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与求知论文_崔杰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与求知论文_崔杰

山东青岛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266600

一、善于在激趣导入中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伊始。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充分发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正能量作用。其次,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属于天然性“生动活泼”一族,他们对于“情趣”化教学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再次,很多小学生没有欣赏过大草原风光,他们对于草原只是停留在极其简单的浅薄认知上。正因为如此,笔者在揭题并介绍作者老舍先生之后,随即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平台分别展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风光,展现了“一碧千里、人欢马叫、热闹非凡”的大草原风情,展现了“襟飘带舞、令人神往、如临其境”的大草原人文等画面,为小学生提供了难得一见的“视听盛宴”。看着眼前这一切,他们不断地发出了“太美了!”“好热闹啊!”“多让人向往啊!”之类由衷的慨叹。在如此“愤启悱恻”状态下,笔者把教学目标作出了谈话式展示:“今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行去观光内蒙古大草原,尽情领略大草原那独特无限的景美、人美、情更美吧!”由此更加激发了学生早已有之的学习期待。

二、善于在自主学习中引导求知审美

自古以来,“读”一向就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之誉。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道理,笔者始终认为——“书读百遍,其情亦现”。对于蕴含既丰又美元素的《草原》一文,我们更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引导小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积极开展求知和审美活动,让他们在阅读学习中理解与深思、感悟与体会。以本文第一自然段学习为例,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读、多读、反复读,从中找出自己喜欢或者认为“好”的地方,并且能够简单地说一说理由。接着,让学生在“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中大胆说出个性化观点。然后让大家闭上眼睛,随着与之相应的美妙音乐再次“进入”那迷人的大草原,进行感悟与强化。最后,让小学生结合各自的想象力,以“我看到……我想……”这一句式来说一句话。如此而为,小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非但自觉主动地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而且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不同以往的享乐,较好地实现了“求知与审美”的和谐统一。

三、善于在图文互动中逐步深入理解

小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力毕竟是有限而又浅显的,尤其对于文中一些重难点知识(如字词、语段等),如果光靠语文教师的口头析解和学生的自我感知,很难实现令人期待的深化理解目标,也就自然难以收获“求知与审美”的活动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鉴于此,我们应当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等一些辅助手段,从“图(像)文并茂、良好互动”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教学“附加增值”和“科技红利”。比如,在“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一句,“一碧千里”尤其是“并不茫茫”这样的词语,分别从“眼看”和“心想”这两个不同角度来赞叹大草原的视觉美与感觉美。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么是浅尝辄止,要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么是直接地难以感知。通过远近高低的动态图像显示,让他们从一望无际的碧绿风光中深入理解了“一碧千里”,并且从“绿色平地”“柔美小丘”“活泼羊群”等多元联动中切实体悟到“并不茫茫”的意蕴。如此而为,在图文结合中既有助于促进学生“深思”,又有利于学生加强“会意”。

四、善于在指导朗读中不断细细品味

就《草原》这篇课文来说,它不仅语言优美、图文并茂,而且情深意切、景象交融,字里行间中自然流露了作者老舍先生对内蒙古大草原“丰美”的热爱之情。诸如显现其中的天空美、颜色美、辽阔美、感觉美等“芸芸众美”,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小学生在多元化朗读活动中进行品读与感悟。正因为如此,笔者通过丰富多元的品读形式,比如教师范读、优秀生范读、多媒体范读以及在学生群体之间的个体读、指名读、组内读、分角色读、男女分读、对比评价读等,以此逐步而又深入地体会蕴藏其中的景色美和情感美。如此而为,不仅充分体现了语文朗读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有效地深化了小学生对内蒙古大草原那些奇妙情趣和美妙风景的快乐感知,由此也更加积极地培养了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赏读、品析和感悟能力。正如上文所说,“读乃学之本”——这种多元化朗读是“阅读与感悟”“求知与审美”的根本之道,而且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的。

五、善于在深化主题中加强知美融合

众所周知,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有着与之相应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主题,它们或者体现在语篇内容之中,或者体现在人物活动的语言之中,或者相对集中地体现在一些重点语段之中。就《草原》这一课文说,其情感主题集中地体现在文中最后一句话里:“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小学生来共同品析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接着让学生借助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知,充分想象这一问题——“如果你也是作者观光团的随行者之一,在这样的难分难舍之际,你会与大草原主人之间相互说些什么样的告别话呢?”有人说“非常感谢大草原主人的热情接待”,有人说“欢迎客人下次再到内蒙古大草原来”,有人说“欢迎大草原主人到北京做客”,有人说“赞美大草原风光”,有人说“蒙汉一家亲”……最后,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生动显示了主客双方“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妙情景,让小学生在“图文并茂”中自觉主动地把“求知”与“审美”有机融合起来,并且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迁移与内化。总之,就语文学科来说“知中有美,美从知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善于引导学生把“求知”与“审美”相互渗透并有效融合起来,才能切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基本特点。

论文作者:崔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1

标签:;  ;  ;  ;  ;  ;  ;  ;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与求知论文_崔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