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刘裔武

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刘裔武

刘裔武 (茂名石化医院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原因,为临床合理利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要毒性和不良反应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中药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包括毒性中药中的毒性成分、中药认识不科学以及中药制用不恰当等,应建立健全中药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和技术平台,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中药制用规范。结论 对于中药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应予以足够重视,加强临床中药的合理利用,提高中药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毒性 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02-02

中药为中华民族瑰宝,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以其药性温和、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势广受推崇。随着中药的研究日益深入,中药的应用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疾病治愈以及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1]。然而近年来,由于临床应用中药饮片或中药药剂患者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乏正确认识,致使有关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的报道呈上升趋势,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本文对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中药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中药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面对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事件,一方面既要正视中药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也需对其原因进行客观冷静分析。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与其药物所含的毒性生物碱、有毒苷类、有毒植物蛋白以及其他毒素有关。如黄药子、乌头等可致咳嗽、呼吸急促、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等呼吸系统毒性及不良反应;雷公藤、餐宿等可致心悸、心律失常、房颤等循环系统毒性及不良反应;枇杷叶、益母草、洋金花等可致恶心、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毒性及不良反应;关木通、山豆根等可致尿频、尿急、尿毒症等泌尿系统毒性及不良反应;洋金花、乌头、蓖麻子等可致意识模糊、头晕、昏迷等神经系统毒性及不良反应。此外,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与服用过量、用药时间过程、用药不当、炮制方法等中药认识不科学以及中药制用不恰当因素有关[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避免中药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的策略

2.1建立健全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监测机制

为了提高中药的用药安全,避免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应建立起完善的中药方剂、复方的监测,通过严格把控,使中药方剂以及复方更加合理科学,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杜绝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4]。首先,作为中药研发部门,要始终将中药安全用药放在首要位置,在一期临床试验阶段,对相关药品毒性进行严密监测,确保无毒后方可进入二期临床药效试验,药效和无毒性确认后再进入整体功效检验,之后方可投入生产。其次,作为中药生产厂家,应严格落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标准,并向医师、药师以及患者提供药物安全性宣传,提高药品使用者对药品危害性的认知。再次,作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药管理,构建完善的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检测法规体系,加强对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的监测。

2.2建立健全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检测技术平台

由于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因其成分复杂、用药途径多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复杂,对其毒性及不良反应不可仅凭某一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而判断,因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实验研究平台。首先,健全早期中药毒性筛选系统,通过物理学和化学研究方法、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等技术方法,考察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为临床中药应用提供参考。其次,完善基于药效学实验毒性及不良反应检测体系,通过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的药效学实验,从中药作用于机体的整体功效、器官到分子量子水平的研究,来充分认识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为临床中药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再次,完善基于临床前毒理学实验检测体系,科学选择、制备和使用动物模型,从客观实际来反映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作用机制。

2.3完善中药制用规范

由于临床辨证和中药配伍、炮制、用法与用量的不恰当,往往造成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不合理用药在所有用药者中所占的比例超过25%,每年超过250万因药品中毒及不良反应住院,而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与抗生素相提并论。中药安全性评价成为中药制用的重要课题[5]。为了提高中药用药的安全性,应加强对中药制用规范的完善,通过中药品种理论的深入研究,使中药炮制更加合理,从而减少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增强治疗效果。在中药的配伍中,要注意各味中药配伍的禁忌,并与临床试验研究相结合,从而使中药配伍更加科学合理、安全有效。此外,在中药用量与用法上,要通过在临床科学试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应用经验,从而使其用量与用法,既体现出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灵活性,从而不仅使中药优势发挥出来,又使中药用药安全性得到保证[6]。

3 结语

中药毒性及不良反应为中药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使用不当、用量用法错误等皆可造成中药毒性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加重患者病情,而且也使中药安全性受到质疑。临床中药制用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从而提高中药安全性,促进中药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蓉,杨倩,黄伟,等.肝功能相关指标在中药肝毒性损伤中作用与寿性相关程度分析[J].巾药药理与临床,2008, 24 (6) : 82.

[2]薛璟,贾晓斌,谭晓斌,等.雷公藤的肝毒性研究及ADME/Tox评价思路[J].中草药,2009, 40 (4) : 655.

[3]杨堃,李秀芳,李秋红,等.含重金属及砷的中药不良反应概述[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4): 301-304.

[4]吴泰相,商洪才,卞兆样,等.中药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规范建议[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 10(2): 215-219.

[5]姚燕萍,邵蓉.药品风险管理机制在中药注射剂风险控制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中药,2010, 12(7): 38-40.

[6]丘健珉,董芳,促晓宁,等. 中药材及其饮片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风险管理探讨 [J]. 中国药物警戒,2008,5 (2) : 97-98.

论文作者:刘裔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  ;  ;  ;  ;  ;  ;  ;  

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刘裔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