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庆霞[1]2012年在《论我国消费信贷法律制度的完善》文中指出消费信贷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缓和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基本平衡关系而发展出来的经济现象。诚信是各行各业发展的一个制胜法宝,而信用这一理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对现在市场交易活动来说,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一种消费资源,消费者无需立即支付货款便可以获得资金和服务,信用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资本运作形式。而迄今为止,我国却尚未建立起保护和调整社会信用机制科学运作的一个体系化的法制系统,这使得在现实生活中的消费信贷问题难以得到合理的规范和制约,从而导致信贷问题的频发和由此而环生的经济问题的凸显,进而影响到国民生存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消费信贷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扩大内需,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关于消费信贷法律制度的欠缺,使得消费信贷业务中出现诸如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银行贷款难以收回等恶劣现象,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信贷法律制度各有其特点,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必须加强消费信贷法制建设,完善消费信贷立法,加快制定《消费信贷法》,明确我国消费信贷法的调整对象,遵循消费信贷立法的基本原则,完善我国消费信贷相关制度的建设。本文主要运用了比较法、实证研究等方法,分析我国消费信贷法制建设的问题,从而提出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消费信贷法制体系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消费信贷概述:首先对消费信贷进行定义,其次根据消费信贷提供者、用途、贷款的担保情况、还款方式、贷款期限、交易物等各方面的不同对消费信贷进行分类;进而分析我国消费信贷的产生,从较为典型消费信贷模式如银行卡、个人住房贷款、其他消费信贷模式的产生和发展等方面来阐述我国消费信贷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第二部分是与发达国家消费信贷立法的比较与借鉴。通过国外消费信贷立法中担保与风险防范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个人信用制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国外消费信贷立法特点,通过比较法研究,对我国消费信贷立法提供借鉴。第三部分是我国消费信贷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消费信贷立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引申出我国消费信贷法律制度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消费信贷立法位阶层次低;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实际消费信贷活动中忽略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个人信用制度机制的不完善。通过上述对我国消费信贷立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法》的建议。第四部分是提出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法》的立法建议和意见。这也是全文的重点。通过前三部分的分析,提出构建我国消费信贷法律制度的基本思路。首先,提出建立《消费信贷法》的建议,并阐述建立《消费信贷法》的必要性及其调整对象;其次,对于完善信贷担保和风险防范机制提出建议,完善相应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金融机构管理组织体系、消费资金运营方式;再次,对于消费者保护,应在立法上贯彻适度的倾斜保护原则,明确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并强化消费信贷的信息批露义务,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自律机制;最后对于个人征信制度的建设,明确征信法律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发展独立且高效的信用中介机构,建立完善的信用调查和评估机制。
陈标金[2]2000年在《建立和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制度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消费信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为缓解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使消费增长速度适应生产增长速度出现的一种金融服务产品。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消费信贷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对调节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制度是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消费信贷是在改革开放后伴随住房制度改革起步的,一九九九年三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我国的消费信贷才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十多年来,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十分缓慢,经济运行中消费需求缺乏有效的调节手段的问题日渐突出,消费信贷制度建设滞后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消费信贷制度,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对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摆脱近几年来国内需求不足的困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围绕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消费信贷制度展开的。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制度对有效地发挥消费信贷经济调节功能的必要性和消费信贷制度建设应包含的主要内容,联系我国近几年经济金融运行的实际,进一步阐明了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制度。接着回顾了我国消费信贷制度的建设历程,对我国消费信贷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评价。然后,对几个发达国家的消费信贷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力图从中寻找到完善消费信贷制度的一般方法。最后,针对我国消费信贷制度现存的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消费信贷制度建设经验基础上,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消费信贷制度,提出了一条基本的建设思路。全文在结构上共分四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第一章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了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制度的必要性。首<WP=3>先,在界定消费信贷制度概念后,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了消费信贷的微观和宏观经济调节功能,从中得出消费信贷可获得性是影响消费信贷经济调节功能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有关分析方法,通过进一步对消费信贷供求关系的考察,我们认识到,一方面,由于消费信贷的供给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种法人提供的,要提高消费信贷的可获得性首先应建立有效的消费信贷金融组织规则,完善消费信贷金融机构体系,建立通畅的消费信贷资金营运方式,以提高消费信贷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消费信贷的可获得性有赖于健全个人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转移制度,完善消费信贷的交易规则,降低消费信贷交易费用。最后,通过对我国近几年经济金融运行实际的分析,从中认识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弱化了原有消费调节手段的调节能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制度,建立新型的消费调节机制。第二章主要从实证的角度评价了我国的消费信贷制度的现状。我国在近二十年来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消费信贷安排陆续制定了一些消费信贷法规,回顾这些法规,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的消费信贷制度建设走过了一条从限制到鼓励消费信贷发展的道路。就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制度现状看,还存在消费信贷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不完整,消费信贷资金营运方式不健全,消费信贷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缺乏效率,消费信贷担保保险制度覆盖面太窄等问题,在消费信贷实际运行中表现为消费信贷的供给不足,消费信贷交易的有形和无形费用太高,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第三章主要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制度建设的一般做法。从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制度建设的经验看,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多以经营综合业务的商业银行为主,以专门性的消费信贷金融机构为辅,同时,组建了政府金融机构,通过支持消费信贷贷款人,间接参与消费信贷。在消费信贷资金营运方式方面,基本上采用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来确保消费信贷资金的供给,两种融资方式的比重主要取决于各国债券市场<WP=4>的发达程度,政府金融机构则通过直接购买消费信贷债权或为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担保来促进消费信贷资金的顺利运行。在消费信贷交易规则方面,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有效的信息披露渠道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由个人财产、政府和保险公司组成的多层次担保保险体系覆盖了消费信贷的方方面面,为消费信贷贷款人提供了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第四章在借鉴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消费信贷制度现存的缺陷,提出了一条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消费信贷制度的基本思路。具体包括:1、以现有的商业银行业务网络为基础,完善我国消费信贷金融机构体系;2、完善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消费信贷资金营运方式,逐步开辟抵押贷款证券化等辅助性融资渠道;3、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有政府参与的多层次消费信贷担保保险体系;4、合理安排消费信贷利率,建立政府对消费信贷的贴息补偿机制。消费信贷制度建设滞后作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已有的研究基本已经达成了共识
龙海明[3]2007年在《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服务方式,其产生源于金融机构的盈利动机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博弈结果。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经济逐渐由“短缺”转向“过剩”,进入需求约束阶段,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羁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张和消费结构的转换。这些,都从客观上产生了对发展消费信贷的迫切要求。可以说,消费信贷是作为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提高最终消费率的政策手段在我国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政策推动的特征;消费信贷在我国的运行,是外部环境逼迫的结果。由于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经营主体是商业银行,因此,对消费信贷运行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运行是建立在消费信贷需求、供给以及消费信贷的经济增长效应等相关理论基础之上的。消费信贷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包括总量需求和结构需求。消费信贷总量需求主要受居民预期的影响,而结构需求则更多地受制于其他因素,当居民存在潜在的消费需求,同时又面临流动性约束时,会产生通过借贷来缓解流动性约束的需求,即产生对消费信贷的需求。消费信贷的供给则取决于银行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水平,可以通过消费信贷微观供给原理来阐释。消费信贷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信贷刺激消费并通过消费的增加和消费的乘数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二是消费的功能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和人力资本投资,消费信贷使消费提前实现有利于提高当期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实现经济以更高的增长率增长。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及其变化密切相关。经过近10年的高速增长,在初步完成了粗放式的市场扩张和量的积聚之后,必将进入新的以集约化经营为特征的深化发展阶段。面对消费信贷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要实现这一根本性的转化,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突破目前阻碍消费信贷业务深化发展的制度瓶颈,建立起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特点的消费信贷运行机制。包括消费信贷业务营销机制和业务创新机制;消费信贷业务定价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消费信贷业务信用评价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消费信贷业务营销机制是商业银行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提高经营效益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消费信贷业务营销机制的有效运作,使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和购买其消费信贷服务,从广度上实现消费信贷的规模扩张;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消费信贷营销机制的有效运作,向广大消费者推销各种创新型的消费信贷业务,使更多类型的消费信贷业务为消费者所接受,从深度上实现消费信贷的规模扩张。消费信贷营销属于服务营销的范畴,其核心是银行应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成相互有利的交换,谋求建立长久的服务关系,最终形成稳定的利润来源并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经营取向和经营环境,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和营销手段设计,明确市场细分与定位,确定自身经营消费信贷业务的总体规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消费信贷营销策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消费信贷服务,以求获得最好的营销效果。建立科学的消费信贷业务绩效评价机制是商业银行提高消费信贷业务经营效益的必要条件。应坚持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依据“三性”平衡原理,围绕利润最大化这一主题,体现消费信贷业务的成长性,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的特点和性质,在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起合理的绩效评分模型,并以此为手段,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进行评价,引导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经营,提升盈利能力。应坚持短期经营目标与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原则,对消费信贷进行绩效评价,必须体现消费信贷的短期经营目标和长期发展战略,确保消费信贷能稳定地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建立合理的消费信贷业务定价机制是商业银行有效提高消费信贷业务经营效益和合理补偿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重要前提。消费贷款定价是一个在动态环境下运行的系统工程,通过制定合理的定价机制对消费信贷业务进行科学定价,实现对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覆盖和消化,做到在市场竞争力和业务利润率之间求得均衡。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做出两种选择:一是以信用评级为基础,利用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信贷业务中积累的历史数据,利用不同等级间的动态迁移矩阵,建立起消费贷款模型,通过科学定价,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匹配。二是将现代资本市场中的期权定价原理引入到消费贷款定价中,充分考虑消费贷款利率、抵押率与违约概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起贷款定价模型,更合理地解决消费贷款定价的风险补偿问题。建立健全的消费信贷业务信用评价机制是商业银行预防消费信贷业务风险、保障消费信贷资金安全的基础工作。必须对消费者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消费信贷业务经营决策。事实上,商业银行在经营消费信贷业务时,由于与消费者在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称,容易导致消费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通过浮动利率博弈模型可以客观分析信息不对称对消费信贷市场运行机制和运行效率的影响;通过消费信贷业务信用评价机制的有效运作,可以对消费者的信用纪录、信用能力和信用风险作出全面的分析,得出科学的消费者信用评价结论,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服务和以何种方式、何种附加条件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服务,保障消费信贷业务经营的安全性。建立灵敏的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战略选择。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是消费信贷业务运作管理的核心。其内容包括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信号采集、风险预警、风险防范和控制等环节。由于消费信贷风险暴露具有一定的时滞性、风险变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加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科学量化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建立起消费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紧迫任务。通过利用VaR方法和建立预期违约概率模型来度量消费信贷风险损失、计算消费信贷业务的非意愿性预期违约率,可以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建立完善的消费信贷业务创新机制是商业银行实现消费信贷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和“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完善的消费信贷业务创新机制是商业银行参与消费信贷市场竞争、在既有消费信贷市场上实现业务规模扩张的需要;另一方面,完善的消费信贷业务创新机制是商业银行拓展消费信贷新兴市场的需要。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制度安排,强化银保联动,真正实现消费信贷产品研发、业务流程、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周显志[4]2011年在《论加强和完善我国消费信贷法律制度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消费信贷的实质是金融或商业等机构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调剂资金余缺的信贷行为和信用关系。消费信贷作为启动我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我国消费信贷活动中,尚存在消费信贷法规位阶偏低,缺乏对消费者权益的有效保护,消费信贷程序繁琐、条件苛刻,赋予公民消费信贷机会不均等,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等诸多法律障碍。美、英、法等国消费信贷法律制度各有特点,值得借鉴。我国必须加强消费信贷法治建设,明晰完善消费信贷立法的基本思路,加快制定《消费信贷基本法》,科学规范我国消费信贷法调整对象,坚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消费信贷立法原则,完善个人联合征信与消费信贷担保等配套制度。
代卫疆[5]2007年在《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消费信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为缓解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使消费增长速度适应生产增长速度而出现的一种金融服务产品。它是指金融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的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贷款,它是消费者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贷款来购买消费品的一种特殊消费方式。我国的消费信贷是在改革开放后伴随住房制度改革起步的,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消费信贷才一进入全面推广阶段。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得很快,至2006年9月,我国消费性贷款余额已达2.3万亿元。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消费信贷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对调节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消费信贷业务己经越来越受到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视,成为我国银行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由于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时间不长,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而是作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从属部分存在的。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不断发展的现状下,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适应对于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要求,需要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本文在分析了消费信贷风险的特点、种类和成因,以及我国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不足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从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出发,提出改善外部环境,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同时对商业银行自身加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改进意见。本文的数据资料这主要来自于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数据、金融运行分析报告以及各年的中国金融年鉴。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消费信贷及其风险的一般理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消费信贷存在的必要性,归纳其特点和种类。本文认为消费信贷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消费信贷作为一种崭新的消费方式和信贷渠道可以将供给和消费的时间结构进行协调,扩大国内经济需求总量,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第二,借助消费信贷,可以让居民用未来的收入满足当期的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第三,发展消费信贷可以改变商业银行贷款过度集中于生产性贷款的状况,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消费信贷同其他贷款一样,也使商业银行面临着信贷风险。本文结合消费信贷的自身特点,分别分析了消费信贷所存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从制度因素、银行、消费者三方面阐述了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消费信贷的风险具有长期性、潜在性、不确定性、分散性,并且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具有高成本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消费信贷在发达国家己发展得相当成熟。在第二章,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消费信贷的特点。认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是西方国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发展,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也促使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以拓展业务范围,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对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视,他们采取各种措施,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加上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和有效的私有产权保护制度,都极好地支持了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在国外,个人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品种,早已尝试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其完整的法律体系,成熟的资本市场,发达的数据系统,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和正规的信用制度,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作用。本文着重从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风险的处理这两方面介绍了国外商业银行管理信贷风险的经验。国外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识别主要依靠完善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来完成,而风险的评估主要使用应用了数量模型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在进行风险处理时,主要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担保和保险进行风险的转移、转嫁,采用灵活的还款方式进行风险抑制,建立风险拨备机制实现风险自留。第三章简要概述了我国目前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指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速,品种呈现多元化,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集中在住房按揭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积聚了较大的信贷风险;二是其他类消费贷款的比重过小且发展呈现下滑趋势;三是消费贷款的长期化趋势明显加强,加大了消费贷款不确定性;四是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消费信贷量明显偏少,使消费信贷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随后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首先是树状的组织架构和分散的风险控制方法所引致的决策不严谨,风险控制不能形成合力的问题。然后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这三个环节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流程及其中存在的不足。在分析了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国外经验和我国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部分从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和自身信贷风险管理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措施有:(1)健全和完善消费信贷法律制度。(2)放宽管制以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包括放宽对消费信贷利率的管制;鼓励股份制银行加快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在城乡积极扶植各类消费信用合作社、允许其他金融机构经营现代消费信贷业务,以构筑多样化的消费信贷供应体系。(3)建立健全消费信贷风险转移机制。(4)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应加大对个人征信系统的宣传力度;加强征信系统建设,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和数据质量,保证异议处理及时、准确;加快征信系统法制建设,制订或修改《征信管理条例》和《人民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5)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和贷款检查制度,明确个人和部门岗位责任;建立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贷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跟踪监控。(6)建立统一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7)改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价方法,引入数量分析,选择合适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8)对消费信贷风险进行及时、有效处理。(9)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杨胜[6]2001年在《析消费信贷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消费信贷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全社会居民中普遍地、较大规模地实施消费信贷,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缓和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力求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维系一种基本平衡关系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国家确立了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经济发展战略,消费信贷已经成为促进居民消费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消费信贷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完善,因此,对消费信贷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近几年,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如何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消费信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思路,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消费信贷理论及其制度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也要看到,目前的探索更多地是为开展消费信贷进行基本的知识普及,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较为系统地研究消费信贷,就笔者所见,至少目前还显弱。本文力求结合消费信贷的实践,从一定的理论深度及相应的制度层面上对消费信贷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本文的宗旨是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消费信贷制度。文章在给出消费信贷的内涵后,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消费信贷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进而联系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消费信贷上可资借鉴的制度建设,探讨消费信贷存在与发展须依赖的基本制度平台。其次,通过回顾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并对现状予以简要评价,揭示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前文基础上,提出我国消费信贷的相关制度建设思路以及目前实施消费信贷的一些重点领域。 三、主要内容及观点 本文可分为三个层次,各层次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第一层次包括第一、二、三章。第一章界定消费信贷的内涵,同时对其产生和在国外的发展现状作简要陈述。现代金融学定义的消费信贷,是指对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贷,贷出资金用于消费,贷入方是<WP=3>以消费为目的。第二章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消费信贷存在的合理性,运用持久收入假定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消费信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必要性。持久收入假定理论认为,消费者是根据其一生的收入来安排其现期支出的,若预期未来收入向好,就会减少现期储蓄倾向,增加现期消费支出。由此可以得到消费信贷存在的合理性:若现期收入不能满足现期消费支出时,便可借助消费信贷来弥补。生命周期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人的一生中如何最佳分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最大的消费满足。正是由于人生各个阶段收入与支出之间的非均衡与错位现象的存在,为消费信贷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本章还从实证角度分析消费信贷在缓解供需矛盾、延长经济繁荣周期、改善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三章从消费信贷得以顺利开展所必需的制度要素入手,论述了建立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必要性。 第二层次包括第四章。这一章从实证角度系统评价了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我国消费信贷是缘于配合体制改革而起步的。国家为了配合住房制度改革以及汽车产业政策而出台了一系列的涉及消费信贷的法规条例,从中可见消费信贷在我国的起步与发展道路。从现状看,消费信贷虽获得了较大的增长比例,但起点较低,总规模偏小,存在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缺失和居民信贷消费观念的滞后等。在法律体系方面,我国已经出台的与消费信贷有关的法规条例都是为了配合当时的相关体制改革以及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并未充分考虑消费信贷“分散、小额、长期”的特点;在个人信用制度方面,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经济生活中个人信用关系和信用体系的严重缺失,成为大力发展消费信贷的制度障碍;在居民信贷消费观念方面,由于传统消费观念和现代短缺经济的共同影响,导致我国居民信贷消费观念比较保守,“量入为出”、“知足常乐”的思想根深蒂固。 第三层次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探讨我国消费信贷相关制度的构建和重点发展领域。第五章在前文基础上,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消<WP=4>费信贷制度建设经验,针对我国消费信贷相关制度的现存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基本制度的思路。考虑到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也限于文章篇幅,主要探讨消费信贷法律体系、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居民信贷消费观念的转变等问题。关于法律体系,笔者提出应专门针对消费信贷“分散、小额、长期”的特点制定统一的消费信贷法,既要遵循立法的一般原则,也要结合消费信贷的特点。重点探讨立法要解决规范消费信贷交易行为、消费信贷过程中的担保、消费信贷利率的规范、消费信贷的总量宏观调控以及违反该法的处罚措施等问题。关于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笔者主要从个人资信资料的调查征集、个人资信的评估办法、有关制裁措施和建立独立的信用报告中介机构等几个方面考虑建立完善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关于更新居民的思想观念,笔者提出应当建立有利经济发展的新型信贷消费观念。第六章主要运用实证方法,从我国住房、教育、医疗改革和西部开发的角度出发,试图就我
王光玉[7]2004年在《中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1998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下降,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怎样刺激居民消费、增加有效需求成为学术界、国民经济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话题。消费信贷可以增加有效需求,扩大社会产出,因此,消费信贷的发展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从消费信贷概念的重新表述出发,对消费信贷的理论依据从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方面是消费信贷的宏观经济政策动机,提出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及社会产出的乘数作用,即消费信贷乘数Ⅰ和消费信贷乘数Ⅱ,解释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另一方面是消费信贷的微观经济主体动机,建立在现代消费函数基础上,将消费信贷作为减少消费者流动性约束的理性行为进行论述。 其次,本文重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消费信贷的若干相关概念,以此为基础,提出简化的消费信贷供需理论模型,并从利率政策和交易费用两个角度对其进行扩展,完善了消费信贷的供需理论,并提出消费信贷发展的总体供需分析框架。 然后,本文分别展开消费信贷资金需求研究和消费信贷资金供给研究。 在消费信贷资金需求研究中,从我国的消费信贷现状描述着手,对影响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验证了我国现阶段消费信贷需求水平由我国现阶段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具体特点所决定。提高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必须从我国消费信贷资金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着手。 在消费信贷资金供给研究中,通过美国与中国消费信贷贷款者的比较,指出影响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资金提供主体因素;对决定消费信贷贷款者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即消费信贷系统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类型进行阐述,提出我国消费信贷系统风险的防范机制;对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的微观层面,从流程创新、营销服务和技术运用三个角度对我国消费信贷的运作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最后部分,基于消费信贷贷款者总体收益最大化以及扩大消费信贷资金需求两方面的考虑,在对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基本概念、定价模型、基本流程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经验,以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模式进行探讨,并从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建设、主体基础等方面对我国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探讨。
张琪[8]2016年在《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广泛推行个人消费信贷。如今,个人消费信贷,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金融服务模式,尤其是在起步最早的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引入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与这种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在消费信贷管理方面严重滞后,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控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中国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之路,是一个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在这个方面进行大胆而有益的研究,为中国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出谋划策。本文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舒兰市商业银行的公开数据,分五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论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主要论述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主要分析我国当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第四章,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第五章,对舒兰市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改进进行了案例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实务出发,与实际紧密结合;在充分研析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实践起步较晚,可用的参考样本较少,数据选取有一定局限性;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金融市场也面临着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重要变革,这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需要进一步的审慎分析与思考。
张京华[9]2006年在《汽车金融及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国外汽车金融机构纷纷进驻这个极具潜力的庞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时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对稳定汽车市场和推动汽车业的发展,对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构建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战略成了关键所在。本文借助于汽车消费信用及金融监管理论,从理论上探讨了政府对汽车金融领域监管目标、监管手段、以及如何处理监管、发展与创新的关系等监管政策问题,同时选取湖南汽车金融发展情况为调查分析样本对象,对影响湖南汽车金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如何规范发展湖南汽车金融业作出了实证分析。通过借鉴国外汽车金融监管及其运作的有益经验,分析了目前和今后时期影响我国汽车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内部监管、外部监管、市场监管和配套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汽车金融监管体系及其他相关政策建议,促进我国汽车金融业的规范、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重点对构建我国汽车金融监管体系的总体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1.强化汽车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包括建立风险管理总体框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提高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汽车金融机构之间的内部与外部合作。2.建立政府外部监管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监管法律体系,建立汽车金融联合监管机制,加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监管,加强汽车金融公司及其业务监管,逐步放宽专业汽车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服务网络渠道等。3.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包括培育统一开放的汽车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汽车融资租赁业,加强汽车金融行业自律,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等。4.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包括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汽车消费信贷观念及汽车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加快汽车金融人才培养等。
叶超越[10]2013年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①。这意味着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助推消费增长方面的空间将是巨大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取得了飞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由2007年末3.3万亿元增长到2012年末的10.4357万亿元②。但由于我国消费信贷立法层次低,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未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薄落,缺乏有效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居民消费需求在国家政策刺激下被放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过度营销等。导致部分居民出现过度负债倾向,个贷违约率呈上升趋势,金融诈骗层出不穷,加大了个人消费信贷的整体风险。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涵义与特征;其次对我国与英美国家个人消费信贷立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我国可学习借鉴之处:再次重点论述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最后从法律角度提出了几点防范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法律对策。要切实防范消费信贷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加快我国消费信贷法制建设及完善消费信贷风险分散机制是关键,本文从法律角度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对策进行有益探讨,希望能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稳定、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及社会信用环境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来扩大内需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论我国消费信贷法律制度的完善[D]. 闫庆霞. 东北财经大学. 2012
[2]. 建立和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制度探讨[D]. 陈标金. 西南财经大学. 2000
[3].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运行机制研究[D]. 龙海明.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4]. 论加强和完善我国消费信贷法律制度建设[J]. 周显志. 法治论坛. 2011
[5].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代卫疆.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6]. 析消费信贷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建设[D]. 杨胜. 西南财经大学. 2001
[7]. 中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D]. 王光玉. 西南交通大学. 2004
[8].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张琪. 吉林财经大学. 2016
[9]. 汽车金融及监管问题研究[D]. 张京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10].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研究[D]. 叶超越. 南昌大学. 2013
标签:金融论文; 投资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个人信用贷款论文; 信用评分模型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银行监管论文; 信用贷款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管理风险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银行信用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 资金业务论文; 个人信用论文; 经营风险论文; 汽车金融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