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的中小企业贷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企业论文,贷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进国外行之有效的“关系型融资”,也许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难题。
在四处寻找贷款求告无门之后,北京一家小企业的吴姓老板辗转找到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公司的宣传页上写着:公司重点为民间创业者打造抵押借贷平台,为民间融资、投资理财提供全程服务。简单地说,这家公司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从银行获得贷款。
吴老板被要求提供公司的营业执照、注资证明、财务报表、纳税证明、法人代表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明复印件和10位员工的身份证复印件。该公司说,他们是通过个人信用卡贷款的方式来帮助他取得贷款。具体做法是:他们将200万元的贷款分担到10个个人信用卡账户里,只要银行审批下来的每张信用卡透支额度是20万元,200万元的贷款就到手了。
我国私营企业能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
目前,各家银行都在大力推销信用卡。其中一家股份制银行更是全行动员,要求每位员工一个季度最低推销出100张信用卡。这项考核业绩的指标大大增加了这种融资方式的可操作性。
但对吴老板来说,这种融资方式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他除了要给这家代办公司交纳“代办费”外,信用卡提取现金要手续费,利息也高,一旦不能及时还款,会对他的财务形成巨大压力。再说,这毕竟不是正规的融资渠道。
吴先生的经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个案。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了70%和45%,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依然是商业银行信贷。但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
2003年底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研究局选择了全国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5个地区和6个城市1105户中小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这项历时一年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下,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并且银行几乎从不对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即不需要任何担保和抵押品的贷款。而银行对抵押品也有极为苛刻的条件,一般只有不动产如房产可以抵押。一家对中小企业贷款颇有研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坦称,该行几乎不向处于创业期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理由是,他们不是风险投资机构,必须对储户的存款负责。该行北京分行2004年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不足1亿元人民币。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另眼相看似乎有着充分的道理。央行一项调查显示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性:2004年,北京市中小企业形成的不良资产比例占商业银行所有新形成不良资产比率的45%以上,这一比例在西安市更是高达90%。
但是在这个高风险的背后,却往往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
时间已经是晚上9点多,在一家正处于发展期的民营科技公司的办公楼内,徐先生和他同事仍然异常忙碌。旁边有两个人一直陪伴他们。一位是银行信贷部经理,另一位则是信贷部经理的朋友——一家餐饮店的老板。这位餐饮店老板的很多亲戚都任职于各家银行,其中还有一家商业银行分行的行长。所以他就担当了这家公司的财务顾问,专门负责将银行里的熟人介绍给徐先生认识。
徐是这家公司的资金部经理。用他的话说自己是“搞资本运作”。然而通俗一点的说法是负责为公司寻找所需要的资金。他几乎找过能够提供融资的所有渠道:银行、信托公司甚至是民间借贷。
在中小企业融资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考察中小企业的手段一般依赖信贷人员上门收集信息,而非财务报表
这次是徐先生第一次“操作”2000万元的贷款项目。之前都是“小打小闹”。这家公司在银行的企业客户评级里为B-级。这类评级几乎不可能在银行获得贷款。这位银行信贷部经理此时的工作是协助公司调整财务报表,以提高公司的银行评级。一直忙到深夜,信贷部经理才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这份财务报表足以让银行的评级调高到至少A+”,“操作”后的财务报表不仅可以使这家公司比较容易从银行获取贷款,而且贷款利息也会比较低。
果然不出所料,几个月后,徐所在的公司顺利获得银行贷款。徐先生也一次性完成公司下达的一年2000万元的贷款任务。
像许多新手一样,开始时,徐先生也不太懂如何与银行打交道,他频繁往返于公司与银行之间,但收效甚微,直到结识了这位餐饮店老板,才出现彻底的转机。
央行研究局的一位官员将这些现象称为“变形的”关系型贷款。这种变形的贷款方式显然增大了银行的风险。一旦出现风险,银行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这样反过来又刺激了中小企业通过灰色途径获取银行贷款。央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融资越困难的地区,银行信贷的风险也就越大。反之,在融资相对通畅的地区,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越小。如浙江台州、温州地区,中小企业形成的不良资产只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21%。
另一番景象是,一家大型国有电信企业每天都要接待一批批来自各家银行的信贷经理。希望这家公司能从自己所在的银行贷款。令信贷经理们遗憾的是,这家公司并不缺钱,相反,趴在公司账户上的几百亿元资金在寻求出路。偶尔从银行贷款,并不意味着公司资金短缺,而是出于维护与银行关系考虑。
在中小企业融资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考察中小企业的手段一般依赖信贷人员上门收集信息,而非财务报表
一边是各家银行拼命追逐大客户,为充裕的银行资金寻找出口;另一边是中小企业资金饥渴。理论上,去年央行将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可以使贷款利率更好地覆盖风险溢价,有助于并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顽疾。也就是说,如果银行认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获取可能更高的回报,即“高风险,高收益”,但事实并非如此。
通常,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银行就会按照平均的风险成本对中小企业设立相对固定的贷款利率。然而中小企业质量参差不齐,风险偏好不同,面对同一贷款利率,高质量、低风险的企业因不愿接受或无力承担较高的利率而离开银行借贷市场。而那些风险高、质量差的企业却愿意承担较高的利率。
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被专家认为是银行“惜贷”的重要原因。多年来,政府相关部门早已出台过若干规定试图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但收效并不大。商业银行自有自己的解释:虽然国家会给一些政策上的倾斜,银行会尽量按照这个政策来走,然而真正的风险是由银行来承担。对于一个正常的中小企业,银行并不会给予倾斜。
一位专家将中小企业贷款比喻为拉小提琴,需要的是艺术,而不仅是科学的模型。在一些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将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区别对待。他们将大型企业的财务报表作为最重要的发放贷款的依据。而当他们考察中小企业的时候,财务报表就退居到次要位置,一般将依赖信贷人员上门收集信息。通常商业银行会发给这帮信贷人员一笔额外的费用,不是去调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而是将这家企业的老板作为最重要的调查对象。这时,借款人的人品、能力、以往的记录、口碑等“软信息”将是银行发放贷款的决定因素。这种借贷以银行与借款企业的长期业务联系为基础,企业固定地与少数银行打交道,银行根据从合作中积累的有关借款企业的信息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从而降低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达到对不同类型的借款人进行甄别并减少道德风险的目的。
这种依据定量的非财务信息来发放贷款,称为关系型贷款。而将依赖企业财务信息等“硬信息”发放贷款称为财务报表型贷款。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期的企业,财务报表一定“很难看”。“关系型融资”被实践证明是一项可行的方法。
近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史纪良表示,银监会将尽快向各银行下发《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与以往不同,这次银监会不仅将指导意见的内容对有关银行进行培训,而且还要求各银行做好市场调研、机构设置、产品开发与设计、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系统配置等相关准备工作。银监会还将具体确定2至3家银行作为小企业贷款联系行,派出小组开展现场调研和指导,完善监管法规。
据了解,引进国外行之有效的“关系型融资”将是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国内目前普遍存在的变形的“关系型融资”的现象也可能被扭转。同时,世界银行也在积极协助一些商业银行设计相关方案。
标签:银行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融资论文; 不良资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