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审计创新模式研究
王 宁
(山东省潍坊市审计局,山东 潍坊 261000)
摘要: 大数据的发展对审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大数据下的审计工作模式具备显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审计范围、思路和方法方面。但同时也促使审计工作面临一系列挑战,集中体现在审计思维难以转变、审计技术亟待更新、审计技能有待提升几个方面。本文最后结合一系列挑战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审计创新模式,期望能够由此给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转型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审计模式;创新
大数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类型,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竞相争夺和使用的内容,更是如今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有助于提升竞争力,促进工作模式创新转变。其中,审计工作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类型,审计工作所需处理的信息数据量异常庞大,采用以往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符合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因此,要想提升当前审计工作效率及质量水平,就要求应当充分结合大数据时代发展特性,针对审计工作模式实施创新,由此才能促使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
一、大数据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1.抽样审计变为整体审计
大数据时代,多种全新的技术类型不断涌现,如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等,都被广泛的运用到数据采集、处理当中。在此背景下,审计工作人员可采取针对审计单位所有数据的整体审计模式,从而有效避免产生抽样审计的风险。采用大数据和整体审计模式能够充分收集所有类型数据,并借助关联对比、数据挖掘的方式来进行数据的深层、多维分析,真正从以往的抽样审计转变为整体审计。这种转变非常全面,可有效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决策变化情况,进而明确后续审计重点。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力促对接项目资金。全县22个有资金统筹任务的单位都按照县资金统筹方案,细化部门预算,围绕“项目分头上报、落地集中管理”的目标,相应制定部门自身的资金整合方案,与县扶贫办、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做好对接;再根据各乡镇及重点村的项目需求情况,依托项目库,进一步细化内容,对接各村脱贫规划和实施项目,力求做到“资金分解到部门、部门落实到项目、项目落实到镇村”,确保群众能够受益。
2.单一审计变为多维审计
大数据下,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可借助多种先进性的大数据处理分析方法,能够更为精准的明确审计问题,由此来拓展审计工作范围,切实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水平。目前较为常见的审计方法主要有:(1)查询分析方法,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多是采用SQL结构化语言语句来进行查询,由此针对数据展开计算和关联分析。(2)多维分析方法,多维分析方法的运用,重点基于海量数据来实现,其能够从多个角度来针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内容进行挖掘分析。(3)数据挖掘方法,具体是审计人员针对大量财务、业务方面的数据实施抽取、转化及模式化处理,由此来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及疑点内容[1]。
3.问题揭露变为抵御、预防并重
以往采用的传统审计模式,更多反映的是被审计单位过往的实际情况。如今多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开始促使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在数据处理的效率方面获得大幅度的提升,针对数据处理的方式方法变得多样化。在此形势下审计工作的职能也由反映过去、揭示问题,转变为揭露、抵御和预防问题的方向转变。具体可通过建立数据库系统来整合、收集和共享相应的数据内容。借助大数据分析方式针对相关信息做好实时监测,由此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二、大数据下审计模式的特点
1.系统化审计思路
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工作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审计思路,首先是系统化思维,通过建立审计分析模型及相应的中间表来增强对可疑数据信息的延伸性审计。最主要的是,通过系统化思维结合实际的数据情况,能够给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内容。即,审计的对象由整体到部分,再延伸至整体的思路模式。
应用冷存储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冷数据访问频率非常低,其所在的硬盘平常处于断电状态,访问这些数据时需点亮这些硬盘,访问时间相对IPSAN方式慢一些。右图中显示的四个相互关联的预期存储寿命、访问频率、访问速度和成本与服务级别协议、冷存储模型随时间的关系。
2.审计范围拓展
以往传统审计工作中,通常是借助抽查和详查的方式来实现,后续随之产生相应的分析测试法。然而在大数据影响下,审计工作的核心不再局限于审计方法,更多侧重于数据分析方面。传统的审计方法只能单纯的处理信息,而难以同步处理数据,因此,此类审计方法很快被淘汰,为了能够有效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相应的智能化分析软件随之产生,这种智能化分析软件能够结合多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探究整体的群体行为,并由此来揭露出社会现象的规律,真正给相关单位及部门的发展决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因此,在智能化的推动下,相关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再仅仅是完成数据的挖掘分析,其同时还可实现对图表内容的剖析,最终为相关部门决策制定提供良好的服务。
3.审计方法智能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所致的错误,但如果在权限范围之内对系统程序进行篡改,将很容易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就要求在审计工作当中,做好系统内控测试、调查及评价等。如今现场审计系统广泛推广与实施,促使后续审计工作能够充分借助这一软件来处理数据信息,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数据本身真实可靠性,实现审计工作效率攀升[2]。
三、大数据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1.审计思维难以转变
(1)创新审计工具,主要因为在大数据下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数据比例相对较大,其明显超出了传统数据库管理的范畴,因此审计工具创新就显得很有必要。这就要求相关审计单位和部门应当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应的IT审计部门,这一部门主要工作集中在研发和探究大数据下的审计新方法,据此来推出完善的审计工具及数据系统,并最终形成全新的大数据挖掘技术。(2)在选取审计资料方面,以往审计工作人员在处理大数据内容时,一般都是采取比较原始化的数据方式,比如抽样的方式来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整个过程所抽取的样本其不确定性较为显著,因而导致最终分析的结果差异明显。通常取决于实施抽样审计人员的抽样技术水平及分析能力。而大数据下采用全新的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现更为全面的覆盖分析。且这种审计资料的全面覆盖,促使审计人员对数据追求变得更为精准,力求提升审计工作质量。(3)审计方法创新,首先,要求建立属于自身的数据库,以此来专门收集和存储多个层面的审计数据内容,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审计工作透明化转变。其次,需获取相关审计部门的支持,积极响应和协调建立云审计平台,以此实现平台间的共通与共享。最后,需创建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及环境,促使数据处理更为科学、规范,最终得出相应的审计结论。
2.审计技术亟待更新
(1)大数据对审计工作人员提出较高技术要求,主要是当前多数审计人员在大数据知识技术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其难以切实满足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紧随时代潮流,大力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积极主动掌握和学习大数据技术方面的内容,由此才能更好的应对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2)大数据下数据的收集、分析及挖掘不足。主要是以往传统数据收集、分析和挖掘技术亟待创新,审计工作人员对于结构化数据如何开展收集、分析及挖掘面临一定挑战。(3)大数据下亟需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具体是指能够充分掌握和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人才,目前此类人才明显偏少。主要是因为大数据属于新生代信息化发展的集中体现,而针对大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和挖掘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仍是明显的挑战。以此,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势在必行[3]。
在大数据技术发展背景下,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应当在实际工作当中持续创新,树立起相应的科学审计思维,由此来创新审计思维模式。(1)创新审计思路,要求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和规律,坚持与时俱进,由此来结合大数据潮流推出全新的审计思路与目标,具体应当主动关注大数据对审计工作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并在顺应大数据时代背景基础上转变审计思路。(2)创新审计管理,重点要求将大数据下全新的动态、互联与传统目标责任等管理理念与审计成本控制理念互为融合,据此衍生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来获取相应的管理效益。(3)创新审计手段,主要应当大力推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用于审计工作,比如抽样审计转向整体审计、事后审计转向持续审计,并最终从传统单一的审计方式转型为大数据审计模式等。
3.审计技能有待提升
大数据下审计技术方面的挑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审计业务急需拓展,大数据对审计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因此相关审计单位及部门亟待领域和范围,一旦审计单位及部门无法实现技术更新,则必将影响其整体发展,因此审计技术更新非常必要。(2)客户需求产生明显变化,在大数据时代下,客户对于审计工作的需求随之产生显著变化。首先,企业以往的会计核算工作模式由传统转型为与会计和业务融合趋势。其次,云计算技术运用成为主流,审计工作通过云计算的运用能够提升会计准确性、时效性,促使核算效率及可信度的攀升。(3)传统审计技术急需创新,大数据下云计算技术不断普及,相应的会计单位和部门如不及时创新审计技术,而是持续采用以往传统的审计模式,则最终审计工作发展将面临巨大局限性。反之,大力推行和实施云计算机技术,则将促使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升级。
四、大数据下的审计创新模式
1.创新审计思维模式
假设发生地质工程事故可能性(风险)p有一定概率分布,假设发生地质工程事故的各种损失M,可以用货币来表示其价值,为了简便分析流程,假设事故损失为常数,所以,事故预期损失为事故损失值M与风险概率p的乘积。在以上的假设条件下,地质工程项目安全工作的总成本TC就可以以式(1)来表示:
2.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大数据时代审计行业当中云审计成为主流,国内一些大型的会计事务所并未设立专门的IT审计部门,但如瑞华、立信等会计事务所则直接采用了国产审计软件来实现信息化建设,整个审计工作国产采用EXCEL表格辅助完成相应的审计内容。尽管国际范围内的大型会计事务所都已具备定制的审计软件,同时也设立了相应的IT审计部门,但这些都不能称之为云审计。主要是因为此类会计事务所内数据内容,包含被审计对象的数据都并未集中于“云”的概念,在实际审计过程当中,相关审计人员也并未围绕“云”,缺乏一个统一化的“云平台”,因此无法借助云计算来展开审计工作。可见,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水平并不高,更多只是借助软件来辅助审计工作开展,甚至多数中小会计事务所仍采用传统审计模式,其在审计思维上并未做出积极的转变。
3.创新审计人员能力
如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审计工作领域越来越急需一批具备高技能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在大数据时代下,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同时掌握数学、审计、会计及计算机等多个层面的知识内容,由此才能最终具备大数据技术下数据鉴别和预测能力。为此,这就必须针对审计工作人员及其团队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需增强培训会计师大数据技术知识内容,要求据此来打造出真正训练有素、富于充足实战经验的高端数据分析队伍,最终培养出真正业务精湛且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由此才能提升整体的数据分析能力,促使审计工作实现创新转变。
2017年9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数字期刊收入达到37亿元;推进传统新闻出版业在人员、理念、模式、市场和服务等更高层面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在重点产业发展方面提出加快发展内容产业,充分发挥在内容方面的核心优势,巩固提升期刊产业。这一目标与要求将大大的促进互联网期刊的持续快速高质量的发展并促进互联网期刊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在“十三五”期间建立新闻出版单位“双效”建设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实施图书、音像电子、报纸、期刊及网络文学出版和新华书店等出版发行企业加强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办法。
五、结语
大数据是各行业提升自身水平,强化工作效能的重要方式及手段。在审计领域也是如此,大数据影响下的传统审计工作模式已经难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更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大数据下创新审计模式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郑文彪.浅议大数据下审计模式的创新[J].会计师,2019,(05):48~49.
[2]张红香.大数据时代下协同审计模式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8,(35):188~189.
[3]何瑛,杨孟杰,张宇扬.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对审计转型的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8,(21):9~13.
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20-0181-02
作者简介:
王宁,供职于山东省潍坊市审计局,中级审计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标签:大数据论文; 审计模式论文; 创新论文; 山东省潍坊市审计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