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域/方位域对立和汉语句法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句法论文,对立论文,方位论文,地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H1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948(2004)06-0027-15
1 引言
空间区域(spatial region)是人们认知和表达空间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分析,可以把现代汉语的空间区域范畴可分为地点域和方位域两类。地点域用处所名词或短语来表达,它直接以地名指称某一地点或由物体名、机构名指称该物体或机构所占据的地方,是一个零维的“点”区域。方位域用方位成分通过方位参照来确定,它间接指点跟某一地点或某一物体相对的方向或位置。方位域包括方向域和位置域。方向域指点一维的“线”区域,位置域指点二维的“面”区域或三维的“体”区域。
方经民(2002,2004c、d)详细讨论了地点域和方位域不同性质,指称特点及其在认知基础上的对立,本文选取存在主语、存在判断主语、处所定语、处所主语、处所话题等句法位置讨论各类名词的空间性要求,分析空间存在关系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各种功能变异,试图揭示“地点域/方位域”的对立对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的影响。
2 空间存在参照中的地点域/方位域对立
2.1 空间参照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理论上说,话语中的任何一个合格的句子所表述的内容总是有其空间时间背景的,但是在实际话语表达里,这种空间时间背景未必明确表达出来。有的可能是泛指的,无须指明;有的虽然是特指的,但所表达的内容并不要求指明空间时间背景。一般说来,表达一种断定时,不必要求指明空间时间背景,描述一个物体的存在或叙述一个事件的发生时,就必然要求指明空间时间背景。描述存在或叙述事件涉及到空间关系的表达,体现为射体(trajector,TR)和地标(landmark,LM)之间随着时间推移而形成的空间参照。空间参照中的射体是所涉及到的物体或事件,地标则为所涉及到的空间背景。
根据射体和地标之间的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发生变化,我们把空间参照分为空间存在参照和空间位移参照两大类。空间区域范畴为空间参照提供空间背景。空间存在参照以存在事物为射体,以存在空间为地标,确定事物的空间存在。在空间存在参照里,作为地标的空间区域只有一个,射体跟地标的位置关系在时间的推移中不发生变化。位移参照以位移体为射体,以位移轨迹为地标,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移,在位移参照里,射体跟地标的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跟空间存在参照不同的是,在位移参照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射体的位置从一个区域位移到另一个区域,两个区域之间留下一条位移轨迹,在这条位移轨迹上可以有源点、终点、过点。
空间参照中的射体和地标的关系是图形(figure)和背衬(ground)的关系。空间存在参照总是以存在事物为图形,以存在空间为背衬,被认知的是图形在背衬中的空间存在关系;空间位移参照总是以位移物体为图形,以位移轨迹为背衬,被认知的是图形在背衬中的空间位移关系。在空间参照里,空间区域成为背衬,起到地标的作用。
2.2地点域/方位域的对立和空间名词的指称性
根据名词在表达空间区域范畴时是否需要加方位成分,通常把名词分成三类:
(1)a.能加方位成分:先天处所名词(inherent place-noun)
小王还在上海呢。——*小王还在上海里呢。
b.可加可不加方位成分:可选处所名词(optional place-noun)
小王还在学校呢。——小王还在学校里呢。
c.必须加方位成分:非处所名词(non-place-noun)
*小王还在飞机呢。——小王还在飞机上/里呢。
先天处所名词是地点域中表地名的地区专名,可选处所名词是地点域中的其他地名(地区名、地貌名中的类名和泛名)、部位名、(注:部位名即储泽祥(1997a)所说的“X+准方位标”式的名词,它是关系名词的短语结构词汇化的结果。)物体名(园场名、建筑名)、机构名(兼类机构名,单纯机构名),非处所名词则是不能指称地点域的名词。(方经民2002,2004c、d)(注:这三类名词的区分早已为人注意,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都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如史有为(1982),邹韶华(1984),荒川清秀(1982),Li & Thompson(1981),戴浩一(1989),Wang(1990),Liu(1993),屈承熹(1999),周烈婷(2000),杨宁(2001),储泽祥(1997a、b,2004)等。大家关心的主要是如何根据能不能加方位成分给名词分类,或者对方位成分的隐现条件作出一些认知解释。方经民(2002,2004c、d)分析了表达空间区域范畴的名词性成分加与不加方位成分认知特征和语义指称上的区别和对立。)
现代汉语的处所名词里,专名是有指(referential)并且定指(definite)的,非专名光杆处所名词可能有指,也可能五指(non-referential),但一旦加上方位成分,就必定是有指的。处所名词的指称性有时会影响到它指称空间区域的作用。例如:
(2)他现在在大学工作。
他现在在大学里工作。
他现在在北京大学工作。
?他今天在大学监考。 他今天在大学里监考。
他今天在北京大学监考。
?学校有游泳池。
学校里有游泳池。
我们学校有游泳池。
?他住学校。
他住学校里。
他住我们学校。
?球场有许多人。
球场上有许多人。
江湾球场有许多人。
?你把车停球场吧。
你把车停球场上吧。
你把车停在江湾球场吧。
可选处所名词不加方位成分定域一个地点域,加方位成分定域一个方位域。地点域以实体周围世界(异类事物或同类其他事物)为背衬,凸现其空间区域,定域为一个零维的点,方位域以实体自身为背衬,凸现其内部或外部区域,定域为一个三维的“体”或二维的“面”。
非处所名词空间化(定域化、有指化)后也可以指称空间区域。例如:
(3)*杯子有茶叶。
这个杯子有茶叶。
杯子里有茶叶。
?他在龙头洗手。 他在那个龙头洗手。 他在龙头边洗手。
*词典放在书架。
词典放在这个书架。 词典放在书架上。
前加指量成分的空间化结果指称一个地点域,后加方位成分的空间化结果指定一个方位域。地点域和方位域构成现代汉语空间区域范畴。(方经民2004c)
2.3地点域/方位域的对立和空间存在关系的表达
空间存在参照是人们认识和表达空间世界里事物存在关系的认知结构。“存在”是指事物持续地占据着空间和时间。它包括“存有”和“所在”两个概念,前者体现为一个存在事物,后者体现为一个空间区域或时间区域。空间存在参照里,存在事物是图形,存在区域是背衬。图形和背衬之间的空间存在参照如果不掺入任何动作,单纯从认知过程来看,可以有两种相反的顺序:一种是从背衬(空间区域)到图形(存在事物),构成“有”字句;另一种是从图形(存在事物)到背衬(空间区域),构成“在”字句。例如:
(4)背衬+有+图形:
上海有个外滩
教室里有一台电脑
图形+在+背衬: 外滩在上海
电脑在教室里
汉语的信息结构倾向于从已知到未知,空间区域总是已知的,存在事物则有可能是未知的,因此,“有”字句是表达现代汉语空间存在参照的最典型的句式。
考察现代汉语的“有”字句,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汉语的“有”除表达存在关系外还可以表达领属关系,存在关系的“有”凸现主语的空间性,构成存在主语,领属关系的“有”凸现主语的事物性,构成领属主语。存在关系的“有”字句可以转换为“在”字句,“在”后面引进空间区域。
第二,空间区域的可指称性跟名词的类型及其空间化的方式有关,涉及到地点域和方位域的对立;
第三,已知和未知跟名词的指称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字句以空间区域为存在主语,要求空间区域具有可指称性;
比较下面的例子:
(5) (指量成分+)名词
(指量成分+)名词+方位成分
地区专名:@上海有一个外滩
/
*上海里有一个外滩
→外滩在上海
/ *外滩在上海里
?那个上海有一个外滩
/ *那个上海里有一个外滩
?外滩在那个上海
/ *外滩在那个上海里
地貌专名:@黄山有一条索道
≥ 黄山上有一条索道
→索道在黄山
≈ →索道在黄山上
?那座黄山有两条索道
/ ?那座黄山上有两条索道
?索道在那座黄山
/ ?索道在那座黄山上
部位名: 门口有一个邮箱 ≈ 门口边有一个邮箱
→邮箱在门口
≈ →邮箱在门口边
那家门口有一个邮箱 ≈ 那家门口边有一个邮箱
→邮箱在那家门口
≈ →邮箱在那家门口边
山顶有一座铁塔 ≈ 山顶上有一座铁塔
→铁塔在山顶
≈ →铁塔在山顶上
那座山顶有一座铁塔
≈ 那座山顶上有一座铁塔
→铁塔在那座山顶
≈ →铁塔在那座山顶上
建筑名: *教室有一个学生/ 教室里有一个学生
*学生在教室/ →学生在教室里
那间教室有一个学生 ≈ 那间教室里有一个学生
→学生在那间教室
≈ →学生在那间教室里
园场名: *操场有一只足球/ 操场上有一只足球
*足球在操场/ →足球在操场上
那个操场有一只足球 ≈ 那个操场上有一只足球
→足球在那个操场
≈ →足球在那个操场上
兼类机构名: 银行有一位顾客 ≠ 银行里有一位顾客
*顾客在银行/ →顾客在银行里
那家银行有一位顾客 ≠ 那家银行里有一位顾客
→顾客在那家银行≈ →顾客在那家银行里
单纯机构名: 公司有一台电脑 ≠ 公司里有一台电脑
*电脑在公司/ →电脑在公司里
那家公司有一台电脑
≠ 那家公司里有一台电脑
→电脑在那家公司 ≈ →电脑在那家公司里
非处所名词: *果盘有一只苹果/ 果盘里有一只苹果
*苹果在果盘/ →苹果在果盘里
那个果盘有一只苹果 ≈ 那个果盘里有一只苹果
→苹果在那个果盘
≈ →苹果在那个果盘里
*桌子有一本词典/ 桌子上有一本词典
*词典在桌子/ →词典在桌子上
那张桌子有一本词典 ≈ 那张桌子上有一本词典
→词典在那张桌子
≈ →词典在那张桌子上
各组例子上两行没有前加指量成分,下两行前加指量成分。先看没前加指量成分时地点域和方位域的对立。地区专名“上海”和地貌专名“黄山”以光杆名词形式作主语时有歧义(加@表示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实体事物,作领属主语,也可以理解为空间区域,作存在主语。但这种歧义句式转换为“在”字句时就消失了,因为“在”后面只允许出现空间区域。地区专名“上海”是先天处所词,作存在主语时,通常只能以地点域形式出现,(注:“东面、南面、西面、北面”除外,参看方经民(2002)。)地貌专名“黄山”以及空间性、指称性较强的部位名“门口”、“山顶”是可选处所词,既可以直接作地点域主语,以区别于其他地点(如“泰山”、“路边”、“山脚”等 ),也可以后加方位成分作方位域主语,以区别于跟该名词相关的其他方位(如“黄山下”、“黄山东面”)。“≈”的左边为地点域,右边为方位域。非专名的建筑名“教室”、园场名“操场”也是可选处所词,但空间性较强,指称性较弱,不能以光杆名词形式作主语,必须后加方位成分空间化(定域化、有指化)后才能作方位域存在主语。机构名“银行”、“公司”的空间性比较抽象,指称性也很弱,只能理解为领属主语,领属关系的有字句不能转换为“在”字句。“银行”、“公司”后加方位成分则凸现存在关系,作方位域存在主语。光杆的非处所名词“果盘”、“桌子”空间性、指称性都较弱,不能直接作主语,后加方位成分空间化之后才能作方位域存在主语。方位域作存在主语的有字句都能自由转换为“在”字句。再看前加指量成分。作为地名的“上海”、“黄山”前加指量成分都很可疑,只有用于回指上文才有可能成立。只能作存在主语的“门口”、“山顶”前加指量成分凸现作为地点域的存在主语,只能作领属主语的“银行”、“公司”前加指量成分加强领属主语的领属性,而不能直接作主语的“教室”、“操场”、“果盘”、“桌子”前加指量成分空间化之后都凸现为地点域存在主语。以前加指量成分的地点域为存在主语的“有”字句都能转换成“在”字句,而通过前加指量成分加强主语的领属性的有字句则不能转换为“在”字句。值得注意的是,部位名“门口”、“山顶”前加指量成分时,词汇·韵律结构跟句法·语义结构出现乖违现象,“那家”、“那座”在词汇·韵律平面分别跟“门口”、“山顶”结合,但在句法·语义平面则是跟“门”、“山”结合之后才跟“口”、“顶”结合的,因为处所是不能受指量成分限定的。它们的结构是“[[那家门]口]”、“[[那座山]顶]”,是通过前加指量成分限定所指事物“门”、“山”来凸现地点域的。同样,方位域前加指量成分限定的是位置参照物,而不是方位域,其结构为“[[那间教室]里]”、“[[那个操场]]上]”,等等。(方经民2004b)因此,即使加了指量成分,地点域和方位域依然构成对立。
3 存在判断句:空间存在关系的断言化
3.1 存在判断句中的地点域和方位域
表达存在关系时,“有”和“在”是典型的存在动词。有字句以“有”将背衬和图形联系起来,从空间区域里导出“存有”的事物客体;在字句以“在”将图形和背衬联系起来,为存在事物确定“所在”的空间区域。值得注意的是,汉语的存在关系也可以采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表达,用判断动词“是”将背衬和图形联系起来,以空间区域断言事物的存在。将例(5)的有字句里的“有”改成“是”,可以得出以下的结果:
(6)
(指量成分+)名词 (指量成分+)名词+方位成分
地区专名: ?上海是一个外滩
/
*上海里是一个外滩
?那个上海是一个外滩 /
*那个上海里是一个外滩
地貌专名:
?黄山是两条索道
/
黄山上是两条索道
?那座黄山是两条索道 /
?那座黄山上是两条索道
部位名:
门口是一个邮箱
≈
门口边是一个邮箱
那家门口是一个邮箱
≈
那家门口边是一个邮箱
山顶是一座铁塔 ≈
山顶上是一座铁塔
那座山顶是一座铁塔
≈
那座山顶上是一座铁塔
建筑名:
*教室是一个学生
/
教室里是一个学生
那间教室是一个学生
≈
那间教室里是一个学生
园场名:
*操场是一只足球
/
操场上是一只足球
那个操场是一只足球
≈
那个操场上是一只足球
兼类机构名: *银行是一位顾客
/
银行里是一位顾客
?那家银行是一位顾各 /
那家银行里是一位顾客
单纯机构名: *公司是一台电脑
/
?公司里是一台电脑
?那家公司是一台电脑 /
?那家公司里是一台电脑
非处所名词: *果盘是一只苹果
/
果盘里是一只苹果
那个果盘是一只苹果
≈
那个果盘里是一只苹果
*桌子是一本词典
/
桌子上是一本词典
那张桌子是一本词典
≈
那张桌子上是一本词典
加阴影的部分是跟例(5)有分歧的地方,主要是地名和机构名。地名作“有”字句主语时构成领属主语和存在主语歧义,改成“是”字句后变得可疑,地名一般不作存在判断主语,除非是用全称判断,如“上海全是高楼”、“黄山全是松树”等。机构名作“有”字句主语时只能理解为领属主语,改成“是”字句后,光杆机构名不能成立,即使前加指量成分也显得可疑。单纯机构名即使后加方位成分也很难作存在判断主语。在存在判断句里,存在和领属的关系被割断了。而“有”字存在句里地点域和方位域的对立在“是”字存在判断句里维持不变。存在判断句是空间存在关系断言化的结果。
3.2 属性判断句特点和空间背景的淡出
存在判断句是判断句里的一个特例,它是以判断句形式表达实体事物和空间区域之间的存在关系,而一般的判断句则是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例如:
(7) (指量成分+)名词 (指量成分+)名词+方位成分
地区专名: 上海是一个大城市 *上海里是一个大城市
?那个上海是一个大城市
*那个上海里是一个大城市
地貌专名: 黄山是个旅游胜地 *黄山上是个旅游胜地
?那座黄山是个旅游胜地
*那座黄山上是个旅游胜地
部位名:
门口是交通要道 ?门口边是交通要道
那家门口是交通要道
?那家门口边是交通要道
山顶是一堵悬崖 ?山顶上是一堵悬崖
那座山顶是一堵悬崖
?那座山顶上是一堵悬崖
建筑名:
?教室是一个会议室
*教室里是一个会议室
那间教室是一个会议室
*那间教室里是一个会议室
园场名:
?操场是一个大草坪
*操场上是一个大草坪
那个操场是一个大草坪
*那个操场上是一个大草坪
兼类机构名: ?银行是一家大企业
*银行里是一家大企业
那家银行是一家大企业
*那家银行里是一家大企业
单纯机构名: ?公司是家私人企业
*公司里是家私人企业
那家公司是家私人企业
*那家公司里是家私人企业
非处所名词: ?果盘是青花白底瓷
*果盘里是青花白底瓷
那个果盘是青花白底瓷
*那个果盘里是青花白底瓷
?桌子是红木雕花的
*桌子上是红木雕花的
那张桌子是红木雕花的
*那张桌子上是红木雕花的
一般判断句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作为判断对象的主语要求具有较强的指称性。地名、部位名指称性较强,可直接作主语,非专名名词则往往要求前加指量成分确定所指对象。地名、部位名虽然指称空间位置,但在属性判断句里,它是作为一个事物实体而不是一个空间区域,成为判断对象的。方位成分的空间化作用包括定域化和有指化,但对前加指量成分已经确指的名词来说,只起定域化的作用。通过后加方位成分定域的方位域也无法成为属性判断句的判断对象。属性判断句凸现对象事物的属性,在属性判断句里,对象事物所存在的空间背景已经完全淡出。
3.3存在判断主语和属性判断主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存在判断句里,要求存在判断主语具有空间区域特征,名词前加指量成分凸现空间性,可以构成地点域,后加方位成分空间化,可以构成方位域,地点域和方位域在充当存在判断主语时形成对立。属性判断句里,要求属性判断主语具有实体事物特征,名词前加指量成分凸现事物性,成为判断对象,充当属性判断主语,后加方位成分构成的方位域则无法充当属性判断主语。典型的属性判断句里,空间背景已经完全淡出,不存在图形和背衬的对立;存在判断句来自存在句,背衬和图形的对立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中和。空间区域的背衬被断言为判断对象,实体事物的图形被抽象为事物属性。
4 处所定语:存在关系的指称化
4.1 定语的分类和处所定语的性质
汉语语法学界通常从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两个角度给定语分类。从语法结构角度,可以把定语分为组合性定语和粘合性定语。带“的”的定语,数量或指量成分作定语,领属性定语(“的”可带可不带)是组合性定语;名词、区别词、性质形容词不带“的”,直接充当的定语是粘合性定语。从语法意义角度,可以把定语分为领属性定语、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领属性定语跟中心语构成领有和从属关系;限制性定语从数量、时间、处所、范围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限制;描写性定语则从性质、状态、特点、用途、职业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描写。处所定语从语法结构上看,是组合性定语,通常都要带“的”;从语法意义上看,属于限制性定语,处所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是“空间区域一存在事物”的关系。作为处所定语的空间区域和作为中心语的存在事物之间用“的”联系起来,整个结构是名词性偏正结构。这是空间存在关系指称化的结果。处所定语的偏正结构都可以转换为在字句。例如:
(8)上海的外滩→外滩在上海
黄山的索道→(那)索道在黄山
门口的邮箱→(那)邮箱在门口
山顶的铁塔→(那)铁塔在山顶上
教室里的学生→(那)学生在教室里 操场上的足球→(那)足球在操场上
银行里的顾客→(那)顾客在银行里
公司里的电脑→(那)电脑在公司里
果盘里的苹果→(那)苹果在果盘里
桌子上的词典→(那)词典在桌子上
4.2处所定语中的地点域和方位域
处所定语是名词性定语,但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能作处所定语。例如:
(9)@上海的外滩 / *上海里的外滩
@黄山的索道 ≥ 黄山上的索道
门口的邮箱 ≈ 门口边的邮箱
山顶的铁塔 ≈ 山顶上的铁塔
*教室的学生
/ 教室里的学生
*操场的足球 / 操场上的足球
银行的顾客 ≤ @银行里的顾客
公司的电脑 ≤ @公司里的电脑
*果盘的苹果
/ 果盘里的苹果
*桌子的词典 / 桌子上的词典
地区专名“上海”是先天处所名词,直接作地点域定语,一般不后加方位成分。地貌专名“黄山”和部位名“门口”、“山顶”是可选处所名词,而且定域性、指称性较强,因此既可以作地点域定语,以区别于其他地点(如“泰山”、“路边”、“山脚”等 ),也可以作方位域定语,以区别于跟该名词相关的其他方位(如“黄山下”、“黄山东面”)。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的外滩”、“黄山的索道”是有歧义的,“上海”、“黄山”既可以理解为处所定语,也可以理解为领属定语。非专名的建筑名“教室”、园场名“操场”和机构名“银行”、“公司”虽然也是可选处所名词,但指称性较弱,不能直接作地点域定语,只能后加方位词作方位域定语。其中机构名“银行”、“公司”直接作定语时是领属定语而不是处所定语,后加方位成分作定语则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领属定语,也可以理解为处所定语。非处所名词“果盘”、“桌子”必须后加方位成分使之空间化之后,才能作方位域定语。
处所定语空间化的另一个途径是前加指量成分。上面所举的不能直接作地点域的可选处所名词或非处所名词,一旦加了指量成分,就有可能成为地点域定语。例如:
(10)*教室的学生:那间教室的学生→学生在那间教室
*操场的足球:那个操场的足球→足球在那个操场
*果盘的苹果:那只果盘的苹果→苹果在那只果盘
*桌子的词典:那张桌子的词典→词典在那张桌子
指量成分的主要作用是定指化,即确定所指事物。事物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里的,一旦确定了所指称的事物,也就有可能确定该事物所处的位置地点。因此,指量成分在特定的句法环境里也可以起到空间化的作用。上面这些例子里,“教室”、“操场”、“果盘”、“桌子”本身跟中心语“学生”、“足球”、“苹果”、“词典”没有语义联系,加上指量成分定指化之后,跟中心语构成了空间位置关系,进而空间化,获得了空间区域的语义,成为处所定语。
值得注意的是,当名词跟中心语之间本身就具有某种语义关系时,前加指量成分就只是通过它的定指化作用,强化这种语义关系,而无法起到空间化的作用。名词作定语主要是领属性定语,名词领属定语前加指量成分,只是加强领属关系,无法空间化为处所定语,只有后加方位成分才能使之空间化,凸现存在关系。例如:
(11)教室的墙壁:那间教室的墙壁→*(*那)墙壁在那间教室(领属:整体一部分)
教室里的墙壁→(那)墙壁在教室里(存在)
操场的进口:那个操场的进口→*(*那)进口在那个操场(领属;整体一部分)
操场上的进口→(那)进口在操场上(存在)
果盘的裂缝:那只果盘的裂缝→*(*那)裂缝在那只果盘(领属:整体一部分)
果盘上的裂缝→(那)裂缝在那只果盘上(存在)
桌子的商标:那张桌子的商标→*(*那)商标在那个桌子(领属:物体一附属物)
桌子上的商标→(那)商标在那个桌子上(存在)
校长的座位:那位校长的座位→*(*那)座位在那位校长(领属:领有者一领有物)
校长左边的座位→(那)座位在校长的左边(存在)
名词作定语也可以是限制性或描写性定语。限制性定语主要是处所定语和时间定语,描写性定语主要是性质定语。性质定语不能加定量成分,专有地名的处所定语和特定时点的时间定语也不能前加指量成分,其他处所定语前加指量成分强化空间性,其他时间定语前加指量成分强化时间性。例如:
(12)木头房子:*[那块木头]房子木头的房子:*[那块木头]的房子
玻璃窗子:*[那块玻璃]窗子 玻璃的窗子:*[那块玻璃]的窗子
上海的外滩:*[那个上海]的外滩
黄山的索道:*[那座黄山]的索道
门口的邮箱:[[那家门]口]的邮箱 山顶的铁塔:[[那座山]顶]的铁塔
今天的天气:*[这个今天]的天气
明年的春天:*[那个明年]的春天
早晨的天气:[这个早晨]的天气
夏天的会议: [这个夏天]的会议
值得注意的是,部位名“门口”、“山顶”前加指量成分时,词汇,韵律结构跟句法·语义结构出现乖违现象,其结构分别为[[那家门]口]和[[那座山]顶]。
前加指量成分空间化的结果是确定地点域,后加方位成分空间化的结果是确定方位域。例如:
(13)那间教室的学生/教室里的学生
那个操场的足球/操场上的足球
那个果盘的苹果/果盘里的苹果
那张桌子的词典/桌子上的词典
前加指量成分的地点域,以区别于参照物的其他同类事物,如其他“教室”、“操场”、“果盘”、“桌子”所处的位置为背衬凸现该参照物所处的地点;后加方位成分的方位域处所定语,以该参照物的其他方位,如“教室外面”、“操场东面”、“果盘下面”、“桌子旁边”等为背衬,凸现该方位参照所指点的那个方位。地点域和方位域构成零维和多维的对立。从处所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联系来看,地点域比较含糊,只是指明“位置一物体”关系,方位域则比较精确,区分“载体一承载物”关系(二维的面)和“容器一包容物”关系(三维的体)。
4.3 处所定语里方位域的语义转指
机构名直接作定语时通常都是领属性的,必须后加方位成分空间化后才能成为处所定语。这就是说,机构名充当的处所定语都是方位域。值得注意的是,“机构名+里”可能会有歧义。例如:
(14)领属定语处所定语
/
领属定语处所定语
银行的顾客 ≤ @银行里的顾客 ≥ 银行里面的顾客 / 银行外面的顾客
银行的杂志 ≠ 银行里的杂志 = 银行里面的杂志 / 银行外面的杂志
银行的铁门 ≠ 银行里的铁门 = 银行里面的铁门 / 银行外面的铁门
公司的职员 = 公司里的职员 ≠ ?公司里面的职员 / 公司外面的职员
公司的资料 ≤ @公司里的资料 ≥ ?公司里面的资料 / 公司外面的资料
公司的办公室≠ 公司里的办公室 = 公司里的办公室 / 公司外面的办公室
中心语如果是指人名词的话,“兼类机构名+里”作定语有歧义,如“银行里的人员”既可以理解为领属定语(=银行的人员),也可以理解为处所定语(=银行里面的人员);中心语是事物名词的话,“兼类机构名+里”只能理解为处所定语。“单纯机构名+里”作定语时,通常只能理解为领属定语。中心语为物体名词时,“单纯机构名+里”作定语也有可能形成歧义,如“公司里的资料”既可以理解为领属定语(=公司的资料),也可以理解为处所定语(=存放在公司里的资料)。只有当机构名和中心语构成“整体一部分”关系时,加不加“里”才构成明确的对立:加“里”是处所定语,不加,则为领属定语。值得注意的是,光杆机构名作定语的结构实际上是领属定语和性质定语兼类的。作定语的名词指称性强,倾向于领属定语,指称性弱,倾向于性质定语。如“银行的干部”,理解为领属定语,是指为某一特定的银行工作的干部,“银行”是有指的;理解为性质定语,是指从事银行这一行工作的干部,“银行”是泛指的。此处只讨论领属定语,忽略性质定语的用法。
“机构名+里”作领属定语是方位域语义转指的结果,这跟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方经民2004a)汉语方位成分分化为单音节方位成分和双音节方位成分之后,单音节的“里”和“上”逐步语法化,加“里”、“上”,以空间方位转喻社会组织是其中的一个途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家里,厂里,省里,学校里,组织上,领导上”,等等。与此相对,双音节的方位成分基本上没有语法化,保留着本来的空间方位用法,从上面所举的“里面”、“外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
5 处所主语和处所话题:空间区域的前景化
5.1 空间区域的事物性和前景化
具体名词具有空间性和事物性两重性质。通常认为名词后加方位成分是凸现它的空间性,前加指量成分是凸现它的事物性。但是方经民(2004d)曾经论证过,前加指量成分也有空间化的作用,这在上文里也已经多次举例说明过。另一方面,后加方位成分虽然是凸现空间性,但所构成的方位域本质上也可以看作一种事物,在特定的句式里,方位域也可以凸现它的事物性。上文提到的方位域的语义转指实际上就是凸现事物性的结果。
关于方位域在具体结构里仍有可能着重事物性这一点,文炼(1957)就已经指出,他举的例子是“街上十分热闹”、“那边山里枫树的叶子全都红了”。这两句子里,句首的方位域都不是作为空间参照的地标。“街上”、“那边的山里”已经被前景化(foregrounding),成为句子的描写对象或陈述的话题。
5.2处所主语:空间区域的实体化
“街上十分热闹”是一个形容词谓语描写句。描写句以主语为描写对象,主语可以是一个实体事物,即以实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实体主语,也可以是一个空间区域,即把空间区域当作实体来描写的处所主语。
描写句有两类,一类是主观描写,另一类是客观描写,这两类描写句对处所主语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
(15)上海很热 / *上海里很热
*那个上海很热 / *那个上海里很热
黄山很热 ≈ 黄山上很热
?那座黄山很热 / *那座黄山上很热
门口很热 ≈ 门口边很热
那家门口很热 / ?那家门口边很热
山顶很热 ≈ 山顶上很热
那座山顶很热 /
?那座山顶上很热
*教室很热 / 教室里很热
那间教室很热
≈
那间教室里很热
*操场很热 / 操场上很热
那个操场很热
≈
那个操场上很热
*银行很热 / 银行里很热
那家银行很热
≈
那家银行里很热
*公司很热 / 公司里很热
?那家公司很热 /
那家公司里很热
果盘很热 ≠ 果盘里很热
那个果盘很热
≠
那个果盘里很热
桌子很热 ≠ 桌子上很热
那张桌子很热
≠
那张桌子上很热
(16)上海很大 / *上海里很大 *那个上海很大 / *那个上海里很大
黄山很大 ≠ 黄山上很大
?那座黄山很大 / *那座黄山上很大
门口很大 ≠ 门口边很大
那家门口很大
/ *那家门口边很大
山顶很大 ≠ 山顶上很大
那座山顶很大
/ *那座山顶上很大
教室很大 ≠ 教室里很大
那间教室很大
/ *那间教室里很大
操场很大 ≠ 操场上很大
那个操场很大
/ *那个操场上很大
银行很大 ≠ 银行里很大
那家银行很大
/ *那家银行里很大
公司很大 ≠ 公司里很大
那家公司很大
/ *那家公司里很大
果盘很大 ≠ 果盘里很大
那个果盘很大
/ *那个果盘里很大
桌子很大 ≠ 桌子上很大
那个桌子很大
/ *那个桌子上很大
例(15)以“很热”为述语,对主语作主观描写,主语不是实体对象,而是主体移情于其中的空间区域,因此空间区域既是视点所占据的位置,又是认知主体所要描写的对象。地名、部位名既可以直接作地点域主语,又可以后加方位成分构成为处所主语(地区专名“上海”除外)。光杆建筑名、园场名和光杆机构名倾向于无指,不能直接作为空间描写对象,必须后加方位成分定域化、有指化后才能成为方位域处所主语。建筑名、园场名和兼类机构名也可以前加指量成分,或者直接作地点域处所主语,或者作为参照物后加方位成分构成方位域处所主语。但是单纯机构名“公司”空间性较弱,前加指量成分也很难直接作地点域处所主语,必须再后加方位成分构成方位域主语。非处所名词“果盘”、“桌子”指称事物,即使前加指量成分也只能作实体主语,后加方位成分空间化后就能作为方位域处所主语。例(16)以“很大”为述语,对主语作客观描写。可以以光杆名词直接作为实体主语,也可以以方位域作处所主语,两者意思不一样。前者是对实体加以描写,后者是对跟实体相关的空间区域加以描写,空间区域实体化、前景化,方位域直接成了作为描写对象的处所主语,而认知主体则从语言层面退隐。“上海”是地区专名,不能后加方位成分“里”。除了地名,其他名词都可以前加指量成分进一步凸现事物性,作实体主语,但前加了指量成分就不能再后加方位成分凸现空间性作处所主语了。比较例(15)和例(16)可以发现,主观描写的例(15)里,地点域方位域都有可能实体化作处所主语,客观描写的例(16)里,只有方位域才能实体化作处所主语。
处所主语的形成是空间区域由背衬反转为图形的结果,在处所主语描写句里,本应成为背衬的空间区域前景化,反转为被描写的图形,空间区域本身实体化后成为描写对象,而空间区域里的事物实体则隐退。
5.3处所话题:空间区域的话题化
张斌(1957)所举的另一个例子“那边山里枫树的叶子全都红了”是一个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以空间区域为对象的处所话题。这类主谓句的话题主语可以解释为主语部分的定语和中心语分裂而成的。这类处所话题跟领属话题是平行的。例如:
(17)脸上的皱纹很多→脸上,皱纹很多
大象的鼻子很长→大象,鼻子很长
处所话题是由处所定语分裂而造成的空间区域话题化。处所定语分裂而成的话题化跟作定语的名词性质有着密切关系。例如:
(18)@上海的人很多/ *上海里的人很多 *那个上海的人很多/ *那个上海里的人很多
上海,人很多 / *上海里,人很多 *那个上海,人很多/ *那个上海里,人很多
@黄山的人很多≥ 黄山上的人很多 ?那座黄山的人很多/ ?那座黄山上的人很多
黄山,人很多 ≈ 黄山上,人很多 ?那座黄山,人很多/ ?那座黄山上,人很多
门口的人很多 ≈ 门口边的人很多 那家门口的人很多 ≈ 那家门口边的人很多
门口,人很多 ≈ 门口边,人很多 那家门口,人很多 ≈ 那家门口边,人很多
山顶的人很多 ≈ 山顶上的人很多 那座山顶的人很多 ≈ 那座山顶上的人很多
山顶,人很多 ≈ 山顶上,人很多 那座山顶,人很多 ≈ 那座山顶上,人很多
*操场的人很多/ 操场上的人很多 那个操场的人很多 ≈ 那个操场上的人很多
*操场,人很多/ 操场上,人很多 那个操场,人很多 ≈ 那个操场上,人很多
*教室的人很多/ 教室里的人很多 那间教室的人很多 ≈ 那间教室里的人很多
*教室,人很多/ 教室里,人很多 那间教室,人很多 ≈ 那间教室里,人很多
银行的人很多 ≤ @银行里的人很多 @那家银行的人很多 ≈ @那家银行里的人很多
?银行,人很多/ 银行里,人很多 @那家银行,人很多≥ 那家银行里,人很多
?公司的人很多/ 公司里的人很多 那家公司的人很多 ≤ @那家公司里的人很多
?公司,人很多/ 公司里,人很多 @那家公司,人很多≥ 那家公司里,人很多
*果盘的糖很多/ 果盘里的糖很多 那个果盘的糖很多 ≈ 那个果盘里的糖很多
*果盘,糖很多/ 果盘里,糖很多 那个果盘,糖很多 ≈ 那个果盘里,糖很多
*桌子的书很多/ 桌子上的书很多 那张桌子的书很多 ≈ 那张桌子上的书很多
*桌子,书很多/ 桌子上,书很多 那张桌子,书很多 ≈ 那张桌子上,书很多
地名“上海”、“黄山”是领属定语和处所定语兼类,分裂后凸现空间性,形成地点域处所话题,其中地貌名“黄山”可以后加方位成分,方位域处所话题由方位域处所定语分裂并话题化。部位名“门口”、“山顶”构成的地点域处所定语和方位域处所定语分别分裂出地点域处所话题和方位域处所话题,前加指量成分限定的地点域和方位域处所定语也同样可以平行分裂为地点域处所话题和方位域处所话题。园场名“操场”、建筑名“教室”指称性较弱,无法作处所定语,当然也无法分裂为地点域处所话题,非处所词“果盘”、“桌子”也同样不能作处所定语,无法分裂出地点域处所话题。但这些名词后加方位成分可以构成方位域定语,分裂后则成为方位域处所话题;并且前加指量成分作处所定语时地点域和方位域对立,分裂为处所话题后依然保持这种对立,构成平行关系。光杆机构名“银行”、“公司”也不能作处所定语,其中“银行的人”的“银行”指称性稍强一些,可以分析为领属定语,“公司的人”的“公司”指称性稍弱,作定语可疑。无论是“银行”还是“公司”,都很难话题化,但它们可以后加方位成分构成方位域处所定语,其中“银行里”还可以转指为领属定语,但是分裂为话题时,跟“公司里”一样,只能话题化为处所话题。兼类机构名“银行”前加指量成分时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领属定语,也可以理解为处所定语,话题化后歧义并没有消失,既可以理解为领属话题,也可以理解为处所话题。与此平行的带有指量成分的方位域定语也有歧义,但分裂之后,只能话题化为方位域处所话题。单纯机构名“公司”前加指量成分加强领属性,作领属定语,分裂并话题化后则有歧义,既可理解为领属话题,也可以分析为处所话题。带有指量成分的方位域正好相反,作定语时,既可以理解为领属定语,也可以理解为处所定语,但是话题化之后,就只能理解为处所话题了。
不管是地点域处所话题,还是方位域处所话题,这里的空间区域已经不是提供一个背衬,而是直接成为一个话题对象。跟描写句的处所主语一样,空间区域直接被当作一个事物实体,作为一个话题提出来加以陈述。
6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现代汉语空间区域在空间参照关系中的地位,讨论地点域/方位域对立对空间存在关系表达的影响。接着分两条线索分析空间存在关系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各种功能变异。一条线索是由存在关系的断言化引出作为存在判断主语的空间区域的分析,进而讨论描写句里空间区域的实体化而形成的处所主语。另一条线索是由存在关系的指称化引出作为处所定语的空间域的分析,进而讨论主谓谓语句里因处所定语分裂和空间区域话题化而造成的处所话题。
从语义上看,存在句的存在主语、判断句的存在判断主语和描写句的处所主语都是空间区域,并且都分析为主语,但实际上它们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存在句是把存在主语的空间区域作为存在参照的地标,为描写射体(图形)的存在提供一个背衬;存在判断句是把存在判断主语的空间区域作为具有存在关系属性的对象加以判断,空间区域作为背衬的作用得到中和,而存在事物也由图形抽象为判断属性;描写句则是把处所主语的空间区域前景化,反转为图形,直接当作事物实体加以描写,空间区域里不再存在图形实体。从存在主语到存在判断主语再到处所主语,形成一个空间区域的空间性逐步削弱,事物性逐步增强,最终被实体化的序列。
处所定语则是存在关系指称化的结果。它将“空间区域一存在事物”关系纳入短语结构,空间区域在句法结构上是修饰成分,在认知结构上依然是背衬。但这种认知结构是被包孕在短语结构中的,在句子平面上被指称化的存在关系是一个事物实体,也有可能成为句子的主语。被指称化的存在关系出现在主语位置上,为处所定语分裂并话题化提供了可能。处所定语分裂话题化的结果是把短语平面的空间区域提升到话语平面,并将它前景化,成为陈述的话题,而原有的图形实体并没有消失,只是跟前景化了的空间区域分裂,留在句子平面上成为描述的对象。
存在关系在汉语句法结构里有种种功能变异,这些变异对语义分析和句法分析会产生影响,但是无论怎么变异,空间区域里地点域和方位域的对立始终存在,这种对立直接影响到汉语的句法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