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工集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省柳州市 545002
摘要:近些年随着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整个社会建筑技术和建筑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色建筑的思想已经在现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绿色建筑就是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工程技术水平之上的未来建筑的新趋势,绿色建筑工程技术摒弃了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建筑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注重建筑工程和环境因素的和谐,这无疑也给建筑技术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发展
前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受到政府和建筑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全球气候的持续恶化,雾霾天气持续增多,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要求人类必须理性的控制自己的建造活动。单就建筑行业而言,建设节能减排、可持续能源利用的建筑体是保障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
1绿色建筑工程技术重要性
1.1绿色建筑的含义
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而且发展比较缓慢,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相比差距较大,发展绿色建筑需要能源,能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要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提高使用效率。绿色建筑在保证建筑符合人们居住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用材,尽可能的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中的“建筑”并不是指的真正的绿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并对环境无害的立体绿化、花园等,其主要包含的是一种环境保护的意义。与绿色建筑类似的概念比如可持续发展建筑或者是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等。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的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等。(1)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资源,建材。其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量上都有了很大的降低。(2)绿色建筑讲究尊重环境。没有固定的建筑模式和建筑规则,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尽可能的尊重建筑地区的自然、气候、人文等,根据不同的地区来制定建筑方案,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3)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2.1我国的绿色建筑实施体系尚未成熟
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实施经验较少,硬件与软件配置上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机制侧重于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的指导,这就导致绿色建筑技术评价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偏低。另一方面,建筑节能强调外观设计、节能系统的先进化与形式化,而忽视了建筑体的经济适用性,不利于实现建筑体绿色效应的最大化实现。在我国,建筑总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和建筑能耗)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30%,其中用于建材生产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2.48%。在建筑能耗中,围护结构材料保温性能差、保温技术落后,传热耗能高达73%~77%。因此,建立全面的绿色建筑实施体系刻不容缓。
2.2设计能力与技术水平
我国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系统知识的建筑设计师资源不足,他们尚未掌握系统化、实用化、标准化的设计知识,一般难以掌握从市场调查到适应设计再到市场运营这一系列过程的系统化实践知识。这一现状的产生有诸多原因,首先,绿色建筑技术大多引进并模仿国外的现有实例,本土化的实践经验较少;其次,建筑设计师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先进设计经验,但不了解“四节一环保”的操作技术细节,绿色建筑技术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高度综合,建筑设计师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节能减排理论实践、智能布线知识、市场运营体制等多方面知识,而实际上掌握此系统化实践经验的设计师是少之又少。此外,绿色建筑设计院与施工负责方缺少交流与沟通,由于建筑施工队伍对绿色节能知识更是粗略的了解概念,难以在实施过程对设计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适应性改进。其次,各个专业在设置上分割现象严重,整体的协作性和效率性偏低,建筑结构设计和节能设备安装专业往往在设计后期才得以介入,难以实现绿色建筑的整体设计优化。
2.3经济产业链不完整
我国的绿色建筑体系在理论知识上的完善,创新技术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新技术研究方面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将先进技术的本土化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产业链体系建设尚未成熟,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地区性实施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差异较大,民用建筑的绿色化普及更是难以实行,造成我国的绿色建筑成为了“贵族行业”。如何有效地利用建筑节能材料降低成本,实现我国绿色建筑的普及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势头的扩大也造成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兴起,却没有形成完整化与市场相适应的完整经济产业链,整个行业链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这都制约着我国建筑节能行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3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
3.1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的创新和广泛应用也是绿色建筑的发展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所以人们认识到了建筑材料对于环境的污染,人们开始研究一些“绿色建筑材料”。人们对传统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1建筑结构工程
结合我国建筑材料的现状以及借鉴外国的优秀成果,开发出了很多环保型的健康型的油漆、涂料、复合地板等装饰建筑材料。现以再生混凝土和水泥透水性混凝土为例,再生混凝土优点:废料可多次循环利用,节能,环保。在国外已投入大量生产和应用,水泥混凝土再利用率达到65%,沥青混凝土再利用率达到81%,近几年,我国也正在研究中。水泥透水性混凝土优点:成本低,制作简单,耐久性好,能够扩大城市的透水,透气面积,改善城市热环境,吸声降噪,减少雨水径流,防洪排涝,补充地下水位,有利于绿色植物生长,对调节城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维持地下土壤的水位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3.1.2建筑工程技术
比如保温节能墙体在我国较多使用。保温墙,具备的主要特点有作业面大,施工方便灵活,不存在与上下层的保温交圈问题,材料广泛,应用时间长,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等。另外,铝塑板材料已经在我国建筑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铝塑复合板具有价格低廉,国际竞争不很激烈的优势,预期还存在相当大的国际市场潜力。目前国内已经研究成功并投入使用了,受到建筑行业的一致好评,它的诞生将代替金属管材在建筑行业的地位。
3.2绿色建筑设计的转变
但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以人为本”将转向“以自然为本”,保证自然的生态利益才能保证人类生存的根本利益,因此,对技术的理解必将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更多的技术应用将会把生态效益置于首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谋求共同利益、和谐发展,才能保证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向幸福设计转变,需要改善功能,提升性能,要多功能设计,复合性设计,最大程度的注重人性化。
结论
综上所述,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企业,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对绿色建筑和面临问题的认识,切实掌握绿色建筑经济效果评价的标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致力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必须于是道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建筑企业只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抢占市场先机,屹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朱艳峰,路浩东.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84-86.
[2]王建廷,黄莉.关于绿色工程管理及其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03):63-70.
[3]刘勇,林边,贾宁.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之刍议[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26(04):470-473.
论文作者:黄自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建筑论文; 我国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节能论文; 混凝土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