人去认真研究这一问题。

2.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黑龙江省整体经济水平还不高,所以,对民族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不足。鄂伦春族乡的文化站除爱辉区新生乡是2003年新建的以外,其余都已有20年的时间,因缺少经费年久失修。有的乡文化站没有排练厅,没有展览场地,有的只是一个空房子,什么设施都没有。由于没有场地和设施,而不能开展正常的文化体育活动。

3.传统文化艺术已到了濒于失传的境地。重视不够和经费不足,导致了民族文化处于自然发展艰难、消失加快的问题。鄂伦春族的传统民族歌舞需要有人去研究、整理、发掘、推广和提高。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桦皮文化、萨满文化,都需要人们去发掘、去整理、去传承。由于没有人去研究,许多传统的东西已经失传。据我们掌握,在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还健在着鄂伦春族最后一个萨满,这位老人年事已高,身体多病,如不采取果断措施,请他把萨满活动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恐怕鄂伦春族的萨满表演艺术就要彻底失传了。

(三)民族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族乡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由于多种原因,5个鄂伦春族乡卫生事业发展还不够平衡。特别是逊克县两个民族乡卫生院条件相对较差,医院仍是平房,设施落后,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医疗事业发展的要求。民族乡医院经费不足,先进的医疗设备无法购进,医生没有先进的仪器辅助检查,只能凭经验给病人诊断,易出现误诊和错诊的发生。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的结核病医院担负着十八站、白银纳两个民族乡及周边一些乡镇和林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由于缺少资金,医院年久失修已是危房,旧平房低矮潮湿,病人在那样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2.管理不到位,缺少责任感和事业心强的院领导。从我们调查的几个鄂伦春族乡医院情况看,有的乡卫生院在管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爱辉区新生乡卫生院的管理让我们十分不解,X光机在一个民族乡卫生院应该说是很重要的诊疗设备了,本应该精心保管。可当我们走进这个医院时,X光室的门大敞四开,我们找人询问,没有人知道负责X光室的医务人员哪里去了。整个医院给人的感觉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

3.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疾病控制的能力还很弱。5个鄂伦春族乡都处在边远的山区、半山区,又都在边境上,本来就投入不足,整体医疗水平不高。因此,对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防疫等的投入就更难保证。所以,当地的公共卫生和防疫能力还很弱。在2003年全国防治SARS疫情时,有关部门作出过决定,为基层医疗单位解决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困难,但疫情过后,投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4.医务人员不安心工作。民族乡医院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是财政差额拨款,财政拨款只能达到工资的65%,其余35%要靠创收解决。民族乡的乡型小、人口少,一些急难重病,乡卫生院又看不了,只能到县市的大医院就诊。乡卫生院只能看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或卖点常用药。因此,创收困难,医务人员的工资难以保证。加上对医务人员培训不够,临床经验不足,整体医疗水平低,所以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一部分医务人员不安心在民族乡卫生院工作。

5.鄂伦春族群众的传染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多种原因,鄂伦春族群众整体的身体素质较差,肺结核病一直是困扰鄂伦春族的疾病之一。塔河、呼玛两个县鄂伦春族患结核病的病人已达到3.19%,远远高于国家对结核病患病率的控制标准。特别是一些老病号,他们始终没有治愈,由于经常反复,已产生了抗药性。目前,一类药品已不解决问题,二类药品国家又有严格要求,一般不允许在基层使用,自己购买费用又很高,所以,这些病人的结核病防治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三、关于鄂伦春族社会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鄂伦春族社会事业发展涉及很多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加快发展。

(一)民族教育工作

我们国家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理所应当包括教育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稳定、自由、和谐的基础,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安定和谐之本。鄂伦春族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在教育上应给予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1.省市县三级政府都要加大对鄂伦春族学校的投入力度。2006年就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头一年,因此,必须抓住“十一五”这一难得机遇,三级政府给予重点倾斜,要充分利用“兴边富民行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利用国债项目等给予重点扶持,把5个鄂伦春族乡的中心校都按示范性学校的要求建设。除房舍外,电化教学、远程教育方面亦应走在全省教育的前列,放在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给以支持。

2.开展积极的对口支援活动。省市县的有关部门要把对鄂伦春族学校的对口支援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为鄂伦春族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仪器上、校舍建设上、教师培训上都要给以投入。要制定对口支援规划,列入目标管理。政府投入、对口支援、民族部门扶持三方面共同努力,就能解决鄂伦春族学校目前办学条件差等实际困难。

3.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要对现有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省市两级的教育部门要制定民族学校教师培训规划,分批分期实施培训。在教师培训的同时,也要对校长进行培训。组织鄂伦春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到教育教学水平好的学校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

4.开展到鄂伦春族学校支教活动。要把那些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经验的老师派到民族学校支教,在工资待遇上、晋级上给以照顾,规定年限(1~2年),工作好的支教后委以重任。通过这些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和亲自教学,一是向鄂伦春族学校老师传播好的教学方法;二是让这些优秀教师参与研究鄂伦春族教育问题;三是可以培养提高鄂伦春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兴趣。通过这些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提升鄂伦春族学校的教学水平。

5.选派有较强管理和教学能力的校长到民族学校任职。一个学校能否在管理和教学上上水平、创一流,校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校长的作用是其他人都不能替代的,事实上很多好的学校都已验证了这条经验。把能力强的校长派到民族学校,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和科学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改变鄂伦春族学校目前教学水平普遍偏低和管理上的问题。

6.在鄂伦春族群众中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教育鄂伦春族群众尊重教师、尊重科学、重视教育事业,要为鄂伦春族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鄂伦春族地区教育水平尽快赶上并超过发达地区。

(二)民族文化工作

1.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的文化馆站。在“十一五”期间,加大对鄂伦春族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在5个民族乡都要改建扩建文化站。使文化站具备多种功能,集展览、阅览、活动、科普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站起点要高,质量要好,文化站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北方高寒地区的特点,要具备冬天也能开展活动的条件。建议在黑河市投资建一座“鄂伦春族博物馆”,博物馆的建设要突出地域特点、民族特点,争取2~3年的时间建成并投入使用,向国内外游人展示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文化和历史。

2.设立濒危民族文化艺术抢救基金。省民委和省文化厅要研究设立“少数民族濒危文化艺术抢救基金”,用于濒于失传的少数民族文艺形式的抢救工作。同时,要培养一批民族文艺接班人,把老艺人的技艺学到手、传下去。还要把老艺人掌握的民族文艺形式,通过录音、录像记录下来。

3.下大力气培养一批鄂伦春族文艺人才。省市县三级政府都要把鄂伦春族文艺人才培养列入议事日程,给以重视和关注。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鄂伦春族文艺人才。培养出一批从事鄂伦春族民间文艺研究人才、桦皮工艺制作人才、声乐舞蹈人才。对有志于鄂伦春族文化艺术研究的其他民族的同志更要给以重视,鼓励他们去发掘、去创作,把鄂伦春族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继承下来、传承下去。

(三)民族医疗卫生工作

1.对现有民族乡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市县两级政府要设专项资金,对在民族乡卫生院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提高他们个人的和整体的医疗水准,以适应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2.鼓励业务能力强的市县医务骨干到民族乡卫生院任职和服务。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业务能力强的市县医务骨干到民族乡卫生院任职或服务。对有组织能力的业务骨干委以院领导的重任,让他们在民族乡医院任职3~5年,任职期间在工资上和其他待遇上高于在城里的同级别人员。在民族乡工作期间,成绩突出的,可在任职期满后调到市县级医院担任有关领导职务。同时,要鼓励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医务人员到民族乡卫生院服务,可不定期,对民族乡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把所学和掌握的医疗知识传授给乡卫生院的同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3.加大投入力度,为民族乡卫生院优先安排和配备相关医疗设备。卫生主管部门在改造乡级卫生院时,要优先安排民族乡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要给予民族乡卫生院重点倾斜,使民族乡卫生院的院舍、设备都达到乡镇卫生院的一流水平,为民族地区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同时,当地政府也要给予重点扶持,使民族乡卫生院的院舍建设、设施配备,都位于当地乡镇卫生院的前列。

4.教育鄂伦春族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通过乡村医务人员和学校教师向鄂伦春族群众和学生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宣传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条件的乡镇要通过举办讲座、放映幻灯片或电影等形式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活动,教育鄂伦春族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疾病预防意识、科学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提高鄂伦春族人口整体素质。

5.总结经验,科学地解决鄂伦春族群众的医疗费问题。目前,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医疗制度都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型农村医疗体制改革也在全国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一定的经验。要针对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群众的实际情况,到农村改革试点县考察,到内蒙鄂伦春自治旗考察,到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调研,寻求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广大鄂伦春族群众能够接受的一种办法,对鄂伦春族医药费问题进行改革,以求得更加科学合理的办法,满足鄂伦春族群众医疗的需要。

标签:;  ;  ;  ;  

黑龙江省鄂罗春族社会事业发展调查报告_鄂伦春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