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护理观察论文_胡国斌

羊水栓塞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护理观察论文_胡国斌

甘肃省秦安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7416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羊水栓塞的具体预防措施,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出现羊水栓塞的病例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处理,希望能找到预防和护理羊水栓塞的有效方法。结果:本次研究中,有20例在妊娠期出现羊水栓塞,还有2例在第二产程出现羊水栓塞,有3例在中期引产时出现羊水栓塞,余有1例胚亡清宫时发生羊水栓塞。结论:羊水栓塞的发生对孕妇的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需要及时的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发生率,并积极的进行临床救治。

关键词:羊水栓塞;预防措施

羊水栓塞是孕妇分娩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致死的机率高达60%以上,对孕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羊水栓塞发生情况紧急,一但出现羊水栓塞,产妇就会有死亡的风险。分析原因,羊水栓塞发生可能是因为在生产时,羊水中胎儿的细胞、胎脂甚至是胎便通过胎盘静脉进入到母体血液而造成肺部的血管堵塞,导致肺脏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肺脏功能障碍[3]。此外,心脏机制也可能受到影响,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休克等症。以下几种情况下孕妇发生羊水栓塞的机率相对要高一些:(1)年龄大于35岁的高龄产妇,出现羊水栓塞的机率较大;(2)生产次数越多的孕产妇羊水栓塞的风险也越高;(3)胎死宫内的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症的比率较高。此外,胎盘早剥和胎儿窘迫的产妇出现羊水栓塞症机率也较高。对羊水栓塞进行预防和临床护理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2月至2016年02月收治的26例羊水栓塞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37.4±2.2)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49.2±10.7)周。2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平均出血量在1500毫升左右,最大为3600毫升。对26例患者进行氧气支持,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解痉药物,进行相应的抗过敏、利尿和扩容治疗等。在患者羊水栓塞早期使用肝素治疗,输注新鲜血液,及时补充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等物质,缩短分娩时间,必要情况下需子宫全切除。

1.2 方法

对26例羊水栓塞患者相关病历资料进行研究,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羊水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26例羊水栓塞病历资料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来进行分析,分别采用x2检验法和t检验法进行计量、计数资料分析,单位取%和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分娩情况分析

20例在足月妊娠时出现羊水栓塞,当中有12例为阴道分娩,有8例为剖宫产。其中5例子宫全切除,还有4例次子宫切除,有2例婴儿出现窒息,还有1例产妇死亡。2例产妇在第2产程发生羊水栓塞;妊娠中期引产出现羊水栓塞的有3例,胚亡清宫有1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羊水栓塞导致死亡的总共有1例,发生率为3.84%。

2.2可能引起羊水栓塞的原因、临床表现

采用缩宫素助产时,宫缩力度较强,羊水污染、巨大儿等。当中有7例患者出现烦躁、呕吐和呼吸困难、休克等症。

3、讨论

羊水栓塞发病较急,许多产妇还未及时到院检查治疗就可能已经死亡。许多羊水栓塞患者发病时,主要出现呕吐、寒战和咳嗽、焦躁等症状,有全身出血或者呼吸系统障碍等症。(1)全身出血。经过临床急救后,患者可能出现DIC,最明显表现为阴道大出血,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症状等。(2)呼吸系统衰竭。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可以将呼吸衰竭分成两种类型,分别为缓慢性和爆发型。相对而言,缓慢型呼吸衰竭症状较轻,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直到分娩时才可能出现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而爆发型呼吸循环衰竭则较为严重。(3)脏器损伤。羊水栓塞直接损伤最为严重的就是患者的心肾器官,当肾脏缺氧时,会引起少尿、尿闭等症状,直至肾脏衰竭而亡;当患者脑部缺氧时,就会导致其精神抑郁、烦躁和思考迟缓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休克、昏迷等[4-5]。对羊水栓塞的诱因进行分析,认为可能和产妇年龄较大或者阴道助产方式等有关。对于大于35岁的高龄产妇而言,出现羊水栓塞的风险高于小于35岁的产妇。而剖宫产和助产也是导致羊水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导致羊水栓塞其他原因主要是宫缩素的使用、人工破膜以及宫颈损伤、羊水较多等。由于羊水栓塞具有病情急,致死率高等特点,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很有必要[6]。而由于羊水栓塞在临床发生率较低,相对而言关于羊水栓塞预防和治疗的经验水平较低,很难及时的进行准确诊断。通过对羊水栓塞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可知,羊水栓塞有一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寒战、恶心呕吐、休克和烦躁不安等症状,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确诊。对于存在羊水栓塞高风险的患者,需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羊水栓塞致死率的目的。主要预防措施有:(1)在患者出现宫缩乏力症状时,可以先进行人工破膜,再静脉滴注宫缩素;(2)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劝导患者自然分娩,减量避免人工干预;(3)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时,要注意先将产妇羊水吸干净再将胎儿取出[7-8];(4)在使用宫缩破膜时,要避免同时进行人工薄膜剥膜。(5)在使用宫缩素时,要防止宫缩过强,对于出现死胎和胎膜早破的产妇要引起重视;(6)尽可能避免进行创伤性的阴道手术;(7)要严格掌握羊膜腔穿刺术的指征,用细穿刺针,穿刺的技术应该熟练,避免反复穿刺。护理措施:对于出现羊水栓塞的产妇要做好抢救的措施,进行对症治疗。(1)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孕妇产程,倾听产妇主诉,查看羊水栓塞的症状表现,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2)羊水栓塞病情危急,应该安排专门的特护病房进行专人护理等。(3)及时纠正缺氧情况,进行抗过敏、解痉挛治疗,纠正产妇心衰症状,抗水肿、抗休克治疗,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及时使用肝素治疗,对于凝血功能较差的孕产妇及时补充凝血因子等。本文中,26例患者分别在妊娠期、第2产程和胚亡清宫、中期引产时发生羊水栓塞,在进行对症护理后,其死亡率较低,仅有1例产妇出现死亡。

综上所述,由于羊水栓塞病情危急,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对引起羊水栓塞的危险因素需足够重视,进行有效的预防,以降低羊水栓塞发生率;并加强对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赵光梅.剖腹产术中并发羊水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抢救护理、预防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7):66.

[2]张丽峰.羊水栓塞的急救护理与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1):2767-2768.

[3]张春梅.羊水栓塞的预防、治疗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3(14):162-162.

[4]王玉琼.羊水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13):101-102.

[5]张明英.羊水栓塞的预防治疗及护理[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0(12):170-171.

[6]唐慧芳.羊水栓塞的临床分析和急救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2(26):40-41.

[7]张雪梅.羊水栓塞预防与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13):357-358,359.

[8]常海丽,王海燕,刘梅等.一例顺产后不典型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7(13):174,178.

论文作者:胡国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  ;  ;  ;  ;  ;  ;  ;  

羊水栓塞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护理观察论文_胡国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