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分析何天平论文_何天平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分析何天平论文_何天平

摘要:电力安全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是涉及电力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每月公布的全国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数据,反映出某些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离本质安全还有不小差距。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问题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在电力体系改革期间,做到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二者互相兼顾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在新形势的大环境之下,电力企业务必要把社会效益作为中心,积极地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便迅速地契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总体态势,推动我国整个电力产业能够更加良性地进行互动以及可持续性地发展。

1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重要性分析

首先,电力企业作为城市运转的主要能源供应者,一旦因安全生产管理不当出现供电问题,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不仅会严重影响社会正常运转,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印度曾在2013年发生过一次北方电网崩溃事故,直接导致超过500辆火车停运,大量企业停产,银行系统、城市交通系统陷入大面积瘫痪,超过3亿人口处于无电可用状态,创下世界最大规模停电事故记录,经济损失惨重。因此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够有效维护社会正常稳定运转。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虽然是国有企业,但自身仍有着自我盈利需要,若在实际运营中经常因安全管理不当出现供电事故,将会为电力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若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则会对电力企业社会服务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比如某发电企业因安全管理不当引发了发电机组配套锅炉爆炸事故,导致渣井设备倾覆,出渣设备被完全掩埋,事故发生后,企业长时间处于全面停机维修状态,停机维修时间高达130多天,不仅无法正常为群众提供电力供应,同时为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而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可有效避免上述安全事故问题发生,保障企业盈利的同时,促使企业社会服务价值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未能提升工作人员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电力企业没有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有一个的系统的、全面认知,经常会在日常工作中无意识地对安全生产管理问题视而不见,而在生产工作者的管理层面,仍然被紧紧地限制在岗前训练以及部分内容空洞的动员大会上,个性化管理的方式很难实现落地,生产工作者没有真切地察觉到电力安全生产的核心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在电力安全生产的周期里,部分工作人员非常容易遭到自然环境或者是交叉操作等方面的干扰,同时电力生产已经关系到输送电力以及电力调度等各个环节,所以电力生产工作者务必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及拥有专业素质,以此保证生产的顺利和安全性,如果生产工作者没有安全意识,就非常容易为电力企业埋下安全的隐患,最终危害其公司的长远发展。

2.2缺乏风险识别能力

一些企业往往看不到生产过程中与生产环境中所存在的隐性的风险,看不到那冰山一脚之下隐藏的巨大危险。事故真实的发生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在管理上面的不足,以及自己企业环境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些企业是缺乏自我对于风险分析能力,他们往往受到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及自身的知识能力限制,及时地对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隐患做到及时的发现和排除,也不能使用合理的科学方式,对整个企业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

2.3日常管理不到位

注重管理规模管理,忽视日常管理。近年来,大多数的事故发生在小规模的企业和相对分散的行业当中。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管理人员仍然习惯依靠过往的经验来进行安全管理。他们专注于员工的“存在”,而不是安全管理的“存在”。不注重研究客观规律,不注意掌握现有的风险控制手段,未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系统更换后,新设备投入运行,不能及时制定和修改现场检查操作规程和相关规定,以老的做法应对新的变化,现场管理秩序混乱。

3新形势下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3.1实现安全文化的推广、普及

首先,为使安全文化推广工作顺利地进行,要求电力企业积极地扩张建设路径。深化企业内部机制的安全生产文化宣传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全体职工;其次,安全文化推广活动要落实到实处,一定不可以盲目进行,偏离到一条形式主义的道路上,现已存在的一些形式主义现象,比如说,现在对于安全生产的检查考核工作并不少,但整体来说还是以检查形式占绝大部分比重,比如查台账、查记录、查方案等等,真正切入检查内容及其评估的成效不明显。在这种风气之下,基层职员通常会陷入以上繁杂形式上的工作之中,而在内容上投入的心力却降低了。而且部分形式上标准化制定,在无形中限制了基层职工的行为,让职工们失去了创造上的活力。因此,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的考核工作,务必要以“定性”和“定量”并存,不可以过分地寻求“定形”。通过对员工工作的实际考量,科学地规划安全文化推广的时间及其内容,精准有效地对员工进行培训。比如说对于在生产领域的工作者,就要加强安全生产技能的锻炼以及在工作中使其潜移默化地养成生产安全意识,而对于系统维修方面的职员,就要做好安全生产机器以及对生产异常情况分析等知识的学习,一一对应地消除各种有碍于电力生产安全的诱因,保证生产安全的平稳性。

3.2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指在进行某些作业行为(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护等)之前,预估系统存在各种风险因素,事故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宏观的分析、总结,有效预防。其中,系统安全方法的目的有:(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3)预测事故的发生对人体和系统的影响;(4)确定已识别的风险级别,并提出能够有效消除和严格控制风险的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安全评估的方法,也被称为初始的危险分析方法。在设计的初始阶段,系统对可能存在的危险类别,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事件的后果进行系统分析,就是尽可能的评价出隐藏的危险。其目的主要是确定系统的主要危险,查找出产生的危险原因,预测事故发生后对系统的影响,确定已经产生的危险程度,并就适当的风险消除提出建议。

电力生产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积累了多年的丰富生产经验,也是诸多专家学者研究方向。对于大量的生产作业行为,能够充分预测其潜在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予以应对。对于重大操作、重复率低的作业行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分析,形成专业技术措施,以预判或应对操作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

3.3重视生产安全的监督环节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强化生产现场的监督。这是每一个电力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致力于迅速顺应我国新形势的大趋势,电力公司务必要把电力生产实际场地的安全监督工作予以细致化、专业化地处理。管理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安全生产,还要落实安全生产职责,调动每一位职员的监督作用。与此同时,生产人员应该根据电力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生产工作,按时按点地做好安全生产整合报告。针对电力生产期间现行的、经常性的安全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避免在未来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结语

总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想要安全有序的开展,就必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提高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效性和全面性,才能有效保障电力生产的安全,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电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吴非.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31(20):745.

[2]梅冬,万紫艳.浅谈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思考与探索[J].通讯世界,2015,26(24):92-93.

论文作者:何天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分析何天平论文_何天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