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流动资金管理调查_营运资金论文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2,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资金管理论文,上市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是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持续开展的一项调查,本文是对201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结果的总结。201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分为行业分析、地区分析、专题分析(包括外向型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经济性质企业等)三个层面。

本项调查以深市和沪市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均从巨潮资讯网上下载)以及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库(http://bwcmdatabase.ouc.edu.cn)。样本的选取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数据完备,相关参数可以计算;(2)剔除金融类公司;(3)剔除数据异常②的公司。基于上述原则,2012年最终样本总量为2297家。由于中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了便于行业层面前后年度的对比分析,我们参考2001年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部分子行业进行了归并调整,并根据企业的实际主营业务确定其行业归属,调整后的具体行业名称及各行业的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样本的地区分布如表2所示。同时,根据代码相同原则对2011年和2012年上市公司进行匹配后得到可比上市公司共2077家。

在调查指标选取方面,王竹泉(2013)对营业活动和营运资金进行了重新划分,营业活动不仅包括经营活动,而且包括投资活动,营运资金是企业开展营业活动所需要的净流动资金,在数量上,营运资金等于流动资产与营业性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根据其用途,营运资金可以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与投资活动营运资金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经营活动运用的营运资金,即经营活动中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差额,而后者是投资活动运用的营运资金,即投资活动中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差额。本项调查采用王竹泉(2013)的划分,将营运资金界定为流动资产与营业性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同时,将预付款项、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划分为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而将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利息、应收股利、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等划分为投资活动的营运资金③。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营运资金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之间的分布状况作为营运资金配置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营运资金重新界定和分类的同时,王竹泉(2013)还将营运资金的筹资分为两大方面:短期金融性负债和营运资本,即:营运资金=短期金融性负债+营运资本。前者是指通过短期借款等短期金融性负债来融通的营运资金,而后者则是指企业通过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来融通的营运资金,即:营运资本=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他同时指出:当越多的营运资金是由营运资本来融通时,企业的财务安全性就越高。本项调查采用王竹泉(2013)关于营运资金融资结构的分析方法,分别以短期金融性负债与营运资金之比和营运资本与营运资金之比考察企业的营运资金融资结构,借以分析评价企业的短期财务风险。显然,短期金融性负债占营运资金之比越高,则短期财务风险越大。

除此之外,对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仍将按要素和按渠道进行分析。按渠道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包括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和按要素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包括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的具体计算方法参见“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1,《会计研究》,2012年第12期”。

二、2012年分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

(一)分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配置结构分析

从各行业的整体层面来看,2012年上市公司总体营运资金期末总额为52587.88亿元,比2011年增加1418.73亿元,增幅为2.77%;从营运资金配置结构上看,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配置在经营活动上的营运资金总额为15809.49亿元,占比为30.06%,比2011年的33.55%下降了3.48个百分点,配置在投资活动上的营运资金总额为36778.39亿元,占比为69.94%。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70%的营运资金占用在投资活动中,仅有30%左右的营运资金占用在经营活动中。分行业来看,只有农林牧渔业、纺织服装皮毛业、其他制造业、房地产业以及综合类等5个行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占比超过了50%,其他行业均为投资活动营运资金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从各行业营运资金的渠道分布来看,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配置在采购渠道上的营运资金总额为22372.14亿元,与2011年相比减少5815.42亿元,降幅为35.12%;配置在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总额为21228.31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5360.45亿元,增幅为33.78%;配置在营销渠道上的营运资金总额为16953.32亿元,比2011年减少900.52亿元,降幅为5.04%。可见,从上市公司总体上看,上市公司营运资金配置有从采购渠道和营销渠道向生产渠道转移的倾向。分行业来看,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增加的行业只有农林牧渔业、其他制造业、社会服务业以及综合类4个行业,其中,资金增幅最大的行业是其他制造业,而降幅最大的行业是房地产业,可见绝大部分行业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均在减少。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增加的行业有采矿业、食品饮料业、造纸印刷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建筑业、信息技术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传播文化业等10个行业,其中,资金增幅最大的行业是造纸印刷业,增幅达431.79%。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增加的有采掘业、食品饮料业、纺织服装皮毛、木材家具业、造纸印刷业、石化塑胶业、电子业、机械设备业、生物医药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传播文化业以及综合类等共14个行业,其中,综合类增幅最大,为1479.29%。

从各行业营运资金的要素分布来看,2012年上市公司存货资金总额为49246.60亿元,较2011年增加4129.78亿元,增幅为9.15%;2012年上市公司应收及预付款总额为41572.56亿元,比2011年增加2047.24亿元,增幅为5.18%;2012年上市公司应付及预收款项总额为75002.17亿元,比2011年增加7525.22亿元,增幅为11.16%。将三类要素结合起来可以发现,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平均占用水平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应付款项的变化引起的。分行业来看,采矿业、食品饮料业、木材家具业、造纸印刷业、石化塑胶业、电子业、机械设备仪表业、医药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等12个行业存货资金占用量增多。其中,电子业存货资金总额增幅最大,为53.13%,而采矿业存货资金总额降幅最大,为39.93%。2012年应收及预付款项增加的行业有采矿业、纺织服装皮毛业、木材家具业、造纸印刷业、石化塑胶业、电子业、机械设备仪表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传播文化业等12个行业。其中,电子业增幅最大,为46.69%,而其他制造业降幅最大,为56.33%。2012年应付及预收款项增加的行业有采掘业、食品饮料业、纺织服装皮毛业、木材家具业、石化塑胶业、电子业、机械设备业、生物医药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技术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传播文化业等15个行业,其中,电子业增幅最大,为57.02%,而其他制造业降幅最大,为61.47%。这表明2012年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绝大多数行业又有通过应付款融资的可能。

(二)分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来源与财务风险分析

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短期金融性负债占营运资金之比为67.87%,比2011年的66.37%上升了1.5%,说明上市公司的短期财务风险水平有所提高。分行业来看,采掘业、金属非金属、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业等4个行业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超过1,说明这些行业不仅全部营运资金是由短期金融性负债融通,而且还有部分非流动资产的资金是由短期金融性负债融通的,存在“短债长用”的现象,财务风险较高。除此之外,信息技术业的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为负,这说明该行业在营运资金占用为负数的情况下,仍然举借了大量的短期金融性负债,毫无疑问,这些短期金融性负债被用于非流动资产,因此,从行业层面来看,信息技术业的短期财务风险是最高的。从企业层面来看,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0的公司有450家,占比19.59%,而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超过100%的公司有327家,占比14.24%,这两类公司的数量达到了777家,占上市公司数的比例为33.83%,表明1/3左右的上市公司短期财务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值得关注。

(三)分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1.分行业上市公司基于渠道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2008~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分行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如表3,限于篇幅,201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按渠道)见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库(http://bwcmdatabase.ouc.edu.cn)”。

由表3可以看出,除采购渠道外,中国上市公司整体2012年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均比上年延长,管理绩效有所下降。具体到各个行业,在21个行业当中,有13个行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按渠道)下降(占比61.90%)。采购渠道有19个行业绩效提升(占比90.48%),生产渠道有15个行业绩效降低(占比71.43%),营销渠道有13个行业绩效降低(占比61.90%)。表明虽然超过90%的行业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提升,但大部分行业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使得大部分行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按渠道)下降,中国上市公司整体按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也因此下降。从公司个体层面来看,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按渠道)及采购、生产和营销各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改善公司占比分别为37.17%、62.21%、45.31%和28.50%,由此可见,除采购渠道外,2012年生产渠道、营销渠道以及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绩效(按渠道)比2011年改善的公司数量都不足50%,说明大多数公司生产渠道、营销渠道以及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绩效(按渠道)均较2011年有所下降。

从2008~2012年的五年变动趋势来看,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绩效(按渠道)呈总体下降趋势,其中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阶梯形上升趋势,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均呈总体下降趋势。从各行业的变动趋势来看,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绩效(按渠道)呈总体下降趋势的行业数量最多,为8个,占比超过1/3;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总体上升趋势的行业数量最多,为11个;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均是呈总体下降趋势的行业数量最多,分别为11个和7个。表明大部分行业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总体下降趋势,抵消了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上升的好处,从而使得大部分行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按渠道)呈总体下降趋势。

2.分行业上市公司基于要素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2008~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分行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如表4,限于篇幅,201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按要素)见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库(http://bwcmdatabase.ouc.edu.cn)”。

从表4可以看出,2012年,除应付账款外,中国上市公司整体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均比上年延长,管理绩效有所下降。具体到各个行业,在21个行业当中,15个行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按要素)下降(占比71.43%),17个行业存货周转绩效下降(占比80.95%),应收账款周转绩效下降和应付账款周转绩效上升的行业数量均为19个(占比90.48%)。表明虽然超过90%的行业应付账款管理绩效提升,但大部分行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绩效下降,使得大部分行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按要素)下降,中国上市公司整体按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也随之下降。同时,应付账款周转绩效上升的行业与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上升的行业存在高度一致性,即19个行业应付账款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上升,表明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上升系延期支付应付账款所致。从公司个体层面来看,2012年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按要素)及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管理绩效比2011年改善的公司占比分别为33.65%、34.71%、27.59%和65.00%,由此可见,除应付账款外,2012年存货、应收账款以及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绩效(按要素)比2011年改善的公司数量都不足50%,说明大多数公司存货、应收账款以及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绩效(按要素)均较2011年有所下降。

从2008~2012年的五年变动趋势来看,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绩效(按要素)呈总体下降趋势,其中应付账款周转绩效呈总体上升趋势,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绩效呈总体下降趋势。从各行业的变动趋势来看,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绩效(按要素)呈总体下降趋势的行业数量最多,为7个,占比1/3,其次是呈基本稳定趋势的行业数量,为6个;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周转绩效均是呈基本稳定的行业最多,分别为12个、9个和12个,占比分别为57.14%、42.86%和57.14%。表明与按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相比,中国上市公司按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较为成熟和稳定。

三、2012年分地区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

本调查将全国营运资金的调查研究划分到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层次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简称省区市)层次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界定按照我国行政区域通常的划分方法: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十一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八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十二个省区市。剔除异常数据后,2012年我们调查的上市公司总数量为2297家,其中东部地区有1.569家,占研究样本的68.31%,中部地区有394家,占研究样本的17.15%;西部地区有334家,占研究样本的14.54%。

(一)分地区上市公司营运资金配置分析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渠道)占用量为9727.38亿元,同比降低713.03亿元,降幅为6.83%;中部地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渠道)占用量为2496.37亿元,同比增加190.4亿元,增幅为8.26%;西部地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渠道)占用量为2143.78亿元,同比增加132.84亿元,增幅为6.61%。

(二)分地区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来源与财务风险分析

2012年年末全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有67.87%来源于短期金融性负债,有32.13%来源于营运资本。从各地区的数据来看,2012年末东部地区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为65.92%,在三地区中最低,西部地区为75.28%,在三地区中最高,据此可知东部地区上市公司整体面临的财务风险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从两年的比较数据来看,东、中、西三地区2012年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均较2011年有所增加,其中西部地区增幅最大为8.08%,这同样说明了2012年各地区上市公司整体面临的财务风险较2011年有所增加。

(三)分地区上市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如表5所示,2012年全国上市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均值为26天,其中东部地区最短(21天),西部地区最长(49天),中部地区居中(35天)。从各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数据可以看出,全国及各地区的2012年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均较2011年有所下降,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有所上升,而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绝大多数呈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上升幅度最大,而西部地区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上升幅度最大,说明东部地区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最为明显,而西部地区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最为明显。

如表6所示,2012年全国上市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均值为61天,其中中部地区最短(35天),西部地区最长(84天),东部地区居中(59天)。从各要素的营运资金周转期数据来看,2012年全国上市公司整体在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均呈现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各地区与全国整体趋势也保持一致。虽然中部地区2012年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较2011年有所下降,但该地区2012年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均出现大幅增长,“三角债”问题值得警惕。

四、2012年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专题分析

(一)外向型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在欧美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需求不振,尤其是严重受到欧债危机影响的欧洲需求骤然减少的背景下,我国外向型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普遍下降,部分外向型上市公司出现库存过高、出口困难、效益下滑和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对其营运资金管理无疑雪上加霜。

1.纺织服装业

纺织服装业2012年出口外销收入占比均值低于40%的企业共有55家,平均外销占比10.39%,高于40%的企业共有19家,平均外销占比69.89%。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配置方面,2012年纺织服装业(74家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占用(按渠道)13.97亿元,相对于2011年有所上升,其中,高度外向型公司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占用上升幅度较大,而低度外向型公司上升幅度较小,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低度外向型公司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大幅度下降所致;在营运资金来源和财务风险方面,2012年高度外向型公司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44.87%,而低度外向型公司则为80.14%,均比2011年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其中外向型水平低的公司上升的幅度尤其之大,其短期财务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方面,低度外向型公司的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以及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3天,7天,108天)均低于高度外向型公司(26天,27天,146天),但低度外向型公司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104天)比高度外向型公司(93天)要高,说明低度外向型公司在采购渠道、生产渠道以及经营活动整体营运资金的管理绩效均比高度外向型公司要好,但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比高度外向型公司要差。另外,低度外向型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期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109天,109天)也明显低于高度外向型公司(135天,146天),这说明低度外向型公司存货周转能力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明显高于高度外向型公司。

2.电子业

电子业2012年出口外销收入占比均值低于40%的企业共有672家,平均外销占比15.47%,高于40%的企业共有123家,平均外销占比84.53%。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配置方面,2012年该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占用比2011年有所增长,主要是因为采购渠道与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占用水平上升所造成的。从要素来看,主要是由于存货和应收及预付款的大幅上升所致。另外,2011年高度外向型公司存货占用水平低于低度外向型公司,2012年出现反超,低度外向型公司应收及预付账款、应付及预收账款资金占用水平普遍高于高度外向型公司;在营运资金来源和财务风险方面,2012年电子业高度外向型公司短期金融性负债比例为32%,比低度外向型公司的24%要高,这意味着高度外向型公司更多地利用短期金融性负债满足其营运资金融资需求。而低度外向型公司采取了较为保守的营运资金融资策略,他们更倾向于利用营运资本来满足营运资金融资需求;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方面,2012年,低度外向型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155天)高于高度外向型公司(104天),这意味着低度外向型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相对较低。分渠道来看,不同程度的外向型上市公司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恶化。分要素来看,低度外向型公司有着较高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期。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动态性等特点,它是实现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504家上市公司,从行业结构来看,新能源产业的公司有62家,占比12.3%,信息产业的公司占到125家,占比24.8%,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的上市公司最多,有185家公司,占比达到36.7%。另外,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新生物、电动汽车分别拥有的上市公司为14家、55家、44家、19家。本调查分别选取2011~2012年475家可比上市公司和2009~2012年309家可比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配置方面,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占用营运资金10283.51亿元,同比增加10%。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共计2410.81亿元,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中: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占用额为4776.31亿元,同比下降12%;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占用额为1070.82亿元,同比增加5%;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占用额为6116.31亿元,同比增加26%。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占用增加主要是生产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占用增加所致。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要素配置看,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存货、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分别为5716.30亿元、9072.28亿元和12377.77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幅分别4%、13%和4%。可见,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大要素均有所增加;在营运资金来源与财务风险方面,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为40%,比2011年提高4个百分点,这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营运资金融资虽然有向高风险的短期性金融负债倾斜的趋势,但整体看来依然属于相对保守的融资结构,财务风险较低;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方面,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为119天,比2011年延长25天,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大幅度下降。从渠道视角分析原因发现,2012年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33天,与2011年持平;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27天,比2011年延长6天;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125天,比2011年延长19天。这表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下降主要是生产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导致的。从要素视角分析发现,2012年存货周转期为101天,比2011年缩短4天,绩效提升;应收款项周转期为122天,比2011年延长22天,绩效大幅度下降;应付账款周转期为81天,比2011年缩短2天,绩效提升。可见,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以及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应收账款管理绩效下降所致。

(三)不同经济性质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不同经济性质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特点不同带来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与资金配置方面的不同特点。本调查针对2012年国有上市公司841家和民营上市公司973家为样本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调查发现,2012年国有上市公司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80.84%,短期财务风险较高,而民营上市公司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30.61%,营运资金来源中以营运资本为主,财务风险较低。从分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来看,2012年国有上市公司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基本保持不变,民营上市公司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则呈下降趋势。相对而言,无论是按渠道还是按要素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国有上市公司都远远小于民营上市公司,这说明国有上市公司比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更高。

五、结论

通过对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上市公司营运资金配置仍以投资活动为主。2012年上市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配置占比约为1/3,绝大部分营运资金配置在投资活动领域。

第二,短期金融性负债比例上升,营运资金筹资风险有增加趋势。调查表明,2012年上市公司整体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为67.87%,比2011年相比有所上升,财务风险有所提升。其中1/3左右的上市公司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超过100%或为负数,其短期财务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值得关注。

第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继续恶化。从上市公司整体看,基于渠道和基于要素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绩效均较上年下降。从行业层面来看,13个行业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按渠道)下降,15个行业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按要素)下降。这表明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不利影响继续存在,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恶化较为普遍。

第四,东中西部地区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差异较大。东、中、西部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在采购渠道和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方面优势突出但在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指标上表现不佳,西部地区的存货管理须引起重视。

第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和应收账款管理绩效下降是主要原因。

第六,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更高,但国有上市公司短期金融性负债占比也较高,短期财务风险也较大。

注释:

①本项调查由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组织研究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博士、硕士研究生等100多人合作完成。

②异常数据剔除标准为各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或应付账款周转期超过行业平均营业周期的1.5倍与365天中较高者。即当行业平均营业周期的1.5倍大于365天时,上述各项周转期指标中有任意一项指标超过行业平均营业周期的1.5倍则剔除该样本;当行业平均营业周期的1.5倍小于365天时,上述各项周转期指标中有任意一项指标超过365天,则剔除该样本。

③由于从财务报表中难以对货币资金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中的实际分布状况进行划分,同时为了促使企业更好地发挥货币资金的投资价值,我们将货币资金全部归为投资活动的营运资金。

标签:;  ;  ;  ;  ;  ;  ;  ;  ;  ;  ;  ;  

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流动资金管理调查_营运资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