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20部队场站医院 050000
【摘 要】目的:为了解机场机务人员在飞行训练噪声条件下听力损伤情况,探讨机场噪声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在2个飞行旅机务大队中,抽选338名不同军龄机务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采用升降法按标准步骤作气导听力检查。经分组比较和统计运算。结果:机场机务人员听力损伤随着军龄的增长语频及高频听力损伤率逐渐加大,军龄8-12年达到高峰,其中,语频听损率22.8%,高频听损率58.3%.结论:为了杜绝噪声性耳聋和听力损伤,必须进一步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和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关键词】机场噪音;机务人员;听力损伤
噪声会干扰人们的各种活动,强噪声会使人听力受损,且机场噪声的主要特点:噪声强度大且以中高频宽带稳态噪声和飞机起降时强脉冲噪声同时存在为主。为了解某机场飞行训练时,噪声对机务人员听力损伤状况,于2014年8月对两个机场机务人员听力损伤现状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分组 在两个飞行旅机务大队抽选机务人员338名为调查组,全部为男性,调查组以军龄分成4个组,分别为2年内兵龄69人,军龄3-8年114人,军龄8-12年94人,军龄12年以上62人。
1.2 调查方法(1)询问病史及耳鼻常规检查,除外其它致聋因素,对调查组各组人员进行观察接触噪声年限长短对听力的影响。(2)进行纯音听阀测定,使用国产电测听仪,采用升降法按标准步骤作气导听力检查,测定频率选用500、1000、2000、4000、8000、1000、500、250HZ,共8个。(3)高频听力损失的评价方法是以人为单位,以患耳为准进行统计。判定标准:在高频(4000、8000HZ)任一频率纯音气导、任一耳听力下降达25-45dB为轻度;>45-<75dB为中度;≥75dB为重度。语频听力损失的评价标准:单耳或双耳在语频(500、1000、2000HZ)中任意频率的听力下降平均值>25-55dB为轻度耳聋,56-70dB为中度耳聋,>70dB为重度耳聋。1
2、结果
2.1 机务人员的高频听力损伤 调查结果显示,4000HZ频段处有一明显“V”形缺口,提示为噪音性听力下降。机务人员高频听力损伤见表1,从表1可见,随着军龄的增长高频听力损伤率逐渐加大,军龄8-12年达到高峰,最终,高频听损率58.3%.
2.2 机务人员的语频听力损伤 机务人员语频听力损伤见表1,听力下降分布见表2,从表1可见,语频段轻中度噪声性耳聋77人且随着军龄的增长而增长,占22.8%;从机务人员听力下降的分布可知,338名机务人员语频均值为23.57dB,高频均值为35.79dB。从表2可见语频段听力下降以下降10-30dB段为主,占总数11.3%,高频段听力下降以10-30dB和55-70段为主,占总数48.8%。
3 讨论
3.1 机场噪声特点 由于近年来飞行部队训练任务加大,机场飞机起降频繁且训练科目繁多,尤以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强脉冲噪声与其它训练科目噪声反射叠加,形成复合声场,机场噪声级明显增高,最大噪声级可达110dB左右。在机场内做飞行训练科目或机务人员试车时场内噪音测得250-4000HZ,5个倍频带的声压级均超过100dB(A),即使4000HZ以上,也有个别测点超过100dB(A),表明场内飞行训练科目噪声为中高频宽带噪声;飞机跑道滑行时250-2000HZ,4个倍频带的声压级均为85dB(A)左右,噪声频谱为宽带中频噪声。
3.2 防治建议 由于机场飞行训练时特有的声混响效应,严重遮蔽了机务人员工作时语言交流和其他音响讯号,使人产生较强烈的烦躁感。机务人员长期工作在外场,常感到胸闷、头痛、昏晕,尤以在飞行训练时常感到耳膜疼痛,食欲不振;一些长年从事机务的官兵,听力损伤明显,经常耳鸣伴听力下降已不是个例。为改善机务人员的听力损失状况,我们建议(1)强化预防教育,主要做法是制订计划,落实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使全体机务官兵高度重视对机场噪声的防护,由过去叫我预防,变为我要预防,我会预防,人人想预防,变被动预防为主动预防,为减少噪声性耳聋打下良好基础。(2)做好个人防护,在外场工作时,机务人员应尽量缩短机场上操作和停留时间,从目前看,降低发病率,预防噪声性耳聋,使用听觉防护装置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护措施。常用的听觉防护装置包括隔音耳塞和耳罩,一般可降低噪声20-30dB,必要时耳塞和耳罩可以同时使用,以进一步提高防护能力。(3)定期听力检测,对于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机务人员应定期检测听力,及早发现噪声性耳聋,以便早期防护、动态监测。
参考文献:
[1]孙喜庆,等。航空机务人员健康手册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4.10
论文作者:薄梅琴,王新宇,闫威,祝铂雄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6
标签:机务论文; 噪声论文; 听力论文; 军龄论文; 人员论文; 损伤论文; 机场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