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衡阳市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 观察、分析同步放化治疗Ⅲ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Ⅲ期非小细胞癌患者4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实施同步放化治疗,通过三维适形分割进行常规放疗,放疗总量为60-68Gy/30-34次/6-7周,开始放疗的同时实施化疗方案NP,具体为NVB25mg/m2,d1-8,DDP25mg/m,d1-3,一个化疗周期为21天,放疗完成后继续实施4个周期的化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序贯放化治疗,放疗用量、方案、辅助化疗方案等和实验组相同。结果 实验组经过同步放化治疗后,CR2例,PR13例,SD4例,PD1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治疗Ⅲ期非小细胞癌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毒副作用更小、患者耐受性更好等优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Ⅲ期非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同步放化治疗;Ⅲ期非小细胞癌;临床分析
肺癌在我国为癌症的第一致死原因,迄今为止,肺癌的发病率、致死率仍极高,而其中非小细胞癌(NSCLC)大约占肺癌的80%。由于非小细胞癌缺乏早期的确诊方法,该病患者多数不能及早确诊,确诊时大多已为手术无效的癌症晚期[1]。放射治疗为该病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常规的放射治疗疗效较差,实施治疗5年时生存率仅为大约10%[2]。而同步放化治疗方案对于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行之有效,已取得肯定的临床疗效[3]。本次研究通过选取40例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Ⅲ期非小细胞癌患者,对实验组实施同步放化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详细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Ⅲ期非小细胞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细胞学或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认诊断为Ⅲ期非小细胞癌。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包括12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5-72岁,平均年龄为57.8岁,其中12例Ⅲa期,3例Ⅲb期,2例鳞癌,3例腺癌患者;对照组包括11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59.7岁,其中10例Ⅲa期,4例Ⅲb期,2例鳞癌,4例鳞腺混合癌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性别、病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进行放化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身体检查,如肝肾功能、肺部CT、腹腔盆腔彩超、血常规、电解质、头部CT和全身ECT等;患有严重的内科禁忌病症患者除外;卡氏评分在70分以上;均通过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且签署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取同步放化治疗方案,选取3DCRT,患者通过体模来固定体位,而后通过螺旋CT进行定位,扫描层确定厚度为5mm,制作计划选取拓能公司三维计划系统,来对患者的身体表面、轮廓进行勾画,重新创建患者重要的身体组织、器官。肿瘤的大体体积(即gross tumor volume,GTV)为初始病灶在内的纵隔中任意一直径在1cm以上的淋巴结,而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vget volume,CTV)以大体肿瘤体积为基础,范围向周围扩大0.8cm,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则以临床靶体积为基础,范围向上下方向扩大1.5-2.5cm,向左右方向扩大1.0-1.5cm。适形放射治疗方案的制定包括:确定处方的使用剂量、不同重要的器官和组织的使用剂量;选取适当的照射方法如共面照射、非共面照射或共面照射合并非共面照射;照射中心为计划靶体积的平面几何中心,选取4-6个共面照射、非共面照射或共面照射合并非共面照射的照射面。通过直方图(DVH)来优化剂量、体积的表示,相同的90%剂量线对计划靶体积进行全面的覆盖,对于重要的器官、组织如食管和脊髓等,其照射剂量范围需控制在患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4]。适形放射方案的实施和检验包括:完成治疗计划的实施后,通过直线加速器对其进行模拟检验,来保证各个治疗参数准确无误之后再实施治疗方案。放射剂量、方法具体为:60-68Gy,30-34分次,由42-46天完成。在开始放射治疗之后,同时开始实施NP化疗方案,具体为NVB25mg/m2,d1-8,DDP25mg/m,d1-3,一个化疗周期为21天,放疗完成后继续实施4个周期的化疗方案。
对照组患者采取序贯放化治疗方案,实施常规三维适形分割放射治疗,确定处方的使用剂量、不同重要的器官和组织的使用剂量;选取适当的照射方法如共面照射、非共面照射或共面照射合并非共面照射;照射中心为计划靶体积的平面几何中心,选取4-6个共面照射、非共面照射或共面照射合并非共面照射的照射面。通过直方图(DVH)来优化剂量、体积的表示,相同的90%剂量线对计划靶体积进行全面的覆盖,对于重要的器官、组织如食管和脊髓等,其照射剂量范围需控制在患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放射剂量、方法具体为:60-68Gy,30-34分次,由42-46天完成。在放射治疗实施完成后间隔2周作为休息时间,开始实施NP化疗方案,具体为NVB25mg/m2,d1-8,DDP25mg/m,d1-3,一个化疗周期为21天。
所有患者在放疗或化疗期间,均进行中枢止吐治疗以及应对并发症的治疗。对患者进行定时身体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常规等,必要时期对患者实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治疗措施[5]。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疗效评价标准[6]来进行评定,分为4个等级,完全缓解(CR):所有病灶均已消失,且维持时间至少为4周;部分缓解(PR):病灶出现减少,为原来的30%,且维持时间至少为4周;进展(PD):病灶出现增多,超过原来的20%,或者出现新的病灶;稳定(SD):介于部分缓解和进展中间。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生存期从实施治疗开始至随访末日或死亡时结束。无进展生存期从实施治疗开始至病灶转移时或病情复发时技术。毒副反应并发症的评定标准参照WHO肿瘤治疗不良并发症的分级评价标准。急性放射性反应按照RTOG标准[7]进行评价。
1.5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使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差异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同组治疗前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实验组经过同步放化治疗后,CR2例,PR13例,SD4例,PD1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反应以及放射性食管炎。实验组患者中,发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10例(50%),发生骨髓抑制反应13例(66.7%),发生放射性肺炎7例(3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12例(60%),发生骨髓抑制反应14例(71.3%),发生放射性肺炎9例(4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癌的恶性程度在癌症中居首,而其中非小细胞癌的致死率甚至超过乳腺癌、卵巢癌等大肠癌的致死率之和[8]。由于非小细胞癌的早期确诊方法缺乏,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均已至中晚期。放射治疗为该病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常规的放射治疗疗效较差,实施治疗5年时生存率仅为大约10%。而同步放化治疗方案对于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行之有效,已取得肯定的临床疗效。单纯的放射治疗效果一般,中位身存起为8-10个月,而2年的生存率仅为10-20%。目前认为联合放化疗的疗效优于单纯的放疗,且同时放化治疗优于序贯放化治疗,有研究结果也曾证明[9]。
放疗和化疗均为肿瘤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但两者单独治疗非小细胞癌的疗效却较差。放射治疗可以消灭局部肿瘤但对其他转移病灶无效,而化疗能够消除其他转移病灶但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无效。放疗和化疗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临床疗效,已被许多研究证实[10]。采取同步放化治疗,化疗措施能够使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程度得到提升,放射治疗能够使化疗药物的性能得到增强,从而进行相互协同共同治疗,更好的提高对局部肿瘤的控制率。同时同步放化治疗方式可以消除患者机体其他较小的转移病灶,可以对肿瘤的远程转移更好的控制;在放射治疗中使用化疗药物也有助于消灭机体内在迅速增生的肿瘤细胞,最终达到有效抑制肿瘤扩增的目的。
本次研究采取同步放化治疗方案对Ⅲ期非小细胞癌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临床疗效颇佳。实施同步放化治疗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35%(P<0.05),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11]。在同步放化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反应等,大多数患者多为Ⅰ-Ⅱ级放疗反应,患者的耐受性均较好,采取对应治疗即可消除毒副反应,对后续治疗及效果不产生影响。NP化疗方案结合同步放疗能够更好的控制肿瘤病灶且降低肿瘤转移率,为Ⅲ期非小细胞癌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同步放化治疗Ⅲ期非小细胞癌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毒副作用更小、患者耐受性更好等优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Ⅲ期非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宇明,李永强,曾繁瑞等.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1):84-85.
[2]任统伟.同步放化疗3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5):729-730.
[3]翁向群,庄聪文,程先进等.氨磷汀配合紫杉醇和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6):817-819.
[4]马建光,李云龙.NP方案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58-60.
[5]刘小红,万林林,丁伟等.周剂量多西他赛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2,07(8):950-951.
[6]张恩宁,张淑玲,付爱芹等.三维适形放疗和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5,12(3):218-220.
[7]张瑞文.同步放化疗治疗3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945-946.
[8]李敏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5):64-65.
[9]杨志勇,李书芹,季艳霞等.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7,22(5):486-488.
[10]李真斌,陈轩,汤晓梅等.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23-25.
[11]刘兴祥,崔林.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3):231-233.
论文作者:蒋丽琴1,王娟(通讯作者),马滔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7
标签:患者论文; 细胞论文; 肺癌论文; 实验组论文; 剂量论文; 疗效论文; 肿瘤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