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进行疼痛护理管理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实现快速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12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54例设为观察组,在这些收治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期间给予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并观察及统计其入院至康复出院时的住院日。将2015年2月—7月收治骨科创伤患者54例设为对照组,围手术期期间仅给予常规的护理,同时观察及统计患者从手术日至康复出院时的住院日。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日的长短。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平均缩短2~5个住院日。结论: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开展疼痛护理管理,能降低患者疼痛感,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达到快速康复效果。
【关键词】围手术期;疼痛护理管理;创伤骨科;快速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292-02
创伤性骨折是近年来多发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局部疼痛,功能障碍是创伤性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多以手术治疗为主[1]。而术后疼痛还将直接导致患者严重的不适而无法开展或延迟肢体的功能锻炼,影响康复效果,增加患者住院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等。我科通过在患者围手术期开展疼痛护理管理的模式进而提高护理质量,达到快速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12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22~54岁;其中股骨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16例,肱骨骨折13例,锁骨骨折11例。将2015年2月—7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23~52岁;其中股骨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16例,肱骨骨折13例,锁骨骨折11例。以上患者均无其他基础疾病及其他复合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且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围手术期镇痛原则:尽早治疗疼痛;选择合理的疼痛评估标准;提倡多模式镇痛;注重个体化镇痛;重视健康教育等。具体措施如下:(1)疼痛管理小组的成立:科室主任、护士长担任疼痛管理小组的组长,每位责任护士均为该小组组员。组长制定疼痛管理方案,并指导组员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疼痛评分表的使用:脸谱法:通过从笑脸传达的无痛逐渐递增到嚎啕大哭时的脸传达的剧烈疼痛实时评估患者的疼痛,从而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儿童;数字评估法:由0~10之间的数字进行评估,0表示为无痛,可正常入睡;1~3分为轻度疼痛,轻度影响睡眠,进行口服止痛药后可入睡;4~6分为中度疼痛,口服止痛药后仍感到疼痛,或许进行止痛剂的注射后才可入睡;7~10分为重度疼痛,一般的止痛剂并未能入睡,需给予哌替啶等止痛效果较强的止痛剂才能缓解。(3)疼痛评估的方法:首先责任护士要掌握疼痛的评估方法,并教会患者进行自评。门诊入院病人,入院1小时内对其进行首次评估,术前一日、术后患肢感觉活动恢复后、术后连续三日每日10点及16点对患者进行评估,三天后疼痛评分≤3分后不再评估;急诊入院病人,入院安置好合适体位后即刻进行首次疼痛评估,术后评估同门诊病人手术后评估;一过性疼痛主诉随时评估,并在使用药物或其他处理后每30分钟进行评估,直至评分≤3分。护士应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动态评估,时刻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结合疼痛评估得出的结果进行疼痛等级记录,并协助主管医生进行下一步的疼痛管理及治疗。(4)疼痛管理模式:超前镇痛的方法:对择期手术病人,我科采取术前进行止痛药物口服以达到超前镇痛的效果,减轻围手术期患者的疼痛;多模式镇痛方法:根据疼痛评分采取多模式、有效镇痛,包括病人自控镇痛及围手术期局部麻醉药物使用或不同镇痛药物的联合使用措施[2],发挥镇痛药物协同或相加作用,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个体化镇痛管理:通过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情况、疼痛程度、体重、健康史、年龄、手术史、文化背景、药物过敏史以及服用药物史等各方面,制定合适的个体镇痛模式,使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以达到有效镇痛。(5)镇痛药物的使用:术前常规使用:塞来昔布和氨酚羟考酮片分别每日三次,每次一片,进行交替按时口服,对于一过性疼痛时使用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或曲马多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及医嘱使用);术后常规使用:口服药物继续使用,并予Q12h进行帕瑞昔布钠静脉滴注,术后三天后予停止帕瑞昔布钠的使用,一过性疼痛时,根据医嘱进行镇痛处理。(6)疼痛护理宣教:在病房通道粘贴疼痛宣传海报,制定疼痛宣传册放在病房进行传读及责任护士进行床旁疼痛讲解等方面进行宣教,增加患者对疼痛带来危害的了解,使其积极配合疼痛病房的管理,从而加快疾病的治疗及康复的锻炼。
1.3 观察指标
采用数字评估法进行患者疼痛评分,根据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住院日的统计,分析患者康复所需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及描述。
2.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体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患者总体的疼痛程度更轻。
2.2 两组住院日长短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日总体比对照组要短,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骨科患者中,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疼痛是人体一种不愉快的应激反应,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患者由于创伤、手术、手术后固定、特殊体位、功能锻炼等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合理的镇痛治疗,能够显著地减轻疼痛,有助于手术后患者身体的康复。故要让患者积极地配合病房疼痛管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顺利进行康复训练,缩短住院日。
本研究结果表明,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疼痛护理管理,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达到快速康复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琴,周华,邱菲,等.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康复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5):608-610.
[2]谢玉清.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7,21(4):769-711.
论文作者:莫昌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骨科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药物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