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的特点及实施难点_高中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的特点及实施难点_高中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的特点及实施困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困难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世纪初,新课程改革吹响了嘹亮的号角,2003年3月末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此为契机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迈向了实际性进程,2004年秋季高中语文新课程正式进入实验区。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其中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并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1] 但据笔者看来,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时候,高中语文新课改,特别是选修课问题并没有引起相关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历次以来的课程改革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付诸实践。

其实选修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已有一段历史。1922年,我国中学学制改为“三三制”,就开始实行分科制和选修制,当时的高中职业科选修课包括文字学、中国文学史、西洋文学史、文学概论和国故概要,一般选修课包括国音学和新闻学。建国后,1963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及说明》中规定,高三年级可以酌情开设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但不进行考试。1981年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1990年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中均对选修课程的开设作了说明,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诸多原因选修课程设计的美好蓝图都成为泡影,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成了摆设。此次新课程改革是历年来气势最宏大的一次,也是最深刻的一次,我们祈愿它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但选修课程的问题仍是一个大的难题,因而本文试图结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要求谈谈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在推行过程中语文选修课程可能遇到的难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

(一)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有关选修课程的要求

前面已经说到选修课程的开设在高中课程设置中已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但还没有哪一个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像这次的新课程标准一样对选修课程作了如此详尽的说明,可见国家对选修课程的重视。按照三级课程管理模式,选修课程包括国家选修课程、地方选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本文只想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谈谈国家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新近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选修课程作了详细的说明,具体概括如下表[2]:

内容系列基本要求评价方式

展开想象和联想 读书报告

诗歌与散文 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共鸣 读书札记

发现作品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 评论奖赏文章

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 朗诵表演

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 创作成果

小说与戏剧 同上(着重对作品的人物、情节和场景等反面的感受) 同上

关心国内外大事,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新闻与传记 准确把握新闻与传记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传记写作关注内容真实,具有良好文风,给人有益的启

写作成果

写作成果

语言文字应用

运用有关知识、能力和方法进行广泛阅读和交流讨论,

具有积极的运用意识和负责的态度

阅读交流

读懂语文知识以外的与自己学识相当的著作

写作成果

交流运用的材料充分真实可信,有针对性 研究成果

语言文字应用语言表达严密有条理,讲究语言艺术和实际效果应用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梳理语言文字的规则,发现语言文

字表达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

对语言文字应用的创新和规范化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

写读书心得和小论文

阅读经典原著 提交文化专题探究成

文化著作研读正确把握和理解论著的内容和观点果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 参考在研讨会、报告

提问角度新颖、思考问题有深度 会、讲座、调查考察活

动中的表现

(二)新课标理念下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国家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分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课程。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编排方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从总体上看,新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性质上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选修课程必然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工具理性,人文性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3]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分为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它们的设置就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诗歌与散文”和“小说与戏剧”两个系列的设置就很好地考虑到了语文学科的文学性质,这两个系列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底蕴;“文化论著的研读”则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新闻与传记”和“语言文字应用”这两个课程系列的设置则主要考虑到了语文的实用性,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当然在设置课程当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工具性性与人文性并不是截然分离的,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设置上的专题性与针对性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选修课程的开设应遵循多样选择的原则: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差异性。五个课程系列的开设其选材范围必然很广也很自由,但这并不是说选修课程处于无序状态,五个系列可以视为是五个专题,它们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完整性。“诗歌与散文”和“小说与戏剧”两个系列课程是按传统的四种文学作品样式设计的,可视为必修课程的必要补充;“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两个课程系列则是新开设的学习模块,具有全新性和广泛性,体现了新课程对语文实际应用和语文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视;而“新闻与传记”课程系列则是以具体文章体裁命名的,强调语文生活应用价值。当然这些相对独立的五个系列,也即五个专题的内容设置并不是截然分开,因为他们都是共同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服务的。五个专题的设置显得比较清晰,便于高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接受能力进行选择。

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除了专题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针对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们知道语文选修课程是针对必修课程的重要补充。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任务繁重,课时还少,因而需要选修课程作为其必要的补充,像“诗歌与散文”和“小说与戏剧”两个系列很明显与必修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它们能够弥补必修课程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其次选修课程是针对语文的实际应用。“新闻与传记”和“语言文字应用”两个系列的选修课程就带有很强的实用性,体现了语文贴近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的特点。再次选修课程是针对学生的探究式、研究性学习方式设置的。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且目前国家正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而语文必修课程由于课时少,研究性学习往往受到限制,像“文化论著研读”等系列选修课程则能很好地弥补必修课程的不足,同时还能满足学生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实施上的灵活性

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具有灵活性。我们知道新的课程改革实行三级的课程管理模式,这就给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学校带来了很大的自主权。灵活性一方面指的是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系列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比如宁波的万里国际学校就根据来本校参观、访问者络绎不绝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这一语文课程资源,开设了“新闻采写”选修课,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灵活性的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及能力灵活地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保证统一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多样的广泛的不同要求,这也说明了语文选修课程比必修课程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灵活性。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将要面临的困难

结合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际,我们想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将会遭遇如下一些困难:

(一)师资问题

要素主义教育流派曾经认为“教师是宇宙的中心”,十分重视教师素养的培养,今天我们虽然不认为教师具有如此重要的中心地位,但重视教师素养的培养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很有启发,我们必须重视师资培养,实现教师专业化。要实施新的语文选修课程,必然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上好选修课的必要条件。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师从何而来?毋庸置疑主要还是由各校语文必修课程教师担任。但是由于选修课程系列多,模块设计复杂,再加上必修课程的模块,教师的教学任务就会显得繁重,而且选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新内容多,这样对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而就目前各中学的语文教师来说,能够胜任选修课程教学的相对来说就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人建议组织地区级专业教选修课程的教师队伍,或者聘请本地区大专院校的教师担任选修课程兼职教师,如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一些教授就在中学兼职。但很显然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主渠道,我们还必须主要立足于本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本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使教师培训落到实处并能很快地适应新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的需要。

(二)教材问题

教材被认为是教学过程的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一,可见教材的重要性。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凭借,是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依托。与必修课程教材相比,选修课程教材的编写、出版以及选用等环节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一语文选修课程灵活多样,系列丰富,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开设,这样一来同一类型的选修课程教材的需求数量就会相对局限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学校,需求数量必然会很少。由此就会带来编写、出版、发行教材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浪费,我们怎样将这些控制到最低点?其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可以拿一些现成的图书作为选修课程的教材,这就存在一个教材选用的问题,什么样的教材适合教师教学以及高中生学习需要呢?长沙有些学校拿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作为语文选修课程的教材,这很明显存在一个适切性的问题,就目前来说,许多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也不一定能读懂《人间词话》。因此,教材问题也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将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评价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标当中虽对评价有比较详细的建议,但笔者认为评价仍是语文新课改一个大的问题,甚至是瓶颈。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我们知道,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激励等许多功能,而在目前高中学习其评价主要是与考试结合在一起,特别是高考,“许多学生学语文只是为了高考,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围着高考转。”[4]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则很容易放弃选修课程的学习,因而要很好的发挥选修课的评价的各方面的功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并很好地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高考这种选拔性的考试其改革将势在必行。同时还有一个评价方式问题,新课标提出了许多评价方式建议,但笔者认为将选修课程的评价与作文测试结合起来最为有效,因为“作文是一种综合性测试,通过作文可以测出学生回忆知识、整理知识和捕捉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判断力和对某些艺术作品的奖赏力等,作文也可测出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5]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所面临的难题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列举了几个重要的方面,其他的如选修课程的教学问题、模块设置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并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小结

以上我们结合新课程标准粗浅地谈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并分析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明确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和它实施的困难。“必修课是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质量的课程,选修课是发展学生特长,拓展学生知识,满足学生兴趣的课程。”[6] 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其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我们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期盼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搞好语文新课程改革,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使之茁壮成长,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满足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标签:;  ;  ;  ;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的特点及实施难点_高中语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